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風雲

第222章不地道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風雲再起 本章︰第222章不地道

    現在喜不自勝來到朱雀桁的侯景還剩下最後一個問題,建康怎麼打。

    建康是南梁的首都,是蕭衍的快樂大本營。這里城牆是南梁最堅固的城牆、士兵是南梁最精銳的士兵,只有八千多雜牌軍的侯景又沒有陳慶之那樣的攻城技術,靠強攻無論怎麼算,侯景也不應該、不可能、不能夠打進去。

    可他偏偏就是從容不迫的進了建康城,因為守在里面蕭正德主動打開了建康城門迎接他進來了。

    蕭正德也是蕭衍的佷子,像蕭衍其他的佷子一樣,蕭正德也得到了他這位叔叔的照顧,做了一個王爺,而且很明顯他對這個王爺的位置並不滿意。

    貪念戰勝了親情、戰勝了恩義、戰勝了道德的底線,貪念讓一個魔鬼跨過了長江,肆虐進了建康。

    侯景並不是這個魔鬼,他是打開魔盒的潘多拉,是他將南梁所有官員對蕭衍的不滿,對權勢的欲望和貪婪統統放了出來。

    現在他靠著這個魔鬼站在了建康城內,而他跟蕭衍之間僅僅隔著一座台城。

    台城相當于北京的紫禁城,是南梁的皇城,也是蕭衍的最後一道防線,在這里侯景遭遇了他跟蕭衍宣戰之後的最激烈抵抗。

    台城的守將是老將軍羊侃,在羊侃的指揮下侯景絞盡腦汁也無法攻破最後這一道防線,而建康城外已經集結了二十多萬前來討伐侯景的南梁大軍。

    看來侯景很快就要玩完了,其實還真不是。

    皇帝被包圍了各路勤王大軍也聞訊前來救駕,不過到了建康之後面對氣勢洶洶的侯景誰也沒膽子去做出頭鳥打侯景。

    此時出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戰場被分割成三個小圓圈,最里面的羊侃拼命的守,中間的侯景拼命的攻,最外面的二十萬救援部隊伸著脖子看熱鬧。

    皇上在里面水深火熱,身為臣下總是這麼看熱鬧好像也不是個事。外面的各路諸侯討論了一下,覺得現場這般模樣是因為沒有一個領頭的人統一指揮造成的,所以他們推舉了一個領頭的人,柳仲禮。

    有了帶頭的剩下的事就好辦了,柳仲禮大手一揮馬上安排下去,他命手下準備好酒準備好下酒菜,踏踏實實的坐在大圈外面繼續看戲……

    能推舉出這麼一位帶頭的人,可想而知不管皇帝急還是太監急他們這幫大臣是不急的。

    這麼一個奇妙的局面,愣是僵持了將近半年時間。在太清三年(549年)三月十二日,台城終于兵盡糧絕被侯景攻陷。

    正在嗑瓜子的柳仲禮一看,哎呀完事了?隨即他也馬上帶人也進入到了台城。他進入台城不是去剿滅竊國大盜侯景的而是給勝利者侯景磕頭獻媚。

    看著這個窩囊到極點的窩囊廢,侯景就說了一句話,都散了吧。隨後二十多萬正規‘援軍部隊’在侯景幾千衣衫不整的雜牌軍面前頃刻之間做了鳥獸散。

    侯景圍城是一場毀滅人性的災難,經過半年的燒殺搶掠,原有十二萬人口的建康城,僅余兩萬多人。南史侯景傳里永遠的記載了這個慘壯‘千里絕煙,人跡罕見,白骨成聚,如丘隴焉’。

    在歷時半年多後,侯景和蕭衍這兩個原本遙不可及的人終于開始零距離接觸。

    很好奇蕭衍在台城被攻破之後,應該是一副怎麼樣的表情,懷著一份什麼樣的心態在自己的皇宮里見到本來不可能出現的侯景的?是震驚、是憤怒、是糾結、是憎恨還是不安,或是幾者都有?或是什麼表情都沒有?

