七年(587年)楊堅招後梁國主蕭琮入朝。得了老大的吩咐蕭琮自然不敢怠慢,帶著手下一眾官員就跑到了大興城。到了大興城他們收到了楊堅的熱情接待,並被告知你們不用回去了,後梁從此不再存在了。還沒等這幫人回過神來,楊堅就派了手下將軍崔弘度去江陵接攤。開皇
得知這個消息後讓後梁剩下的驚失色,他們不知道楊堅的真實意圖是什麼,但本能告訴他們這絕對不是什麼‘好意’。
老大哥看來靠不住了,這幫人合計了一下準備找個新大哥,南陳。
江陵就是湖北的荊州,當年劉備和孫權就為了這里你爭我奪的不亦樂乎,是一塊在經濟、軍事地位都非常重要的好地方。而後梁再小也有十幾萬人,平白有這麼一塊好地方還有十幾萬人接收,陳叔寶自是樂呵呵的笑納了。
陳叔寶並沒有考慮到,他接收後梁正是楊堅的計策。
很久以前楊堅就曾至書給陳叔寶,說他願意跟南陳和平相處並堅決不招降納叛,同時還送還了逃到北方的陳朝將領數人,以示友好的決心,陳叔寶也答應了他這邊也不會接收隋朝的叛逃人員,雙方口頭上簽署了睦鄰友好協定。
現在好家伙,一下收了我手下十幾萬個小弟,這可是裸的撕毀協定!
感覺受到了欺負和欺騙的楊堅‘憤怒’的指責了陳叔寶的不義行為,並昭布天下要去南陳討回公道,于後所發生的所有後果將由陳叔寶負責!
然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對南陳的開戰宣言雷聲很大,但在發布之後別說雨點了連吐沫星子都沒有,楊堅就此沉默了下來。
楊堅當然不是只想過過嘴癮,說說而已,但真要踏平江南,他還有一個心結。
這個心結不光是他有,北朝所有希望南下統一全國的統治者都有這個心結,那就是長江天塹真的是這麼好渡的麼,南朝是這麼好統一的麼,這個理想真的會這麼輕松的實現麼,問號。
此刻的楊堅應該會想起當年北方的另一個霸主,這人名跟他還一樣正是前秦的皇帝苻堅。
不光名字一樣,兩人的經歷也非常相似,甚至苻堅還有過之。
兩百年以前,苻堅帶領的前秦政權也是蒸蒸日上,其人也是勵精圖治,一統了混亂的北方各路人馬。當時的前秦國力充盈,武備強盛,為了統一南北苻堅糾結了百萬大軍(沒一百,八十萬也是有的)氣勢洶洶的南下,但是經過淝水一戰,強盛的軍隊很快灰飛煙滅,還留下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典故。一代英主不但淪為後世的笑柄,還很快丟掉了身家性命。
三百年的混亂,真的會在自己手中實現嗎?楊堅不知道,他想做到這一點,同時他也被這個目標所背負的壓力深深的恐懼著。
對陳開戰的時機其實早在三年前攝圖稱臣的那一刻就已經成熟了。當時隋朝的軍隊經過跟彪悍的突厥騎兵輪番戰斗,士氣和戰斗力都達到了巔峰,國內的濟資源也都整合完畢,而南陳已經休戰多年,雖然也還保留戰斗力,但內部已經開始慢慢的腐化。此長彼消正是南下進攻的大好時機。
那時,楊堅放棄了這個沖動。
平定亂世統一全國這樣的歷史機會,幾千年來都不是很多,更何況是這種幾百年的大亂世。
在這種大歷史交匯的時刻楊堅的腦海里翻出的名字絕不僅有苻堅,宇文泰、高歡、謝安、劉裕等等人物的生平都在楊堅的眼前飄忽不定,百年來無數英雄未完成了理想終究會在自己手中完結麼?
