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談之間,周至再經過一陣研究,已經發現了端倪,這套書雖然看上去非常新非常完好,但其實還是修過的,只不過修的人手法太高明,剛剛一眼沒有看出來而已︰“這位是絕對的高手,這做舊都做得完全到代了,而且十分有創意,修復痕跡做成了元、明兩朝的手法,做出了和原版的區別,利害厲害,這位是誰呀?”
“先別問是誰。”蔣天�先看了袁冬玨一眼,制止了他說話,然後意味深長地笑道︰“肘子你先說說,相比你的手藝來,這個修繕手法如何?”
“單論修繕手法,我覺得自己沒有輸給他,不過他這做舊的方法太精道了,還做舊成了兩種,完美地表現出了宋本,元修,明修三個層次,這陳化痕跡做得堪稱天工,了不起,當真了不起。”周至痴迷地看著櫃台里的古籍︰“蔣院,袁所,這人在哪里,我想見見。”
“哈哈哈哈哈……”蔣天�和袁冬玨終于忍不住了,爆發出一陣大笑。
“怎麼了?”周至給兩人笑得從痴迷中醒了過來,一臉懵地看著他們。
“都說你這孩子天縱聰明,現在看來啊,不管多聰明的人,陷入到自己的喜好當中,都會變成痴兒。”蔣天�都樂壞了,捧著肚子︰“哈哈哈哈……肘子你還沒明白?這部《通鑒紀事本末》,本來就是在元代和明代都進行過修補,不過最重要的是,在明代那次修補完成後,其保存條件一直就很完美,知道進入川師大圖書館後,就更好地被保存起來了。”
“所以你所謂的元修,明修,是真正的元修和明修,並非現代修復後的做舊。”袁冬玨也笑得不行了︰“這麼聰明的人怎麼想不到這一點?你也不想想自己是什麼水平,你都做不到的事情,全世界怕也沒啥人可以做到了吧?”
“也不能這麼說,”周至重新趴到了櫥窗上︰“要是我能把古本修成這樣就好了,這上面記載的歲月痕跡……太漂亮了。”
蔣天�和袁冬玨面面相覷,兩人雖然一個是考古學家,一個是修復專家,但是離周至現在的層次還差著一檔,體會不出這書卷上兩層高手的修復痕跡,再經過近千年陳化後,給周至帶來的震撼。
這是一種藝術,這一刻周至對自己的古籍修復要求又拔高了一層,看到這部書之前,周至以為自己再夠一夠,基本就可以摸得到天花板了,不過見到這部書以後,又一腳踢開了一個廣闊空間,自己這手藝啊,還有得探索。
《通鑒紀事本末》可以理解為一本“參考書”,算是《資治通鑒》的“科普版”,《資治通鑒》一書過于浩繁,篇目巨大,一個人要從頭到尾讀完,是需要耗費相當的精力和時間的。在古代就更是夸張,除了精力和時間外,還有一項重要的制約條件,那就是經濟實力。
明代一本書平均約需四分銀,《資治通鑒》一共294卷,換算下來得是117兩銀子,再打個對折的批發價,那也是六十兩,不是一般家庭負擔得起的。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古人就出了個“刪減版”,將《資治通鑒》中記錄的歷史大事件來了個簡編,再串聯到一起,就成了《通鑒紀事本末》。
然後周至又想到了一個問題︰“那這部書我們壓根沒有修過?那川師大怎麼也送到這兒來了?”
“這是一個難得的古籍展示機會。”袁冬玨說道︰“再說了我們辛辛苦苦幫他們修好了古籍,不給點表示怎麼行?!”
“有道理!”周至表示贊同︰“還應該搞幾個出入證,讓我們古籍修復所的人,可以去他們的圖書館調閱古籍。”
“你這算盤珠子都崩我臉了。”蔣天�難得說了句俏皮話。
繼續游覽,周至知道了袁冬玨為什麼敢對川師大提要求了,因為蜀大修復所主持修復了川師大其余幾部鎮館之寶。
一件是《太和正音譜》。
《太和正音譜》由明代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所作,寫成于洪武三十一年。這位皇子多才多藝,在仕途遭遇不順時,愛好結交文人雅士,對于戲曲頗有研究,這本書不僅是早期元曲雜劇重要理論著作,也是現存最古的北雜劇曲譜,囊括了元初至明初的元曲整個歷史時期的大部精華。
川師大館藏《太和正音譜》為錢𤋊手抄本,這也是全國僅存孤本,分為上下兩部,上部存放于國家圖書館,里面主要是記載戲劇理論、戲劇作者等。
川師大的下部則全部是戲曲曲牌,共收錄了300多支曲牌。
“手抄人明代錢𤋊,本身就是一名畫家、書法家,所以這本抄本字跡娟秀、結構工整,標明正襯,也就是所謂的行家里手,和一般坊間抄書者的水平不在一個層次,因此這個抄本所體現出的文化水平和藝術價值,都遠超一般的抄本。”袁冬玨介紹道。
周至是書道行家,這些當然可以一眼看得出來,這個抄本要是改成冊頁和手卷的裝裱,就完全可以作為一件書法作品存世了。
袁冬玨當然不知道周至腦海里轉著這般“大逆不道”的念頭,繼續介紹道︰“這個抄本在太平天國年間流落民間,上世紀60年代川師大圖書館館員在上海書店購得。我們展示的時候,翻到的是大家頗為喜歡的元代戲曲家馬致遠《天淨沙•秋思》這頁。”
光是幫助修復《太和正音譜》,還不足以讓川師大答應出借《通鑒紀事本末》送展。不過接下來一部大書的修復,就不得不讓川師大通過這樣的方式來“還情”了。
除了清乾隆內府南三閣手抄《四庫全書》零本外,還包括《古史》《後漢書》《唐書》《江南通志》等十八部古籍,全是川師大鎮館之寶。
其實這次成立聯合修復小組,在蜀大進行三個學校的古籍聯合修復活動,本身就是由這部南三閣四庫全書引起的。
因為這部書在蜀大也有,還被周至修復了,這就是蜀大圖書館收藏的清乾隆南三閣四庫全書抄本——《平定兩金川方略》。
周至修復蜀大的這個藏本,本身又和修復清乾隆初彩繪本《四川全圖》密切相關,當年乾隆命人繪制《四川全圖》,目的就是為了經略大小金川。
周至在修復全圖的時候假公濟私,借口《四川全圖》和《平定兩金川方略》關聯緊密,要求借出來看看,其實是想了解那一段時間第一手最原始的史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