    但不管蕭衍心里是什麼感受,都已經無關緊要了。

    因為他在一夜之間成了孤家寡人,一個並不重要的孤家寡人。

    佔據了台城的侯景和丟掉了天下的蕭衍發生了一段很有意思的對話。

    蕭衍說,侯景在哪里?叫他來見我。

    侯景來了,隨行的還有五百名武裝到牙齒的侍衛。

    蕭衍問,你帶兵打了這麼久,是為了什麼?侯景無言以對。

    蕭衍再問,你是哪里人,是怎麼來到這里的?

    侯景還是無言以對,回答這個問題的是他帶來的隨從任約。

    蕭衍又問,你剛渡江時,有幾人?

    這個侯景倒是知道的,回答,千人。

    攻城的時候呢?

    十萬!

    現在呢?

    率土之內,莫非己有。

    蕭衍俯首不語,侯景出去了。

    據記載面對侯景和他手下的五百甲士,蕭衍毫無懼色,而全副武裝的侯景在出來之後已經驚懼的手心出汗了。他對部下王僧貴說,我多年征戰沙場從來沒有怕過什麼人,但是今天見了蕭衍我居然害怕了!我不能再見到他。

    隨後他把蕭衍關在了台城,而且還不管飯。八十多歲高齡的蕭衍在有盡的饑餓和無盡的痛苦中度過了他人生的最後幾天。

    我相信這幾天他會想起的事情有很多。

    蕭衍是一個很復雜的人,他做的很多事很了不起,他也做了很多事很不可理喻。應該說他是一個想掌控命運卻最終被命運玩弄的可憐人。

    太清三年(549年)五月,蕭衍餓死于台城,享年八十六歲。

    關于侯景是如何進入建康城的其實是一段非常冗長的史料,記載的非常透徹也非常詳細,詳細到足夠我不想詳細的介紹。

    這是史料非常尷尬的地方,想詳細描寫的人或是事(比如陳慶之)資料很少,不想描寫的人或事(比如侯景)資料卻很詳細。

    在我能看到的資料中(梁書和南史),對于侯景是如何在南梁肆虐將江南幾百年的建設毀于一旦口誅筆伐。但造成這一災難的不光是侯景,也是蕭正德,也是柳仲禮,也是蕭衍,是腐朽和奢靡的生態,是貪婪、卑鄙、狡詐、懦弱的人心。

    順帶提一句幫了侯景大忙的蕭正德。此君在放了侯景進建康城之後,被侯景立為皇帝,稍微滿足了一下虛榮心。在侯景攻破台城之後,沒有利用價值的蕭正德被趕下了皇位,新皇帝是蕭衍的三兒子,太子蕭綱。不久蕭正德就被侯景宰了,結束了他丑陋的一生。

    至于柳仲禮,呵呵,無話可說。

    從蕭衍和侯景的對話中,可以看出一件事,在攻下建康之後,侯景的八千人馬迅速的擴充成了十幾萬的大部隊。

    勝者為王,去年還只是一條喪家之犬的侯景變成了今年南梁政壇的最大贏家。身為一個勝利者他很快吸納了更多的新鮮血液來到自己麾下。

    此時的侯景得意而狂妄,他給自己安了一個就算到了今天都算是非常時髦而且牛轟掉炸天的稱號‘宇宙大將軍’,看來地球是裝不下他了。

    在拿下建康之後,侯景的野心進一步膨脹,他想拿下整個江南。

    自梁太清三年三月至十二月,侯景又接連發動了三吳之戰(吳郡、吳興郡、會稽郡是為三吳,相當于今甦南太湖流域和浙江錢塘江流域的廣袤地區)。

    過程很混亂也很枯燥,簡單的說,到了太清三年年底,三吳已經姓侯了。

    經過了三吳之戰,南梁各路人馬發現,原先那個不起眼想怎麼捏就怎麼捏的侯景(其實之前誰也沒捏過),經過這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已經長成一個龐然大物了。

    他們親手把這個強大的侯景制造出來,然後看著自己的地盤被他毀滅、侵蝕,除了恐懼,大部分人都無能為力。

    難道南朝就沒有能夠對抗侯OSS的人存在麼?

