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ener_ip"><b></b> 宇文護的最後時光
中國幾千年的治史,如果用一個字概括的話,不過是一個“權”字。
何謂“權”?權,就是一桿稱,這桿秤可以稱出高低貴賤。
為了爭奪那桿權衡天下的秤砣,無數人都在角逐,幾千年來從未停息,一切的一切都是圍繞著“權”而進行,一直到今天,都是如此。
而在中國古代,站在權力頂峰的,是皇帝,這叫皇權。君權神授,皇權是最至高無上的。
而身為皇帝既然享有這皇權,就必須管事兒,管天下的事兒。可是一個人根本管不了那麼多事,這就需要有人協助,需要把一部分權力割讓出去,讓別人來幫你做。于是,就有了宰相。
于是,一對矛盾產生了,君權和相權。
這就跟玩翹翹板似的,一頭是皇帝,一頭是宰相。
君權強,則相權弱,君權弱,則相權強,一切都處在這樣的消長平衡之中。
如果遇到秦皇漢武這樣的,那麼相權就大大削弱了,可一旦遇到的是漢獻帝,那麼相權就迅速膨脹了。
相權一旦膨脹過度,就會對皇權產生沖擊,這樣的人物,我們稱之為權臣。
而歷史上的權臣,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謀朝篡位型。這種人的結局,要麼一躍而成為皇帝,如曹丕、劉裕,要麼身死族滅,如桓玄。
第二、擅權亂政型。這種人不謀朝不篡位,但是喜歡玩弄權術,喜歡將相權凌駕于皇權之上,如梁冀、董卓。
第三、匡復社稷型。這種人往往利用手中的權力,輔佐君主,治理國政,但結局有好有壞,有的好,如周公、諸葛亮,有的不好,如霍光、張居正,但是這批人在歷史上卻普遍都有美名,有很高的人氣,粉絲眾多。
而宇文護屬于哪一類呢?顯然屬于第二類。
那麼,宇文護有功績嗎?有。
宇文泰臨終之際,宇文家族勢力很弱,如果哪位異姓大將突然振臂一呼,可能這天下就不姓宇文了,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宇文護不負宇文泰之托,爭取到了老臣于謹的支持,進而順利輔佐宇文泰的嫡長子宇文覺繼位,又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誅殺了趙貴獨孤信,徹底消滅了威脅皇權的不穩定因素。而且宇文護殺人,基本都是點到為止,也不會牽連太多人,不然楊堅不可能一直活著。
如果此時宇文護,積極輔佐皇帝,整治剛剛創建的國家,那麼宇文護,就可以邁入第三類權臣之列。然而,宇文護沒有這樣做。
宇文護並沒有想過篡位,如果他想篡位,之前有很多次機會,他都可以去做,但他並沒有。宇文護所做的是一次次弒殺君主,並且擅自殺害無辜的大臣(如侯莫陳崇),建立自己的政黨派,又窮兵黷武發動對北齊的軍事進攻,結果大敗而歸。
因此,如果給宇文護歸類的話,它屬于權臣中的第二類。
時至今日,宇文護的好日子,算起來也有十多年了,而且找回了失散多年的老母親,那更是志得意滿。
宇文護治理期間,拉攏了很多人,拉幫結派,把很多人都組織在自己的幕府中,讓這些人為他一人效命。楊堅後來稱帝後的佐命大臣中,很多人也都是出自宇文護的幕府之下。
但是,也有不少像楊堅一樣,拒絕倒向宇文護,並且對宇文護深惡痛絕的。
其中有一個人叫做甦威,此人是甦綽的兒子,甦綽在前文中提到過,甦綽是協助宇文泰進行軍政改革的第一功臣。
甦綽在朝中非常有威望,受人尊敬,所以甦綽死後,甦威繼承了父親甦綽的爵位,甦家也是殊榮不斷。後來就被宇文護看中了,宇文護也想拉攏甦威,並且還把自己的閨女,許配給了甦威。
對于送來的新媳婦,甦威照收不誤,美女誰會拒絕呢。但是對于宇文護的拉攏,甦威卻毫無興趣。並且甦威還帶著新婚妻子,偷偷鑽進了深山老林里,找了一處山中的寺廟,從此就居住在這里,埋頭讀書,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宇文護只能哭笑不得,真是賠夫人又折兵,女兒就這麼被拐跑了。
