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風雲

第144章結果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風雲再起 本章︰第144章結果

    影響了隋唐幾百年治格局的大治集團是武川集團,武川集團得名于他們發家于武川。

    武川位于呼和浩特北,從北魏末年作為六鎮之一一直到現在,武川一直沒有改過名。

    我從1977年到呼和浩特,直到2000年離開,在武川旁邊生活了二十多年。但一直沒有意識到,我家鄉的旁邊,就是中國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集團發家的地方。

    六鎮中,武川在東,懷朔在西。北魏亂局中,從武川崛起的宇文泰和從懷朔崛起的高歡把持政局,分別建立西魏和東魏,只不過,兩人的位置掉了個兒,宇文泰在西,高歡在東。

    後來武川系的宇文家族終結西魏,建立北周。北周所有的皇帝都應該是武川人。

    北周後來滅掉高歡的後代建立的北齊,統一北方。所以,北方的統治者成了武川人。

    後來北周靜帝的外公(法律意義上的)楊堅,篡了外孫的位,建立隋朝,統一全國,實現了自三國、兩晉、五胡十六國、南北朝後的大一統。所以,隋朝統治者,是武川人的親戚。

    隋為唐所代,唐朝皇帝是隋朝皇帝的親戚,自然也是武川人的親戚。

    所以,武川人和武川人的親戚統治了中國幾百年,且不要說隋和唐朝的前期有多少能左右朝政的大人物都脫胎于武川集團。

    影響了中國幾百年格局的門閥,本質上就是關隴軍事貴族集團,關隴軍事貴族集團,實際就是武川集團。領導人是宇文泰,核心是西魏八柱國和十二大將軍。一失足成千古恨

    邙山大戰拉開大幕,對陣雙方的王世充已經不是原來的王世充,李密也不再是原來的李密。

    目前王世充,已經完全取得了洛陽的控制權,與他不和的顧命大臣之一的元文都被他從皇泰主楊侗的身邊生生拉走,一刀兩段,另一顧命大臣段達則完全站在了王世充這邊。取得了內部絕對權力的王世充,已經成為實際上的洛陽之主,年僅十五歲的皇泰主楊侗則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象征性的國家元首。

    李密也不一樣了,成功擺平翟讓、多次擊敗王世充、硬踫硬戰勝宇文化及,已經讓曾經雄才大略的李密變得遲鈍和平庸了。

    投奔李密的人海了去了,但越是後投奔的,賞賜越多,這種內部不公平造成李密陣營一片不和諧的聲音。徐世�� 嶁壓蠲埽  蠲芊淳醯眯焓薨 郟  縴胱約涸兜悖 圓排傷Ю睪庋簟br />
    李密攻下洛口倉之後,開倉放糧,但他顯然沒有把這個重大的事情當成一個項目來做,沒有人牽頭,沒有人負責維護秩序,沒有標準(誰可以來領,領多少),沒有程序(如何來領),沒有跟蹤(這些糧食是否都到了窮苦百姓手里)。結果,大家一哄而入,能搬多少算多少,也不管你是達官親貴還是王侯將相,只要來,就可以搬糧食;搬多少也沒有限制,搬到哪去也沒有限制。

    最後的結果是,貪婪者、強梁者放開了搬,家里的糧倉堆積如山,而那些真正需要糧食的老弱病殘卻沒有多少實惠。有些人搬著搬著搬不動了,就隨便把糧食扔在路邊,至于在搬運過程中漏下的糧食,沒有人珍惜,都隨便堆在了道邊。以至于在洛水兩岸,稻米象白沙一樣到處都是,甚至有的地方厚達數寸。

    這個景象現在想起來都令人肝顫,這些糧食在饑荒的時候能夠救多少人的命啊,就這樣被他們糟蹋!浪費糧食是要遭天譴的,敢情這糧食不是他們種的啊,這是真正的“崽賣爺田不心疼”!

