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風雲

第168章運氣來臨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風雲再起 本章︰第168章運氣來臨

    高洋即位之初,尚優先孝靜帝,封他為中山王,在封地,孝靜帝可以懸掛天子旗幟,用天子年號,可以不稱臣。看到這些待遇,我們仿佛看到了滿清被推翻後仍統治紫禁城的末代皇帝宣統。

    但是,孝靜帝元善見沒有宣統那般的運氣可以在遜位之後還統治了很久的國中之國,甚至還成了新中國的公民。在過了一年借酒澆愁的日子之後,他等待已久的那一天終于來臨,高洋要送他上路。

    現在的北齊,與西魏之間保持著和平的狀態,至少沒有什麼大戰;與南方的梁,也還互通有無,政權已經相當穩固,孝靜帝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因為廢帝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被利用,當這一理由消失的時候,就是孝靜帝走上斷送台的時候。

    看來,被利用是古代大人物的家常便飯,不管是大臣如春秋末期越國的文種,還是目前被廢的前皇帝元善見,也包括稍後的唐朝宰相魏征,宋朝大將岳飛,明朝第一功臣李善長以及清朝的中興名臣曾國藩。歷朝歷代都不缺這樣的人,替人家墊背。

    公元551年,高洋設宴款待孝靜帝,孝靜帝很平靜地去參加,很平靜地接受高洋的祝酒,很平靜地中毒,最後很平靜地死去。隨後,他的三個兒子也被高洋殺害。

    十一歲在高歡的壓力下即位,二十七歲在高洋的壓力下禪位,二十八歲被鴆殺,這就是這位年輕有為的孝靜帝一生的軌跡。

    這是個悲哀的皇帝,這是個屈辱的皇帝,活著的時候,被人罵作“狗腳朕”,被臣下指責“謀反”;死後,這些非人的遭遇竟然還要錄入正史,由後人評說。更杯具的是,他還是一個年輕有為、文武雙全、希望改變的年輕人。

    不過這一切都過去了,孝靜帝已經成為歷史,他已經完全解脫了。他條來去無牽掛,成敗榮辱,他絲毫不帶去,全部留給了弒他的凶手高洋。

    高洋,孝靜帝的形式上的繼任者,高歡內容上的繼任者,現在終于放開手,大展宏圖了。

    高洋不是個一般的君主,象歷代的開國皇帝一樣,他果斷、勤奮、知道民間疾苦(雖然沒有受苦的經歷)、知兵,幾乎擁有一切成功皇帝的DNA,的確,高洋也是個成功的皇帝,至少在他任期的前半段是這樣。

    他執法非常嚴格,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他深知法律是維系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關系穩定的紐帶,因此盡管犯罪的有他最寵愛的皇後李氏的弟弟,他也毫不客氣地把他撤職。就象曹當年在洛陽做北部尉的時候棒殺蹇叔一樣,再牛X的貴族也不敢觸犯一點法律。

    高洋還改革了北齊的員制度,他看到地方上的冗員太多,人浮于事,又加劇了農民的負擔,對農民的比例嚴重不合理。于是他采扁平化管理手段,短時間內使全國的官吏減少了幾萬人,有效減輕了農民負擔,于是,農民生產就更有積極性了,宇文泰在五次大戰中曾經讓東魏很受傷,但北齊很快從戰爭的創傷中恢復,高洋有大大的一分功勞。

    為防止北方以柔然為主的少數民族的進攻,高洋還采取了很多積極措施,這些措施與他哥哥高澄“禮遇”柔然公主的不同,他用的是加固長城。農閑季節,他就調集家民工修長城,既不耽誤農業生產,又穩固邊疆。齊國開始走出戰爭的陰影,慢慢強盛起來。

    高洋不是一個守成之主,他主動進攻那些對北齊構成威脅的少數民族,包括柔然(盡管柔然公主是他的嫂子兼後媽)、契丹、高麗等國,無一不是大勝而歸。

    同時,北齊地處平原,東臨大海,因此它的農業、鹽鐵業、瓷器制造業都相當發達,是同南梁、西魏鼎立的三個國家中最富庶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齊國政權的穩固當時也令西魏和南梁艷羨不已。

    這是北齊是最強盛的時候,如日中天。此時的高洋,幾乎可以列入秦皇漢武的行列,與那些大人物比肩了。甚至,有一次東魏(北齊)的老對頭宇文泰竟驚呼︰“高歡乃有此兒,雖死猶不死了!”

    但是,這個結論下得太早。

    稱帝初期的高洋和後期的高洋,判若兩人,如果說之前的高洋神文聖武、乾綱獨斷的話,後期的高洋則完全是一個頑主、一個精神分裂者。

    北齊自實際上的統治者高歡起,到最後的幼主高恆,滿打滿算一共八個人,其中,六個或是瘋子或是精神病,或是兼而有之。在這其中,高洋是最杰出的、集大成的一個。

    高洋同志的瘋子精神我們以後有機會領略,現在還是回過頭來看看宇文泰的西魏都在忙些啥,著實有些日子沒見了,老同志別來無恙乎?

