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楊廣不是一般文人,他是皇帝,作為皇帝自持聰明就容易剛愎自用,崇尚浪漫主義就會傷害...........獨孤皇後听了,不覺淚下,道︰“愛卿所言,實在是太對了。每次我和他老爹派人到他的駐地去看他,他都會遠遠去接,一提雙親就哭,實在是孝道的典型啊!他老婆蕭妃,對我派去的宮女就象姐妹一樣,一個桌子吃飯,一張床睡覺。哪象見地伐和他老婆阿雲,架子大得象玉皇大帝一樣,我就怕這個死沒良心的哪一天害了我的阿麼。”
以楊素的老謀深算,一听便知道了獨孤皇後對于兩個兒子的看法,于是,吃了定心丸的他在對晉王楊廣進行了肉麻的吹捧的同時,也對太子楊勇進行了象對秋風掃落葉般的攻擊。因為他知道,這種攻擊對自己毫無危險,反而是讓自己站好隊的催化劑。
楊素猜得一點不錯,他這樣說的結果是獨孤皇後賞給他大量金銀珠寶,並請他在皇上面前多說楊廣的好話,而更多地詆毀太子楊勇。
一個母親做到這種份上,可算是夠失敗的。我十分有理由懷疑楊勇是否是她和楊堅親生的。
楊廣如此緊鑼密鼓地策劃于密室、點火于高層,盡管做得十分機密,神不知鬼不覺,但太子楊勇還是嗅到了一絲不祥的氣息。
楊勇立即慌了,不知如何是好,因為他知道,這不僅僅是一絲絲不祥的氣息,這氣息背後,是弟弟楊廣在悄悄積蓄實力,是父母逐漸變冷的心。
楊勇完全被打懵了。這種應變能力完全在普通人之下,如何應對他那聰明絕頂、詭計千條的弟弟?是不是因為李家的江山李世民參與了打江山
所以才更知道如何做一個好皇帝呢
有這個因素,就象歷代的馬上皇帝,下馬治天下時,都會想起創業之艱難;其後的皇帝們沒有這個經歷,崽賣爺田不心疼。一代不如一代。
是不是因為李家的江山李世民參與了打江山
所以才更知道如何做一個好皇帝呢
李家的江山打的牢固呀,主要還是後繼有人
整個唐朝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李淵、李世民固然是創業的,但到了女皇帝武則天時,盡管心狠手辣,但在治國上不得不謹小慎微,等李隆基奪回李家天下時,等于二次創業,因此,他也知道創業的艱難。這三個杰出的帝王等于給了唐王朝三次開始的機會,所以,唐朝才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朝代之一——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武則天挽救了唐王朝
官二代治國,也確實不可能治好國
官二代如果治好國,有兩前提,滿足一個即可,第一是真正懂得創業的艱辛,二是有一個好的體系維持國家的正常運轉。也就是說,前者要靠統治者個人的覺悟,後者要靠國家制造和體系。
換句話說,如果是一個無恥混蛋當美國總統,美國也差不到哪去。蓋因有體系保障也
我竊以為,楊勇此時有兩個辦法,任何一個都可以幫助他擺脫困境︰
第一個辦法,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他只要把楊廣所做的、所說的、所表演的,再原樣做一遍、說一遍、表演一遍就是,反正對他來說,表演起來要容易一些,因為更真實。這樣做也許趕得上弟弟的超高人氣,但至少可以保證他的太子地位無虞。