    李密由一個農民的領袖,徹底蛻變成了封建割據勢力。熱衷權勢,遠離人民,頭腦發熱,利令智昏。現在他和王世充的對壘,已經無所謂誰正義誰邪惡了。

    李密在邙山擺下大陣,但連他都不曾意識到,瓦崗軍現在已經是強之末。七月份的童山大戰,已經極大消耗了瓦崗軍的有生力量,超過一半的精兵戰死沙場,良馬的損失也在一半以上。

    對王世充來說,這是最後的嘗試了,如果這次仍然不能得手,那洛陽就活該守不住。

    他精心挑選了兩萬士卒,準備主動挑戰,向李密發起最後一擊,或成功,或成仁。

    就在他緊鑼密鼓準備發動進攻的時候,有一個禁衛軍士兵叫張永通,對王世充說︰“昨天晚上我夢到姬旦了。”

    王世充心里正煩,本想呵斥他兩句,夢到雞蛋鴨蛋跟我有什麼相關!但他心里一動,與張永通策劃了一個心理暗示項目︰偉大的周朝執政者周公姬旦同志,接連三次給普通一兵張永通同志降夢,要洛陽守軍主動出擊瓦崗軍,他會保佑洛陽取勝。如果不听他的,會降災禍于洛陽城。

    王世充給周公姬旦蓋了一座廟,以示尊敬。又找了個神漢,大跳其大神兒。最終神漢告訴大家,姬旦要王世充立即發動對李密的攻擊,否則,洛陽會有瘟疫降臨。

    大家一听都怕了,有姬旦同志的光輝指引,肯定能取勝!于是,原來低迷的士氣被姬旦一激,突然高昂起來。

    心理的作用是無窮的,有時候,封建迷信也不是完全一無是處。

    作好了心理上的鋪墊,王世充率兩萬大軍出城,進抵偃師,在運河南岸扎營,與瓦崗軍李密隔河對峙。

    李密召開軍事會議,商議對付王世充的辦法。老將裴仁基率先發言︰“王世充傾巢而出,城內必然空虛,我們可派兵守其險阻,讓他無法進兵,同時我們派精銳三萬,沿洛水西上,逼近洛陽,迫使他回救。這樣反復進逼,使敵人疲于奔命,一定可以將其一舉擊破。”

    李密高度評價了裴仁基的作戰方案,同時強調了自己的看法︰“敵人戰力強大,武器精良,決心攻入我們內部,而且為奪糧而戰,銳氣正盛。我們應該深溝高壘,消磨敵人銳氣,到時,讓他戰不能戰,退不能退,不出十天,王世充的人頭一定自動送入我們大營。”

    應該說,李密的策略和裴仁基的基本一致,都是避其鋒芒,打消耗戰,充分調動敵人,最終打垮敵人。這不是什麼高難度的策略,因為凡是有點腦子的人都這樣想。

    但偏在這時,有一個人跳將出來,表示反對。

    這個人是單雄信。單雄信之所以跳出來,是因為他沒有腦子。

    單雄信主張進攻,他的主張是,我軍連勝,王世充已經被我們嚇破膽,現在我們軍力超過敵人好幾倍。江淮間新歸附我們的勇士們,都憋足了勁要打個大仗,我們應該趁熱打的,一勞永逸地解決王世充。

    下面群情激慰憤,大呼小叫,都支持單雄信的意見,請李密下令,即將向王世充發動進攻。

    听了這些人的吵吵,李密決定發揚主精神,順應大家的意見,于是,他改變主意了,準備進攻。

    貿然進攻的結果是,瓦崗軍沒有一勞永逸地解決王世充,反而一勞永逸地把自己解決了。

    裴仁基滿腔憤怒,咆哮著表示了他對李密的祝福︰“你就等著後悔吧!”