不過,甦威的這一舉動,也頓時讓他成為了街頭巷尾議論的八卦人物,人們認為甦威志向高潔,不同流合污,甦威的聲望反倒與日俱增起來。
當然,宇文護在掌權期間,也害死了不少無辜的大臣,除了之前講過的侯莫陳崇,我們還要介紹一個人物。
這個人叫做賀若敦,不要以為他姓賀,其實他姓賀若,是復姓。
寫到這里,也許你會發現,本文里有很多人都是復姓,而且清一色都是少數民族。事實上,中華姓氏文化中很多的復姓,其實都不是來自于漢族,而是來自古代的少數民族。諸如獨孤、令狐、宇文、賀若,等等這些,全都是來自于古代的少數民族。
賀若弼同樣也是少數民族,他是鮮卑人,他因為得罪了宇文護,被宇文護逼迫自殺。
賀若敦自殺前,哭著對他的兒子賀若弼說“我之所以有這樣的下場,就是因為我這條舌頭啊,禍從口出,你以後必須得謹慎說話辦事啊。”
說完便讓兒子賀若弼吐出舌頭,賀若弼不明所以地伸出舌頭,可剛一伸出舌頭,就被賀若敦用鋒利的錐子扎在了舌頭上,頓時血流不止。
賀若弼又繼續說“我是怕你有一天忘記我說的話,你必須謹記,謹記。”
交代完遺言,賀若敦便自殺而死了,賀若弼哭著安葬了自己的父親,對父親臨終的話,也是謹記在心,從此緘默不語,因而宇文護也沒加害于賀若弼。
這里之所以要介紹這兩個故事,一來是為了說明宇文護掌權時的專橫跋扈,二來,是因為這兩個故事的主人公甦威和賀若弼,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都將長期活躍在歷史舞台之上,他們的故事以後還將繼續。
上帝讓誰瘋狂,就先讓誰滅亡,古人也有句話說多行不義必自斃,宇文護一邊享受著屬于自己的美好時光,一邊在為自己的未來埋下了深深的苦果,同時也在很多人內心深處,播種下了復仇的種子,其中就包括楊堅,也包括宇文邕
致命一擊
看著宇文護活躍在歷史舞台之上,宇文邕在幕後已經沉默很久了,他從17歲一直沉默到了29歲,如果不是一個機會的到來,那麼宇文邕可能還會繼續沉默下去。
這個機會的到來,和一個人有關。
此人叫做宇文直,我們並不陌生,楊堅在前往隨州上任的路上,就是吃了他的閉門羹。
宇文直本是宇文邕的親弟弟,但是卻為虎作倀,一直投靠在宇文護的麾下,看著兩個哥哥被殺,他也無動于衷。
宇文直天生就是一個利欲燻心的人,誰給他好處,誰就是他的衣食父母,而他這十多年,宇文護就是他的衣食父母。
可是有一天,宇文護翻臉不認人了。因為宇文直在一次對南方陳朝的作戰中失利了,于是便被宇文護炒了魷魚,免除了所有職務。宇文直開始心生嫉恨,屁大點事,宇文護竟然就炒我魷魚。
憤憤不平的宇文直,越想越生氣,于是找到了自己的好哥哥宇文邕,找他去訴苦。
宇文直連篇累牘地控訴著宇文護的罪行,甚至于勸宇文邕殺掉宇文護。宇文邕听在耳朵里,但他卻並不敢真的相信宇文直的話,因為宇文邕知道朝中遍布宇文護的眼線,說不準眼前的宇文直就是宇文護派來試探自己的。
有人會說,這可是一母同生的親哥倆啊,也會有假?那我只能說,你太單純了,在治面前,親情算得了什麼。歷史上的易牙和王莽都可以不惜殺子,出賣個兄弟又算得了什麼。宇文邕當然也深知弟弟宇文直一向的秉性,所以宇文邕只能是靜靜地觀察。
而此時的宇文邕,比宇文覺成熟,比宇文毓更有手腕,他知道他的兩個哥哥是怎麼死的。在經過一番長期的摸底之後,宇文邕才敢真的確信眼前的這個弟弟宇文直,他是真的倒戈向自己了。
就這樣,宇文邕和宇文直走到了一起,並不是因為他們志同道合,而是因為他們有著共同的敵人——宇文護。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朋友,這是恆久不變的真理。
宇文覺的悲劇告訴宇文邕,不怕虎一樣的敵人,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參與這次密謀的人,除了宇文邕和宇文直,還有三個人,而這三個人都是宇文邕精心培植的得力親信。