楊堅,你可以慢慢想,不用太急,你還有時間下這個決心。
這塊該拍的板子終于還是拍下來了,在半年之後。
開皇八年(588年)十月,楊堅在壽春(今安徽壽縣)設淮南行台省,以晉王楊廣為行台尚書令,主管滅陳諸事。
滅陳大軍兵分三路,分別由晉王楊廣、秦王楊俊、清河公楊素為行軍元帥。其中楊廣出兵六合(今江甦南京北)、楊俊出兵襄陽(今湖北襄陽)、楊素出兵永安(今四川永安),荊州刺史劉仁恩出江陵、蘄州刺史王世積出薊春、廬州總管韓擒虎出廬江、吳州總管賀若弼出廣陵、青州總管燕榮出東海,以左僕射高椬@﹦ 踉 Τス貳 移蛻渫跎匚 韭懟 br />
此次隋朝的滅陳大軍出動總管九十位,總兵馬五十一萬八千,戰線從長江三峽一直堆到了長江入海口。
這是隋朝自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軍師動員,下定決心的楊堅這次是鐵了心要跟陳叔寶動真格的了!
在這九十位總管中,最興奮、最有戰斗激情的要數楊素了。
能被委任為三大元帥之一和兩位王子地位幾乎平行,可以看出楊素的能力是非常得楊堅得認可得。但楊素得目的並不止于得到認可,他一直等著這個機會可以洗刷掉四年前自己的恥辱,重新證明自己是個男子漢!
在開戰之前,楊素早已在永安摩拳擦掌,積極備戰。在那里針對北方較南方並不擅長于水戰的特點,他特地建造了‘五牙’大船。
這種大船有五層樓,高余百尺,左右前後放置了六把高五十尺的拍桿。拍桿相當于那個時代的船載大炮,名稱非常形象攻擊起來是靠拍的,被這麼大的一條揍一下應該會很疼,同時這種大船還能容納八百名士兵,是非常具有威懾力的戰略武器。在造船過程中楊素還特地將造船的廢料沿江拋下,威懾陳朝的士兵,生怕他們不知道自己有這麼個玩意兒。
現在終于到了這個大家伙的用武之地了。
開皇八年十二月,秦王楊俊帶著十萬大軍集結于漢口與武昌隔江相望做出一副隨時準備渡江作戰的樣子。陳朝的軍隊立即采取了緊急的應對措施,從沿江的其他防線抽調士兵進駐武昌。
士兵和能量一樣都是守恆的,武昌的防御力量增強,其他的地方就會變得薄弱,這些變得薄弱的地區也包括三峽。
趁著陳朝守備空虛,楊素從三峽沿江而下順利的來到了位于宜昌附近的虎頭灘。
到了虎頭灘,出情況了。陳朝派了將領戚昕帶了幾千號人幾百條戰船,守在了虎頭灘前面的狼尾灘。
擅長水戰的選的這個狼尾灘位置很毒辣,此處水流端急、地形復雜楊素的五牙大船在這樣險峻的水流環境下無法發揮自身的優勢。而狼尾灘還處于江心地帶易守難攻,戚昕這幾千人硬打不夠看,但仗著水軍和地形的優勢,在這里截個道還是有富余的。
作為隋軍的三大元帥之一,楊素手下的兵力比戚昕多十倍有余,但他仍然沒有輕視敵人。楊素在認真考察了地形之後,得出了讓人泄氣的結論,如果直接硬沖即便能渡過狼尾灘也會損失慘重。好在泄氣的只是這個結論的前半段,後半段是既然強攻不成那就智取。
智取是非常考驗智商和水平的,楊素的‘智取’方案其實也非常簡單,在夜晚對方守備松懈的時候兵分三路水陸共進,說白了就是仗著自己人多欺負戚昕人少。
是夜,楊素親帥戰船(小于五牙戰船的常規型號)數千艘沿江而下,同時派手下王長襲偷襲戚昕南岸駐地,劉仁恩帥偷襲白沙北岸。
事實證明,簡單的方法往往非常有效,仗著自己佔有地形優勢的戚昕守備果然非常松懈,這一仗只從拂曉打到天亮就結束了。一覺醒來的戚昕眼見大勢已去,還沒來得及刷牙洗臉就跑路了。
仗打完了,還是事沒辦完,那就是戰場上還留下了幾千名陳朝的俘虜。
面對剛敗在自己手下幾千名被綁成粽子的陳朝普通士兵,楊素大手一揮,全放了。不但放了還是好吃好喝的送這些俘虜出去,態度還非常誠懇親切,就差跟他們說下次再來了。同時楊素還嚴令部隊對沿路的陳朝普通百姓不得有任何侵犯,違者將受到嚴厲處罰!
