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ener_ip"><b></b> 大家在永濟橋對著初升的太陽照了一張照片,然後一幫年輕人又都跳躍著拍了一張,最後許樂被清凝拉著單獨拍了一張照片,清凝站在許樂的右邊,站的很近,許樂也沒有特別嚴肅也沒笑的和什麼一樣,他不愛照照片,但是清凝讓他過來照照片,大家就呵呵的笑著,許樂就過來了!
清凝的腦袋向著許樂的方向斜靠著,許樂想到了卓瑪他們的那張合照好像也是這樣的,清凝發自內心的甜蜜,好像有點小計謀得逞一樣,然後把許樂的錢包要了過來,隨後掏出了那張照片,告訴他等回家後再給他,許樂也不知道清凝要干嘛,也沒說啥!
早上六點半就吃齋飯了,許樂他們吃完了和兩位讓秀告別,阿鐘搬著兩箱子書籍,英子拎著四棵樹苗包著土,還有幾根一米五左右的木頭,許樂很高興,沖著兩位讓秀合十一禮,感謝著,隨後對大家說道,“今天是我們南部文化行的最後一天了,今天一共四個地方,比較累,咱們第一站呢是慶都山堯都,第二站是滿城漢墓,第三章是直隸總督府同時吃驢肉火燒,最後是周口店和龍骨山,這倆都在一起,最後就是回家了”!
大家上了車,許樂跟齊先生聊了起來,這次出去保準會遇到很多突發的事情,他覺得自己對國外的很多文化還是不了解,讓先生給自己介紹一下都需要了解什麼看哪些資料之類的!
齊先生讓許樂看一些關于中亞的、希羅的、梵象的、日落和日耳曼、高盧的,另外就是有一些猶大的也有些不錯的!
培師兄說不成讓楊華健過來給許樂講講西亞、中亞和英格的研究,許樂搖了搖頭,“不用折騰了,師兄,您過會給她電話讓她給我列個書單就成了”,師兄點了點頭,徐師兄讓許樂多看一些關于希羅和中西亞的建築方面的東西,這個在藝術領域其實影響挺廣泛的,尤其是犍陀羅文化,許樂點著頭!
許樂看著車輛飛馳而過的牌子,臨濟寺!
其實他挺想去的,但是想想這一天挺累的,尤其是他自己也有點想家了還有那麼多的東西要看呢,所以還是趕緊的吧!
不到九點就到了慶都山!
一座也就是二百多米的小山包,周邊有一圈山脈都不高,這是最高的了,在山的西面有一座寺廟的遺址,許樂等人下了車,看到半山腰有個破房子,立著一個塑像,培師兄給大家講解著!
慶都山是堯帝母親慶都的出生地,並不是堯帝的出生地,但是他從小和慶都生活在這里,聯想到婦好也是在自己的封地,大家就都理解了,許樂突然想到了一問題,釋尊他娘也是回娘家生孩子啊,這過去是不是都這習俗啊?
隨後大家去了西邊的寺廟的遺址,在大殿的基石上還看到“供奉帝嚳皇後慶都之靈位”的字樣以及刻有“大唐天後供養”的五塊青色大理石佛經石碑。許樂給錯楞兩位大師講著,二人不斷的搭理參拜!
隨後,許樂帶著年輕人一路小跑著登上了山,站在山頂上看著四周很是幽靜的樣子,這邊已經開始進入春天了,但還是有些冷,苗苗和文榮、安靜又加了一件衣服,其他人都沒有添加衣服,許樂和清凝長期是單衣,大家都習慣了,但是現在黎珙和正龍也穿得少了,他們倆昨天就跟新生不斷的了解如何行功還有一些武術上的事情,新生給他們講了不少的東西和注意事項!
許樂看著這里想著堯帝生活的樣子,看著這里的一切總覺得對不上!
關于慶都和堯帝出身的內容主要圍繞著“斗維之野”、“三阿之南”、“孕于三河”、“生于丹陵”這四句話,其中前兩個是慶都的出生地,第三個是受孕的地方,第四個是堯帝的出生地,但是這里都不像是丹陵,許樂搖了搖頭,尤其是到了陶寺之後他對于文字的研究總覺得這里還沒有這種程度,另外就是從大禹那個時代來看,再到前面的情況,是需要聯姻的,一開始更多的是南北,後來是東西,到了最後基本上都是比較固定了!
許樂給兩位大師和桑杰講述著史記中的堯帝,五帝之一,名放勛,堯是他的謚號,生于丹陵,養在母親家伊侯之國,十三歲輔佐摯,封于陶地,十五歲改封于唐地,所以堯號曰陶唐氏。十八歲,堯代摯為天子,都于蒲阪,就是前幾天去看的陶寺,大家明白了。許樂講著講著把自己給講迷糊了,堯帝人這麼好為啥非得干鯀呢,這歷史都不進行對照嗎?
