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風雲

第92章意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風雲再起 本章︰第92章意見

    北周也不必遺憾,盡管作為一個王朝,北周已經成為過去時,但隨後的隋王朝正是站在她的肩膀上,完成了大分裂之後的統一,中國歷史上的第二次盛世輝煌(比第一次的秦漢更加奪目、更加璀璨)也就此拉開了大幕。

    在這個意義上,天下姓什麼不重要,只要他能讓老百姓過上能吃飽穿暖的生活,他就是人民的救星。

    不然,就是人民的蟊賊,哪怕你說得再動听。

    古代的統治者一般都沒有什麼創意,比如之前嬴政是秦王,當了皇帝就建立了秦朝;劉邦之前是漢王,那後來就建立了漢朝;曹是魏王,建立了魏國;司馬昭是晉王,建立了晉朝;後來的李淵是唐王,建立了唐朝;楊堅曾是隨王,按這個規律,應該建立隨朝。

    事實也是如此,楊堅建立的王朝是應該叫隨朝,但,楊堅迷信,隨這個字有個走之,楊堅覺得不吉利。于是把隨的走之去掉,就成了隋朝。

    沒錯,楊堅踏著北周的尸體建立的這一新王朝就叫做隋朝。

    楊堅就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君王之一的隋文帝。

    楊堅即位為帝,是為隋文帝。

    隋文帝改年號為開皇,這一年就是開皇元年,緊接著大赦天下。

    按照慣例,一個新帝國的建立,必是改革官制,分封功臣。東漢雲台二十八將,和凌煙閣三十六功臣都是這樣。

    新建的大隋朝也不例外,楊堅做了一個十分重大所以影響深遠的決定︰廢除北周原有的官吏制度,恢復漢魏時期被當時士大夫普遍認可的制度。

    這是一個信號,盡管楊堅是異族人的老丈人,但這一信號表明,隋王朝繼承的,是漢人的血脈。

    自從西晉八王之亂,不久滅亡以後,北方陷入了五胡亂中華時期,從此,中國的北方陷入了以異族為主體的統治,五胡十六國中,只有成都的成漢是漢人建立的政權,其余的,全屬五胡︰匈奴、鮮卑、羯、氐和羌族。

    即使是到了南北朝時期,北方出現的五個王朝,仍舊全是少數民族的政權。

    北魏︰鮮卑族;東魏︰鮮卑族;西魏︰鮮卑族;北齊︰鮮卑化的漢族;北周︰鮮卑化的匈奴族。

    這麼多年了,中國終于又成漢族正統了!

    在楊堅大規模地改組中央的過程中,他為那些名門望族或是為隋朝立下大功的設立了六個榮譽職位,簡稱三師三公,都是正一品的大員。

    三師是指︰太師、太傅、太保。

    三公是指︰太尉、司徒、司空。

    這些榮譽職位有的甚至流傳了一千多年,一直到清朝的滅亡前夕。

    三師三公之外,楊堅還建立了中央的核心機構︰五省。這五省分別是︰尚書省、門下省、內史省、秘書省和內侍省。其中,前三省即是影響了中國一千年的三省六部制的前身︰尚書省、門下省和中書省。

    在重用的文武官員中,有三個杰出人物,有必要突出一下,當然,這三位基本不是生人。

    高被任命為尚書左僕射兼納言(國務院副總理兼最高檢察長)。

    虞慶則被任命為內史監兼吏部尚書(內史省的長官,即常委會委員長兼人事部長)。這位虞慶則是隋文帝時代的重臣之一,他的事跡容日後再秉。他可能沒有想到,他所任的吏部尚書越到後世越重要,逐漸成為六部之首。在明清,一般吏部尚書都是閣老。

    大謀略家李德林被任命為內史令(內史省長官,議會議長)。

    楊堅成為隋文帝,他的夫人、劃時代的師哥獨孤信的七女兒獨孤伽羅便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楊堅皇後,長子楊勇被立為皇太子。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太子的地方就有陰謀。

    這話一點不錯,從混血兒胡亥同志惦記哥哥扶甦的太子之位,到曹丕曹植爭位一直到清朝九王奪嫡再到道光皇帝的四阿哥六阿哥的明爭暗斗,這些斗爭歷史證明,太子,是天下僅次于皇帝的危險職業。

    楊勇,不幸當了太子,對于才能平庸的他來說,太子意味著成為暗箭的目標,他注定成為歷史的看客,注定他只是弟弟楊廣的陪襯。

    但是,楊勇目前感覺很好,他似乎看到至高無上的皇位在向他招手——事實上,看到皇位招手的人很多,但很少有人能真正與之握手。

    隋朝建立,君和臣倒了一下個兒,原來的權臣成為皇帝,原來的皇帝則成為臣子。在這種情況下,往往前皇帝得到的是一個悲慘的結局,以至于很多前任皇帝都慨嘆,為什麼讓他們生在帝王家。

    三國時期掀起了一個禪位的,漢、蜀、魏的皇帝陸續成為曾是自己臣下的臣子,他們後來活了下來,但活得毫無尊嚴。

    至于南北朝,則成為前任皇帝的噩夢,幾乎被後任的皇帝殺了個淨光。這樣做似乎有一定的道理,我篡你的位,不殺你,誰能保證將來你不會又把我倒過來?