第二個辦法,象一個真正的聖賢儲君一樣,改掉他的毛病,提高認識,改造思想,完全從一個又紅又專的接班人的角度出發來考慮問題和解決問題,積極為老爹兼革命領路人楊堅同志提供治國思路,成為不可替代的人。
可惜,這兩條路楊勇都不會走,他既做不到象弟弟楊廣一樣會演戲,這會使誠懇豪爽的他渾身象長了刺一樣不舒服;也做不到站到一個真正偉人的高度去想問題和厲行實踐,那不是他。
所以,現在楊勇不管如何折騰,只能是在不知不覺中落入弟弟更深的陷阱,表演越賣力,陷得越深。
對于弟弟楊廣的步步進逼,楊勇采取了十分配合的態度,他在大腦短路,想出了幾個辦法,這些辦法只能讓人以為他和自己有仇。
楊勇所做的第一件讓人以為他和自己有仇的事情是找了一位風水易學大師王輔賢教授,請他夜觀天象,看一看“天意”如何。
王叫獸裝模作樣拿起天文望遠鏡看了半天,說出一句話,把楊勇嚇了個半死。
他說︰“白虹貫東宮門,太白襲月,皇太子廢退之象也。”
楊勇忙問王叫獸怎麼辦,後者說︰“容易。”
于是以銅鐵五兵造諸厭勝,以求得鬼神的原諒。
楊能照著做了,但他心里還是沒底,他知道,老爹靠陰謀佔了人家的皇位,既比別人多個心眼,也比別人多個眼楮,他天性多疑。既然楊勇都已經感覺到了這種不祥的氣息,那就說明老爹對自己的猜忌不是一天兩天了。
想來想去,他決定采取下一步措施,建造庶人村。其實,這個名單還可以往下延,其中的幾個人如果認真追溯的話,可能不止是官二、三代了。只是,大多數意義上,官二代代表著吃老本和不思進取,不能排除其中也有勵精圖治者,如人淡如茶兄所言的這些位。
又比如,老習、老薄、劉源這些人不都是官二代嗎?所謂庶人村,就是平民村。楊勇想以此顯示自己沒有非分之想,只是想做個皇帝的好臣民、父親的好兒子。
庶人村里的房屋和設施都十分簡陋,真的好象普通老百姓的居所一樣。楊勇時常住在里面面壁思過,身上穿粗布衣、鋪茅草褥。
這一消息當然傳到了皇帝楊堅的耳朵里,他有點受感動了,你看看,皇爭,都把我的娃折磨成什麼樣了!他決定派一個“深知朕意”的股肱大臣去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楊勇真的是悔過自新了嗎?從內心深處講,楊堅與獨孤皇後不同,他還是願意再給兒子機會的。
他派去看楊勇的“深知朕意”的大臣是楊素!
楊勇听說老爹派了楊素來看他,從早晨就直挺挺站在東宮的大門口恭迎,從早晨一直站到中午,左等不來,右等不來,楊勇心里有點冒火。這時,楊素出現了。
但楊素到了東宮門口,並不直接進去,磨磨蹭蹭、磨磨嘰嘰,橫挑鼻子豎挑眼,楊勇的耐心被慢慢磨盡,年輕好勇的情緒佔據了上風,于是,楊素看到了楊勇漲得通紅的臉、圓睜的怒目和憤怒的表情。
看到這些之後,楊素心滿意足地走了。
楊素不是來看楊勇悔過自新的,他需要的正是剛才楊勇表現出來的樣子。
從東宮出來,楊素直奔楊堅所在的行在仁壽宮,楊堅此刻並不住在大興城中。
楊素詳盡地、具體地向楊堅描述了他看到的一切︰漲得通紅的臉、圓睜的怒目和憤怒的表情。
應該說,楊素的描述十分客觀,一點也沒有添油加醋。
奸詐啊!楊堅听了,老淚,他突然感到自己很失敗,很孤獨,盡管他可以俯視天下,掃滅群雄,令突厥垂首,叫南陳低頭,但他無法馴服自己的兒子。
淚眼中,楊堅看到大殿以外拱衛的武士,突然想起一件事。我安全嗎?兒子楊勇每天都在惦記著自己的皇位,會不會哪天他看到的就不再是兒子的笑臉,而是一把冰冷的匕首?
