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乘風而起

第兩千八百五十七章 名人效應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二子從周 本章︰第兩千八百五十七章 名人效應

    老辜家幾代人的態度是對的,要不然真要著急忙慌地推出,後續這些工作可能就會被拖到很後面去了。

    現在還沒出鍋,再怎麼朝里邊添肉加菜都不算過分。

    至于最早老師叔給周至定下的將古代蜀音研究作為博士課題的建議,在現在冒出來的這幾個大課題面前,只能先推一推了。

    五個大課題每一個都可以分出好些小課題,而所有大課題里邊,只有最後一個唐宋中古音擬構,才是周至的“本業”。

    但是剩下的幾個卻也不能說跟他就毫無關系,編程這塊,不管是哪個課題組的需求,目前只有他才有能力將學者們的思路轉化成讓程序員听得懂的語言,也就是將需求書,變成技術方案和項目計劃書。

    除此之外,《集韻校本》凝聚著本門幾代人的心血,他不可能不幫老師叔將工作做好。

    而剩下的三個課題,其實或多或少都與中古音擬構有關系。近代聲韻學成果校勘和清代小學古籍校勘,是對近現代聲韻學成果的大總結,大校驗;

    四朝官話正韻演化,其實倒推到宋代這個終點,其實也就走到了他個人課題,唐宋中古音擬構的起點。

    換句話說,哪個課題他都逃不掉。

    好在辜老告訴他只需要把管理做好,系統架構做好,再在自己那個課題上做出些成績來,一個博士也算到手了。

    如果感覺沒把握,那就跟著老師叔做《集韻校本》,反正之前他跟著辜老做過一次師祖《集韻疏注》的校對工作,對《集韻》的工作是非常熟悉的,上手也會很快,在那個組里混個博士頭餃,算是輕車熟路。

    這麼一說倒是把周至的倔脾氣給鬧出來了,不就是唐宋中古音推擬嗎?真當我不敢啃這硬骨頭嗎?就它了!《集韻》算副業,唐宋音算主業,一起搞!

    等到農大的學生們重新回到基地,幾個課題組算是成立了下來,與之配套的計算機技術小組也調配得當,各項工作正式展開了。

    九月,各地學校重新開學的時節,周至一行又開著車從聯和鄉出發,送李一佳和黃瑞山回校報導了。

    這一次他們選擇了西線,走冕寧,石棉,滎經,雅州,最後回到蜀都。

    這一路值得看的地方也不少,冕寧地處攀西大裂谷地帶,是自治州安寧河谷經濟走廊的起點,以前就是安寧河畔米糧倉,傳統中的國家糧食生產大縣和生豬調出大縣,現在更成了重點扶持發展地區,路邊的大片平野上都能不斷看到“某某示範田”,“某某示範果園”這類大型標語。

    石棉有孟獲城和安順場,孟獲城是當年少數民族首領為了抵抗北方而來的漢軍而修造的防御工事,現在只剩下了綿綿廢墟,被野草野花所覆蓋,以前的烽煙早已消散,現在成了犛牛和尋找蟲草的土著才會常來的地方。

    安順場的名氣就更大了,石達開在此折戟,而工農紅軍則飛奪瀘定橋,一舉跨過天塹,走出了一片新的天地。

    翻越小相嶺,就到了滎經。

    “咦?怎麼這里也有個什麼什麼故里的牌子?”麥小苗覺得好奇怪︰“不是說剛剛經過的冕寧是什麼什麼故里嗎?”

    “顓頊,這倆字對小苗還是生僻了點哈?”黃瑞山笑道。

    “誒對呀,怎麼剛剛看到一個顓頊故里,這里又冒出來一個?”

    “這個你們得問肘子了。”黃瑞山是知情人,不由得笑得更厲害了。

    周至對滎經其實有些愧疚之情,為什麼呢?因為在上一世,滎經人引經據典,將華夏人文始祖顓頊帝故里頭餃拿捏到了手里。

    但是這一世在周至的慫恿下,冕寧那邊先動手了,然後滎經一看不妙也趕緊跟上,兩個縣現在正在就到底誰才是真正的顓頊帝故里爭得不可開交。

    不過愧疚只能放在心里,嘴上說的卻是另一套︰“這事兒吧本來就是傳說,而且在我看來顓頊並非只是一個人,而是一個部落,在上古時代,我們能夠發現很多部落都會選擇在大河邊緣,背山面野的地方作為繁衍之地。”

    “比如大禹故里的北川,杜宇故里的郫都,包括這里,都有這個特征。”

    “我估計這和當時社會還處于漁獵與農耕相結合的生存方式有關,打魚需要河流,狩獵需要山林,農耕需要平野,所以這些部落很自然地就做出了這樣的選擇。”

    “冕寧地處平野,而滎經地處高山,搞不好顓頊部落就是在兩處地方來回遷徙,就好像蛋蛋外公養馬,分了冬場和夏場一樣,所以這是公有公的理,婆有婆的理。”

    “你現在開始端水了。”黃瑞山說道︰“赤日爺爺可是跟我說了,考證什麼顓頊故里,是你給冕寧縣施書記出的主意,還幫他找到了關系,說蜀大孔教授也是冕寧人。”

    “結果施書記一找關系,發現孔教授和自己是師兄弟,于是將老校長給搬了出來。”

    “冕寧中學的老校長當年對孔教授可是恩同再造,孔教授是住在老校長家里把中學讀完的,那真跟老父親一般,所以這篇考證文章,孔教授是捏著鼻子也得寫啊。”

    “孔教授還是傳統學者,說不出來假話。”周至就不由得搖頭︰“他那文章里留了個扣,就是剛剛我說的顓頊是部落概念,所以高陽部落可能是分布在安寧河谷與小相嶺邊緣地帶的一個較為大型的聚居地。”

    “滎經一看哎喲小相嶺呢,這說的不是我們這里嗎?于是他們也把牌子給立了起來,這個高陽故里的名頭,爭定了!”

    “爭這個干嗎呢?”麥小苗有些沒有明白。

    “因為名人效應吧。”周至笑道︰“這也是一種亞文化了,甚至都不需要是故里,只要是名人居住過,做過官,甚至經過,只要留下過記錄和文字,那處地方往往都會拿出來說道。”

    “前提是這些人名聲得夠好才行。”黃瑞山補充道︰“像秦檜那種,鄉人只會感到恥辱。”

    “哦,這麼一說我還想起來了,滎經還有一個大名人,不過名聲也一般就是了。”

    “誰呀?”李一佳問道。

    “《水滸傳》里王婆對西門慶說男人要得到女人的歡心,需得具備‘潘驢鄧小閑’五大屬性,其中的‘鄧’,就和這里有關。”

    “富比鄧通?鄧通是這里的人?”這個人物中文系的人還是相當熟悉的,不過黃瑞山一直以為鄧通是陝州那邊的人,想不到竟然和這里有關。

    “不是,鄧通是嘉州人。”周至說道︰“不過漢文帝賞賜給他的銅山,就在這里。”

    “哇塞……”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重生之乘風而起》,方便以後閱讀重生之乘風而起第兩千八百五十七章 名人效應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重生之乘風而起第兩千八百五十七章 名人效應並對重生之乘風而起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