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風雲

第218章不及格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風雲再起 本章︰第218章不及格

    兵是撤走了,但威脅還在,這不是竇榮定想要的結果。

    不想要也沒辦法,在這麼惡劣的條件下能讓自己不在這里渴死就很不容易了,想要全殲大邏便基本是不可能的。

    在竇榮定垂頭喪氣百般無奈之際,下面一個人跳到他跟前說,我來試試。

    這個跳出來的人正是隨行的偏將長孫晟。

    在竇榮定看來這一戰的結果很不理想,在長孫晟看來這一戰的結果非常理想。

    以長孫晟的算計,死了的大邏便只能提著他的頭回大隋邀功,但活著大邏便可以留著做戰略攪屎棍。

    所以長孫晟在第一時間就派了使者跑到大邏便的軍營替他傳話。這個使者聲容並茂的給大邏便闡述了一個對他而言非常嚴重的利害關系。

    “你跟攝圖關系一直都不好,攝圖找機會想整你。現在攝圖打仗總是贏,你出來一打就輸,等你回去了攝圖肯定用這個借口修理你,到時候也不會有人幫你說話,再不做點啥你就完蛋了!”

    大邏便一听驚出一身冷汗,他相信以攝圖的思想品德這事是很可能辦的出來的,所以馬上派人回訪長孫晟詢問對策。

    就怕你不派人來,長孫晟笑眯眯的看著大邏便的使者繼續開始忽悠。

    “這事說好辦也好辦,你看達頭不是跟你處境差不多,人家就跟我們大隋結盟,根本就不怕攝圖。現在就依著達頭這個葫蘆畫你的瓢,也跟我們結盟,還可以得到達頭的助力一舉兩得。”

    大邏便仔細想了想這番話,感覺好像很有道理的樣子,又加派了使者跟長孫晟回朝,詳談後續簽約合作等事宜。

    大邏便非常听話的鑽進了長孫晟的口袋,現在事態的每一步發展都在長孫晟的掌握之中。

    此時的攝圖也不好受。

    在開皇三年大草原上鬧了饑荒,攝圖帶著一幫手下天天吃不飽肚子,到處找飯折,找著找著找到了一個叫白道的地方(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北)。

    與此同時還有另一波人在找他,找著找著也來到了那個叫白道的地方。

    這波人領頭的叫楊爽。

    楊爽說來跟楊堅的關系不是一般的近,他是楊堅同父異母的小弟,老爹掛的早(相當于他而言)所以一直在大哥楊堅家長大,人非常聰慧而且很得楊堅喜愛,被封為衛王,不出意外的話他應該可以做個位高權重的好王爺。

    只是他太年輕了,在楊堅稱帝的時候他才年滿十八歲,一直都沒有什麼表現的機會,而現在攝圖給了他一個表現的機會。

    因為楊爽在白道發現了攝圖,但攝圖卻沒有發現楊爽。

    隨後楊爽就很爽了,他帶著五千精騎趁其不備突襲了毫無準備的攝圖軍陣。

    正坐在帳篷里向著去哪吃下頓飯的攝圖突聞外面一陣喊殺聲,沒吃著飯先吃了一驚,等他出了帳篷時發現楊爽的騎兵正他的軍營里殺的痛快。

    攝圖根本就沒有組織抵抗的時間,所以他放棄了抵抗,先跑了。

    沒有指揮的突厥人在楊爽的屠刀下只能沒有紀律的逃命。楊爽頗有當年霍去病的精神,年紀輕輕就能組織起這一次有條不紊的突襲(可惜跟霍去病一樣英年早逝),此戰將攝圖所部完全打散,陣斬敵軍過半,還留下了一千多俘虜。

    在亂軍之中攝圖丟盔卸甲躲在草叢里才逃過這一劫。等楊爽拍拍馬屁股走人之後,他從草叢里鑽出來。

    看著破損的帳篷和無數族人的尸體,身為資深搶劫團伙老大的攝圖憤怒了。

    自從他當了可汗之後從來都沒有吃過這麼大的虧,這次不但吃了虧還差點連命都丟了,而讓他受此屈辱的還是他一向看不起的隋朝人。

    心高氣傲的攝圖惱羞成怒,他急需找個倒霉蛋來泄泄火。

    這時手下人報告,大邏便剛剛派使者去找楊堅談判。

    就是你了!

