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乘風而起

第兩千八百三十二章 凌霄樓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二子從周 本章︰第兩千八百三十二章 凌霄樓

    站在城門上方的的城垛旁向南看,整個衛城都落在大家的眼中,就更加的一目了然了。

    與城門相對的是一條筆直的大道,一直延伸到一公里多外的飛檐翹角的鐘鼓樓,道路鐘鼓樓下方變成一座十字,朝四方延伸,形成城中主干道,干道兩邊串起很多幽靜的小巷子,小巷子和小巷子之間,就是青瓦和白牆

    除了中心十字街道的條石路面被換成了水泥路面之外,巷子里的路面甚至都還保留著石板路和條石路的格局,整個老城基本完整地保留了清代到民國時候的風貌,時間在這里幾乎凝固了一般。

    只有街上走著的行人,來往的三輪車,自行車,以及一些汽車,還有建國後新裝的路燈桿,自來水管,還有兩邊店鋪的商品和招牌,表明時間已經即將跨過千禧年。

    “你小子還真會找地方!”許安心在這座十多平方公里的老城街道上又開始得意忘形了,習慣性地伸胳膊勾住周至的脖子,將他拉到自己身邊來︰“中國居然還有這麼古老的城市,真是開了眼了。”

    “其實中國的古老城市還有好多的,比如閬中古城,比如烏鎮。”周至說道︰“不過這些古城要看就趕快看,它們現在還保留著原汁味兒,等再過十年的話……”

    “再過十年會怎麼樣”李老三微微皺眉︰“經過虞唐基金幾部記錄片的大火,現在文化遺產的概念應該都深入人心了吧像這樣的地方,不是都應該保護起來”

    “是,不過就算被保護起來,這麼一個大城全靠撥款來完成維持,或者說將城里的居民全部遷出實施保護,都不現實,因此商業開發也是要跟上的,不然哪里來資金維修維護”

    “只有讓城里的居民依靠古城能夠發財致富,有了經濟利益,大家才會自覺地維護古城的存在,這就避免不了要通過商業改造,努力吸引游客前來,並且消費。”

    “所以這些地方將來就算保護起來,也會變得商業氣息濃厚,失去古城的韻味了。”

    “那該怎麼辦才能既保住古城的韻味,同時還能靠吸引游客致富呢”李老三問道。

    “我想不到任何辦法。”周至搖頭︰“這本身就是一對天然的矛盾,只能二選一,或者在不同階段有所偏重,絕對做不到既要又要。”

    說完又是一笑,將相機舉起來︰“我想這是唯一的辦法了,將現在的古城留在鏡頭里,只可惜來晚了,要是在大街沒有改造成水泥馬路之前,能夠把條石馬路拍下來就更好了。一會兒你們大家多擺擺姿勢,說不定再過二十年,研究會理老城不可或缺的圖像資料里,就有你們的身影呢!”

    路過小廣場後,大家便走上了通向鐘鼓樓的筆直大道。

    “其實我們也不能怪現代氣息侵染古城,大家看對面那座鐘鼓樓,夠古色古香了吧其實這種建在十字大街上四面穿透的城台之上的建築的形式,以前的古建築樣式里邊是沒有的,至少在宋代《營造法式》所記錄的古代城池宮闕的修造樣式當中,是沒有過的。”

    “這種建造方式只會是清代以後才有的樣式,以前的鐘鼓樓要不單修在城池東西兩面,要不直接將東西關樓用作鐘鼓樓來用,這種中央卷洞式設計,其實是明末清初後才開始出現的樣式。”

    “中國的古典建築歷來講究風水。清朝以前原本沒有這鐘鼓樓,為了彌補傳統建築文化上的‘中軸空虛’,才開始在城中心的十字大街專門修建這樣一棟豪華建築,形成了以鐘鼓樓為中心的四面對稱格局。”周至說道︰“所以古人其實也在不斷地吸納創造新思想,新方法,當年這棟大樓剛剛落成的時候,在古典衛道士們的眼中,可能就和我們現在看到街邊的現代商業氣息那樣,感覺是‘不古’了。”

    這段道路其實也並不長,大家走走停停,一邊拍照一邊游覽,與後世遍地打卡者不同的是想會理這樣的古城,現在還很少有外來游客專程過來游玩,因此周至這一行人的做派還反倒讓本地居民覺得好奇,不知道為什麼古城每日見慣的樣子為啥會讓這些人如此開心,斑駁的磚牆,被風雨侵蝕的石凳,都能讓他們擺上姿勢嘁哩喀喳拍一陣。

    很快,眾人來到了鐘鼓樓下。

    這棟樓準確說叫做“凌霄樓”,因為當時會理城的建築基本都只有它的台基那樣高,因此台基上高達巍峨的三層建築就成了全城的制高點,雖然只有三十來米,在那個年代,卻也已經當得起“凌霄”二字。

    這就讓周至想起一件好笑的事情,當年夾川也有一句順口溜,叫做“蠻州有座鐘鼓樓,半截杵在天里頭”,可是等到周至真的去蠻州見到的時候,發現不過爾爾,甚至還沒有白米鄉的白塔高。

    主要都是靠當時城里普遍低矮的建築物襯托。

    十字路口的交匯處修建起來一座平頂金字塔造型似的大台基,台基外鋪磚石,四面有卷洞打通讓十字路從底部穿過,卷洞兩側有台階設計,可以走到台基上面去。

    四個卷洞上方都有石刻橫匾,南北分別為“興仁”、“崇義”、東西分別為“文治”、“武安”。

    在周至這樣的行家眼里,一看就是章架精嚴的古人的寫法。

    而上方的大樓就是重建的了,差不多有十五米高,鴛鴦造型,畫棟雕梁,流光溢彩。東、南、西、北四方匾額分別為“紫氣東來”、“長庚西映”、“彩煥南天”、“光分北極”。

    周至懷疑匾額上的文字是凌霄樓最早的文字,不過卻是由近代當地書法家書寫的,從書法造詣上,比卷洞上“仁義文武”八字弱了一些。

    北卷洞側邊有一面新立的石碑,懷著這些疑問一讀,周至明白了自己所料不差,同時也解開了謎團。

    根據石碑的記載,凌霄樓初建于清雍正十二年,由當時的會理知州羅園珠主建,樓層二層。乾隆年間,凌霄樓又兩次進行過修改和補修。

    咸豐十年,凌霄樓毀于兵火,唯卷洞尚存。

    “咸豐十年,英法聯軍還打到過這里來”李一佳納悶︰“不應該吧法軍從滇中過來的”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重生之乘風而起》,方便以後閱讀重生之乘風而起第兩千八百三十二章 凌霄樓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重生之乘風而起第兩千八百三十二章 凌霄樓並對重生之乘風而起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