    自從宇文泰之後,權勢越來越大,特別是玉璧一戰擊敗強大的高歡,使其一蹶不振,使得宇文泰在獲得崇高的威望的同時,更獲得了至高無上的權杖。他是西魏的頂梁柱,如果不是他,西魏帝國還將在黑暗中摸索很多年。

    西魏文帝元寶炬被宇文泰立為皇帝之後,只是一個象征性的國家元首,蓋章機器,一如今天的英國女王或本天皇,沒有什麼實際權力。魏文帝對此無可奈何,只能身躲在深宮里,每天金戈鐵馬。

    前面說過,宇文泰勵精圖治、銳意改革,任用了一大批人才參與革新,其中最有名的莫過于甦綽。甦綽被任命為度支尚書,度支尚書者,財政部長也。甦綽是個內政奇才,以國家為己任,薦賢拔能,事無巨細,都整理得井井有條。不想老同志因為太投入,積勞成疾,因醫治無效,在家中病逝。失去左右手的宇文泰幾乎暈厥,親至甦綽的追悼大會,送了花圈挽聯,並向甦綽的遺像三鞠躬,並親自目送甦綽的遺體送到八寶山公墓,敬獻給他最後一杯酒︰“你知我心,我知你意,方欲共平天下,奈何舍我而去!”說完,放聲大哭,盛酒的酒卮墮落地上,都感覺不出來,一直目送靈車遠去直到看不見了,才怏怏回去。

    宇文泰又進行軍事改革,創立府兵制度,此制度後來沿行了幾百年,被後人稱頌不已,又置八柱國家統領全國兵馬,前面已經說過,不再詳述。宇文泰從此軍、政、教大權獨攬,那魏文帝元寶炬,至此完全淪為傀儡。也許他不服,也許他委屈,但沒有辦法,他被淘汰了,原因是,歷史是強者寫的,他不是強者。

    魏文帝元寶炬同志在位十七年,于公元551年走完了他的皇帝之路,壽終正寢,享年四十五歲。

    不容易,太不容易了,我們從北魏胡太後和小皇帝元釗被沉河開始,歷經多少皇帝,都快數不清了,正常死亡的,這是第一個。雖然活著的時候窩囊,但至少沒有睡覺死、吃飯死、喝酒死或玩樂死。

    魏文帝去世,太子元欽即位,是為廢帝,尊父為文皇帝,母乙弗氏為文皇後,合葬永陵。前文其實提到過這位可憐的文皇後,本來當皇後好好的,忽然丈夫要再娶,娶的是柔然公主,目的是與柔然聯姻,消除邊患,于是乙弗氏只好讓皇後位,並出家為尼。這位年僅十四歲的新嫁娘柔然公主,品貌兼優,可惜生有一個大病,就是妒。本來人家小兩口感情好好的,為了給你讓位而且出家,做出的犧牲已經夠多了。但柔然公主不干,硬是逼的已經出家的廢後自殺。

    乙弗氏當時已經有九個月的身孕,臨死時對著肚子里的孩子生離死別︰“兒啊兒,你本是太子,要當皇帝的,是娘誤了你。如你有靈,就到能讓你當皇帝的家中投胎。”

    奇怪的是,被逼自殺的乙弗氏的遺體上居然裊裊升起了一朵祥雲,飛到了馮詡般若寺上空,那一晚,金光萬道,紫氣充庭,寺里出生了一個孩子。

    這個孩子就是楊堅。

    這一年是公元541年。

    這是十年前的故事。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李心潔和舒淇演的前後《見鬼》。

    乙弗氏已經于十年前去世,他的太子已經投胎為楊堅,魏文帝元寶炬也剛剛撤手西去,他的時代過去了,新皇帝元欽的時代卻沒有到來。

    原因很簡單,他死了。

    他的死因我們用腳趾頭也能想明白和宇文泰有關系。

    其實,宇文泰沒有打算拿這位小皇帝怎麼樣,只是處理了謀反的尚書元烈。結果這個事件導致了新皇對宇文泰的強烈不滿,他聯系宗室,準備除去宇文泰,但被他聯系的宗室,沒有人認為這是一項具有可行性的,都勸他改變主意,回頭是岸,因為現在的宇文泰根深蒂固,無法動搖,可惜元欽王八吃秤砣——鐵了心了。

    對宇文泰來說,除掉元欽就如同輕輕碾死一只螞蟻一樣,他的感覺是正確的,因為他這樣做了。

    在探知元欽的陰謀之後,宇文泰立即廢去元欽,把他安置在雍州,改立他的弟弟齊王元廓,是為魏恭帝。

    在做這一切的時候,宇文泰並沒有感到有任何的愧疚,不管于公于私。于公,被廢的對象是他之前的主子;于私,這個之前的主子是他現任的女婿。與眾多的權臣一樣,宇文泰毫無創意地把他的女兒嫁給了名義上的國家元首,這一習慣據說來自遙遠的曹