    有一個人也贊成裴仁基的意見,他說︰“魏公上次與宇文化及作戰,雖然戰勝,但損失極大,活著的士卒也士氣低落,這兩個問題沒有解決之前,是不能發動進攻的。王世充軍隊糧食缺乏,想拼死一戰,我們只有深溝高壘,讓敵人糧盡退兵,再發動猛攻,王世充必可授首。”

    但李密主意已定,于是不理這個人的正確意見,率軍向死亡境地奮勇沖去。

    這番閃爍著真理光芒的話出自一位地位一般的作戰參謀,他的名字叫魏征。

    這一次,真理掌握在了少數人的手里,卻斷送了多數人的命。

    李密的分兵是這樣的,由程知節隨自己率內翼騎兵在邙山扎營,單雄信率外翼騎兵在偃師扎營。營寨剛剛立好,王世充就派一股精銳部隊發動了猛攻,李密派程知節、裴行儼援助單雄信。

    裴行儼一馬當先,奮勇沖入敵陣,但不幸被一支流矢射中,翻身落馬,不省人事。敵人嚎叫著沖上前來,想割裴行儼的人頭,關鍵時刻,程知節在馬上大喝一聲,持長槊連劈帶挑,送了沖在前面的敵兵身上幾個大窟窿。在敵人稍稍後退一瞬間,程知節將裴行儼抱上馬來,一手抱著裴行儼,一手揮舞長槊,與敵人廝殺在一處。

    一名精悍的敵人騎兵趁程知節不備,猛然一矛將程知節的鎧甲刺穿,長矛從程知節的腹腔穿過,程知節大喝一聲,猛然轉過臉來,這一聲大喝,如霹雷仿佛,敵人一愣,程知節奮全身氣力,猛叫一聲,生生將敵人的槊桿挑斷,順手一槊,將敵人直接釘死在馬上,再補一刀,將敵人的人頭砍下!一連串的動作不讓李連杰和甄子丹,敵人都看傻了,再也不敢靠近程知節和裴行儼,他們才得以從容離開戰場。

    雙方一番混戰,從白天打到天黑,各自回營。李密手下眾多大將都掛了彩。但李密毫不緊張,只是吩咐大家好好休息,養好傷口,化悲痛為飯量,早日康復,早日上陣殺敵。

    李密淡定得有理。上次童山之戰對陣宇文化及,也是在戰局不利的情況下反敗為勝,他堅信,這一次,也一定是這樣,況且,這次自己的實力遠在王世充之上。白天的這些小小挫折算什麼!

    李密瞧不起王世充,我們也無話可說,誰讓王世充之前被李密胖揍過好幾次呢。但你可以從戰略上藐視敵人,但戰術上一定要重視,如果你連術上也藐視人家,那等于是送頭給人家砍。

    李密就是這樣,所以他的大營入夜之後,不設壁壘,不設防衛,所有人都在營里面睡大覺。

    王世充不敢相信自己的眼楮,他偷偷率一支精銳小分隊,趁著茫茫夜色,潛伏在了邙山的山谷之中——這一著,李密之前是經常用的!

    天亮之後,兩軍再次一場混戰!這一戰,王世充派的是他從江淮帶來的最精銳的部隊,瞬時間就將瓦崗軍沖了個七零八落。

    江淮軍隊的戰力不可小覷,這倒不是說隋朝江淮的軍隊有多彪悍,而是王世充的江淮軍隊是隋煬帝楊廣給他的,那並不是江淮的兵源,而是來自關中的驍果。這批人,和宇文化及從江都帶回來的是同一批人。

    李密一見自己的軍隊亂了,並不著急,因為他手里還有禁衛軍沒有派上用場呢!但正在這個時候,只听王世充大軍一陣歡呼,“李密捉到了,李密捉到了!”緊接著人喊馬嘶,瓦崗軍一听自己的頭兒被人家抓住了,那還打什麼勁兒啊,轉頭就跑,頓時,瓦崗軍兵敗如山倒,潰不成軍。

    李密蒙了,心想我在這兒好好站著呢,怎麼成被你們捉到了?但遠遠眺望,只見王世充大軍中,遙遙是有一個人,被綁在馬背上,個子不高,臉色 黑,不是自己是誰!

    李密差點沒背過氣去,好你王世充啊,竟然弄了個假李密糊弄我們!他想高喊︰“打假!真李密在這兒呢!”沒有听他的呀!

