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風雲

第130章變化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風雲再起 本章︰第130章變化

    蕭還從另外一個角度分析了解圍的可能性,觀點與甦威一致︰“其實大家都有一種擔心,就是一旦突厥圍解,我們緩過氣之後,又要興兵去打高麗。如果陛下宣布赦免高麗,不再去打它,那大家都會安心,自然會用心在對抗突厥上。”

    幾乎所有大臣,包括裴世基都勸楊廣停止東征,加大對將士的獎勵程度,楊廣只好同意。

    會後,楊廣立即按照會議精神,向天下發詔,號召大家來雁門勤王。同時登台向所有軍民發表演說,楊廣充分發揮了自己善于煽動、精于口頭表達的特長,宣布︰“只要擊退突厥,大家不愁不富貴。守城有功的,平頭百姓全部升為六品官員。”這一招果然管用,雁門軍民有了楊廣的承諾和激勵,勇氣倍增,全力以赴抗擊突厥大軍。突厥騎兵只善于在曠野上拉弓射箭,攻城實在不但不是他們的特長,反而讓他們十分痛苦。特別是雁門城久攻、城內軍民斗志高漲的時候,突厥大軍更是一籌莫展。

    正在這個時候,一個對突厥更加不利的消息傳來,李世民率救援大軍已經來馳援雁門,突厥要被包餃子了!

    這一招果然管用,雁門軍民有了楊廣的承諾和激勵,勇氣倍增,全力以赴抗擊突厥大軍。突厥騎兵只善于在曠野上拉弓射箭,攻城實在不但不是他們的特長,反而讓他們十分痛苦。特別是雁門城久攻、城內軍民斗志高漲的時候,突厥大軍更是一籌莫展。

    正在這個時候,一個對突厥更加不利的消息傳來,李世民率救援大軍已經來馳援雁門,突厥要被包餃子了!突厥大軍圍困雁門城,久而無功,在楊廣的激勵下,城內軍民奮起反抗,突厥一點便宜佔不著,也覺得沒多大意思。

    在“應召”前來勤王的各地軍隊中,李淵的兒子李世民來得最早。

    李世民是鎮守太原的李淵的長子,當年只有十六歲,正是一個高中生的花季。當時,他的頂頭上司是我們的老朋友、屯衛將軍雲定興。

    這位雲定興先生,是歷史上典型的非著名小人。

    他其實在歷史上“出道”頗早,曾經是前太子楊勇的老丈人兼部下。他的女兒嫁給楊勇,被封為昭訓,十分受楊勇的寵愛,其受寵程度遠遠超過了楊勇的元配元氏(對雲昭訓的過度寵愛曾間接導致了元氏的暴死)。一共給楊勇生了三個兒子,分別是︰長寧王楊儼,平原王楊裕,安成王楊筠。

    作為當時的太子的老丈人,雲定興並沒有教導楊勇勵精圖治、為作一個好皇帝而時刻準備著,而是誘導他深入聲色犬馬。

    後來楊勇被廢,本來作為廢太子的老丈人,能保住命就不錯了,更談不上什麼生命。但雲定興看準了一個人、用了一招,就使自己的生命起死回生了。

    但看準的這個人是楊廣面前紅得發紫的宇文述,他對付宇文述的一招是千百年來所有貪官百試不爽的辦法︰行賄。

    雲定興成功地讓宇文述成為了自己的知己,甚至宇文述喊他老哥。通過宇文述,雲定興又獲得了一份名利雙收的工作︰為楊廣監造兵器鎧甲。

    雲定興是如此賣命地工作,楊廣對他的績效也很滿意。但有一天宇文述對他說︰“盡管你的兵器鎧甲很讓皇上滿意,但是,你永遠沒有機會長官。”

    雲定興很詫異地問為什麼,宇文述說︰“就是因為楊勇的兒子們,也就是你的外孫們還沒有死絕啊。”

    雲定興一听,立即語氣堅決、斬釘截鐵又義憤填膺地說︰“這般無用的豬狗,你替我轉告皇上(其時楊廣已經奪得帝位),不殺了他們還等什麼!”

