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風雲

第224章客氣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風雲再起 本章︰第224章客氣

    打記事起陳叔寶的童年都是以俘虜的身份渡過的,雖然西魏因為需要對他和他爹還算客氣,天天好吃好喝的供著,但畢竟是被人捏在手心里,過的是朝不保夕的日子。回到南方以後他大爺陳已經做了皇帝,他搖身一變又成了皇親國戚,在青年時期又過起了眾星捧月、錦衣玉食的頂層王公貴族的生活。而且很快,他爹又拉下了他大爺的兒子陳伯宗自立為帝,他一個華麗轉身又變成了皇太子。

    從囚徒到皇族再到太子,這種巨大的生活變遷對陳叔寶的性格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無論他的身份如何變動,只有一點沒有變,那就是陳叔寶什麼也沒有做。

    他過的囚徒生活跟他本身沒有關系,而他的皇族生活都跟他本身的努力也沒有任何關系。這一切跟他的聯系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他的血緣。

    所以他一生信奉的真理就是,只要有一個尊貴的血統,就什麼都可以不用做什麼都可以不用管,美酒美女美日子會自動圍繞在周圍,他就應該享受無憂無慮的生活。

    陳叔寶相信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他不會明白的是,無數人願意用鮮血和生命去換取的權力,絕對沒有他想象中那麼簡單。

    第一次教他這個道理的人,是他的親弟弟陳叔陵。

    陳叔陵排行幼年的經歷跟陳叔寶一樣,也去過西魏做俘虜,回來之後也過上了幸福的皇親國戚的生活。

    簡單的概括一下陳叔陵,就是倆字‘能作’。

    陳叔陵自幼深得其父陳頊的喜愛,在太建三年(572年)被掛了個平南將軍的頭餃,放到了長沙。和被下到地方上當豬養的王爺不同,陳叔陵這個王爺是個實權崗位,總督湘、衡、桂、武四州軍事,權力非常大,而此時的陳叔陵還不滿二十歲。

    歲數不大本事卻不小。到了長沙之後,陳叔陵可以說是為禍一方,生活糜爛腐化、奸擄掠無惡不作,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將惡名傳到治所下面的每一個角落。

    更可惡的是陳叔陵不但折騰活人,連死人都不放過。他業余愛好居然是挖墳刨墓,也不知是湘南土夫子的祖師爺。尤其他還喜歡挖名人的墳墓,連東晉的名仕謝安的墳都被挖了。謝安是當年淝水之戰東晉軍的總指揮,曾以八萬兵力擊潰前秦苻堅的百萬大軍,給南朝帶來幾十年寶貴的和平,不想百年之後墳冢竟遭到了陳叔陵的毒手。

    這種種惡劣行徑可以說是喪盡天良,但他是皇子盡管天怒人怨,除了天王老子誰也管不了他。

    可他仍然不滿意,因為他是

    不管陳頊多寵他,他是沒機會當太子的,這麼多年以來他只是一個能混的王爺。

    站在陳叔陵的角度來看,他應該覺得這是不公平的。

    從小到大陳叔寶和他的命運都一樣,做俘虜的時候倆人一起做俘虜,做王爺的時候倆人一起做王爺,憑什麼到最後這個死胖子(陳叔寶很胖)啥都沒做就比自己的地位高了一截?

    沒有人天生喜歡當,尤其是陳叔陵這樣的二世祖。

    幼年相似的生活經歷並沒有造就陳叔陵像他哥哥那樣儒弱的性格,他敢拼敢干,他不知道什麼叫禮義廉恥,他想為自己謀出路。

    在582年,陳叔陵老爹得急病之後,他從封地被叫回建康侍疾。

    陳頊得的這個病應該是家族遺傳病,因為陳霸先和陳都是得急病死的,而且都沒有撐過半個月。這一次陳頊也不例外,很快陳叔陵從侍疾就變成守喪了。

    這是他最後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

    在他哥陳叔寶專心致志在靈堂前為他們的老爹痛哭流涕的時候,陳叔陵偷偷的跑到了陳叔寶背後拿出了準備已久的小刀沖著陳叔寶的脖子一刀砍下去。

    不知道是過度的陳叔陵力道太小了,還是養尊處優慣的陳叔寶脖子太粗了,這一刀下去並沒有把陳叔寶砍死。

    靈堂之上自然是眾目睽睽,看見陳叔寶被砍別人也不會傻站著,趕緊過去攔。眼看對方隊友一個一個上來,陳叔陵知道再也沒有給殘血的陳叔寶補刀的機會了,當機立斷就跑了。陳叔寶這邊準備不充分,居然就讓陳叔陵這麼逃出去了。