許樂不知道的是史學界已經開始對許樂的批判,等他回去之後就明白了,只不過是這一路上除了先生和師兄,其他人都不好意思說而已!
大家轉悠了一下就往山下走去,旁邊是一個號稱堯母湖的地方,有個村莊,旁邊有賣餅的、碗肉和涼粉的,大家都嘗了嘗還不錯,不過也沒有多吃,上車就走了!
在車上,許樂跟先生、師兄討論著關于堯帝出生地的問題,大家都是各抒己見沒有誰說過誰的,培師兄最厲害,告訴許樂就在自己老家湘南還有晉州、冀州、寧甦、齊魯,許樂特想說我覺得在京都,不過沒敢說,怕被罵死!
不到一個小時就到了滿城漢墓,許樂是真不想去看的,不過來都來了,讓老人家高興唄!
滿城漢墓,又名中山靖王墓,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之墓,時間為公元前一百年左右。整個墓葬屬于橫穴式的“崖墓”,均采用以山為陵的營建方式,墓道及墓室鑿山而成,呈弧形。
英子和阿鐘買完票就走了進去,看著平面圖可以看出,陵山主峰居中,兩峰如左輔右弼,三峰相連,形如坐西朝東的太師椅。滿城漢墓平面布局上大同小異,均由墓道、甬道、北耳室、南耳室、中室、後室六個部分組成。墓中還設有構思精妙的防盜和排水系統。
導游領著開始轉悠,先是介紹了整體的挖掘情況,郭大師主持的,許樂心說不服不成啊,厲害!
然後看著兩個人的棺槨以及金縷玉衣,贊嘆連連,確實是很美啊,做工精細;
錯金銅博山爐,通體錯金絲,爐蓋鏤雕成山巒起伏狀,人和虎、豹、猴、野豬等動物置身其間。足部為透雕蟠龍紋,器腹飾錯金卷雲紋;
長信宮燈,外形是個宮女跪坐執燈的形象,通體鎏金,作宮女跪坐雙手執燈狀,燈的各部分是分鑄而成,可以隨時拆卸,結合起來卻天衣無縫,構成了一個整體;
“當戶”銅燈,燈作當戶跪擎銅燈形象。銅俑身著直襟左衽胡服,右袒,身後左袖束成長尾狀拖曳于地,支持燈座保持平衡。手有臂 ,腳著長靴。昂首,右腿跪,左手按膝,右手上舉托燈盤。燈盤敞口,直壁,平底,盤心有燭 ;
鎏金銀蟠龍紋銅壺,全壺金銀相間,黃白互映,異常華麗。壺底銘文顯示此壺是主司膳食的官用來盛酒的器物;
鎏銀騎獸人物博山爐,盤形底座,折沿,淺腹,平底,四周飾同心圓和一組柿蒂紋。底盤內有一騎獸力士,獸作俯臥昂首張口狀,力士上身,下身著短褲,腰間束帶,跪坐于獸背,獸體下面有一支釘,安插于底盤上的小圓孔中。力士左手撐在獸頸部,右手上舉托住爐身,並回首仰望著爐體,笑面可掬。爐身呈缽狀,子母口,圓鼓腹,底部有一小圓座和力士的右手鉚接在一起。爐蓋分上下兩層,上層鑄出山巒和流雲,山雲間有虎熊出沒、人獸搏斗和人駕牛車等場面;下層鑄龍、虎、朱雀、駱駝及草木、雲氣等紋飾;
銅朱雀餃環杯,通體錯金,朱雀餃環矗立于兩高足杯的獸背上,朱雀展翅翹尾,喙部餃一能自由轉動的白玉環。獸昂首張口,四足蹬于高足杯的底座上。朱雀的頸、腹與兩杯的表面嵌有圓形和心形綠松石十三顆。出土時杯內尚存朱紅色痕跡;
看著這些器物,許樂也不禁想著終于明白為啥很多人喜歡當官了,哎!
不過他很高興的是看到了四枚金針、五枚銀針、“醫工盆”,以及小型銀漏斗、銅藥匙、藥量、銅質外科手術刀這一整套西漢時期醫療器具;居然還有一件玻璃盤和兩件玻璃耳杯為考古發現最早的國產玻璃容器。
但是想一想這劉勝的兄弟西漢武帝,許樂不禁想到衛霍兩位大將軍,對于他們的結局,尤其是霍大將軍的結局唏噓不已!
真可謂是天妒英才啊!
看完之後都兩個小時了,許樂他們直接去了直隸府,先是找了一個看似很火爆的館子,不大,許樂等人一進去就擠滿了,然後和老板說道,有多少上多少,把老板嚇一跳,然後到了後來,老板自己都不知道上了多少驢火了,許樂也沒說什麼,直接給放了五百塊錢,吃的不錯!
大家接著就看了直隸總督府,听著介紹,想著拱衛京都,都不容易!