    我不是被隋朝打敗的,是被這個叛徒泄露了我的行蹤才會遭到突襲的,一定是這樣!

    攝圖將所有的怒火都宣泄向了大邏便,他召集了被打散的部隊沖向了大邏便的老窩二話不說就是一通燒殺搶掠。

    直到把眼前拿來撒氣的人都殺干殺淨了,攝圖才暫時消了火氣。

    攝圖是消氣了,但不知道他有沒有意識到,這件事他辦的實在太過火了。

    說到底大邏便並沒有招他惹他,只不過是派了個使者跟隋朝客氣客氣,這種事只是正常的外交往來,頂多算是有點小想法。而且通使這事兒不光達頭辦過,他自己也辦過,因為這麼個事把人家老家端了確實說不過去。

    一個合格的家一定要能克制自己的情緒,尤其是憤怒。因為不當的情緒表露甚至發泄會影響其對環境的判斷,過激的行為也可能導致很嚴重的後果。

    作為一個,攝圖是不及格的,所以他很快就能品嘗到‘後果’的味道,而且那是他一生不能承擔之重。

    此前大邏便和攝圖最多只是小摩擦,兩人關系還遠沒有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現在到了。

    大邏便本來只是想跟楊堅做一做筆友,根本沒想到攝圖居然會帶人抄了他的老家。事出突然他毫無準備,等他有準備之後,老家那邊也快完蛋了。

    在他老家里還有他的親人、部下、朋友還有他的母親。這些他最親近的人都不明不白的死在了攝圖的刀下,所以他也憤怒了。

    此仇不共戴天。

    當然大邏便也明白,以他現在這個喪家之犬想要找攝圖麻煩那是找死,他必須要找一個助力,達頭。

    達頭和他結過盟,而且達頭跟攝圖矛盾也很深,更何況這個草原上除了達頭也沒有能跟攝圖對著干的第二個人選。

    所以大邏便醞釀了一下情緒,跑到跟他關系不算太遠的遠親達頭跟前,聲淚俱下的哭訴一番。

    听了大邏便悲慘的遭遇達頭果然大怒,當即調撥十萬多大軍供大邏便復仇之用。達頭肯這麼賣力倒不光是因為他仗義,只是看到大邏便的下場他不免兔死狐悲。

    其實達頭和大邏便的境地差不多,都是跟攝圖關系不咋樣、都吃過敗仗、都和楊堅眉目傳情過。現在攝圖因為這破事兒辦了大邏便,難保什麼時候不會辦了他達頭。所以他想利用這個機會先下手為強。

    攝圖該為他的魯莽行動買單了,在達頭和大邏便聯手之下,失道寡助的攝圖敗的很慘,不但丟了地盤還丟了人。

    突厥窩里斗是長孫晟最願意看到的結果,而他不光看還很樂意去拉大邏便和達頭一把,去踩一踩正走霉運的攝圖。

    光大邏便和達頭的聯軍都讓攝圖疲于應付,現在再加上隋朝的大軍在背後刀子,攝圖終于扛不住了。

    曾經趾高氣揚的攝圖經過接連的作戰失利元氣大傷,他終于意識到再不做點什麼,這個沙缽略可汗就算干到頭了。

    所謂‘做點什麼’就是向楊堅低個頭認個錯。

    開皇四年(584年)一開春,攝圖派遣使者向楊堅稱臣納貢。

    今時不比往日了,攝圖就算想低這個頭也得多表現一點誠意。曾天天搗鼓他打楊堅的便宜老婆千金公主是個明白人,現在形勢逆轉為解夫愁同時也為了自保,她主動要求認殺父仇人楊堅做自己的新爹,並把姓也改成了楊。