    這是一次讓人哭笑不得的謀殺,陳叔陵做的確實太蠢了,就算他真的一刀剁死了陳叔寶,皇位也亂不到他這個在大庭廣眾之下搞謀殺的蹩腳王爺。

    隨後大將軍蕭摩訶帶隊滅了沒啥反抗能力的陳叔陵。陳叔陵的一干親眷、親信也跟著他一起掉了腦袋,就連他的王爺府也沒放過,被欽定為豬圈,真的變成了養豬的王爺府。謝安的墳冢也重新歸還給謝家,安撫先靈。至此這場鬧劇般的正式謝幕。

    這次刺殺讓陳叔寶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生命的威脅,還沒即位就出了這麼大的亂子,按說應該漲點記性了。

    但陳叔寶是個沒心沒肺的人,好了傷疤就忘了疼,正式登基之後繼續過起了沒心沒肺的日子。

    在歷代昏君之中,陳叔寶都是佔有極重要地位的一位‘著名昏君’。

    能混上這個名頭可不容易,其為人必須要足夠荒唐、足夠、足夠變態、足夠殘暴、足夠無恥,要將皇帝最卑劣的品質發揮到極致才可以享受這一榮譽稱號。

    陳叔寶之所以榜上有名,是因為他無與倫比的腦殘。

    能獲得這一稱號,一般都是殺人不眨眼的超級大魔頭,一般的敗類和人渣都不夠格。而陳叔寶卻是一個性格非常非常柔弱的胖子,不要說殺人了,連殺一個小動物他都得傷心落淚做首詩感慨感慨。這樣一個人是注定一生都與暴君之名無緣的。

    陳叔寶之所以榜上有名,並不是因為他殘暴,而是因為他無與倫比的腦殘。

    陳叔陵的刺殺還是讓陳叔寶很受打擊,那一刀雖然沒要命也留下了一道傷,有傷就得養,陳叔寶選擇的療傷地點叫做承香殿。這是一個光听名字就很的地方,實際上這里確實,陳叔寶在承香殿里欽點了一位貴妃侍疾,這位貴妃就是著名的‘禍國紅顏’張麗華。

    張麗華本是苦大兵的子女出身,她爹和她哥是靠當年劉備謀生的本事——編草席混口飯吃,日子是很緊吧的。後來家里實在太窮了,在張麗華才十歲的時候就被送進了宮里。

    之後的故事就是大家喜聞樂見的‘後宮勵志傳’,張麗華從一個小侍女被陳叔寶一眼相中做了小妾,等陳叔寶一登基又變成了貴妃。

    能得到陳叔寶的鐘愛,張麗華自然是天生麗質,不但容貌出色,頭發也不一般,長約七尺比很多爺們的身高還長。更重要的是,張麗華還挺有文采,記性還很好,很多陳叔寶懶得管的政事她都可以代勞。

    對這麼一個寶貝,陳叔寶自是牢牢的抱在懷里。在承香殿養好了傷之後也沒有把張麗華放開,還把張麗華當成了辦公桌,百官遞過來的奏折他就躺在張麗華的大腿上看,這皇帝做的實在是逍遙快活。

    陳叔寶根本就沒有做一個亂世君主的思想覺悟,在他看來,這樣的日子就很好。

    作為一個合格的昏君,陳叔寶的‘昏庸’絕不僅限于此。他難能可貴的腦殘不是全腦殘,而是選擇性腦殘。陳叔寶在領域毫無建樹但是在另一個文學領域的成就頗高,做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經典名詩,是一個自我感覺非常良好的才子皇帝。

    國家最不缺的就是大事,只有一個張麗華不能完全滿足需要,想處理這些亂七八糟的政事陳叔寶要找幾個幫手。以他自視甚高的心氣,自然看不上沒啥文化修養的作為一個才子型的皇帝,他選來幫忙的人也是才子型的大臣。