在直隸都呆到了下午三點最終往回走,一個多小時到了長溝峪的周口店山頂洞遺址!
眾人買了票就有導游給領了進去,大家在展廳里面看著周口店遺址的發現和發掘歷史,通過大量的珍貴的發掘歷史圖片展示周口店遺址的重要意義;然後看著一些實物的場景還原,尤其是頭蓋骨的復制品,還有石器等等,這些都是舊石器時代的東西;接下來是用火的遺跡。
听著講解員說著從五百萬年前到距今一萬多年前為止。其中發現有生活在七十至二十萬年前的直立人(京都人)、二十至十萬年前的早期智人(新洞人)以及三萬年前左右的晚期智人(距今三點八五萬至四點二萬年前的“田園洞人”、距今三萬年左右的“山頂洞人”)化石。
听著裴先生文中和賈先生蘭坡挖掘頭蓋骨的故事,但是在抗戰期間,這些于二七年至三七年發掘出土的猿人化石和山頂洞人化石都遺失了,眾人非常心痛,當然這個事情兩位先生和師兄其實都是知道的,這兩位先生和他們都是同事呢還。
大家看著那些動物的化石都感到不敢相信,在多少萬年前,京都的氣候居然是冷熱交替的,熱帶和亞熱帶的氣候,寒冷的氣候也有,喜冷的動物如狼獾、洞熊、扁角大角鹿、披毛犀等在動物化石中佔優勢。後期是竹鼠、碩獼猴、德氏水牛、無頸鬃豪豬等佔優勢。
看著那些大量的用火遺跡及上百種動物化石。其中有牙齒化石、頭蓋骨、頂骨、鎖骨、眉脊骨、股骨、上頜骨、下頜骨等,以及服飾品、石器和骨角器和一些有孔的獸牙,海鉗殼和磨光的石珠。還發現了豐富的用火遺跡、燒骨、燒石、灰燼和紫荊木炭等。
石制品原料基本為脈石英,另有水晶、燧石、白雲岩、細砂岩等,石制品類型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狀器、砍砸器、斷塊、斷片、碎屑等,大中型動物骨骼標本,包括碩獼猴、腫骨大角鹿、葛氏斑鹿、馬鹿、梅花鹿、野豬、犀牛、三門馬、鬣狗等,另外還出土了嚙齒類、鳥類等小型動物化石,想象著母系氏族的情景,按母系血統確立親屬關系。他們使用共有的工具,共同勞動,共同分配食物,沒有貧富貴賤的差別。山頂洞人仍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鑽孔技術。
他們已會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獵為生,還會捕魚。他們能走到很遠的地方同別的原始人群進行交換生活用品。山頂洞人已用骨針縫制衣服,懂得愛美。
他們死後還要埋葬。在山頂洞人的洞穴之里還發現了一些有孔的獸牙,海鉗殼和磨光的石珠,是他們佩戴的裝飾品。
都顯得滄海桑田一般,讓人蹉跎不已,兩位大師和桑杰看著這些都感覺到不可思議一般,這一路上對華夏文明的摧殘更是有了深刻的認識!
都下了班了他們才最終出來,還是被催促的,許樂他們也沒找人就是給了點錢最省事!
大家在周邊的村子找了個農家院,殺雞宰鵝吃的特別香,終于回來了!
大家在晚上快八點半了才進了城,大家都先到了京都師大的住處,甦先生和傅老師也到了這個送給許樂的房子,馬旭在門口等著大家,相互擁抱這!
甦先生進了門,看著一樓的大長條桌子,喝茶開會都可以,然後到接待廳看了看,對著那副巨幅地圖,不斷的點著頭!
看著客廳的那張國畫,看著落款,好像沒听說過一樣,也不知道許樂為啥掛著,許樂跟先生說,這是自己的家鄉在山頂上看著的景象,很美的!
隨後在二樓轉悠了一下,走了下來,大家都圍坐在桌子兩邊,甦先生沖著大家說道,“咱們一共出去了十三天,我想大家都收獲滿滿,我對你們最大的期望就是好好總結,將祖國的文明印刻在血脈里,記住了這是我們的國家是我們的民族是需要我們每個人都為之奮斗的地方,我听正龍說過,你們可能要新換個地方”,大家都點著頭,確實是,收獲太大了!
“我送給許樂也送給你們一句話,這句話號稱是華夏第一座右銘,其實就是一條戒律,‘戰戰栗栗,日謹一日;莫躓于山,而躓于垤’,這個戒律,叫堯戒,是堯帝講的,人啊,每天都要戰戰兢兢小心翼翼的,每天都要謹慎小心;不能在山上沒有摔倒,最後被小石子給絆倒了”,他看了看大家,“明白了嗎”?這話明顯是對許樂說的,許樂點點頭!
許樂接了一句,“清凝,等新區弄好了,將這句話直接做一根戒木,銅的,鑄在上面”!
清凝點點頭!<div id="cener_ip"><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