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風雲

第104章元首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風雲再起 本章︰第104章元首

    再說沙缽略可汗,一向嫉妒阿波可汗驍勇善戰,對他又恨又怕。听說他在白道被竇榮定和長孫晟殺得落花流水,心中正在竊喜,十分快意,心想你阿史那大邏便也有今天,讓你狂,你狂,狂沒有好下場——這是趙麗蓉的名言。

    突然又听到消息,說阿波可汗兵敗之後,向南逃跑,歸順了隋朝,頓時氣得眼冒金星,當即傳令撤退,隋朝咱不打了,先回家清理門戶。

    回去之後馬不停蹄,集中優勢兵力進攻阿波可汗的老巢王庭,阿波可汗的主力都在涼州一線與隋作戰,守備力量十分薄弱,根本抵御不了沙缽略可汗如狼似虎的突厥騎兵,不僅打了敗仗,丟了王庭,連阿波可汗的老娘都被沙缽略可汗殺了。

    那邊阿波可汗朝見了隋文帝,領了一大筆賞金,正得意洋洋往回走呢,突然听說沙缽略可汗端了他的老窩,還殺了他媽,頓時張口結舌,暈厥于地。醒了之後大罵沙缽略可汗,還是長孫晟說得對啊,這小子早就看我不順眼,早就想整我了。

    于是,阿波可汗懷著對老娘深深的哀思和對長孫晟深深的敬意和佩服,踏上了流亡之路。現在老巢被佔,他無家可歸,只能投奔和他一樣對沙缽略可汗懷有刻骨仇恨的達頭可汗。

    好在路還不算遠,從陝西、甘肅一帶到達頭可汗統率的西突厥部眾,不到一個月便可走到。

    達頭可汗一听阿波可汗的遭遇,大怒,根據長孫晟的推斷,阿波可汗的今天就是他達頭可汗的明天,兩人同病相憐,當即聯合在一起,向東進軍,發動了對沙缽略可汗的進攻。

    好在黑暗終于過去,到隋唐的時候,雖然還有胡人的血統,但畢竟清明多了。

    兩人實力本就不弱,強強聯合,而對沙缽略可汗莫名的仇恨作為催化劑極大催發了聯軍的戰斗力,沙缽略可汗抵擋不住,聯軍很快收復了王庭,阿波可汗不但恢復了原來的地盤,而且,比以前更加強大。

    不久,因與沙缽略可汗爭權失敗,突厥的小可汗之一貪汗可汗叛逃投奔阿波可汗,而沙缽略可汗的堂弟也因為同樣的原因西投達頭可汗。

    這樣一個強大的突厥汗國就因為內部的爭斗變得四分五裂,隋王朝坐收漁翁之利。這種局面的形成,只緣于一個人的縱橫捭闔,這個人就是長孫晟。

    已經分裂的突厥各可汗都爭著向隋帝國進貢,要求實現胡漢之間的和解,這些請求被隋文帝楊堅一概拒絕,原因可以是楊堅覺得突厥還亂得不夠吧。

    但如果一味地拒絕突厥的好意,畢竟不是回事,這可能會促使他們重新聯合。實際楊堅對這些可汗的示好,還是實行了區別對待的,比如對沙缽略可汗,就比較特殊,他畢竟是突厥的大可汗、國家元首,有著不同一般的意義。

    沙缽略可汗向隋帝國申請和平,並且轉達了千金公主的一個不一般的心願︰她希望不再姓宇文,而改姓楊,作楊堅的女兒。

    這是個奇怪的信號,千金公主自嫁入突厥之後,就與楊堅勢不兩立。楊堅毀了她的家,滅了她的國,尤其是殺了她最慈祥、最疼愛她的老爸,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所以,無論她的老爸是佗缽可汗,還是沙缽略可汗,她都不停地吹枕邊風,讓這些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至親發兵去打楊堅。

    而且,在某種意義上,千金公主這一招是成功的,胡漢之間並沒有因為這次和親有任何關系改善的跡象。

    為一己私情,挑動兩國戰亂頻仍,人民啼嘰號寒,喪生于戰火烽煙之中,千金公主,罪莫大焉。

    但從另一角度考慮,她孤身入胡,國破家亡,難道突厥和隋朝的戰爭是因為她才引起的?她一介弱女子,能對影響多少呢?兩國之間,是戰是和,是由兩國的統治者的利益決定的,她能做什麼呢?

    從這個意義上看,她也是受害者,似乎也值得同情。

    這就是戰爭,不只讓女人走開,也讓一切有良知的人走開。

    悲哀!

