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ener_ip"><b></b> 下午,王珂和葉偏偏又陪著干爹董偏方來到工商局(那時候還沒有市場監督局這一說),辦理了一個工商注冊的核名。
仍然用“董氏天膠”這個名稱,如果核名能通過,下次再來就得辦理兩件事,一是工商注冊,一是申請商標。
去完工商局,立刻打道回府。
在回去的路上,本來王珂還想順道找一下霹靂測繪小隊,但干爹董偏方大叔歸心似箭,只能作罷,他要趕回去,安排落實明天接五金農資公司送貨事宜。
幾個人走在路上,葉偏偏再次提議“干爹,要不要搞個奠基儀式啊?你和老村長、和溫伯伯商量一下,這可是南邵村歷史上的大事件。”
“嗯咧,有必要搞這麼大的動靜嗎?”董偏方覺得,自己家的事,搞那麼大的排場會不會讓人覺得你太張揚、太顯擺了啊。
“干爹,我覺得偏偏說得對,這不是動靜和排場的事,是一種宣傳,開業大吉啊!”
“那,如果非要搞,是不是得選個好日子咧?”
“擇日不如撞日,干爹我建議你放在後天上午吧?”葉偏偏一邊開車,一邊又給了個建議。
“哎呀!那忒趕,典禮需要搞啥啊?”干爹董偏方有些懵。
“搞一掛三千頭的鞭炮是需要的,請一個鼓樂班子是有必要的,把你招來的工人喊來,再請幾個領導來。這些領導比如鄉長,村長,溫教授,有幾個就行,我幫助你照個相。等到晚上,再請個戲班子,連續演上兩晚。”
“忒復雜,比娶個媳婦還熱鬧?”
“是啊,是啊。”
“好咧,干爹就依了你們。”
回到南邵村,干爹董偏方立刻去找老村長,把後天想舉行一個工廠和診所奠基儀式的事說了一遍。
“這忒好哇!需要村里做什麼?”
“請全體村領導出席,幫助請鄉領導參加。”
“沒有問題。”由于干爹董偏方的人緣,而且這連續的出手,給南邵村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無異于就是南邵村里的大事。老村長說“我看老董,你再加上一個儀式,就是協議咧,我們找三戶家庭養殖的代表,正式與董氏天膠簽約。”
“行咧!”董偏方覺得這個主意不錯,相當于全面啟動了。
當天晚上,南邵村公布了采沙場和“董氏天膠”廠的最後招工名額,經過體檢,最後采沙場符合條件的三十五人,而董氏天膠廠符合招工條件的二十一人,全部錄取。這些錄取的工人第二天上午到村委會辦理登記,準備參加崗前培訓。
“崗前培訓”,這是一個新名詞,反正就是上班前要進行的準備啊,每人每月的工資三十元,如果遇有加班,加班的工資另算。
第二天早上,老村長就去了鄉里,去請鄉領導。由于此前老村長依據葉偏偏與王珂的建議,已經把村里幾件大事對鄉里做了匯報,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嘗試,什麼是村辦企業,什麼是聯合養殖,什麼是聯合辦廠,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沒有人懂,但是老村長說,只要是對鄉親們有利的事,應該支持對不?
結果鄉里的意思,和縣里的情況都差不多,大伙心里都沒有底。都對南邵村、對董偏方的大動作有些擔心,甚至是看不懂。
鄉里最後的意見,沒必要搞什麼奠基儀式,悄悄地干就好了。千萬別把領導都拖進來,防止站錯隊,好心辦壞事。
老村長鎩羽而歸,找到正在工地接磚接水泥的董偏方,將鄉里的意思一說,眾人也是搖頭。
“老董啊,你也別太在意,我們自己辦就忒好。又不是走資本主義的道路,也不存在割尾巴的問題,只要是對南邵村有利的事,我們就辦。還有村里轉讓給你的那塊荒地,我們對外面都不要說,你知我知,天知地知就好咧。”
“行!只要村里悄悄協議就行咧。除了沒有領導參加,其他的都照樣搞唄。”
“是咧。”老村長說完,又補充了一句。“老董,肥水不流外人田,你這施工隊找好了沒有,如果沒有,我們采沙場的三十多人先組織兩支工程隊,先干起來,不就是一個診所,一個三層工廠小樓嗎?這也是自力更生,豐衣足食嘛。”
“行咧,村長我听你的,工錢我照付,我認村里的安排。”
三言兩語,董偏方與老村長達成共識。接下來,老村長就安排團支書帶著幾人,幫助張羅第二天的奠基儀式問題。
王珂呢,已經在工廠的新址上,搭建起一個窩棚,把鋪蓋搬了過來,帶上手電,幫助照看那些鋼筋、水泥和十多萬塊磚。只要工程隊一進來,這些就可以放手了。
有了村里的支持,動力線和變壓器已經先行一步。
一天多的時間,幾十輛各式車輛,把紅磚、水泥和鋼筋基本上全部送到了位。
第三天下午,在村里的組織下,全村的老少爺們齊聚在工廠的新址上,把村南整條公路站得密密麻麻,村里還架上了高音喇叭。
老村長親自主持,並代表村里,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溫教授致了賀詞。
董偏方激動的熱淚盈眶,他哆嗦著做了感謝詞,並對工廠的發展遠景和規劃,向全村的鄉親們做了匯報。
接下來,三戶村民代表,代表全村三百六十八戶,與董偏方現場簽署了合作養殖協議。
再接下來,一名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