    還是有的,目前至少還有兩個,一個是前文提到過的陳霸先,另一個是前文沒提到過的王僧辯。

    陳霸先先生正在北上的路上,所以即將發揮作用的是王僧辯。

    王僧辯,字君才,太原祁縣(今山西祁縣)人。其父王神念是北魏高官,在天監年間(蕭衍上位之後用的第一個年號)王僧辯隨父親來到南梁避難,隨後一直供職于湘東王蕭繹。

    在蕭衍被侯景困死的時候,他還留下的三個兒子,分別是太子蕭統(第三子)、邵陵王蕭綸(第六子)、湘東王蕭繹(第七子)。

    按說蕭衍掛了太子即位是理所當然的,但誰讓蕭統是被侯景抬上去的呢。本來理所應當的事經過侯景的一折騰產生了復雜而微妙的變化,在地方上做大的蕭綸和蕭繹也對皇位有了想法。

    這兩兄弟都想到一塊去了,隨後互相看不順眼,沒等侯景來收拾他們,他們自己就掐起來了。

    最後蕭綸沒能掐過蕭繹,因為蕭繹手下有王僧辯。

    作為這場兄弟之間內斗的勝利方,湘東王蕭繹並沒有太多的時間去慶祝。因為他很快就要面對旁邊等著坐收漁翁之利虎視眈眈的侯景。

    很快侯景就帶著剛組建好的水師沿江西進,準備收拾下蕭繹,作為蕭繹手下最能打的大將,剛剛嶄露頭角的王僧辯思考著如何應對這個強大的敵人。

    經過兩年多時間的艱苦創業侯景已經攢下了不少家底,他手下這支水軍‘號二十萬,聯旗千里,江左以來,水軍之盛未有也。’

    這是侯景在南梁肆虐兩年後最巔峰的戰力。得意洋洋的‘宇宙大將軍’侯景就像一個暴發戶,大把大把的開始揮霍‘鈔票’,只不過他的‘鈔票’不是紙,而是人。

    面對咄咄逼人的侯景,王僧辯在巴陵城屯兵據守。關于王僧辯是如何抵御侯景的,此處略去一萬字,結果是王僧辯不但擋住了侯景的進攻,還讓侯景損失慘重。

    侯景像一個賭徒,在這一戰賠上了自己幾乎所有的家底。過度膨脹的弊端開始顯現出來,雖然看起來其手下的兵員還有一戰之力,但其實他已經一敗涂地。

    因為此時陳霸先已經從廣州趕了過來。

    自侯景之亂以後,陳霸先就一直遠離主戰場。他倒是有一顆報國心準備北上打一打侯景,無奈上司蕭勃沒有那個渾水的打算,一直壓著他。

    北邊(相當于陳霸先而言)戰場如火如荼混亂不堪,有點心思的人都知道水越渾越容易摸出大魚。

    當時廣州還是南蠻之地,根本不是現在還有像東莞這種好地方的花花世界。陳霸先並不甘心一直在這里被邊緣化,他是鐵了心要北上摸大魚,既然上司不肯那就換個上司。

    從建康出來已經十多年了,往北望去陳霸先誰都不熟,但他的眼楮也是雪亮的,知道找大腿也得找一個粗點的。

    當時大腿最粗的當然是剛剛擊退了侯景的湘東王蕭繹。

    對于陳霸先蕭繹當然也是歡迎的,因為陳先生是一個沒有主子(恩主蕭映已經掛了很多年了),相對中立,而又手握重兵很能打的將領。兩人互通信使後一拍即合,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隨後陳霸先從始興出發(今廣東始興)一路殺到了建康。