    千金公主既已經放低姿態,願意臣服隋朝,且當楊堅的女兒,那楊堅當然也就得有一個大度、高姿態的樣子,于是同意接受這個曾經的仇家當自己的女兒,還封她為大義公主。

    既然千金公主改為大義公主,成為楊堅的女兒,那沙缽略可汗也自然成為楊堅的女婿。

    他給楊堅上表,表明自己對老岳父的一片赤誠︰“你是的老婆的老爹,當然就是我的岳父,我也就是你的兒子。兩國風俗不同,但情義可保持長久,讓我們世世代代保持友好。”

    楊堅很客氣,給沙缽略可汗回信︰“你既是我女兒的老公,也就是我的兒子,我會不時派人去看望我的女兒,同時也看望你。”

    楊堅說到做到,派虞慶則出使突厥,而突厥人心目中的神,長孫晟作為副使。

    但胡漢和好,還是有內情和玄機的。沙缽略可汗和千金公主並非真心投靠,他們只是希望緩和一下形勢,等力量恢復之後,再將隋朝一口吃掉。

    楊堅的想法和他的寶貝女兒和女婿保持了高度的一致,都是緩兵之計。

    因此,對于這位被派到突厥為使的虞慶則,沙缽略可汗也沒給什麼好臉色。他陳兵十萬,耀武揚威,讓隋使看看,我突厥不是好惹的。

    等虞慶則來了,他在帳中裝病,不肯起來迎接,更不肯向他的老岳父下跪。還對虞慶則大大咧咧地說︰“我見了我親爹都不跪,愛咋咋地。”

    虞慶則強忍心中怒火,以理相責,他理都不理。

    千金公主和丈夫一個鼻孔出氣,陰陽怪氣地對虞慶則說︰“我老公是豺狼本性,別惹急了他啊!小心吃了你。”

    虞慶則怒火上撞,正要發作,長孫晟攔住了他,緩步走到沙缽略可汗的面前,微笑道︰

    “可汗是突厥的天子,皇上是大隋的天子,地位相當,可以不拜;但可賀敦是大隋皇帝的女兒,可汗自然就是皇帝的女婿,女婿不拜岳父,乃禽獸之舉也,難道這就是突厥的習俗?”

    沙缽略可汗听了,躺在那里半天沒吭聲,想了半天,大腦還是短路,于是站起身來,對左右訕笑道︰“女婿拜老岳父,這個可以有。”

    于是下跪,將詔書捧在頭上,表示臣服。

    大隋的臉面,總算是被長孫晟找回來了

    沙缽略可汗跪拜之後,突然又後悔,和屬下大臣抱頭痛哭。

    哭完了之後給老岳父寫回信,虞慶則要他在回信時,自稱“臣”。沙缽略可汗裝傻,問手下︰“什麼是臣?”

    手下回答說︰“臣者,我們突厥所謂奴也。”

    沙缽略可汗聞言大笑,說︰“我能當上老岳父的奴,都是虞慶則同志的功勞啊。”為表示感謝,贈送虞慶則良馬千匹,並且把他喜歡的堂妹嫁給虞慶則。

    他不知道,正是他的這一舉動,直接導致了虞慶則日後被隋文帝楊堅砍頭,雖然只是誘因。

    因為楊堅很清楚突厥有送馬的習慣,所以在來之前,特地囑咐虞慶則︰“如果突厥送你馬,你只要三五匹就行了,千萬別多要。”

    其實,虞慶則被殺的目的和高一樣,都是功高震主,從古至今,類似例子不勝玫舉,而被殺的功臣,往往是冤枉的,真正有反心的,十僅有一二而已。不過對于統治者,我相信他們信奉汪兆銘先生的名言︰寧可枉殺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網。

    沙缽略可汗在虞慶則面前,忽哭忽笑,喜笑怒罵,揮灑自如,演技之高,令港台和大陸三地的影帝們自愧不如,同時也讓漢族兄弟們捏一把汗,如果不是長孫晟的分化瓦解,以沙缽略可汗的膽識、謀略以及狡詐,突厥豈不是越來越不可戰勝!

    公元587年春天,突厥人民的英雄、突厥汗國的國家元首,榮任可汗這一職位長達七年之久的沙缽略可汗阿史那攝圖同志,在帶領突厥人民與內部分裂分子和外部軍國主義者進行了七年堅持不懈的英勇斗爭之後,與世長辭。

    突厥一下子陷入群龍無首的狀態中,而且,年方二十五歲左右的千金公主又一次成了寡婦。

    現代女孩子,二十五歲都不一定結婚,而人家千金公主,很快就要迎來她的第三次婚

    沙缽略可汗去世,楊堅表示了極大的哀思,停止朝會三天,並派外交部長(太常)前往祭奠。

    現在的突厥,群龍無首,大可汗剛剛去世,當務之急是選出沙缽略可汗的繼任者。

    有資格繼任的候選人不多,一個是沙缽略可汗的弟弟、雄才大略的阿史那處羅侯;另一個是沙缽略可汗的兒子、文質彬彬的阿史那雍虞閭。

    其實,早在沙缽略可汗還在世的時候,就考慮過繼位者的問題。他覺得自己的兒子阿史那雍虞閭性格有點懦弱,無法統領這些桀驁不馴的部眾,希望能傳位于弟弟處羅侯。

    阿史那雍虞閭明白父親的意思,派人去接叔叔處羅侯,希望他繼承沙缽略可汗的遺志,就任突厥的大可汗。

    處羅侯要臉(這一點跟現在的公務員區別很大),對佷子說︰“我們突厥帝國,自從木桿可汗以降,都是弟弟繼承哥哥的汗位,然後再由庶子去搶嫡子的位置。這位自相殘殺的做法大大違背了祖宗的意思,搞得領導之間離心離德,不肯敬畏。”

    處羅侯還說︰“我雖然是你的叔叔,但你既是君主,我就會向你叩拜,你不必疑慮。”

    而阿史那雍虞閭和叔叔一樣要臉,派人對叔叔說︰“您和我父親都根,而我只是葉子而已,怎麼能反過來讓根听葉子的話?父親臨終有遺言要您即位,您何必再推辭?”