    考慮到現在滅了攝圖還不是時候,楊堅決定接受這個便宜女兒,下詔書正式給了千金公主為大隋公主的身份,還特意為這位深明大義的新閨女改名叫大義公主。

    隨即派遣虞慶則為正使長孫晟為副使到攝圖處,除了宣讀詔書還有商談後續合作事宜和簽合同。

    到了地方虞慶則就開始例行公事宣讀詔書,而攝圖的例行公事是下跪接旨,等這一套齊活了大家就該吃吃喝喝搞點娛樂活動啥的,萬事大吉。

    但這時候攝圖腿硬起來了,為了挽回自己僅剩的自尊心,攝圖想站著接旨。

    氣氛變得微妙起來。

    跪和不跪是一個重要的態度問題,想站著接旨既是攝圖這個頭低的還不徹底,而且開此先例以後還會給攝圖留下一個話把子,搞其他小動作。

    現在畢竟是在人家的地盤上,攝圖非要站著接虞慶則也不可能用強,而且使團來都來了,如果不把這道聖旨送出去不但這個使團丟人,連老大楊堅都會很沒面子。

    攝圖也正是考慮到了這一點,頗為得意的用了這個小花招,想以後在跟隋朝的外交上不至于太落下風。

    但他的如意算盤打的太響了,沒有注意到另一個因素。

    這個因素就是此行大隋使團的正使虞慶則只是儀仗,真正管事的是副使長孫晟。

    如果說攝圖在外交上是剛剛入門的小學生,長孫晟就是院長級的教授。攝圖那點花花腸子在長孫晟面前只是小兒科,九十九拜都拜完了還搞不定你這一哆嗦?

    長孫晟開始苦口婆心的和稀泥,“突厥和我們大隋地位是一樣,你不想跪當然沒問題,我們也同意。不過你老婆剛剛認了我們老大做女兒,你也就是我們老大的女婿,女婿拜一拜老丈人總是應該的吧。當然你還是可以選擇不拜,不過就怕有些人會在你背後嚼舌頭根啊。”

    攝圖一想確實很有道理,而且以他的頭腦一時還找不到借口反駁,于是大聲對手下說“我這可是拜自己的老丈人,大家別多想啊。”說完就跪地接旨了。

    不論原因如何,跪就是跪了,大家肯定會想很多。

    攝圖跟楊堅服軟後終于得到了一個喘氣的機會,但這個大草原再也不是曾經的大草原了。

    因為從此以後攝圖跟達頭和大邏便徹底決裂,兩人把突厥一分為二。以攝圖為代表的厥和以達頭為代表的西突厥,互咬互掐勢不兩立。

    這是楊堅最希望看到的局面,為此他特地嘉獎了功不可沒的長孫晟。

    對于徹底滅了突厥楊堅的興趣不大,他知道就算是費勁巴力的平了這幫人還會有其他的游牧民族跑過來繼續搗亂,所以他們自己搞內戰是最完美的局面。

    這給了楊堅一段寶貴的喘息時間,他終于可以積蓄力量把目光向別的地方瞟了。

    那里是他魂牽夢繞的江南。

    南朝往事

    自永嘉之亂,中華陸沉衣冠南渡之後,漢族的核心一直就在長江以南。

    憑借這道天險中華文明得以繼續扎根、生生不息。

    歷經東晉、宋、齊、梁之後,南朝拼出了最後一代霸主,陳霸先。

    常年的亂世之中迸發出的英雄人物非常之多。如北方有冉閔、拓跋燾、葛榮、宇文泰和高歡等,南邊的有祖逖、謝玄、劉裕、蕭衍和陳慶之等。

    在這個眾星雲集的大舞台里,陳霸先也是其中一顆耀眼的明星。

    關于南朝實在有太多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還有豐富的趣聞想跟大家介紹一番。但礙于篇幅和本文主攻方向上的考量,我決定刪繁就簡,只圍繞著陳霸先做一份相對簡約的敘述。

    陳霸先,字興國,小字法生,吳興(今浙江長興)長城下若里人。

    論起家世來老陳家是非常牛的,他是潁川陳氏之後,祖上陳準在西晉時期官居太尉,是顯赫一時的名門望族,只可惜永嘉南遷之後慢慢振不起來了,到了陳霸先這一代祖先的光一點也沾不上,只混了個小小村官。

