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風雲

第16章黑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風雲再起 本章︰第16章黑手

    <div id="cener_ip"><b></b>    幕後主謀

    所謂長使英雄淚滿襟,斛律光和高長恭的被殺,總是讓讀史之人忍不住唏噓感嘆一番,然而,就當時的人來說,根本沒有人會去感傷和流淚,因為所有人都在狂歡。

    首先,是高緯和他的玩伴們,他們無不彈冠相慶。

    高緯終于除掉了威脅自己皇權的人,可以繼續高枕無憂地做他的“無愁天子”,想泡妞就泡妞,想怎麼玩就怎麼玩,何其逍遙!

    祖和陸令萱這對活寶,同樣也是不亦樂乎,祖終于除掉了自己的政敵,除掉了這個曾經百般羞辱過自己的斛律光,從此,在這朝廷里,除了皇帝,就屬祖和陸令萱最大了,可以為所欲為,真是太快人心!

    然而,沉浸在玩樂中的高緯並不知道,遠在幾百公里之外的長安城中,有兩個人笑得比他還得意!

    一個是宇文邕,一個是韋孝寬。

    宇文邕听說斛律光被殺的消息,立刻宣布,大赦天下,一時間,北周舉國歡慶。

    而追隨在宇文邕身邊的韋孝寬,嘴角微微上揚,他的笑聲有些怪異,也有些陰騭。

    一首可以置人于死地的歌謠,怎麼會憑空出現在北齊鄴城街頭?真的是上天安排?

    顯然,高緯和祖等人,都是有神論者,因為她們根本沒有懷疑過這首歌謠,在他們的觀念里,這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

    而馬克思主義唯物論教導我們,世界是物質的,妖魔鬼怪,牛鬼蛇神,根本是不存在的。

    既然如此,這歌謠又是從何而來?為何偏偏把矛頭指向了斛律光?

    因為這一切,根本不是上天的意思,而是韋孝寬的使的反間計,一切全都是韋孝寬一人策劃。

    韋孝寬,本名韋叔裕,孝寬是他的字,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上陣殺敵,而且並不是個粗人,對經史均有涉獵,可謂文武雙全。後來,他又和獨孤信一同在荊州擔任郡守,當時的人們把獨孤信和韋孝寬並稱為“連璧”。

    能和偶像明像獨孤信並稱的,並非普通人物,事實也確實如此。真正讓韋孝寬揚名天下的,是一場著名的城市保衛戰,其慘烈程度,在南北朝時期堪稱第一,這場戰役史稱玉壁之戰。

    玉壁位于山西省稷山縣西南,汾河下游的峨嵋 ,此處地形易守難攻。早在春秋時期,晉國就曾三次駐軍于此,以防備秦國和戎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而此時,這里同樣是西魏防備東方的戰略要地,東魏幾次想打下來,卻始終沒有得手。

    公元546年,東魏權臣高歡集結了十多萬兵力,可謂是傾巢出動,意圖一舉攻破玉壁城。而此時駐守在玉壁城的將領,正是韋孝寬。

    但是,此刻的韋孝寬不過是個晉州刺史,並沒什麼名氣,他手中也並沒有多少兵力可以調遣,此前高歡可能也從來都沒听說過這號人,因此,高歡勢在必得,根本沒把韋孝寬放在眼里。

    然而,高歡從一開始進攻就踫了釘子,他敏銳地感覺到,韋孝寬並不是個普通角色。

    高歡嚴密的部署了攻城戰,在城外先是修築土山,接著又斷絕城中水源,沖車、雲梯投石機,各種攻城器械輪番上,甚至用上了最先進的地道戰。各種辦法全部都想盡了,然而,這些招數卻都被韋孝寬一一化解,玉壁城巋然不動。