    兩人你來我往,相互推辭多次,後來,阿史那處羅侯實在無法再推辭,只好依從了哥哥和佷子的意思,就任突厥帝國大可汗,並派人向隋朝通報消息

    楊堅派車騎將軍長孫晟,持節到突厥,發布,賜予他象征著權威和威武的儀仗隊,正式任命阿史那處羅侯為突厥的大可汗,是為莫何可汗。

    莫何可汗對自己的佷子也不薄,奏明隋朝之後,任命阿史那雍虞閭為葉護可汗。

    莫何可汗即位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向腦後長反骨的阿波可汗阿史那大邏便發動進攻。

    新任的國家元首莫任可汗果然雄才大略,他在向阿波可汗發動攻擊之前,把隋朝賜予他的儀仗隊排在非常顯眼的位置。這樣做的目的直接導致了阿波可汗以為是隋軍也參加了莫任可汗的隊伍,因此不戰而退,一潰千里。

    阿波可汗這一退就無法再控制,約束不住,最後的結果是身邊一個親兵也沒有,被莫何可汗生擒。

    莫何可汗阿史那處羅侯上書楊堅,請求如何處理這位棘手的阿波可汗阿史那大邏便。

    這是隋朝建立以來,第一次生擒小可汗重量級的人物,于是召開局會議,商量對阿波可汗的處置意見。

    安樂公元諧建議就地正法。

    武陽公李充建議將阿波可汗解送長安大興,梟首示眾。

    楊堅心想,那不一樣嗎?不管是正地正法,還是帶回長安再殺,有什麼區別?他轉過頭問長孫晟︰“于卿何如?”

    長孫晟答道︰“如果阿波可汗是突厥的大可汗,背叛我們,那理應砍頭;但他今天被擒是因為他們兄弟之間自相殘殺,又不是他有負于我們,殺之無名,有悖于我們招降納叛的原則。我的意思,不如讓阿波可汗和莫何可汗並存。”

    楊堅面露喜色,只說了一個字︰“善。”

    噗,愛咋咋地,這詞春節後使用頻率好高

    這個“愛咋咋地”,我是從多年前趙本山、宋丹丹和崔永元里學來的,好象宋丹丹說趙忠祥是她的心中偶像,趙本山就報復說︰“倪萍就是我的夢中情人,愛咋咋地。”

    多少年過去了,這個小品猶在昨天,但已經物是人非,宋趙不再合作,倪萍已經引退為李承鵬的抨擊對象,崔永元還是那麼活躍。再等幾年,大家就都不再出現,舞台已經被新人佔領了。

    太快了!太刺激了!

    看到楊堅的臉色,高也發表了他的看法︰“自相殘殺,互相傷害,這不符合儒家的原則,應該留下阿波可汗一條命,以顯示我們大隋朝待人寬厚之道。”

    楊堅不動聲色地點點頭,心想︰“你剛才怎麼不說。”

    就這樣,阿波可汗活了下來。

    公元588年冬天,傳來了一噩耗,莫何可汗去世了!

    這一消息令楊堅大驚,這位身強體壯的突厥大可汗不久前還好好的,怎麼突然去世?

    楊堅不知道,莫何可汗不是病死的,更不是老死的,他是戰死的!

    雄才大略往往意味著具有極強的侵略意識,莫何可汗就是這樣,他打敗阿波可汗之後,很得隋朝依賴,于是頭腦發熱,決定去進攻他的鄰國,以擴大勢力範圍,將原本就已經強大到不可思議的突厥汗國推向新的高度。

    但這一次,他是站著去,但躺著回來。

    他不是普通的戰死,而是中流箭而亡。這是一種非常窩囊的死法,但無法預期。強悍的鄱陽湖大軍閥陳友諒將軍、偉大的抗日名將左權將軍,都是中流箭(彈)死的。

    阿史那處羅侯同志,于公元587年春夏之交即位為汗,到公元588年中彈去世,歷時一年半多一點。

    莫何大可汗去世,這一次,選舉國家元首沒費什麼勁。因為前任國家領導人的兒子、小可汗葉護可汗阿史那雍虞閭在上次的選舉活動中表現出了令人欽佩的氣度,這次被一致選為突厥帝國新一任的元首,是為都藍可汗。(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隋唐風雲》,方便以後閱讀隋唐風雲第104章元首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隋唐風雲第104章元首並對隋唐風雲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