    有了雲定興的鼓勵,這些前太子楊勇的兒子自然都慘死在楊廣的屠刀下,他們不知道,這一結局有著親外公大大的功勞。

    要列舉歷史上最大義滅親的姥爺,雲定興無疑應該排到第一名。

    就這樣,雲定興作為楊勇的老丈人,重又獲得了楊廣的青睞,被任命為從三品的(屯衛將軍),重新躍居朝廷重臣行列。我們在面對威脅時,第一反應應該是什麼?是保住生命,因為沒有任何東西的尊嚴勝過生命。

    比如,面對搶劫,你要做的是把財物給他,事後報警,這樣就已經盡了一個公民的義務;面對荷槍實彈的敵人,你已彈盡糧絕、回天無術,這時,你可以投降,你作為戰士的榮譽不會因此受損。

    所以,面對任何邪惡的東西,硬拼既不是上策,也不符合尊重生命的原則。

    所以,我不贊成革命,革命是以血和生命為代價的,是以千百萬人頭落地為代價的。這種革命我們堅決不要。特別是,我們無權要求他人犧牲生命,不管是以任何借口,或是為了任何高尚的目的。

    我們要做的,是不斷提高自己的忍耐底限,以此影響對手的上限。我們有群眾,有,這一切,靠和平斗爭可以實現。

    我很希望我們D內會有蔣經國式的人物、戈爾巴喬夫式的人物。這是拯救的最佳方式。

    自上而下的改革無疑最合適當今,這樣可以避免流血,流血,倒霉的是百姓。當然,這不是雲老先生最後一次站隊,繼害得自己的女婿家破人亡、斷子絕孫之後,他又一次迎來了自己的新生。楊廣在江都被殺,他立即義無反顧地站到了反賊王世充的行列中,又一次被任為朝廷,這一次,他被任命為正一品的太尉。

    王世充之所以如此慷慨,也是因為雲定興為他立下了汗馬功勞︰逼迫楊廣的出孫子、越王楊侗禪位給王世充。

    只是,王世充只是個識幾個字的山大王而已,他給雲定興先生的這個正一品,既是如真包換,也是個把腦袋掛褲腰帶上的職位。不久,王世充被殺,雲定興先生也不知所蹤。

    估計不是狼吃了,就是喂了熊瞎子,他這種人,不得好死。

    不管怎樣,現在的雲定興,還是楊廣信任的大臣,正作為屯收將軍率領勤王在軍來救雁陽,治下將領中,還有著真正具有千古一帝潛質的李世民。

    但雲定興這次來解雁門之圍,兵力並不太強,而對手是有著數十萬行動飄忽、倏遠倏近的突厥鐵騎,如何應對強敵,雲定興也十分傷腦筋。這時,李世民站了出來,給他出了一個主意。

    李世民說︰“敵我力量對比過于懸殊,不可硬拼,您可多帶鑼鼓和旗幟,虛張聲勢,讓敵人誤以為我們兵力十分強大,白天您讓隊伍打起大旗,數十里不斷,晚上則令敲鑼鼓,互為聲勢。突厥听了,必會認為我們大軍壓境,必會望風而逃。不然,只憑硬踫硬的話,一定是我們吃虧。”

    雲定興听了李世民的建議,十分高興,依計而行,果然,這一妙計讓突厥大軍十分驚疑,搞不清楊廣的援軍有多少。正在退與不退之間遲疑不決的時候,義成公主捎來了一個可怕的消息︰北方出事了。

    始畢可汗大吃一驚,北方出事,後院起火,那還怎麼打呀?

    于是,立即宣布退後,解決後院的事宜。其實,所謂北方出事,是義成公主放出的煙幕。義成公主雖然是突厥的可賀敦,但在心理上,畢竟有著十分深重的漢族情結,她是不會放任老公帶兵去打她娘家的。況且,被圍雁門的楊廣派人繞路來見義成公主,公主一見楊廣的親筆信,書法遒勁、文采飛揚,就這樣一個文武雙全的大隋皇帝,就要葬送在蠻夷的手里了?

