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雄突如其來的說出,準了這些人的請辭,從此之外,他們身上,再無任何官職之後,這些想要以此來拿捏華雄的人,頓時就呆愣了。
怎麼會這樣?
華雄這廝,怎麼就答應了?
這不可能啊!
就算是再強勢,再昏庸的人,面對他們這樣多屬于朝中的大員請辭時,都不得不讓步!
別看之前王允活著的時候,面對鄭泰等人的請辭,那樣干脆利落,那是因為請辭的人少。
若是如同今日這般,一下子有這樣多的人請辭,就算是王允也一樣是頂不住,需要立刻服軟,對事情進行挽回。
在他們看來,華雄這個莽夫也一樣如此,不會有任何的例外。
畢竟華雄此時選擇了執政,成為了執政者,那麼有些規則他就需要遵守。
要受到這些默認規則的約束。
不然的話,他就長久不了。
沒有人是例外,華雄越不成!
可誰知道,在他們已經將事情給篤定了,華雄將會服軟的時候,華雄竟一反常態的,忽然說出了這樣的話!
竟同意了他們的請辭!
直接說出了從今之後,他們身上再無任何官職的話。
這怎麼和預想之中的不一樣?
突如其來的轉變,讓這些人不由的為之一愣,呆住了。
他們從來都沒有想過,華雄萬一真的同意了他們的請辭之後,他們需要怎麼做才好。
以至于這個時候,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只覺得蓄勢已久的一拳,狠狠的打出去之後,全都落在了空地里。
這種用錯力的感覺,令他們為之難受。
也為之錯愕。
大殿之中,一時間落針可聞。
方才還氣勢很足,吵著鬧著要請辭的官員,全都安靜下來,被華雄這一記不按套路出牌的重拳,給打懵逼了!
大殿之中高坐的少年天子劉協,也早已經結束了神游物外的狀態。
一雙眼楮此時瞪大,一副異常吃驚的神色。
在見到這些朝臣們發難的時候,劉協就已經認定了今天華雄不會好過。
並且覺得,華雄之所以一直到現在才召開朝會,就是因為擔心這些朝臣對他發難,所以這才一拖再拖。
一直拖到現在,沒有辦法繼續拖下去了,這才無奈的召開。
他方才也設身處地的想了,此番若是他來面對這一切,面對這些朝臣這般強大的攻勢,該怎麼應對才好。
一番的思索之後,他發現自己除了向這些人低頭服軟之外,沒有別的任何途徑好走。
任何的應對方法,對此都顯得綿軟無力。
可誰能想到,華雄竟選擇了最剛,最為強硬的應對之策!
直接就是針尖對麥芒,毫不退讓,同意了這些人的請辭!
這可當真是大魄力,大手筆!
此時,看這些朝臣的樣子,顯然,他們也被華雄這意想不到手段給弄懵了。
一股爽快的感覺,從劉協的心中升起。
但在升起之後,他也有些擔憂。
擔心接下來該如何收場。
畢竟這些人的影響力很大,而且朝堂的運行,也離不開他們。
設身處地的想了想之後,他忍不住為華雄捏了一把汗。
楊彪等人,一時間也都顯得意外。
意外的同時,一股強烈的,不好預感也從心中升起。
他忽然間有種上當的感覺。
覺得這些朝臣們以辭官相威脅的手段,好像不僅僅沒有能威脅到華雄,似乎還正中華雄下懷!
隨著沉默的加深,這種不好的預感,就變得更加強烈起來。
“那個,華將軍,還請息怒,息怒。
這些人不曉事,做事情有些偏激,也是腦子一熱做出來了一些糊涂事。
他們也是心念國家,倒也並非刻意與將軍為敵。
方才說的這些話,是氣話,是朝堂之爭的一些常用手段。
將軍還請息怒,不與他們一般見識……”
楊彪出列,望著華雄陪著笑,說出這樣的話。
這些請辭的人里面,有不少都與他們楊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他們弘農楊家,也是四世三公的存在,家大業大。
只不過,和袁紹袁術這兩個成為了一方諸侯的袁家之人比起來,他們楊家就顯得難受多了。
董卓來的時候,他身為重臣一直留在京中,沒有外出,那自然也就談不上割據一方之類的。
再然後,選擇了與袁家截然相反道路的楊家,就被割慘了。
董卓在的時候,各種紛亂,楊家在這個過程之後,不可能不損一分一毫。
哪怕是他這樣的家族,也一樣是有所損傷。
之後遷都,以及隨之而發生的一系列的混亂,都或多或少的讓他們楊家損失。
就算是沒有直接波及到他們楊家本身,但和楊家所交好的人,以及楊家的一些門人弟子卻不能幸免。
這種大世家,最大的底蘊其實就是一張巨大的關系網。
而這關系網,又是由一個個家族,一個個人所組成的。
這些與他們楊家有著千絲萬縷關系的人與家族遭難,可以說是將他們楊家的這張網,給弄出來了諸多的大窟窿。
現在這里面不少人,都與楊家有關系,若是再損失掉,他們楊家可就真的是元氣大傷了!
所能夠擁有的影響力,以及實力這些,達不到巔峰時期的十之一二。
所以楊彪才忍不住在這個時候跳出來做和事老。
而且將話說的很是客氣,姿態也放的非常低。
在楊彪出來說話之後,立刻出來了七八人,一起為那些要辭官的人說情。
打圓場。
不想讓事情變得難看。
做和事老的這些人,大多地位聲望,以及資歷這些,都非常可以,不是尋常人。
之前的時候,那些請辭的人,說話有多強硬,現在這些出來說和的人,就有多友善。
能讓這樣多身份地位都非同一般的人,站出來當著天子,以及百官的面,對華雄以這種姿態,說出服軟的話,這事情可當真是不常見!
很多人都覺得,這次的事情,應該就會這樣過去。
畢竟華雄此時,已經得到了足夠的面子,可以見好就收了。
但華雄卻不這樣想,他此番可不是為了面子,而是為了實實在在的東西。
在切實的利益面前,面子這種虛的東西,是真的不夠看!
“諸位,莫說我不給你等面子,是你等做事情不地道。
不公允。
方才這樣多的人,聯合在一起,向我發難,準備以辭官相威脅,來脅迫我的時候,可沒有見到你們出來說一句話,對他們進行勸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