一陣寒意在他的後背升起,他當即做了一個決定。
第二天,從大興城的正北門玄武門到東北門至德門,楊堅秘密布置了許多便衣,用以觀察楊勇的反應,隨時向皇帝匯報。
同時,與偉大領袖一樣,為瓦解太子楊勇的反革命武裝,楊堅采取了摻沙子的辦法,在東宮的衛隊中自己的人,改組東宮衛隊,強壯彪悍英武善戰的都被調走,只留下一班老弱病殘,而且,將東宮衛隊的全部軍官的隸屬關系劃歸直接領導,這樣,東宮衛隊從楊勇的個人武裝變成了國家派來監視他的蓋世太保。
看來,從古至今,玩陰謀、耍詭計,無非那麼幾招,玩熟了,任你是什麼太子楊勇,一樣滾下台去。
楊勇的冤情、楊堅的悲情和楊素的矯情,共同構成了隋文帝晚年這幅詭異而血腥的奪嫡大幕的主色調,只是,這幅大幕的背後,所深藏不露的人,正是白璧無瑕的晉王楊廣——父母眼中的完美少年。楊勇的冤情、楊堅的悲情和楊素的矯情,共同構成了隋文帝晚年這幅詭異而血腥的奪嫡大幕的主色調,只是,這幅大幕的背後,所深藏不露的人,正是白璧無瑕的晉王楊廣——父母眼中的完美少年。
看到哥哥楊勇在泥潭里越陷越深,楊廣不動聲色地笑了,他還需要一個人,這個人能夠幫他向楊勇發起最後一擊。
這個人叫姬威。
姬威是太子楊勇屬下的官員,但那是明的,他早已經被禮賢下士的楊廣進行了洗腦,開始向楊廣提供有償服務了。
楊廣是這樣對姬威說的︰“太子楊勇的罪惡皇上已經深知,他已密詔晉王殿下實行廢立,相信你是識實務的俊杰。”
姬威的看法和楊廣出奇一致,所以,沒有費什麼勁兒,姬威就如楊廣所願,成為了識實力的俊杰。
楊勇每天的“罪惡”都會被姬威向上報告,這些報告經一些筆桿子整理之後,成為文理通順、說服力極強的議論文,這些議論文的所有目的,都共同指向處在漩渦中的太子楊勇。
這一年的秋天,楊堅從仁壽宮回到首都大興城,這次回京,被蒙在鼓里的隋文帝楊堅即將掀起滔天巨瀾,將剛剛建立二十年的新興的隋王朝投入了驚濤駭浪當中。隋文帝楊堅,從仁壽宮回到大興城,才一晚上的功夫,就听到了不知多少人說楊勇的壞話。我不由感嘆,晉王楊廣的滲透能力,實在非同一般啊。
第二天,楊堅在大興殿召開局擴大會議,會上,楊堅對東宮官員橫眉冷對,斥責道︰
“仁壽宮離大興城這麼近,但每次回來我都警衛森嚴、如臨大敵,就象進入敵國一樣。”
“昨晚我從仁壽宮回來,因為拉痢疾,本來想睡在靠近廁所的後殿,就是怕有什麼不測的事情發生,只好搬回前殿。你們說說,這叫什麼事兒?我身為一國之君,弄到這般樣子,難道不是你們這班人破壞的結果?”
說完,立即將東宮官員左庶子唐令則拿下,交機關大刑侍候。
唐令則是北周和隋朝有名的文學家和音樂家,在東宮任太子左庶子(太子侍從官),太子喜歡舞文弄墨和風花雪月,這正是唐令則的特長,因此,與太子形影不離。今天太子還沒有倒霉,唐令則先被開刀了。
拿下唐令則,楊堅怒氣不息,令楊素當眾公布收集來太子楊勇罪惡,除了好逸惡勞、好吃懶做、喜歡排場、熱愛路易威登、喜歡漂亮妞之外,更有不敬天地、不孝父母、不禮老師,接下來的更玄,什麼貪污腐化、行賄受賄、私藏兵甲、圖謀不軌、包藏禍心等等。
楊素滔滔不絕說得吐沫星子亂飛,不僅下面的文武大臣,連楊勇都听得目瞪口呆,楊楊素說的這是我嗎?很多事情別說是做了,楊勇連听都是頭一回。
其實不但是楊勇,連楊素都是頭一回听說,因為他是一邊編一邊說的。听完楊素公布的太子罪狀,楊堅長嘆一聲,眼含熱淚,發表了長篇演說︰
“這逆子的丑聞我听得太多了,獨孤皇後多次勸我廢去他的太子職位。不過,我念他居長,又是我在沒當皇帝的時候所生,格外容忍,就是希望有一天他會幡然愧悟。”
“不料,這小子變本加厲,越來越不象話。曾經指著皇後身邊的這些侍女說,這些將來都是我的妞。為了崇高的事業,我令他和元妃結為革命伴侶,結果,賢惠的元妃被他毒死,說他兩句,竟然叫囂要連他老岳父也要一並殺死!”