    高歡傻眼了,他沒想到眼前的對手如此強悍,但是,高歡並不甘心,傾全國之力,居然打不下一座小小的城池,竟然打不贏一個無名小卒。

    高歡越想越不甘心,大軍包圍在玉壁城下,晝夜不停地猛烈攻城,這一攻,就是六十天。

    六十天後,玉壁城依舊是那個玉壁城,只是城外多了七萬具尸骸。這七萬具尸體,無一例外全都是高歡的士兵。

    高歡徹底服氣了。

    高歡下令撤軍,而高歡沒日沒夜的攻城,一下子就累趴了,從此一病不起,以致于軍中謠言四起,說高歡已經被韋孝寬用弓殺了。高歡痛哭流涕,在無比的悲痛中,走向了生命的終點。據說,高歡就是被韋孝寬氣死的。

    不管怎樣,韋孝寬勝利了,韋孝寬創造了軍事的奇跡,在強大的敵人面前,以寡敵眾,最終擊潰了一代梟雄高歡,從此,韋孝寬步入了名將的行列。

    而這一場玉壁之戰,不僅僅是一場成功的城市保衛戰,它同樣是一個歷史的分水嶺。

    因為,自此役之後,東魏從戰略進攻,開始逐步轉為戰略防御,而西魏,則由戰略防御逐步轉為戰略進攻。並且,在高歡病逝之後,東魏內部發生了嚴重的政內訌,大將侯景歸降了南方的梁朝,一場席卷南朝的侯景之亂也隨之爆發。而這一切,都和玉壁之戰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如果說斛律光是北齊的第一名將的話,那麼韋孝寬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北周的第一名將。北周建立以來,隨著八柱國的逐漸凋零和謝幕,韋孝寬成了當之無愧的第一名將。

    如果給韋孝寬單純定性為一個名將的話,那你就小看了韋孝寬,韋孝寬不僅是個名將,他還是個謀略家,他不僅能在戰場上殺人,還能用謀略殺人。

    韋孝寬和斛律光,可以稱得上是老相識,相識的方式有點特別——打仗。

    很顯然,要想在戰場上徹底擊潰百戰百勝的斛律光,顯然是不可能的。于是,韋孝寬便使出了這一招反間計。

    韋孝寬借祖之手,借高緯之手,成功地除掉了了北齊第一名將斛律光,除掉了對北周最大的威脅。而祖和高緯可能至死都不會知道,他們只是被人利用的工具。

    殺死斛律光的,不是高緯,也不是祖,真正的幕後黑手是韋孝寬。

    這招反間計高明嗎?其實,並不高明。但是,如果面對高緯這樣的人來說,這種計策已經綽綽有余了。就像皇太極對崇禎使出離間計,殺袁崇煥一樣,不需要多高明的計策,只需要這條計策能夠擊中對方的軟肋,擊中對方那顆銳的神經,怕什麼你就給他來什麼,這就完全足夠了。高緯和崇禎雖然差別很大,但是有一點,他倆都屬于神經過敏的人,他倆都有一根脆弱而銳的神經。

    周齊決戰入主鄴城

    31、伐齊的時機到了

    面對北齊君臣上演的自相殘殺的好戲,宇文邕和韋孝寬無疑是最忠實的觀眾,宇文邕全程欣賞了高緯君臣的華麗表演,就只差奉上鮮花了。

    然而,高緯此時根本渾然不覺他有這樣的好觀眾,當然,他也沒空知道,因為高緯是一個極其執著而敬業的好演員,在昏君的角色上,他將付出全部精力,根本無暇顧及其他。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高緯的夢想是,做一個前無古人的昏君,做一個真正的影帝,宇文邕也有夢想,他的夢想是統一大業。