    在當時村官並不是一份很有前途的職業,就像當年的好榜樣沛縣的劉老三一樣,想做一個稱職的村官必須要具備的兩個特質是游手好閑和為禍鄉間。

    因為游手好閑的人不會正兒八經的去種地,才能有時間去搞這一份能填飽肚子的工作。只有為禍鄉間、欺良霸善才能完成上面交代的納稅指標。所以村官陳霸先應該是家鄉里一位不討人喜歡的二流子。

    但陳霸先是一個有追求的二流子,平時的愛好不光是好勇斗狠,還喜歡看書。

    千萬不要小看在古代鄉間會看書的二流子,不久前本文就介紹過的虞慶則就是一個好例子,正所謂流氓會看書誰也擋不住。

    愛好學習的陳霸先終于得到了上級的肯定,他被調到了南京。

    這是改變了陳霸先一生命運的工作,之所以能改變他的命運倒不是這個工作很重要,因為這個新工作是油庫吏主要工作內容是記賬,在南梁的下這個職位連一個芝麻小官都算不上,頂多算一個芝麻。

    關鍵是陳霸先在忙著記賬的時候被一個人發現了,這個人叫蕭映。

    蕭映是宗室子弟,是南朝蕭梁第一掌門人蕭衍的佷子。應該說作為皇親國戚蕭映是見過大世面的,說不清道不明的是他偏偏對當時還是芝麻小吏陳霸先看對眼了,從此以後就把陳霸先帶在身邊,還預言‘此人方將遠大’。

    不管蕭映是真說過這話,還是後人杜撰,這句話很準。

    後來蕭映被調到廣州擔任刺史,陳霸先也隨行過去在蕭映手下做直兵參軍。

    兩人剛到廣州不久後,就趕上了交州(今越南河內東北部)土豪李賁發生謀反叛亂。越南作為當時蕭梁帝國神聖不可侵犯之領土,發生了叛亂廣州刺史蕭映當然要管一管。

    不過李賁不愧于土豪之名,非常之能折騰。從大同七年(541年)一直折騰到大同十年(544年),在打翻了梁朝平叛的諸將後還收拾掉了林邑國(今越南南越)前來助戰的越南軍隊,在北越站住了腳跟,號稱越帝。

    蕭映管了三年多,終于管不了了,于大同十年冬撒手病亡。

    在蕭映的一手扶持之下,陳霸先先後擔任西江督護、高要太守等重要崗位,他沒有辜負蕭映的提攜,在這些崗位上證明了自己存在的價值。在蕭映撒手之後又升任交州司馬、領武平(今越南永安附近)太守,跟隨新上司楊日票繼續討伐李賁。

    自古以來百越之地的民風就是彪悍善斗,加上他們利用那里特殊的丘陵地形使用出極難對付的山地游擊戰術,後世的‘十全老人’愛新覺羅弘歷和純現代化武裝的‘美帝’都在那里吃過大虧,實在是一幫既不要命又不好惹的人。

    陳霸先在這里咬緊牙關在這里跟李賁纏斗了三年,終于將這個家伙連根拔起,光復北越全境。

    在一代英豪陳霸先的成長道路上蕭映和李賁都做出了卓越貢獻。這三年里陳霸先學到了豐富的戰斗經驗,他將從這里出發去挑戰更為強大的對手。

    陳霸先的努力得到了南梁皇帝蕭衍的肯定,在太清二年(548年)加授陳霸先督南邊七郡軍事,這一年他四十六歲。

    當時陳霸先服務的皇帝蕭衍在南朝歷史上是一個非常有名的皇帝。

    此人不但有名還非常有意思。

    蕭衍,字書達,南蘭陵郡武進縣東城里人(今江甦省丹陽市訪仙鎮),出身于蘭陵蕭氏。

    這個蘭陵蕭氏在中國歷史上是個非常牛掰的頂級豪族,上可追溯到大漢開國名相蕭何。到了南北朝時期,這一豪族共出了三十多位宰相,二十一位天子,與王、謝、袁並列南朝四大豪望。不過相比其他三族蘭陵蕭氏的生命力更為頑強,不但到了隋朝沒衰下去一直挺到了唐朝還蹦出了十位宰相出來,簡直服到不行。(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隋唐風雲》,方便以後閱讀隋唐風雲第218章不及格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隋唐風雲第218章不及格並對隋唐風雲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