    不行,義成公主想,我得幫他一把。這個他,是指隋煬帝楊廣。

    于是,她派人告訴始畢可汗,北方有事。

    就在始畢可汗已經準備退兵北去的時候,各地救援雁門的援軍源源不斷地開來,始畢可汗大驚失色,加速退後步伐。于是雁門之圍宣告結束。

    突厥退兵之後,楊廣不敢相信,派人去偵察,偵察之後的結果是,山谷全空,突厥連一匹馬都沒有留下。

    楊廣一聲,立馬來了精神,下令派兵去追。這一支為數兩千人的追兵,沿著敵人退卻的路線一路追趕,一直追到馬邑,才追上了突厥殿後的軍隊。于是一通砍殺,俘虜了敵人兩千多人,滿載而歸。一共才兩千人,就俘虜了突厥的兩千人。隋軍的戰斗力實在不弱啊,楊廣十分得意順便說一句,被俘的那兩千突厥兵,實際不是負責殿後的,而是一些老弱殘兵,沒法跟上隊伍的,連走路都困難,被當做殿後精兵給俘虜了。我估計,當時就是派我爺爺去,也一樣能俘虜之。

    雁門之圍,足可與歷史上的白登之圍相提並論,都是漢族的皇帝被北方的蠻夷圍困多日,也都是搞女人的力量才得以讓皇帝脫身。

    所不同的是,劉邦自白登回來之後,明白目前還不能動匈奴動武,于是歷經幾代皇帝養精蓄銳,終于在漢武大帝時以衛青和霍去病為大將,卻匈奴幾千里,“封狼居胥”,為西漢徹底解決了匈奴之患。

    而雁門之圍,則是隋朝已經成強之末的寫照,自此之後,楊廣便深深陷入人民戰爭的大海之中,無論是北方的突厥,還是東北的高麗,他都已經有心無力。不幾年之後,楊廣就在江都遇弒身死。

    雁門圍解之後,這一年的九月十八日,楊廣回到太原,準備踏上這次巡視的回程。老同志、納言甦威說︰“如今賊寇不能迅速消滅,突厥又虎視眈眈,我們的軍隊人困馬乏,您還是早日回到首都大興去,安定人心,便國家的根基穩固,這才是符合國家利益的大事啊。”

    但宇文述表示嚴重不同意甦威的說法,他建議楊廣繞道從洛陽回去,因為文武百官的親屬多在洛陽。

    楊廣最初听了甦威的建議覺得有理,等宇文述說完之後,他馬上又覺得宇文述有理。于是決定,從洛陽繞個圈子再回長安。

    這一年(即公元615年)的冬十月,楊廣到達洛陽。看到熙熙攘攘、一片繁囂的洛陽城,楊廣不僅沒象以往那樣高興,反而不冷不熱地說了一句話︰“人還是很多嘛。”說著,下意識地轉頭看了一眼跟在身後的民部尚書樊子蓋。

    去年樊子蓋就是在這里,一身維系洛陽城的存亡,努力支撐危局,力保東都不被楊玄感叛軍所破。樊子蓋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在殺人方面非常勇敢,楊玄感被鎮壓之後,被樊子蓋殺掉的“叛黨”有好幾萬。

    顯然,對樊子蓋的這一令名,楊廣是有耳聞的。

    不過,今天看到洛陽城還是有那麼多人,楊廣頗有點不以為然,他其實是在無聲地問樊子蓋︰“都說你殺人多,那現在洛陽怎麼還有這麼多人?”

    楊廣在安定之後,決定開始履行他在雁門時的承諾,只是,在質、量和數是,都有了十分顯著的減退,樊子蓋上書,希望楊廣能夠說話算數,楊廣只是假裝不經意間淡淡地問了一句,就嚇得樊子蓋不敢再說一個字。

    楊廣說︰“怎麼?你想收買軍心?”

    短短一句話,勝似一萬句,嚇得樊子蓋趴在地下,汗流浹背,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好在楊廣並沒有繼續指責他的意思,等樊子蓋趴夠了,就放他走了。

    但從此,再沒有一個人敢向楊廣再提履行承諾的事。

    既然沒有人再提,那楊廣就當沒有承諾過在雁門立下戰功的人,不再封了;退兵有方的人,也不再賞了;特別是曾經答應過大家,不再提遠征高麗,但楊廣現在又在興致勃勃地召開軍事會議,準備第四次征遼,一听到征遼這幾個字,三分之二的人暈了過去。

