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乘風而起

第兩千三百二十二章 文字的兩大功用特性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二子從周 本章︰第兩千三百二十二章 文字的兩大功用特性

    “不是肘子,這個有你說的這麼夸張嗎?”梁光平有點不理解︰“你給我們講講為什麼國家會這麼重視這片論文呢?甲骨文得有好幾千字吧?這五個字怎麼就這麼重要?”

    “不是這五個字重要。”周至笑道︰“而是這些刻符所處的年代。”

    “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最早的朝代是哪幾個吧?”

    阿紫舉起筷子︰“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對,我們國人普遍的認知里,夏商周,是最早的三個王朝。”

    “是呀,怎麼了呢?”劉洪濤問道。

    “那大家知道西方學者普遍只認可我們國家是從商朝開始的,而不認夏朝的存在?”

    “憑什麼?”吳仁中頓時就不樂意了。

    “他們的理由,是一個王朝,那必須是一個文明意義上的存在,而文明,按照他們所定義的三要素原則——金屬,文字,城市與國家的出現。”

    “最前他們是連商朝都不認的,知道我們將殷墟發掘了出來,他們方才認可了我國歷史書上記錄的商王朝,的確存在。”

    “商王朝是三千多年前的王朝,有青銅器,有甲骨文,有城市遺址,因此符合三要素原則。”

    “那他們自己那些遺址,滿足三要素嗎?”阿紫問道︰“他們不能只這樣來要求我們吧?”

    “說起這個來就有點好笑了,西方各國認為的,他們文明的始祖愛琴海文明,最早發現的尾子記錄,是在那不勒斯灣的伊斯基亞發現的一個陶杯,即所謂的內斯特杯,西方學者驕傲地稱其為‘最古老的書面希臘語例子’,其年代不過是公元前七百多年。”

    “但是字母形式顯然來自腓尼基字母。”

    “我們姑且不論這樣的文明定義方式是否正確,我們說回赤日爺爺破解的那個骨刻符,那是來自賈湖遺址。”

    “賈湖遺址是裴李崗文化的一處遺址,年代是從公元前七千年開始的,那里出土了我國第一支骨笛,是用丹頂鶴的腿骨制作的,還有大量的新石器和陶器,其中在不少骨甲和陶器上,能夠發現一些刻寫的,帶有文字特征的符號。”

    “等一下!”梁光平問道︰“剛剛你說的甲骨文是多少年來著?”

    “是公元前三千多年。”

    “那不是……那不是……”

    “就是你想的那樣,大膽地說出來。”周至說道︰“之前那些符文,被稱作‘賈湖刻符’,除此以外,還有很多新石器遺址也出現過類似的刻符,這些刻符與我來到這兒後見到的彝文很相似,而且彝族語言也是一門非常古老的語言,我一時興起,就將那些刻符拿給赤日爺爺,看看能不能用古彝語解讀一下。”

    “結果赤日爺爺真就給解讀出來了,除了文義最豐富的‘天雷門莫閉’外,還有‘鳥兒’、‘福祿’、‘神座’等具備文義的刻符。”

    “刻符具備文義,這就應當稱之為文字了,雖然並沒有熟練運用和普遍應用的明確證據,但是讓西方人引以為傲的愛琴海文明,那個內斯特杯,同樣也是這樣的情況。”

    “既然他們能夠拿著當代腓尼基文字去證說內斯特杯是愛琴海文明可以在公元前八百年起源的證據。那我們就同樣可以拿著古彝文去證說賈湖刻符陶片和甲骨是華夏文明在公元前七千年起源的證據,總不能搞雙標嘛!”

    “對,就是這個道理!”土良志一拍大腿︰“咱們不白佔便宜,可也不能傻吃虧!”

    “所以……爺爺是發現了夏朝的文字?”

    “這個可不一定。”周至笑道︰“商朝的上一個王朝是夏朝,歷史記載是大禹傳給自己兒子啟,開創了家天下的局面,但是賈湖遺址可能並不在歷史記錄的夏朝活動範圍當中。”

    “不過在夏朝之前,史書里還有堯創建的唐朝,以及舜創建的虞朝。不管怎麼說吧,賈湖刻符的破解,起碼證明了我們在一萬年前就已經有了文字起源的證據。”

    “要是這樣的話,那三要素我們就有了兩樣,只要再找到金屬,是不是就可以證明我們國家的文明不是三千年,而是一萬年?”阿紫興奮地問道。

    “要是我們跟著這樣理解,那就是掉進西方文史界給我們設置的陷阱里邊去了。”周至說道︰“文字,金屬,城市,這三要素我們不能只看表象,而是要看其所代表的,內在的本質。”

    “長期以來,人們把‘語言’一詞,界定為‘人類所特有的用來表達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或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符號系統’,認為語言是人類區別于其他動物的根本特征之一。”

    “可是呢,經過現代科學家的研究,已經發現許多動物例如海豚、鯨、黑猩猩、金絲雀、蜜蜂等,也有廣義的語言,包括人類听得見的或是听不見的,有的還相當復雜。”

    “于是盡管在許多方面,動物的語言與人類的語言無法相提並論。可語言似乎不能視作人類的專利了。”

    “不過,人類在其發展的相當高級的階段後,終于發明出了文字,這是一種書面化之後的的語言,有了文字,人們終于可以擺脫了如同動物那樣,語言必須口口相傳方才能夠傳遞信息那樣,而是能夠借以文字,使各種信息既能送到遠方,又能傳給後代。”

    “這種信息的保存與傳播方式,讓人類的經驗得以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下來,也可以最大範圍地傳播出去,這是任何其他動物所望塵莫及的事,真正足以成為人類的自豪。這就形成了人類特有的東西——知識,不是個體的知識,而是一個社會的集體知識。”

    “而人類也因為文字的發明,獲得了社會的集體知識,因而結束了漫長的野蠻、混沌的境況,開始踏上文明的道路。”

    所有人都點頭,表示周至說的這些沒有毛病。

    “好了,話說到這里,我們就明白了文字的兩大功用特性——知識信息的保留與傳承。且這種保留與傳承對于構建大型人類社會構成了必要之條件。”

    “說了這麼半天,肘子哥哥你這不還是在證明文字作為文字三要素的必然性嗎?”別說阿紫,就連梁光平和劉洪濤這倆博士生都給周至繞暈了。

    “不不不不不……”周至將指頭豎起來在自己眼前直晃︰“文字的存在固然能夠證明文明的存在,但是我要說的重點卻不在這里。”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重生之乘風而起》,方便以後閱讀重生之乘風而起第兩千三百二十二章 文字的兩大功用特性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重生之乘風而起第兩千三百二十二章 文字的兩大功用特性並對重生之乘風而起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