    上台——被推翻——又上台——又被推翻,這種傳奇經歷除了意大利的大革命家墨索里尼之外,很少有人能做到。

    一般皇帝,在新皇即位之後,不久會被殺掉,他們走得並不孤單,因為陪他們上黃泉路的,還有他們的親戚朋友。

    現在,楊堅以皇帝的身份,莊嚴地向前朝的皇族宣布︰我會善待你們的。

    他封前北周靜帝為介公爵,享有受國賓級待遇,即可以不必被視為大隋的臣子。相應地,北周的親王們,一律被降為公爵。

    這些養尊處優了近三十年的皇親們忐忑地等著他們的最終處理意見,因為他們心里很清楚,這絕不是最後的結局。

    北周勛親軍事上的反撲已經被撲滅,尉遲迥、王謙和司馬消難先後為這個莊嚴神聖的搶班奪權事業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而以趙王宇文招為首的親王們的有限反抗也以他們高貴的軀體身道異處宣告了計劃的破產,平日誓死保衛北周革命事業的大臣們如今全成了職業性工作者,他們不關心身上換了誰,他們只求自己仍舊能夠在人家的。

    讓楊堅沒有想到的是,反抗最利害的來自他營壘的最深處。此人既不掌握權力,也沒有任何軍事影響力,她只是一介女流,但在很長時間內,成為了楊堅的噩夢。

    這個人是楊麗華,楊堅的親生女兒。

    丈夫宇文去世之後,楊麗華曾經感到天塌了一樣,對一個標準的、優秀的封建時代的女人來說,男人就是一切。

    但很快,她發現她有了精神上的支柱,這個人是她老爹楊堅。老公去世,但把事業繼承權“交”給了自己的父親,這比交給外人要好得多吧?至少精神上不那麼孤單了。

    但很快,她發現父親並不想規規矩矩地幫自己老公看好這份農業,而是想取而代之。于是,楊麗華憤怒了。

    不管是神情,還是言談,楊麗華都表現出了對老爹的無比厭惡。盡管他無法象王政君太後那樣,在老爹派人和自己要皇帝的大印的時候,用大印向來人猛擲,以至把用和氏璧雕刻的玉璽都砸掉了一個角。

    也許楊堅心里也有愧,他只能勸自己的女兒想開點,沒想到平日溫婉馴良的“太後”一點好臉色也不肯給。楊堅�Z耍 耆 恢 搿br />
    他勸女兒改嫁,畢竟,女兒還很年輕,據我們估計,應該不會超過二十五周歲,這在現在,還完全是一個正處在熱戀中、正準備和意中人談婚論嫁的年齡。

    楊麗華堅決不考慮再嫁,盡管那個時候,女人,特別是名女人,再嫁的很多。北齊第一美女馮小憐小姐,就至少再嫁過兩次;剛剛被廢黜的周靜帝皇後、司馬消難的女兒司馬令姬小姐,後來也嫁給了一個權貴,得以繼續她的官太太生活。

    但楊麗華不一樣,盡管老公宇文是一個標準的渾球,但自從他去世,楊麗華在感情上就徹底心死了;而老爹這一翻做作嘴臉,又使楊麗華在上心如死灰了。

    對這個誓死不同意自己篡位、誓死不同意再嫁的前掌上明珠,楊堅毫無辦法,只得草草封了自己女兒一個樂平公主了事。

    在這里有一個小插曲,上柱國竇毅的女兒听說北周的江山被楊堅篡奪,十分悲憤,跳到堂下,捶胸頓足,只差以頭搶地了。她邊撕掠頭發一邊恨恨說道︰“可惜我不是男人,不能拯救舅舅家的災難。”

    竇毅娶的是北周皇親襄陽公主,小女孩說的舅舅家就是指宇文家族。

    這個小女孩與楊麗華不一樣,楊麗華是成人,這個小女孩才只有幾歲而已。

    然而這個小女孩不是說說而已,幾十年後,她以自己的方式為舅舅家報了仇——她長大後嫁給了唐國公李淵,而終結了大隋朝的統治的,正是這位李淵,李淵便是唐朝的開國皇帝,唐高祖。