    元欽沒有其父魏文帝元寶炬那樣的好運氣——不僅沒有被廢,更重要的是沒有被殺。

    在元欽被廢三個月後,宇文泰派心腹給這位前皇帝送去了一樣特殊的禮物︰毒酒。元欽別無選擇,只有飲鴆身亡,可嘆的是他的皇後宇文小姐,居然一同服毒。可憐一對好夫妻,生同歡,死同穴,令人感嘆。

    元欽被害,但沒人關心他的命運,大家都在看著宇文泰將如何處置新任的皇帝元廓。根據可靠消息,元廓的日子也不多了。

    也許宇文泰不想拿他怎麼樣,但難保宇文泰的兒子不會拿他怎麼樣。

    西魏的日子就要走到盡頭,北周躲在歷史大幕的後台,急不可待地要粉墨登場了。

    宇文護——當權臣也是一問大學問

    公元556年九月,宇文泰病逝,享年五十歲。

    這一年,距離宇文泰的老朋友兼老對手高歡去世,隔了九年。這九年里,宇文泰獨孤求敗,西魏象膨脹的氣球一樣發展,可惜,高歡已經看不到了。這兩個一生的朋友其實上一共才見過一面,就是宇文泰代表賀拔岳去刺探高歡虛實的那一次。

    宇文泰是在出外巡視的路上病倒的,躺在病榻上,自知來日無多的時候,他把身後的大事委托給了一個人,這個人有點出乎大家的意料。

    這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他的名字叫做宇文護。那一年,他才步入中年,四十三歲,是宇文泰的佷子。

    老同志握著小同志的手,語重心長地說︰“我的兒子都還年幼,如今四面全是強敵,國家大事,由你決定,你要努力工作,竭力輔佐你的老板,以完成我的志向。”

    宇文泰選宇文護接班,倒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因為他自己的兒子們都太年輕。他不可能把好不容易搶來、�來、騙來的政權唾手交給那些老同志,如獨孤信之類,雖然宇文泰和其它的七大柱國是平級的,而這些老家伙不好應付。

    但老家伙不好應付,宇文護就好糊弄嗎?我們稍後會看到英明一世的宇文泰的最後一個決定是英明還是糊涂。

    宇文泰死了,按照慣例,我們要開了個追悼會,寫一篇悼詞,充滿深情地緬懷一下宇文泰同志的生平,追憶他的豐功偉績。

    宇文泰是鮮卑化的匈奴人——本書中多次出現了“鮮卑化”,宇文泰和高歡都是被鮮卑化的,看來鮮卑的同化能力很強,就象歷史上的漢族——這是先進文明的特征之一,盡管他們有時候也被蠻族從武力上加以征服。

    掌握西魏政權之後,他大體做了這樣幾件事情,羅列在此,方便查閱︰

    1.改革軍隊,建立六軍,創建府兵制,設八大柱國統率隊——這一制度影響深遠,幾百年後才被廢除;

    2.加強文化教育,強化儒家思想,提倡以德治國,從精神上進行改革;

    3.唯才是舉,打破用人的門閥制度,有效維護統治秩序;

    4.主張百花齊放,善于听取不同意見;

    5.注重法制建設,如前文所說“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6.注意農桑,與民休息,減輕農民負擔;

    7.建立考核體制,能者上,庸者下;

    8.進行革,頒布“六條詔書”十二條制度;

    9.對外武力擴張,主要是指對東魏(北齊)和南梁,對北方的少數民族則以和平為主;

    10.加強中央集權,將權力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讓皇帝成為他的秘書。

    宇文泰做完這一切的時候,他的一生成就幾近頂峰,同時他的生命就已近完結了;西魏做完這一切的時候,國力接近極盛,同時它的生命也近完結了。因為西魏雖然姓元,但實際上是宇文泰的。

    宇文泰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是戰斗的一生,是百折不撓的一生,是由弱變強的一生,現在他的第一棒跑完了,宇文護接過了第二棒。

    于是宇文泰的太師、大冢宰的職位就落在了宇文覺的手中。

    不是宇文護嗎?看清楚了,宇文護是接受托孤,做顧命大臣的,而真正的“孤”,是宇文泰的長子宇文覺。也就是說,宇文護的老板是宇文覺,他是宇文泰的嫡子。

    其實,宇文覺能坐在這個位置上,風光無限,但背後的故事卻充滿了陰謀、斗爭、猜忌和悲憤。

    早在宇文泰生前,就在考慮接班人的事情。他現在是西魏的實際統治者,騎虎難下,除了讓他的兒子接替他“輔佐”皇帝甚至取而代之,別無辦法。權欲是一匹驚馬,沒有人能控制得了它的方向,一旦騎上,就無法下來。

    宇文泰在兩個兒子之間猶豫,這兩個兒子分別是嫡子宇文覺和長子宇文毓,這兩個人各有所長,都是好兒子,也可能都是好皇帝(或是好權臣)。但是宇文泰傾向于宇文覺,因為他是嫡子,出身更高貴一些。但他也不得不考慮宇文毓,因為他是大兒子,而且,他的老丈人不好惹,那是當朝首屈一指的老帥哥獨孤信。(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隋唐風雲》,方便以後閱讀隋唐風雲第168章運氣來臨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隋唐風雲第168章運氣來臨並對隋唐風雲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