熟悉楊素生平的人都知道,這人並不是一個心慈手軟的主,相反他的心很黑手也很毒,為了目的他會不擇手段,這一次也不例外。
楊素肯厚待這些俘虜是因為他很清楚自己的目的是什麼。他想洗刷名聲的恥辱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更好的名聲把之前不堪回首的東西覆蓋過去,同時他還要用這些俘虜來傳播自己的好名聲,給自己賺足資本。
雪恥有很多方式,楊素選擇的無疑是最明智的。
這是隋陳宣戰之後的第一戰,旗開得勝非常有戰略意義,楊素這邊的關注度瞬間拔高。隨後楊素善待俘虜、軍紀嚴明對敵國百姓秋毫無犯的名聲也在沒有什麼高端傳播手段的陳朝民間迅速傳開了。而楊素這些作為也成為此戰中隋朝眾將士的紛紛效仿的基本對敵方略。
盡管楊素‘仁慈’的美名在江南傳揚一時,還是有人不買賬,其中就包括南康內史呂忠肅。
此時江南雖然糜爛,但不乏忠義之臣,呂忠肅便是其中的佼佼者,為了保家衛國呂忠肅把自己的全部家產都捐了出來。其手下看老板這麼賣命也是拼了,部隊士氣高昂戰斗力很強。
這位呂忠肅就是楊素南下的第二個對手。
呂忠肅並沒有受到先前戚昕戰敗的影響,穩穩當當的屯兵在岐亭。岐亭位于現今長江西陵峽口,是楊素渡過三峽的最後一站。很顯然呂忠肅並不準備讓楊素的船劃的太順當,他下令在兩岸的石崖上鑿孔,用三條鐵鏈橫截江面,這就是傳說中‘鐵索橫江’的大手筆。
果然楊素來到岐亭對呂忠肅的鐵鏈非常頭疼,辛苦修了半天的戰船再次沒能發揮作用讓楊素很憋屈。
解決的方法還是老辦法,楊素分出一部分兵力與劉仁恩相配合,一起進攻呂忠肅岸上的營地。這一次並沒有像之前那麼順利,雙方激戰四十余回合,隋朝部隊損失慘重,傷亡五千余人。
呂忠肅的部隊戰斗力確實非常強,但是有一件事他做的很不地道,雙方交戰兵士殺就殺了,他們還把死者的鼻子給割下來準備邀功請賞。相反楊素這邊非常沉得住氣,抓來的陳朝俘虜依然按照慣例,給放了出去。
被人逼到這份上還能做到這一步,可見楊素是有非常可怕的心理素質的,單論這份心理素質呂忠肅就遠遜于楊素。
進行‘仁義之戰’的楊素很快掌握了戰斗的主動權,在他的猛烈沖擊下,呂忠肅再也扛不住了連夜逃走。之後就好說了,楊素拆了那三天鐵鏈子繼續沿江自駕游。
逃出生天的呂忠肅並不甘心,又糾集部隊跑到下游荊門的延州繼續攔截楊素。但這一次呂忠肅沒有了橫江的鐵索,而楊素可是還有一直沒機會出手的殺手 ‘五牙船’的。
楊素費了大力氣修造的‘五牙船’,果然是神仙放屁不同凡響,他只出動了四艘就用拍桿拍沉了呂忠肅十條軍艦,順帶還俘虜了兩千余人,無可奈何的呂忠肅再次奔逃。
打戚昕是打出了士氣,打呂忠肅是打出了威風。在得知呂忠肅接連慘敗之後,沿路的陳朝諸將都嚇破了膽,巴陵以東居然無人敢守,楊素順順當當的沿江西下,準備與在駐軍漢口的晉王楊俊會師。
國事再緊張,楊堅也沒忘了自己的家事。之前跟突厥打仗就派了自己的大兒子楊勇上前線拉練,這一次伐陳又換上了和老三。