    宇文邕雖然沒有像馬丁•路德•金一樣發表《我有一個夢想》的精彩演講,但是,宇文邕大刀闊斧的改革,卻是另一種無聲的演講和宣誓。

    宇文邕的矛頭毫無疑問的指向了北齊,指向了高緯。

    其實,在此前不久,宇文邕就曾經征詢過一位大臣的意見,此人叫做于翼。

    于翼,八柱國于謹之子,也是宇文邕的姐夫(娶了宇文邕的姐姐平原公主),在宇文護掌權之時,于翼就和宇文邕有著密切的聯系,後來宇文護被誅殺後,宇文邕當即任命于翼取代宇文護兒子的職位,鎮守山西蒲州,但卻被于翼推辭掉了。

    而就是在宇文邕親政之後,宇文邕不斷的在周齊邊境上增加兵力,眼尖的于翼很快洞察到了宇文邕的用意,他知道宇文邕這是想對北齊用兵了。

    于翼對宇文邕說“在戰場交兵,只會白白消耗兵力,對于大局並無益處,這並非上策,不如撤去邊防上的軍部部署,兩國修好,這樣可以使對方松懈,我們可以靜觀其變,趁其不備,出其不意,這才是上上之策。”

    于翼的這一番話,猶如醍醐灌頂,讓宇文邕瞬間醒悟,宇文邕即刻听從了于翼,撤掉了邊境上的兵力部署。

    然而斛律光被殺後,宇文邕瞬間看到了時機的到來,出于謹慎,宇文邕又征求了一位大臣的意見,此人叫做伊婁謙。

    宇文邕召見了伊婁謙,從容地說“現在國家一點點強盛起來了,我想對外用兵,你認為應該先拿誰開刀?”

    伊婁謙毫無猶豫地回答說“齊國”。

    伊婁謙的回答,正中宇文邕下懷,宇文邕又問“為何?”

    伊婁謙回答說“齊國的皇帝整日沉溺酒色,他們的名將斛律光也死在了讒言之下,上下離心離德,百姓懾于爆政,只能道路以目,討伐這樣的國家簡直輕而易舉。”

    听罷,高坐在龍座上的宇文邕哈哈大笑,笑聲傳遍了整個宮殿。

    看來,這是天意,既然大家的意見都是伐齊,那就這麼定了。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伐齊的時機終于到了。

    這時候,韋孝寬突然站了出來,為宇文邕提出了三條計策。

    第一、陳朝可以一舉攻佔北齊的江淮之地,說明北齊已經腐朽不堪,只需號召全國兵力,分道進攻,聯合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一鼓作氣,北齊必滅。

    第二、聯絡陳朝,孤立北齊,同時,借助陳朝的兵力夾擊北齊,讓北齊的兵力分散,且戰且退,堅壁清野,讓北齊疲于奔命,北齊的滅亡指日可待。

    第三、和北齊訂立盟約,重新修好,從而麻痹敵人,讓敵人繼續內耗,而我們則養精蓄銳,伺機而動,最終可以輕易地兼並北齊。

    什麼是謀略家?這就是謀略家,一個超越名將的謀略家,一個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韋孝寬。

    這三條計策,即三種應敵策略,有輕有重,有緩有急,而這三條計策,其實已經融合了所有人的觀點,其中,第三條計策完全就是此前于翼的翻版。這讓宇文邕連連稱贊,有如此的謀略家在,還會怕他北齊不成?而在宇文邕心中,他已經急不可待,他采取了韋孝寬提出的第一條計策,這也是上上之策。

    宇文邕下定決心之後,立即組織了他的智囊團,召開戰前會議。

    智囊團成員包括宇文憲、王誼、盧韞、于翼。

    會議上,大家達成了統一的意見——伐齊,又進行了具體的戰略部署,一場大戰,即將到來。

    北周建德四年,即公元575年,七月二十五日,宇文邕正式下詔討伐北齊。

    詔書的內容,其實很簡單,概括起來就是兩個字,罵人。

    說起來,這也是中國古代戰爭的一個優良傳統,大戰之前,總少不了一番口誅筆伐,揭發和聲討對方的罪惡,甚至要問候對方的祖宗十八代,怎麼難听怎麼罵,罵要罵得有水平,罵要罵得有風格,美其名曰“檄文”。例如,建安七子的陳琳罵曹的《為袁紹檄豫州文》,那就是罵出了水平,罵出了風格,罵文中的經典之作。

