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乘風而起

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二子從周 本章︰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呃……”周至沒有想到麥小苗會如此解讀,不由得一愣,想要解釋又感覺自己太市儈,可能會影響到自己的形象。

    是的,收禮不推讓就是市儈,包括收字畫!竊書它就是偷!

    算了,不解釋了。

    見到周至,王老爺子就不由得笑道︰“肘子,我就想不明白了,你都去到大涼山了,怎麼還能夠淘到好寶貝?還是明畫?!哎喲這小姑娘是誰啊?”

    “這是麥小苗,我們四葉草集團神經網絡系統實驗室的負責人。這次是來部院匯報我們實驗室的項目進展的,剛好在畢摩洞發現了奢香夫人像,就一起帶過來了。”

    “小苗多大了呀?年紀輕輕就這麼了不起啊,快進來快進來。”袁老也出來了,手里還拿著一支毛筆︰“可不巧了嗎?我正在畫桃夭呢。”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這就是調笑周至帶著小姑娘回家了。

    “小苗從小在米國長大的,她可听不懂袁老你說的這個。”周至笑道︰“二老都挺康健啊。小苗,這位是王老爺子,這位是老爺子的夫人袁先生,他們是我國著名的書畫家,學者,鑒藏家。”

    “小姑娘你也別听肘子胡亂吹捧。”王老爺子擺了擺手︰“我就一從小玩物喪志的老廢物。”

    “這位才不一般,真正的書法家。”王老爺子對著也走出門來的啟老爺子一擺手︰“在他跟前我就是被歧視的對象。”

    “這是我國書法家協會的會長,啟老爺子,他也是學者和鑒藏家。”周至介紹道。

    “快進屋快進屋。”袁老說道︰“首都的冬日里冷得很,這兒又暖和又寬敞,所以我們就搬到這邊來了,大家一起有說有笑,切磋交流,倒也不寂寞了。”

    “王爺爺好,袁奶奶好,啟爺爺好。”麥小苗笑眯眯地跟幾位老人打招呼。

    王老爺子在麥小苗跟前給周至上分︰“這里是肘子置辦起來的,現在成了他的私人藏館,我們都貪慕這里的陳列。因此住了過來,就為了每日里能夠鑒賞好玩意兒。”

    “這里的收藏都是幾位老人家一生守護的心血。”周至趕緊跟麥小苗解釋︰“蒙他們看得上,現在名義上交給了我來保藏,王爺爺這樣說是謙虛,我們可不能這樣認為。”

    袁先生就跟王老爺子使眼色,那意思是這姑娘不一樣,肘子這都“我們”上了。

    “你們吃飯了嗎?”王老爺子問道。

    “還沒呢。”周至裝可憐道︰“在豐台那邊給專家們問得……人家倒是留了飯,我們還是落荒而逃!”

    “那我給你們做炸醬面!”王老爺子說道。

    “哎喲!那可太好了!”周至笑道︰“我們在蜀中,還真吃不到這一口!”

    等到走入德綿堂的室內,麥小苗頓時給這里琳瑯滿目的陳列給驚呆了。

    好東西自己會說話,根本就無需多言,那些內嵌在牆體中的特種玻璃櫃里的精美瓷器、青銅器,以及陳列的各種家具,懸掛的古琴,銅爐,桌上的筆筒,名貴木材繁復拼瓖的條案,黃花梨螺鈿的屏風等等,無不彰顯著這里的雋永深厚。

    這還是麥小苗看不懂牆上那些字畫的情況下,她光看牆上珠山八友的瓷板畫都感覺了不得了。

    紫檀大畫案的桌面是黃楊和紫檀瓖拼而成的萬字紋組成的,不光拼接繁復,連同周圍的架腿同樣雕鏤得精美異常,這是乾隆朝造辦處不計工本完成的杰作,也是目前為止全世界惟一的一件孤品。

    這也是乾隆皇帝的心愛之物,在許多以乾隆為主角的宮廷畫作上,都能看到這張畫案的身影,而且乾隆還因為過于靡費下內旨讓造辦處今後不得再干這種事兒,因此雖然是孤品,但其身份來歷卻是可以得到證明的。

    這是老爺子當年轉讓給周至的明清家具當中的幾件重器之一,也是清代中期宮廷家具的巔峰之作,在中國明清家具史上繞不開的,稱其為國寶也不過分。

    周至將畫囊從筒子里抽了出來,擺放到畫案上輕輕展開。

    啟老和袁老都湊到畫案前,仔細端詳起來。

    換用行內的說法,這件東西叫做“大開門”,從鑒定的角度來說可比周至搞回來的六朝四家畫作的鑒定難度輕松太多了。

    直到目前文保界對于《漢武射蛟圖》的真偽激烈地討論著,即便周至舉出畫作上漢武帝的通天冠和臂膊兩處證據,證明這張畫作的規制遠早于宋代,為宋代名家臨摹以前的畫作,但具體是不是臨摹的張僧繇的真跡,大家還是在吵吵。

    目前的結論依然還是︰《漢武射蛟圖》原作的年代,與張僧繇屬于同一個時代,根據畫作繪制者的精到筆法,應該是宋代宮院畫家,而這樣的畫家精心臨摹的,絕不可能不是前朝名家的繪畫作品,加上題款和繪畫獨特的幾處特征,這幅畫應當是目前為止所發現的,最有可能是張僧繇親筆原作的作品。

    還有一點就是即便原作不是張僧繇親筆,其繪畫水平也達到了六朝大家的水準。

    要嚴謹的話,結論就只能如此了。

    現在這幅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了,原裝貨,從畫作裝裱好以後就沒有改變過,無論是畫軸、畫囊、裱褙用的絹、綾、錦,都是明初的規制和材料。

    從某些方面來說,這幅畫的重要性甚至要超過如今故宮博物院中收藏的《明代帝王圖》,因為那一套畫作到了清代被重新修裱過,導致了不少“原始信息”的丟失。

    “這幅畫是如何保存得這樣完好的?”袁先生不禁喟嘆道。

    “是啊,雖然使用痕跡嚴重,卻原封至今,這應該是目前保藏得最原始的一幅明代宮院畫了。”

    周至也默默點頭表示認可,只有麥小苗一頭霧水,這麼一幅除了頂部,其余地方煙燻火燎變得黑乎乎的畫作,怎麼就成了“保藏完好”了?

    “我猜極大的可能性是因為畫作的主角是女性。”周至說道︰“這幅畫被奢香夫人攜帶回水西宣慰司以後,估計在漫長的歲月里都是被妥善珍藏,絕不示人的。”

    古代尤其是明清兩朝,對女性眷屬形象的隱藏簡直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尤其是奢香夫人這樣地位尊崇的偉大女性恐怕更是如此。

    雖然說奢香夫人本是少數民族,但她將兒子安的從小就送到京城跟從名師學習,連名字都改成漢人的名字,因此學得漢人習俗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不過在一千四五百年的歷史當中,安氏經歷過多次內亂,反叛,還有吳三桂的清剿,連祖廟都被焚毀過好幾次,這幅畫連同兩千多冊彝文典籍能夠被馬先生收集,不能不說是一種萬幸。”

    “嗯。”袁老點頭︰“還有可能就是當地畢摩很早就將這幅畫藏到了娘娘廟里,知道那個地方的人本來就少,少數民族同胞肯定也不知道這幅畫在漢族地區的價值,只將當做祖先供奉起來,只有崇拜之意,沒有覬覦之心。”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重生之乘風而起》,方便以後閱讀重生之乘風而起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重生之乘風而起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並對重生之乘風而起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