“皇長孫楊儼,是楊勇和雲昭訓所生,我和皇後老年得孫,出于一片好心把楊儼抱回宮中撫養。結果這個沒良心的竟然象怕我們把他兒子害了一樣,一天催三遍要往回要。回想起來,阿雲是她老爹雲定興與人私通所生,根據遺傳學原理,焉知楊儼不是阿雲和別的男人的野種?”
“想我楊堅,雖然不敢以堯舜自居,但也不會把這大好河山托付給這樣一個不肖之子。我一直很怕他會害我,所以,為了列祖列宗,為了大隋的江山社稷,我今天莊重決定,廢去他的太子之位,使天下永享太平!請局表決通過。”
說畢,老淚,泣不成聲。
楊堅在那里滔滔不絕地對兒子進行控訴的時候,階下一個人微微皺了皺眉,他心里說︰“陛下,您老糊涂了吧?這種擺不到台面上的話您也听,成何體統!”這人是元𠤖,時任左衛大將軍、五原公爵。楊堅在上面自報家丑,和許多大臣一樣,元𠤖听得臉都紅了。
“我得勸勸皇上。”
想畢,出班奏道︰“廢立大事,非同兒戲,應該十分慎重,不然後悔也晚了。”
言畢,低頭站在那里等著楊堅的回復。但他站了很久,也沒有听到楊堅回答,偷偷抬眼向上一看,楊堅正望著遠方出神呢,根本沒有听到元𠤖說什麼。
看著元𠤖退回,楊堅又宣姬威入見。
姬威來了之後,只轉述了他听楊勇說的一句話,但就是這一句話,威力等于一萬句︰
我听到太子曾經說過︰至尊位在十八年,如今已經到期,我們就等著好消息吧。
楊勇听了,差點暈倒,感慨姬威沒有人性。楊堅听了,也差點暈倒,感慨楊勇沒有孝心。楊堅強打精神,顫顫巍巍對兒子的這句話進行了點評︰
“你們誰不是人生父母養啊?竟然如此大逆不道!我最近在看《齊書》,看到高歡放縱他的兒子,最終北齊成了王朝,越看越氣,沒有想到,今天竟輪到我效仿了。”
退朝之後,楊素和楊約兄弟兩人整理會議記錄,發覺元𠤖是楊廣奪嫡的心腹大患,于是上表誣告元𠤖交通太子,準備發動反革命。
此時的楊堅,年老體衰,又加上最近思慮過度,大腦開始間歇性短路,听了楊氏兄弟的誣告,恍然大悟︰“怪不得呢,我在仁壽宮說些什麼,做些什麼,東宮馬上就知道了,比打電報還快,原來是元𠤖在從中搗鬼啊。看來,太子的諜報工作做得還滿到家的嗎!”楊堅的幽默並不代表他會原諒元𠤖,一聲令下,便將忠誠而倒霉的元𠤖請去吃牢飯了。
元𠤖入獄的時候,當天正好宮中禁衛軍的值班將領是右衛大將軍元冑,元冑,就是多年前在北周趙王宇文招的鴻門宴上,力保楊堅不被宇文招所害的“樊噲”。
但今天的元冑,說了一句話,令他之前的英名毀于一旦,他說︰“我之所以該下班了沒有下班,就是為了防著元𠤖。”
元冑和元𠤖原來是好朋友,又同是太子楊勇最受依賴的人。如今楊勇落難,兩人的品行高下立判。(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