    女兒的反抗,讓楊堅很不爽,但他又不能把女兒怎麼樣,他只能把能怎麼樣的這些人怎麼樣。

    這些他能怎麼樣的特殊人群是前北周的皇族們。

    在精心把自己打扮成熱愛和平的鴿子之後,楊堅突然對這種假惺惺的演戲失去了興趣。他決定,拿起屠刀,立地成佛。

    是啊,既然喝酒吃肉玩女人都不影響成佛,殺個個把人算什麼?在美國存款三十億美元、與前《正大綜藝》名主持人有染、在北美北大女生的大胖子和尚都能成為千古第一剎的主持,可見,殺不殺人都不影響成佛。

    既然這樣,那我就不客氣了,楊堅說。

    楊堅這樣想,是受到了內史監虞慶則的影響,虞慶則建議楊堅把北周的皇族們斬盡殺絕,以除後患。

    楊堅也這樣想,但遭到了一個人的堅決反對。

    這個人是李德林,李德林認為上天有好生之德,既然楊堅是天子,為何嗜殺?

    其實,與李德林有相同看法的人有很多,如高,但他們聰明,都不敢說。只有李德林一個人說了。

    所以,楊堅疏遠的只是李德林一個人,盡管李德林于隋有大功,但這不足以幫助他受到楊堅的進一步信任。

    于是,宇文家族那些高貴了近三十年的頭顱批量落地,英雄一世的宇文泰、宇文邕,含冤而死的宇文覺、宇文毓以及渾球皇帝、頑主宇文的後代們,統統奔赴黃泉。

    這一幕何其熟悉,遠的不說,四年前,周武帝宇文邕滅齊,他也是很仁慈、很耐心地表達了他對北齊皇族的欣賞和尊重,之後,果斷而殘酷地舉起了屠刀,在他屠刀下喪命的,除了一般的皇族,還有已經完全失去了反抗能力和反抗意願的高緯,以及曾經相誓不殺的高延宗。

    那次,北齊的高姓皇族被殺了個淨光。

    沒人想得到,僅僅四年之後,宇文家族的報應就來了。

    更沒有人能想得到,僅僅三十八年後,楊堅的後人也遭到了類似的報應。甚至結果更慘,用蔡東藩的話就是︰子孫被人誅,妻妾被人。

    你不信報應,那這個怎麼解釋呢?

    楊堅大殺其皇親宗室,但有一個人比較例外。不僅因為他在法律意義上,是楊堅的外孫,更重要的,他是前皇帝,楊堅曾讓他作為大隋朝的“賓”,不敢以主人自居。

    這個人是周靜帝宇文闡。

    但宇文闡去世的時間正好和楊堅對著宇文皇族舉起屠刀一致,而除了《資治通鑒》外的史書,很少有說宇文闡死于楊堅的刀下。

    當然,我們不排除小皇帝是壽終正寢的,可是,他死的時間也太寸了!

    我們至少嚴重懷疑宇文闡之死和楊堅有著莫大的關系。

    這一年,宇文闡年僅九歲。

    現在的隋文帝,可謂躊躇滿志,不管在心理上、軍事上和實力上,都做好了渡江作戰的準備。這是幾百年來任何北方政權所沒有做到過的,之前雄才大略的拓跋燾和元宏都沒有做到,而以前漢族試圖對全國的統一,全部都是自南向北推動的。

    宋武帝劉裕、文帝劉義隆是這樣,梁武帝蕭衍是這樣,陳武帝陳霸先是這樣,可惜,他們的北伐,多數是做做樣子,沒有人想真正統一,包括那個最接近成功的劉裕。

    現在,楊堅是坐鎮長安,自北向南準備發起統一戰爭,這是個了不起的創舉,他了不起不是因為自北向南,而是因為他代表的是先進的漢族文化。

    被異族文化統治、壓榨和蹂躪了幾百年後,漢族文化終于可以抬頭了。從楊堅恢復佛教信仰、改鮮卑姓氏為漢姓等,就可看出,楊堅是漢族的代表。

    如今,北方的漢族政權要進攻南方的漢族政權,就文化的發達程度而言,南方遠在北方之下,但,他們卻面臨著被北方吞並的危險,因為,他們在軍事上弱勢。

    這一規則適用于所有的文化沖突,落後就要挨打,管你是哪個民族,所以,每當歷史上中原民族被北方的游牧民族擊敗時,我們就掩面嘆息,其實完全不必,因為,不管這個民族有多強大,盡早,它也得被漢族的大醬缸染黑。

    楊堅做好了史無前例地、自北向南的統一戰爭的準備,首先,他需要解決人的問題。

    公元581年,楊堅指派了兩個人到隋帝國的前線,擔任戰區的司令長官,一個是賀若弼,一個是韓擒虎。

    賀若弼我們之前接觸過,感覺是一個狡猾的老油條,在周武帝征詢他和王軌對于太子宇文意見的時候,擺了王軌一道。(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隋唐風雲》,方便以後閱讀隋唐風雲第92章意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隋唐風雲第92章意見並對隋唐風雲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