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乘風而起

第兩千兩百九十三章 新定義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二子從周 本章︰第兩千兩百九十三章 新定義

    關于文明的定義,學界一直采用西方考古的辦法,但是這種辦法不但不科學,使用者還非常的雙標。

    他們對于東方考古的要求很高,沒有考古證據,只有典籍流傳的歷史,西方便質疑為偽史,但是他們自己的歷史,卻把類似彝族古歌那樣的口傳史詩也當做信史,這回就不管考古證據存在不存在了。

    這樣的雙標做法在數十年後也變成了回旋鏢砸到了他們自己的臉上,那就是甚囂塵上的“西方偽史論”。

    平心而論,推崇西方偽史論的那一幫子,本身也都是些二把刀,習慣的做法就是用一個點來否定一大片,其實這同樣是一種雙標。

    要是按照偽史論擁躉們的那一套,反過來衡量中國史,那中國史每本基本上都有什麼“黃龍見”,“天雨血”之類的反自然現象,同樣也成偽史了。

    其實這兩者都不可取,周至想要做的,是把文明這個考古學概念重新明晰地,準確地定義,用來指導文史工作。

    周至上一次提出這個問題是隨著文化遺產分類一並提出的,不過國家當時為了集中火力,只將文化遺產分類法推薦到了教科文組織並最終被采納,為世界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做出了綱領性貢獻。

    但是周至現在就認為文明定義這個話題其實比非物質文化遺產定義還要重要,這直接關系到話語權的問題。

    “除了這個荒謬的‘三原則’,其實還有兩種比較得到認可的分法,一種是以金屬冶煉技術、青銅冶煉技術、社會階級的出現為文明的標志。”周至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但這種分法同樣也有問題,還是拿南美來舉例,比如瑪雅文明就沒有規模化的金屬冶煉技術,但是卻將黑曜石工具發展到了極致。”

    “同樣的,中國的良渚遺址,二里頭遺址,也沒有金屬冶煉技術,但是其城邦規模已經大到了遠遠超過古希臘城邦大小的標準,其農耕漁獵的範圍,也遠遠大于古希臘城邦的標準。”

    “西方人拿著傳說當信史的一個大問題,就是無法解釋信史上希臘城邦的大小,在貧瘠的土地上如何養活的問題,西方考古證據也沒有發現這些城邦的周圍,有大規模農耕的證據。”

    “他們將之解釋為海洋貿易的發達,然而在沒有大型港口和造船廠的考古證據出現之前,這顯然是更站不住腳的。”

    “唯一的一種可能,就是他們將夸張的傳說當成了信史,真實的希臘城邦規模,比傳說小得太多。”

    “又比如階級的誕生,社會中‘群體’、‘階層’、‘階級’三級劃分本身就層次相錯,多有交集,也很難在遺跡里發現十分明確的這樣的劃分。”

    “不止東方遺跡,西方遺跡里同樣是如此。”

    “還有一種分法,以文字的發明,單偶制家庭的確立和階級的產生。”

    “這幾種分法,我認為都尤其偏頗之處。”

    “比如我國,所謂的封建王朝,其實既有封建制,又有郡縣制,又有奴隸制,甚至還有軍事領主制,游牧部落制,城市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雇佣生產制等劃分,大一統大疆域的國家,各地發展不可能均衡,一直就是各種制度並存的復雜社會。”

    “而單偶制家庭,同樣不適用于華夏歷史,因為雖然單偶制家庭普遍存在,但是能夠留名在史書上的權貴們,往往都不是純粹的單偶。”

    “哪怕是婦好,也只是商王幾位王後中的一個。”

    “肘子,你對這個問題為何會花這麼大的力氣來研究?”宋主任有些不理解的問道︰“這和我們的工作有直接聯系嗎?”

    “當然有啊。”周至認真道︰“宋主任您想過沒有,在我國歷史典籍上的夏人活動區域,諸多遺址當中,到目前也沒有金屬和文字的出現,按照西方的定義,它們充其量只能稱作‘文化’而非‘文明’,如果我們要使用他們那一套理論的話,夏朝,就還處于文明以前。”

    “這和我們華夏以‘家天下’統治模式的建立為文明之始,是有巨大區別的。”

    宋主任這才突然反應過來,沉吟道︰“如果按照華夏的分法,三皇期為文明初始,燧人氏時期開始學會用火,伏羲氏時期學會漁獵,神農氏時期開始農耕。”

    “對。”周至說道︰“其後進入五帝時期,我們可以將之視為部落間的分裂合並到融合為大部落聯盟,最終形成單首領大區域部落聯盟。”

    “再往後就是禹將首領的位置傳給自己的兒子夏啟,是為家天下的開始。”

    “將考古遺跡套入到這套體系當中,其實是非常合適的。”周至說道︰“三皇期其實就是舊石器時期和新石器時期早期,而五帝期則是新石器時期中晚期。”

    “文明,其實應當是人類社會的有效構成和社會運轉模式的確立。模式化三個字,是文化與文明分野的關鍵。”周至接著說道。

    “就好像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相匹配一樣。社會模式同樣也匹配于社會發展程度。”

    “雖然如瑪雅沒有文字,沒有金屬,沒有車輪,但是只要有一類證據能夠證明其社會必然發展到了相當的高度,就可以說它是文明了,而沒有必要去死守十八十九世紀才有的分類規條。”

    “西方的哲學體系容易持二元對立論,喜歡定義,簡化,非此即彼。”

    “這樣的思路,更容易量化,分類,用簡化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那就是這種方法,適合解決點狀的問題和線狀的問題。”

    “而東方文化則持多元交互論,喜歡混沌,豐富,認為矛盾的產生與轉化屬于多因素共同作用而比重不同,且可以相互轉化。”

    “這樣的思路在解決點狀和線狀的問題的時候往往會走許多彎路,然而在解決更加復雜的問題的時候,尤其是多元素相互作用的神經元網絡結構問題的時候,往往會有更好的效果。”

    “所以回到文明的定義上,我們還是只能認定文明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人類開始群居並出現社會分工專業化,人類社會雛形基本形成後開始出現的一種現象。是較為豐富的物質基礎上的產物。”

    “既然考古學及歷史學上的文明判斷標準雖各有其理,但皆只能評述一面,沒有一個放之天下皆準的標準,那麼我們為什麼不提出自己的標準,用來指導我們的工作呢?”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重生之乘風而起》,方便以後閱讀重生之乘風而起第兩千兩百九十三章 新定義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重生之乘風而起第兩千兩百九十三章 新定義並對重生之乘風而起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