    這些大臣里的代表人物為江總、姚察、孔範、施文慶和沈客卿。

    江總是當時南朝著名的勤奮型才子,最大的特點就是愛好讀書。喜歡讀書是一件很平常很簡單的生活習慣,江總偏偏將這個個人生活習慣做得非常轟動,喜好讀書的名聲傳遍南朝文學界,在年少的時候就深得老知識分子們的大力推崇。只可惜除了喜歡讀書,江總一無是處。

    姚察和江總類似,也是南朝的大知識分子,不過他比江總的特長還多了一條愛寫書,而且寫的還是史書,應該算是一位更有追求的知識分子。

    孔範跟前面兩位差距就比較大了,要學問沒學問、要人品沒人品,是一個不值一提的小人物。孔範之所以能在這個行列里湊個數,完全是因為他的家世︰他是孔子的後代。

    在以儒家傳承的中國歷史文化里,孔子一直是值得歷代大知識分子敬仰的偉人。他的後人也跟著沾光不管朝代怎麼變換,後人都能得到當朝者賦予的榮譽稱號。

    不過經過千年的傳承孔家什麼樣的子孫都有,既有懂得讓梨的孔融,也有只懂投機倒把的孔祥熙。家門不幸,在第三十代的時候還出了這位孔範。

    孔範完全是靠一個身份在陳朝混口飯吃,好事沒辦過,要說壞事也沒辦的太出格,在這里純粹露個臉。

    最後的施文慶和沈客卿兩位跟上面三人還不一樣,他們連在史書中單傳的資格都沒有(其實孔範也沒有)。這兩人能被抬出來是因為那三個人只是佔個茅坑,但這兩個人只會拉屎。

    江總是當時南朝著名的勤奮型才子,最大的特點就是愛好讀書。喜歡讀書是一件很平常很簡單的生活習慣,江總偏偏將這個個人生活習慣做得非常轟動,喜好讀書的名聲傳遍南朝文學界,在年少的時候就深得老知識分子們的大力推崇。只可惜除了喜歡讀書,江總一無是處。

    姚察和江總類似,也是南朝的大知識分子,不過他比江總的特長還多了一條愛寫書,而且寫的還是史書,應該算是一位更有追求的知識分子。

    孔範跟前面兩位差距就......

    這就是陳叔寶的大臣班底。這套領導班子從成立之後天天到皇宮報到,非常勤奮,不管刮風下雨就算是下刀子都沒有請假的。

    因為他們上班不是去受罪,而是去享福的。

    陳叔寶並不指望這些人能有多高的行政能力,天天把這些人招到皇宮來就是喝酒,還找了十幾個才貌俱全的宮女陪他們一起喝。一幫男人和一幫女人互相灌酒,會發生點什麼?應該是讓這幫男人和這幫女人都很高興的事情。

    光宮女還不過癮,陳叔寶又頗有奉獻精神,拉著幾位皇妃也一起陪酒。陳叔寶最寵愛的妃子除了張麗華還有一位孔貴嬪,孔範一看這美人跟自己一個姓還跟這位孔貴嬪攀起了親戚,兩人以兄妹相稱,這倆‘哥哥妹妹’天天在皇宮里私會玩又親密又盡興,至于他倆有沒有給陳叔寶帶綠帽子……呵呵,不知道。

    這些大臣把皇宮當成了夜總會,每天都這麼上朝,鬼還才願意遲到早退呢。

    要靠這幫人把一個國家治理好,那是天方夜譚。如果真是天下太平倒也罷了,偏偏這時候還是南北分裂的亂世,身處亂世之中,你不找麻煩麻煩都會來找你。

    可南陳這個爛局面居然撐了八年。

    究其原因還是陳叔寶趕對了時候。陳叔寶上台的時候是582年,從這一年開始楊堅正一門心思跟攝圖死磕,沒工夫南下,外患問題暫時不需要解決。

    那內憂問題呢?當時陳朝的部隊並不都是陳霸先帶來的嫡系,軍方最主要的五個將領里,任忠、樊猛和樊毅兄弟都是從王琳的手下歸降過來的,還有一位魯廣達是讓陳霸先和王琳都很頭疼的魯溪達的弟弟。