    目的很簡單,第一,為了說明自己是以有道伐無道,我們是正義的,對方是邪惡,代表正義消滅你,第二,以達到先聲奪人的效果,在氣勢上先佔據上風。

    宇文邕明顯有些倉促,並沒有罵出高水平,不過,宇文邕是一個務實的人,宇文邕迅速做了以下的戰爭部署

    前三軍總管柱國陳王宇文純(宇文泰第九子),滎陽公司馬消難(曾是北齊將領),鄭國公達奚震(十二大將軍達奚武之子)

    後三軍總管越王宇文盛(宇文泰第十子),周昌公侯莫陳瓊(侯莫陳崇之弟),趙王宇文招(宇文泰第七子)

    齊王宇文憲率眾二萬趨黎陽(今河南滑縣),阻擋鄴城來的齊軍救援洛陽。

    隨國公楊堅、廣寧侯薛迥率舟師三萬,從渭河入黃河,順流而下。

    梁國公侯莫陳芮率眾二萬守太行道,阻擋北齊鄴城以外的其他軍隊。

    申國公李穆帥眾三萬守河陽道,作用同侯莫陳芮一樣。

    常山公于翼從安州(今湖北安陸)帥眾二萬出陳(今河南淮陽)、汝(今河南汝南),牽制北齊南部軍隊。

    以上這十二萬軍隊,其實都是為了服務宇文邕,宇文邕親自率領六萬主力部隊,直指河陰(孟津西北),實際目標就是中原腹地。

    這份名單中,我們很高興地看到了楊堅的名字,楊堅在幕後已經待了很長時間了,也該出來透透氣了。

    這幾年中,楊堅始終默默無聞,但他卻始終密切關注著北周的“新聞聯播”,和今天的新聞聯播不無兩樣,分為三部曲第一、國家領導人很忙(宇文邕);第二、全國人民生活很幸福(宇文邕改革的成果);第三、世界各國人民生活在一片水深火熱之中(北齊)。

    總之一句話,身為宅男的楊堅,家事國事天下事,他事事關心。

    當然,也有一件大喜事,是不得不提的。

    就在兩年前,即建德二年,楊堅的大女兒楊麗華已經出落成了一個十二歲的小姑娘,這在古代已經是到了婚嫁的年齡,此時,楊麗華的姿色被宇文邕一眼看中了,被宇文邕納為了妃子——太子妃。當時宇文邕已經冊立了太子,太子叫做宇文,楊堅和宇文邕也因此結成了親家。

    楊堅不會想到,這次聯姻,楊堅收獲的不只是一個皇親國戚的名分,也是他一生的轉折點。

    而這次領兵出征,雖然楊堅只是一個偏師統帥,負責策應,但是這畢竟是楊堅第一次帶兵出征,意義非同凡響。

    言歸正傳,勝券在握的宇文邕決意要把戰略制高點放在洛陽,由他親率主力一舉把洛陽攻克,如此一來,北齊都城鄴城,就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了。

    可是,這條戰略,當即遭到了宇文弼、趙� ┌ 耆懷 嫉姆炊浴U餿碩際峭 桓隼磧桑 僑餃  逖糝乇咽兀 苣壓г攏 掖τ謁惱街 兀 詞構г亂埠苣咽氐米。 佣  兀 切∩狡劍 釗菀墜У耍 綣押佣 卣蚪艫弊穌鉸閱勘輳 岣菀墜У恕br />
    宇文邕對于這一番意見,只是搖搖頭,並沒有采納,既然已經決定,就絕不輕易更改。<div id="cener_ip"><b></b>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隋唐風雲》,方便以後閱讀隋唐風雲第16章黑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隋唐風雲第16章黑手並對隋唐風雲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