    不僅如此,楊廣還把在雁門時建議他停止征遼的大臣貶到地方去,如他曾經十分信任和寵幸的小舅子蕭衮@ 鋁釧 ﹥┤Γ 慈掌舫蹋 Д膠映乜イ母改腹  嘁惶煲膊蛔紀A簟br />
    楊廣一旦從突厥的驚嚇當中緩過神來,就又開始了他那驚天地、泣鬼神的折騰,只是,可供他折騰的資本已經不多了。

    因為,天下象一口大鍋一樣,已經沸騰,在下面加火的分別是︰遠征高麗、四外巡幸、興建宮殿、開鑿運河、好大喜功、窮奢極欲等。

    但楊廣對這一切都視而不見,現在,在全國各地已經出現了大隋朝的多路掘墓人,這些掘墓人分為兩類,一類是暴民(比如前文說的李密所投靠的翟讓),另一類是隋朝的地方實力派們(比如李世民的父親李淵)。

    這第一類人,在《隋唐演義》中都被歸結為了“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煙塵”。第二類則是在鎮壓第一類的基礎上形成的地方割據勢力。

    當然,這三十六路反王中,缺了兩個人,這兩個人再加上前文已經說過的翟讓,正是隋唐史上最著名的暴民領袖︰竇建德和杜伏威。

    我們現在先來隆重推出一下三十六王反王中第一個出現的︰鳳鳴王,河北李子通。

    實際上,李子通是東海人(江甦連雲港),一生之中主要的革命活動也多是江淮一帶,根本跟河北扯不上邊。

    李子通為人豪爽,樂于助人,喜歡打抱不平,樂意歸附他的人絡繹不絕。這源于他的一個工作風格。這一工作風格與當時主張以暴力手段推翻現政權,建立一個政通人和、百廢俱興的新政權的暴民領袖們十分不一致。

    那就是,李子通不喜歡殺人。

    在古代,凡是農民領袖,沒有誰不濫殺的。這既是長期被壓抑者初貧乍富都的心態扭曲所致,也是這個階級的特點。所以,幻想他義成功後會建立一個先進的政權,或者把這個階級視為代表先進生產力,都是大腦極度缺氧的表現。他不濫殺就不錯了。

    可惜,不濫殺的農民領袖基本沒有。

    我們從小歌頌的李自成、黃巢、洪秀全,無一不是殺人魔王,特別是和李自成同時代的張獻忠同志,幾乎將四川一省殺絕,不得已清朝才搞了一個湖廣填四川,讓湖南湖北的人口補貼四川的“虧欠”。象張獻忠這樣的人我們都歌頌,那我們想建立一個什麼想的大同世界?

    總之凡是農民領袖,99%都濫殺,而李子通,就是那少而又少的1%。

    正只為李子通不喜歡殺人,所以投奔他的人才多。他先與同是暴民領袖的左才相合作,不久,看不慣左才相的為人,棄之而去,轉投杜伏威。

    杜伏威,就是隋末暴民三大領袖之一的那個人。當時的杜伏威,只有十九歲,但已經是一個赫赫有名的暴民集團的首領,他能于小小年紀,取得不凡的業績,是有原因的。

    他取勝的一個最重要基因就是他有一套團結人的辦法,這一辦法千百年來屢試不爽,從那時起的暴民,一直到曾國藩和李鴻章用它來維系湘軍和淮軍,再到袁世凱的北洋軍閥,甚至孫文先生也試圖用這種辦法來組建同盟會之後的中華。

    這個秘訣就是︰認干兒子,全軍只服從一個領袖。

    杜伏威選擇軍中的壯士,共三十多人,把他們全部認為義子。這是個非常壯烈的舉動,因為這些壯士中,有的比杜伏威年紀還大。

    中國古代的文化中,有十分精髓的地方,即社會關系的穩定,是建立在人倫基礎之上的,大家普遍認為,天、地、君、親、師是社會穩定的基礎。父子是神聖的,不可侵犯,你既然一個頭磕在地下,叫我父親,那我們之間就有了父子之實,以後,不管你我社會地位怎麼變化,貧富差距怎麼變化,甚至敵我關系怎麼變化,你都是我兒子,就得听我的。(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隋唐風雲》,方便以後閱讀隋唐風雲第130章變化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隋唐風雲第130章變化並對隋唐風雲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