對自己的親兒子楊堅自然舍得下本,老三楊俊手下握著三十個總管,水陸軍馬共十幾萬。
自楊俊在漢口駐軍之後,陳朝也派了大將周羅 、荀法尚帶兵數萬駐扎在漢陽的鸚鵡洲和楊俊對峙。
前文提到過,楊俊來到漢口之後便按兵不動,吸引了陳朝廣泛的注意力,紛紛帶隊來到武昌緊張的關注著楊俊的動向。
楊俊不動其實並不是為了吸引陳朝主力,為楊素西下制造空擋,完全是因為他不想動。而他不想動,也不是他胸有成竹,只是因為…他不會打仗。
解決的方法還是老辦法,楊素分出一部分兵力與劉仁恩相配合,一起進攻呂忠肅岸上的營地。這一次並沒有像之前那麼順利,雙方激戰四十余回合,隋朝部隊損失慘重,傷亡五千余人。
呂忠肅的部隊戰斗力確實非常強,但是有一件事他做的很不地道,雙方交戰兵士殺就殺了,他們還把死者的鼻子給割下來準備邀功請賞。相反楊素這邊非常沉得住氣,抓來的陳朝俘虜依然按照慣例,給放了出去。
被人逼到這份上還能做到這一步,可見楊素是有非常可怕的心理素質的,單論這份心理素質呂忠肅就遠遜于楊素。
進行‘仁義之戰’的楊素很快掌握了戰斗的主動權,在他的猛烈沖擊下,呂忠肅再也扛不住了連夜逃走。之後就好說了,楊素拆了那三天鐵鏈子繼續沿江自駕游。
逃出生天的呂忠肅並不甘心,又糾集部隊跑到下游荊門的延州繼續攔截楊素。但這一次呂忠肅沒有了橫江的鐵索,而楊素可是還有一直沒機會出手的殺手 ‘五牙船’的。
楊素費了大力氣修造的‘五牙船’,果然是神仙放屁不同凡響,他只出動了四艘就用拍桿拍沉了呂忠肅十條軍艦,順帶還俘虜了兩千余人,無可奈何的呂忠肅再次奔逃。
打戚昕是打出了士氣,打呂忠肅是打出了威風。在得知呂忠肅接連慘敗之後,沿路的陳朝諸將都嚇破了膽,巴陵以東居然無人敢守,楊素順順當當的沿江西下,準備與在駐軍漢口的晉王楊俊會師。
國事再緊張,楊堅也沒忘了自己的家事。之前跟突厥打仗就派了自己的大兒子楊勇上前線拉練,這一次伐陳又換上了老二和老三。
對自己的親兒子楊堅自然舍得下本,老三楊俊手下握著三十個總管,水陸軍馬共十幾萬。
自楊俊在漢口駐軍之後,陳朝也派了大將周羅 、荀法尚帶兵數萬駐扎在漢陽的鸚鵡洲和楊俊對峙。
前文提到過,楊俊來到漢口之後便按兵不動,吸引了陳朝廣泛的注意力,紛紛帶隊來到武昌緊張的關注著楊俊的動向。
楊俊不動其實並不是為了吸引陳朝主力,為楊素西下制造空擋,完全是因為他不想動。而他不想動,也不是他胸有成竹,只是因為…他不會打仗。
說他不會打仗不如說他根本就不想打仗。楊俊性格非常柔和,而且很信佛,不喜歡那些打打殺殺的事。雖然手下兵將如雲,但楊俊根本提不起半點去打架的興趣。
楊俊不想打不代表底下的將軍們不想打。隨行的將軍崔弘度看著天天優哉游哉的楊俊也是干著急,上面楊素的捷報一封封的發,都快成日報了,自己在這里還天天釣魚呢。
崔弘度實在是忍不住了就上來勸楊俊快點制定作戰計劃,你不想打下面可按耐不住要立功的啊,在這里吊著算什麼事啊。(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