    正在李密慌了手腳的時候,從邙山背後沖出一支人馬來,在瓦崗軍垂死的軀體上重重地砍了一刀!這支軍隊就是昨夜王世充偷偷埋伏地邙山山澗里的小分隊。

    這支小分隊的出現,基本宣告了李密的翻盤希望,他現在能做的只有一件事︰象理想一樣,有多遠逃多遠。

    李密的十萬大軍全盤崩潰,他只帶著不到一萬人逃到洛口倉。

    李密逃走之後,大營陷落,大將裴仁基,文膽祖君彥落入了王世充之手。

    李密在洛口,匯集殘兵敗將,只有不到一萬人,李密沉靜的臉上看不到表情,只是淡淡表示︰“我們還有機會!”

    李密確實有機會,有翻盤的機會,這個機會很快就來了!

    王世充準備充分發揚痛打落水狗精神,听說李密逃到洛口倉了,立即也不停蹄趕了過來。

    這就是李密一直在等的機會,他的打算是,等王世充趕來洛口倉,渡洛水的時候,給他來個渡半而擊之。李密很老辣,知道這是將王世充打翻在地的最後一次機會,所以,他不動聲色地等著王世充渡河的消息。

    李密等啊等啊,終于消息來了,但不是王世充渡河,而是王世充軍隊已經全部渡過洛水,馬上就到眼前了!

    李密眼前一黑,嘆了一口氣,心想天絕我也!命人抵抗,但已經無法組織了,大軍崩潰,軍無戰心,還怎麼打呀!

    其實,李密的打算本沒有問題,但倒霉就倒霉在他的偵察兵身上,他這些偵察兵不知道干什麼去了,王世充渡河的消息居然他們一點都不知道,等看到王世充的大軍時,人家已經到了李密眼皮底下了!

    到現在,李密的一切老本都已經賠光,他舉目四望,無計可施。正在這時,一個毀滅性的打擊使他的帝王大業徹底化為了泡影,他派去駐守偃師的大將單雄信擁兵自重,不肯听他號令,宣布立!

    李密平靜地听完了這個消息,之後說了句︰“走吧。”然後朝黎陽的方向撒馬而去,他幾乎是孤身前去的,因為他的身邊,只有少數幾個親兵。

    李密一走,單雄信就投靠了王世充。

    李密走在半路上,有人和他說︰“我們現在去投黎陽,您要知道,黎陽是徐世�樼宥HHШ晟鋇勻玫氖焙潁 蛭 塹勻玫娜耍 弊由媳豢騁壞叮 畹惚豢乘饋O衷諶б端  浪 鍪裁詞呂矗苛硪桓齙勻玫娜說謀硐幟丫 吹攪恕T偎擔 湍拿 芮傲教旎貢   閱排傷乩柩 。 br />
    另一個翟讓的人,是指單雄信,李密一敗,他立即降王世充,翻臉比翻書還快。

    李密一听,後背開始冒涼氣,不敢再投徐世�間@柿焓窒掄餳父靄鼙 北己友簟br />
    現在,河陽在瓦崗大將王伯當的手里,他本來鎮守金墉城,李密洛陽慘敗之後,他知道金墉城也守不住了,干脆棄城來到河陽。

    兩人在河陽匯合,李密還打算聚焦人馬,東山再起,大家都跪下來說︰“現在已經打不動啦,大軍剛剛慘敗,人心思變,要是在這里待兩天,人都跑光了。”

    這下李密hold不住了,拔出劍來,準備自殺以謝大家,被大家抱住,奪下劍來。李密與王伯當抱頭痛哭,大家紛紛落淚。

    沒想到,席卷天下的瓦崗軍,短短一兩天的時候,就因為李密的大意和驕傲,被狡猾的王世充鑽了空子,一失足成千古恨。不僅李密個人從此跌入萬劫不復的深淵,連帶著瓦崗軍好幾年辛辛苦苦、流血流汗創建的基業,從此毀于一旦。

    李密跟大家商量的結果,是西向投唐。

    這個決定是基于以下幾個原因做出的︰(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隋唐風雲》,方便以後閱讀隋唐風雲第144章結果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隋唐風雲第144章結果並對隋唐風雲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