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方向。”周至將手向北方一指︰“那個時候姜維正在劍閣關阻擋鐘會的大軍,離這里有三百里山路,而且中間還有涪城、江油兩道關卡。”
    “而從這里到蜀都卻只有兩百里,至于路況嘛,我們一路過來什麼情況你們也有最直接的體會。”
    李老三看著關樓上那幅‘南臨益州開千里沃野,北望秦嶺鎖八百連雲’的楹聯︰“那真是沒救了。關兩邊的地勢就不一樣,一邊又遠又險,一邊又平又近,而且姜維要是不降,也算被鐘會和鄧艾堵在了金牛道中吧?兩位也是名將,肯定不會再給他機會的。”
    “絕境之下先降後反,最後成功的例子也不是沒有啊。”周至手扶著城垛︰“崇禎七年,李自成被各路明軍驅趕到險峻的車箱峽中,惟一的出口也被明軍截斷,李自成就是用詐降之法,買通了明朝官員,使明軍相信了他接受招安的請求。等明軍準備將農民軍殘部遣散回籍的途中,李自成有殺掉安撫官員,再次豎起大旗,後面的結果,還是他打進了北京城。”
    李老三听得直搖頭︰“都不是一般人,才能做到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來實地看過以後,換我是劉璋,知道敵軍已經拿下了白馬關,還把自己唯一一支可靠的野戰軍給堵在了金牛道里……肘子你會怎麼做?”
    “我?我肯定會往聯和鄉那邊跑,從嘉州進入羌人聚居區,召集羌人回師去救姜維。”周至苦笑︰“畢竟羌人耐戰,且姜維在他們中也頗具威信,姜維對上鄧艾其實也不是沒有一戰之力。”
    “當然前提是我得是現在這副體格才行。要不然,還是選擇做安樂公簡單點。”
    “哈哈哈……”安心表姐笑道︰“你以為你在聯和鄉的好人緣兒還能帶回古代去呀?說不定就被羌人拿了去給鄧艾請賞!”
    “走一步算一步唄,最起碼我也得像李自成那般被關到車廂峽里再投降。”周至說道︰“不過我們現在是在城樓上吹著涼風說閑話而已,真到那般境地,心態怕是早不一樣了。”
    “也是。”李老三點頭︰“我們不用為古人擔憂,都是既定的事實了。”
    走進白馬關,腳下便是金牛古道。這段金牛古道叫做“白馬關段”,南起剛剛經過的白馬舊場,北至落鳳坡,全長十里。
    這一段金牛道都是用青石鋪就。寬約三米,路面凹凸不平,邊緣的石板長了些青苔,而中間部分的石板,還能夠清晰見到以前留下的車轍印,訴說著以往的繁華。
    這里的道路有個非常好玩的特點,就是道路兩邊都砌著低矮的夾牆,將道路夾成了一條“甬道”,這個設計在古代其實很常見,功能也有許多,包括保護騾馬避免它們被險惡的道路環境所驚嚇不敢前進,也能夠躲避敵人攻擊,避免自己人逃散等等。
    這段古道保留得非常的完好,麥小苗甚至發現那些用來堆砌夾牆的石塊當中,夾雜著一些帶有花紋的︰“咦,肘子,這些好像是古時候的東西吧?”
    周至用一根樹枝剔開花紋石上的青苔︰“喲,真是古時候的東西,這是三國的磚石呢!”
    “怎麼看出來的?”李老三興致盎然地問道。
    周至將磚石上的紋理一一剔了出來,磚石上面是一道銅錢紋,上面寫著“大泉百千”四個字,說道︰“這是東吳政權喜歡干的事情,發行虛價的貨幣,有大泉兩千,大泉五千等等,不過‘大泉百千’是沒有的,這是制磚工匠的根據東吳錢臆想出來的‘吉語而已’。”
    “關鍵在這里,錢紋下方的四個字。認識嗎?”
    “建……興……六年!”李老三倒是一個個解讀了出來。
    “咦?三哥可以啊,哦忘了你們本來就學的繁體字了。”周至這才想起來繁體字是難不住李老三的,笑道︰“建興六年,諸葛亮攻魏祁山,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叛應諸葛亮,魏國遣張  拒之,  大敗漢將馬謖于街亭,亮斬馬謖,上表自貶。至十一月再攻魏,出散關,圍陳倉,以糧盡而還。”
    “這磚居然是斬馬謖那年燒的!”李老三跺腳︰“那這磚也應該有點價值吧?就這樣任由它堆在這里?”
    “堆在這里本身也是歷史的一部分。”周至從樹根下找來青苔給漢磚蓋上︰“你看看前面,還有多少?”
    果然,再往前看,兩側的夾牆中,還有不少殘破城磚壓在石頭當中。
    “我們這也是行走在歷史當中了。”麥小苗問道︰“建興六年是公元多少年?”
    背年表是每一個玩文玩的行家必修的基本功,周至張口就能回答出來︰“公元227年。”
    麥小苗嚇了一跳︰“一千七百六十九年!剛剛我發現了一塊一千七百六十九年前的大磚塊?!”
    周至笑了︰“可以我們沒時間,要不然讓三哥帶我們再走一趟三峽,那里的文物搶救工地上,你還能夠發現五六千年前的舊石器新石器。或者讓閏土帶我們回一趟老家,他老家村里,幾乎家家都有耕地時翻出來的銅箭頭,最老的都是兩千多年前的東西了。”
    麥小苗莫名地驕傲起來︰“我們中國的歷史真是悠久啊……”
    倒是李老三和安心表姐在兩人背後偷笑,麥小苗事實上是米國人,但是和周至在一起後這妞似乎就忘了這一茬,這都還沒嫁嫁過門呢,就已經隨了肘子了。
    石徑十分的干淨,除了道邊蒼苔,中間幾乎縴塵不染,不知道什麼原因。
    穿行在翠色青青的幽林中,懷古尋古、追思先賢,這樣的感覺還是不錯的。
    轉過古道和一處牌坊,在鹿頭山白馬關之巔,四人便看見一座紅牆碧瓦、三進四合布局的祠廟掩映在森森翠柏之中。
    門前兩頭器宇軒昂的石獅掌撫圓球、矯首昂視,既憨態可掬又不失威嚴和霸氣。這就是龐統祠墓了。
    “龐統祠墓算是蜀中最早,保存最為完整的一處三國蜀漢遺跡了,你們看這兩棵柏樹,都是距今一千七百年的古樹,相傳是張飛種下的。”
    周至給大家介紹︰“因為一株樹冠如龍,一株樹冠似鳳,後人認為它們分別象征臥龍孔明和鳳雛士元。又種植在祭祀諸葛亮和龐統的‘二師殿’外,所以有了‘龍鳳二師柏’之雅稱。”
    進入山門,欣賞完兩棵遒勁神奇,布滿青苔的古柏,便是二師殿。
    二師殿是祭祀龐統和諸葛亮兩位軍師的地方,門前的楹聯也多與臥龍鳳雛有關系。
    當中一副比較尋常,屬于周至都隨便寫得出來的水平——“千秋功業留三國,一代忠貞屬二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