    大寶元年(550年)八月,陳霸先與王僧辯順利會師。

    這一時期南梁最強的兩個將領將強強聯手對付大魔頭侯景。

    在之後歷時一年多的持久戰中,侯景手下最能打的兩員大將任約和宋子仙先後被消耗掉了。

    這二人相當于侯景的左膀右臂,而侯景自己是個瘸子,所以這次西渡之戰後侯景只剩下一條能跑路的腿了。

    從一無所有到應有盡有,侯景用了一年多,從他的人生最高峰直落深淵,他也只用了一年多。

    人生如同過山車,再次走上窮途末路的侯景不會再遇到另一個肯給他一條生路的慕容紹宗。

    侯景也很清楚這一點,眼看時日無多,他回到了建康。他親手把他立起來的傀儡皇帝蕭綱處理掉了,事到如今他已經不再需要這個傀儡,他需要的只是最後的瘋狂。

    大寶二年(552年)十一月,侯景自立為帝,在這個位置上他爽完了了最後的四個月。

    大寶三年(553年)正月,陳霸先將兵三萬舟艦兩千,從豫章(今江西南昌)出發北伐。二月,王僧辯帶領大軍西征,在白茅灣(今安徽懷寧以東)與北上的陳霸先再次合軍。

    在白茅灣,王僧辯和陳慶之蹬壇盟誓,一起討伐逆賊侯景。

    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也是這兩人最親密的蜜月期,不過很可惜這個盟誓是有保質期的,而且很短。

    在王、陳兩大將軍聯手進攻下,侯景組織的防線很快崩散,建康再次回歸梁朝。

    為禍江南將近四年時間的侯景,最後的結局自然也是灰常悲劇的,在敗逃途中殺人無數的侯景被部下宰掉了。不過作為一個作惡多端的大魔頭怎麼可能只一死了事,侯景的尸身還被人很有耐心的腌了,然後送到建康供恨其入骨的江南人民分食掉。

    應該說這種行為……是比較環保但是有點惡心而且不太健康的。也不知道不幸分到了他那支長肉瘤的瘸腿的哥們,吃了之後有沒有拉肚子。

    這是一個天怒人怨的魔頭應有的下場。

    自永嘉南遷之後,江南一帶經過二百多年的建設,雖然發生過無數相對北方還是平靜祥和的多,但是侯景打破了這種平靜。他給江南人民重新帶來了巨大的災禍,他讓戰火席卷進了原本安居樂業的普通百姓,他讓這些無辜的百姓國破家亡。

    毀滅原本就比創造要容易的多。侯景只用了四年就讓南朝兩百多年的經營和建設幾乎毀于一旦,這是一個歷史的罪人,對于這樣的人無論多麼過分的懲罰,都不過分。

    對侯景最後的處理結果,在這里並不提倡,但可以說罪有應得。

    侯景死了,而剩下的問題還有很多。

    這麼多將領帶兵打這個仗可不光是為了服義務兵役,他們最關心的當然是剩下的南朝這塊權力蛋糕的分配問題。

    其實這也不算是個非常困難的問題,老大是蕭繹,老二是王僧辯和陳霸先。由兩位老二帶頭聯合推舉,蕭繹坐上了最高寶座。

    但蕭繹這個人是個非常想坐這個位置,卻又非常不適合坐這個位置的人。

    蕭繹在家排行老七,如果沒有侯景搗亂,這個皇位也輪不到他。所以在之前四十多年的成長道路上,蕭繹更多的是選擇做一個文人,而且文化程度很高。

    他留下的著作《金樓子》是研究南梁文化的重要典籍,而這本書只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蕭繹生平所著書籍有一部很長的目錄,在此不再贅述。他不但寫書厲害,畫畫也是一把能手,留下很多南朝時期的經典畫作,可以說興趣愛好涉獵很廣,技藝很高超。

    可以預見的是如果侯景沒有出現,蕭繹會在歷史上留下一個才子王爺的美名。

    歷史多次向我們證實,一個有特殊手藝的人並不太適合做皇帝,比如趙佶(宋徽宗)還有朱由校(明熹宗)。

    何況蕭繹還是一個藝術成就和思想品德成反比的家伙。

    天下太平的時候,蕭繹專門著書論述應如何如何行孝道,可等天下大亂之後,他的所作所為既不符合孝道也不地道。(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隋唐風雲》,方便以後閱讀隋唐風雲第222章不地道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隋唐風雲第222章不地道並對隋唐風雲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