第一個人,叫做宇文神舉,擔任皇宮保安隊大隊長,同時也是宇文邕的貼身保鏢,左右不離身,朝中一旦有任何動靜,都會匯報給宇文邕。
第二個人,叫做宇文孝伯,是宇文邕最要好的朋友,且擔任宇文邕私人秘書兼陪讀,二人寢則同床、食則同桌,大小國家事務都參與其中。
第三個人,叫做王軌,沉穩干練,足智多謀,氣度不凡,宇文邕決定誅殺宇文護,最後決策的就是他。
于是,一個夜深人靜的夜晚,密謀開始了。
十二年的隱忍,十二的磨礪。
絕地反擊,在此一舉。
公元572年3月,宇文護從外地趕回京城長安,照理要去覲見皇帝宇文邕。宇文邕用家人禮熱情地接見了宇文護,在此前十二年,宇文邕對宇文護一直都是這樣的禮數,而這一切,在宇文護看來,並無異常。
禮畢之後,宇文邕又帶領著宇文護前往含元殿,去覲見皇太後。在路上,宇文邕不無感慨地說“丞相啊,母後最近幾日常常飲酒,您看他老人家歲數也不小了,可不能這麼瞎折騰了,喝酒傷身啊,她老人家最听您的話,您一會兒見到太後,一定要好好勸勸她啊。”
宇文邕又不慌不忙地從衣袖拿出一卷書,書名《酒誥》,並遞給宇文護“丞相,您到時候可以把這篇《酒誥》讀給太後听,這是周公當年所作,這是聖人的話,太後肯定會听的。”
宇文護看著宇文邕一副孝順的樣子,甚至忍不住夸獎宇文邕;“陛下很有孝心啊,這事好辦,老臣一定好好規勸太後,把這篇文章讀給太後听,陛下您就放心吧。”
在宇文護的臉上,沒有露出一絲遲疑,在過去的12年里,宇文邕對自己一向都如此尊奉有加,12年日日如此,宇文護還有什麼好遲疑的。
宇文護拿著手里的《酒誥》,徑直走入了太後寢宮,一切都在按照宇文邕事先的安排的那樣,有條不紊地進行。
又是一番禮節之後,宇文護開始拿出文章,對著皇太後,恭恭敬敬地讀了起來。
宇文護對周圍的情況根本毫無意識,他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這篇文章的每個字詞上,而他根本不知道此時的宇文邕已經站在了他的身後,而在宇文邕手里,正死死地握緊一塊玉 (皇帝隨身用的玉制的手板)。
宇文邕突然揮起這塊玉 ,沖著宇文護的後腦勺就是猛烈一擊。
宇文邕等待這一刻,已經等了整整十二年,這一猛擊使出了宇文邕壓抑了十二年的全部力氣。
渾然不覺的宇文護,頓時眼前一黑,失去重心,僕倒在地。此時的宇文護,肯定是天旋地轉,眼冒金星,但還不至于死掉。
宇文邕隨即命令旁邊的一個太監,讓他手拿御刀,直接向宇文護砍了過去。太監畢竟是不中用的,面對這樣一個平日里赫赫在上的大人物,不免緊張,連砍好幾下,都沒砍中要害。
宇文護也終于知道了此刻的危急情況,他掙扎著,用盡自己全部的力氣掙扎著從地上爬起來,宇文護的身上遍布鮮血,鮮血浸透了他的衣襟。
就在這危急時刻,一個身影突然從後門跳出,他就是宇文直。宇文直手拿長刀,一個箭步躍到宇文護的身前,鋒利的刀刃直插入宇文護的心髒。
宇文護終于停止了一切掙扎,一下跌落在地面上,停止了心跳,所有的生命跡象全部消失。
這就是那個囂張跋扈不可一世的宇文護,曾經的威風八面全然沒了蹤影,只留下一具冰冷的尸體,橫尸朝堂。
宇文邕當了十二年的傀儡,做了十二年的木偶,今天終于結束了。
不負蒼天,宇文邕終于為他的兩個哥哥報了血海深仇,兩位兄長可以瞑目了。
人生有幾個十二年可以揮霍?而宇文邕的這十二年,他只做了一件事,隱忍。
司馬懿在曹爽面前裝病裝了兩年,宇文邕在宇文護面前裝孫子裝了十二年,最終,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一舉誅殺曹爽集團,宇文邕伺機而動兵不血刃一舉斬殺宇文護。
歷史總是這樣,鋒芒畢露者,往往被歷史淘汰,韜光養晦者,往往被歷史推上前台。
殺人者,人恆殺之。
賀若敦自殺那段,我寫得太混亂了,我把賀若敦父子倆的名字弄混了,我重新修改發一下。
。<div id="cener_ip"><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