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乘風而起

第兩千七百七十二章 數控老早就有了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二子從周 本章︰第兩千七百七十二章 數控老早就有了

    “這麼說來,我們集團搞這個控制系統,已經具備了先發優勢?”經過麥小苗這麼一講解,周至感覺事情似乎變得簡單了起來。

    “我覺得我們可以先不用管別的,”麥小苗說道︰“我們先對物體形狀進行研判,或者說直接讀取海軍叔叔提供的工藝文件,構造出一個利用三向平台和雙軸畫筆的自動化3D繪畫軟件出來。”

    “這就是純軟件工程了。”周至點頭︰“在軟件空間里,這是一個三維制圖軟件,然後將畫面角度轉換過程用三軸工作台代替,將渲染筆頭用雙軸機頭代替,軟件空間中的繪圖過程,就轉化為了機床上的車銑過程,小苗你是這意思吧?”

    “是的,我們先進行工程摹擬,然後再利用系統和傳感器將之傳遞給機床完成相關動作,通過這個原理,就可以實現五軸控制。”麥小苗繼續說道︰“而且我們都不用管加工精度這些,我們只進行核心的軌跡算法和聯動控制技術的研究,剩下的就交給大川哥他們工程技術人員去匹配,能匹配到什麼程度,就看工程技術能夠到哪一步了。”

    “明白了,我們在軟件方面,尤其是在設計思路方面先一步到位,然後等著外部條件的成熟。”周至最後問麥小苗︰“以我們集團現在的技術儲備,小苗覺得能行?”

    “我有信心解決這個問題,其實我們已經解決了百分之七十的問題,剩下百分之三十就是將這些技術綜合起來,實現設計要求。”麥小苗一臉認真的點點頭。

    “那我們就搞!”既然麥小苗都覺得可以搞,那周至只好同意︰“只是又要辛苦你了。”

    “我倒是覺得沒什麼。”麥小苗掩口笑道︰“難度應該在海軍叔叔和大川哥他們那里,從電機到伺服系統到高精度部件和量具,想想都頭大。”

    “那我再給大川哥打個電話,”周至說道︰“再給海軍叔叔留個電話,讓他打過來。”

    “留電話讓長輩打過來不好吧?”馮雪珊善意地提醒道。

    “沒辦法,我連直接給他打電話的資格都沒有。”周至笑道︰“別忘了他是軍工保密單位。”

    技術突破這東西往往都是從一個點帶出一個面,周至讓四葉草發展COS系統和MINICOS系統的時候,雖然是奔著“通用操作平台”去的,但也壓根沒有想到過這個系統有一天可以運用得如此廣泛。

    再次打通電話後,周至讓劉大川和麥小苗直接交流了思路細節,听得劉大川驚喜莫名。

    麥小苗的思路已經遠遠超出了劉大川的預期,按照麥小苗的想法,這是一套非線性三維CAD工件設計系統外加五軸機床聯動控制系統的結合。

    而中間從設計文件到生產工藝文件的轉化過程,是由強大的軟件算法來完成的,這就避免了海量的工藝文件代碼編寫工作。

    雖然還是通過在不同區間段里繁復變化的線性函數,去無限逼近與模擬非線性函數的路子,但是這個路子本身就是算力矩陣的設計基礎,天生在數學理念上就是完全契合的。

    說白了就是赤裸裸的彎道超車,因為麥小苗和四葉草的前期研究工作,在數控算法理論上,中國已經超出了外界一個世代,從“線性算法時代”跨進了“非線性算法時代”。

    這前景廣闊到沒邊,配合五軸機床完成復雜曲面加工,其實屬于“降維”運用了。

    劉大川本來只想得到工控軟件和操作系統上的支持,現在麥小苗一出手,這個大餅已經大到他都忐忑,不知道自己接不接得住了。

    好在很快秦海峰的電話便打了過來,周至終于確定了國家已經瞄準了五軸聯動數控機床這個工業明珠,先期的做法就和周至預想的那樣,先從簡單的開始,完成初代驗證機的設計工作,實現理論和工藝突破,滿足小型復雜工件的五軸聯動加工,保證加工精度和復雜程度在二十厘米最大加工球徑範圍內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在四十厘米最大加工球徑範圍內達到發達國家八十年代中期水平,全面完成技術儲備,為下一步發展更大和更復雜的五軸聯動數控加工平台,甚至五軸聯動龍門加工機床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听麥小苗將想法匯報了一遍後,秦海峰都愣了好久,他的水平可不是劉大川能夠比的,立刻就听出了這套控制系統的含金量。

    即便是當前最先進的控制系統,也逃不開線性函數的約束,也就是說現在全世界範圍內所有的五軸聯動加工系統,其工件和刀頭的的路徑都是幾何線性函數,不可能做到麥小苗所說的這樣加工非線性曲面。

    非要做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工藝文件就得將路徑分得非常的細碎,別說用人工,就算用程序來完成,計算工作都會非常的繁復,需要交給超算才能夠完成。

    這就是算法的威力,基于類神經元網絡算力結構設計出來的運算系統,天生干這個不費力。

    “你們想要讓用算力矩陣來代替工控機?”秦海峰琢磨道︰“這樣會不會太奢侈了?”

    “我覺得我們應該將摩爾定律考慮進去。”周至說道︰“再過四年,估計就可以不用算力結構了。”

    等到繼續聊下來,周至才發現除了數控這個最短的短板外,中國的機床基礎水平其實也不算太差。

    這需要感謝之前引進國外技術的一波熱潮。

    在改開之前,中國的機床體系基本是甦式,而“數控”這個概念,更是早在五六年就開始了。在當時成立的聯合攻關組中,北一機床廠負責提供銑床及維修,而數控系統、液壓系統和步進馬達等,則由清華負責。

    79年8月,濟一機床廠與世界著名機床制造企業山崎馬扎克簽訂高速精密機床加工協議,首先開創了國際技術合作的先河。這之後,沈二機床廠引進德系沙爾曼的臥式銑鏜加工中心技術,齊一機床廠引進德國瓦德里希•濟根的重型車床技術,整個機床行業由一百多家重點骨干企業都參與到這項以‘引進—消化—吸收’為主要內容的‘數控一條龍’科技攻關中,推動了國內數控機床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數控機床的增加。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重生之乘風而起》,方便以後閱讀重生之乘風而起第兩千七百七十二章 數控老早就有了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重生之乘風而起第兩千七百七十二章 數控老早就有了並對重生之乘風而起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