    也就是說五個軍方大佬里有四個都是不讓人省心的主,但是在陳叔寶夜夜笙歌的這八年里軍隊也穩住了還沒亂,這確實很不可思議。

    這得歸功于軍方最後一個大佬,蕭摩訶。

    之前蕭摩訶在滅陳叔陵的時候稍稍露了一下臉,其實此人並不簡單。南北朝時期各路猛將如雲,前文介紹過的韋孝寬、達奚長儒,陳慶之等,具是其中的佼佼者。在這個時代里陳朝的第一猛將當屬蕭摩訶。

    蕭摩訶,字元胤,蘭陵人(今山東嶧縣)。蘭陵蕭氏有多牛在介紹蕭衍的時候就曾提到過,蕭摩訶正是蘭陵蕭氏的宗族子弟之一。不過蕭摩訶這一脈已經算是比較偏的並沒有沾多少皇親國戚的光,其父蕭諒只是始興郡的一位郡丞,而且很早就去世了,蕭摩訶只得投奔自己的姑父蔡路養。

    在蔡路養家蕭摩訶得到了姑父的賞識渡過了相對安逸的童年。隨後就南朝暴發了改變整個國家命運的侯景之亂。這個災變也改變了蕭摩訶的命運,因為他姑父蔡路養的上司叫蕭勃。

    等陳霸先正帶隊北上,蔡路養奉命曾在半路阻擊陳霸先,蕭摩訶當時正在蔡路養的軍中效力。

    年僅十九歲的蕭摩訶在他人生的第一次戰斗中暴發出了驚人的戰斗力,他單槍匹馬的迎戰陳霸先的軍隊,陳霸先的麾下竟無人能敵!

    可惜這場戰爭的局勢不是年輕的蕭摩訶所能左右的,蔡路養的部隊很快被陳霸先擊潰了。在這次交鋒中,蕭摩訶找到了自己心靈的歸宿,他是一個天生的,他渴望繼續戰斗,在蔡路養潰敗後,他選擇加入到陳霸先的隊伍中,隨後他被大將侯安都看中。

    侯安都沒有因為蕭摩訶是個敗軍之將就輕視蕭摩訶,相反侯安都很喜歡這個有闖勁的年輕人,後來證明他的眼光確實很不錯。

    在陳霸先跟王琳干架的時候,侯安都奉命抵抗徐嗣徽和南下的北齊軍隊,在局勢危急的時候,蕭摩珂救了侯安都一命。之後蕭摩訶就被侯安都引為心腹,一直追隨侯安都南征北討。蕭摩訶靠著戰功一步一步的進入陳霸先部隊的高層,在局面基本穩定之後被分配到巴山做太守。

    太建五年(573年),蕭摩訶隨吳明徹渡江北伐,在他們攻打秦郡的時候,北齊大將尉破胡帶了十萬兵馬解圍。尉破胡雖然叫‘破胡’,他最精銳的前鋒反倒是由胡人組成的。這些胡人個個勇猛超群,身懷絕技,其中還有一個非常善射箭的西域胡人射殺了不少陳朝將士,很難對付。

    面對這些煩心的胡人,吳明徹跟蕭摩訶玩起了話劇,‘關公溫酒斬華雄’,用一杯酒送蕭摩訶出去滅了那個會射箭的外國佬。

    曹好演關公可不好演,吳明徹只需在後面溫溫酒,蕭摩訶在前面可是要拿命拼的。好在蕭摩訶很盡入角色,問清楚了那個胡人的長相後,騎上馬就沖入了北齊軍中,看好了目標就扔出了他的必殺武器‘銑’。這件神器到底是個什麼玩意我也不清楚,距他人考證可能是個類似鑿子的東西。蕭摩訶扔的又快又準,對面還沒來得及拉弓就被這件神器給鑿死了。

    自己這邊的神射手被莫名其妙的給鑿死了,尉破胡這邊的胡人們不干了,上來跟蕭摩訶拼命。隨後蕭摩訶一刀一個又宰了十幾個胡人,把尉破胡嚇破了膽,大敗而逃。(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隋唐風雲》,方便以後閱讀隋唐風雲第224章客氣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隋唐風雲第224章客氣並對隋唐風雲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