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也笑道︰“這就是互聯網營銷的特點之一了,把標題搞得聳人听聞,讓人不禁好奇點進去看,所有人都這麼做,那這條帖子的曝光度和影響力,我們俗稱的‘流量’就起來了,發帖人自有渠道將這種‘流量’進行變現,這些都是互聯網上特有的現象,傳統企業了解一下這些基本的常識,也沒有壞處。”
說到這里周至又對楊和說道︰“那就只有你先送雪珊回去了,我在蠻州把這些事情做了再回夾川。”
楊和頓時連連點頭,開心得就差露出了後槽牙。
這借口是周ど叔主動送上來的,簡直不要太完美,他和雪珊可以一路獨處了。
“那等你這邊弄完,讓楊和來接你。”馮雪珊對周至說道,同時在下面悄悄給了楊和一腳,提醒他收斂一下表情。
“不用,我去找小六姐借車。”周至說道︰“反正都要去拜訪她的,不然她可饒不了我。”
“你小六姐搬家了。”老媽這才說道︰“住進大別墅了,你曉得不?”
“那房子要不是一棟一棟緊挨著就好了。”外婆念叨著︰“里邊都挺好,外面差了點意思。”
“人家那叫聯排,肘子你看你外婆,連別墅都看不上!”
“那種別墅還真不見得有這小院兒住著舒服,”周至覺得外婆說得對︰“在首都听他們說過句老話兒,叫‘樹小牆新畫不古,此人必是內務府’,講的是暴發戶的房子。”
“可能咱們院兒的這老氣兒……”周至嘖嘖連聲︰“尤其是給外婆這打理得,簡直不要太舒服!”
都不是外人,雪珊在家里甚至還有間自己的房間。
吃過飯周至就開始收拾此次帶回來的東西,里面有給大家的禮物。
給外婆和老媽的,分別是一串南紅的手串,外婆的是火焰紅,老媽的是櫻桃紅。
給老爸的是一套黃玉的小印,一圓兩方,非常小巧。
老爸的硬筆書法不錯,沒事兒的時候也可以試試創作,配上這套小印肯定相得益彰。
給干爹干娘準備的,則是一對盤螭 的棗紅皮和田玉印章。
現在這對印章價格不菲,也是答謝當年干爹送自己的那對兒雞血石印章。
還有已經退休的ど舅,周至之前送過他一支極好的竹杖,現在用柿子紅仿漢劍的玉劍首雕了一個杖頭,這次也可以給ど舅換著用了。
漢劍的劍首就是劍柄底部的裝飾,一般是圓形,中間雕工有繁有簡,繁可以到鏤空雕刻的盤螭瑞獸,簡可以是幾圈同心圓。
周至選擇的是台北故宮博物館哪款漢劍首,略帶球面,中間是以陰線刻出的圓渦紋,外緣則為乳丁紋,持握的時候實際上還有增加摩擦的作用。
這玩意兒外婆用不著,外婆用的還是安然表哥給設計的電動輪椅。
次日一早,周至送過馮雪珊和楊和,便跟外婆一起先去ど舅家里拜望。
ど舅退休後就搬出了市委大院兒,為了照顧ど舅媽發揮余熱,ど舅找組織把他在市委的房子換成了老城一個帶小門面的街角小屋。
曾經的市高官,現在正圍著圍裙,熱火朝天地給自家媳婦打下手,小小的街道上飄著一股子藥香。
“ど舅媽這生意還挺好啊。”周至跟在外婆的電動輪椅後面,看著前方街角那熱鬧景象,有些訝異。
“所以說安身立命,還是得有一門拿手的手藝,你ど舅媽醫術高明,越老越吃香。”外婆說道︰“反倒是你ど舅,管過一個市的人又咋樣?退下來還不是只能守藥罐子。”
周至不由得覺得好笑,ど舅就是過于清廉,清白守身,要不然以他在蠻州數十年的經營盤踞,那叫一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隨便找個公司當個顧問,或者搞個變相入股啥的,哪里不能變現?
能夠退休後幫老婆的中醫館看藥罐子,這才叫真正的高人。
“三嫂,嘿肘子?!”ど舅看著過來的兩人,開心得不行,大手在圍裙上搓了搓︰“肘子你回來了?!”
“大兄弟我的藥……”邊上一個婆婆拉住了準備出來迎接的ど舅︰“剩下幾樣別放錯了喲……”
“怎麼放得錯,辛夷和薄荷嘛,記得記得的。”ど舅胖大的國字臉曾經在干部們前面那種威懾力,在婆婆面前似乎一點作用都發揮不出來,反倒是顯得有些憨厚了︰“這不還沒到火候嘛,放早了藥力就疏散了。”
“這是要驅風熱啊?”周至笑道︰“ど舅辛苦了。”
“我就是找個活干免得一天到晚無所事事。”ど舅對著坐診的大夫一努嘴︰“辛苦的在那里呢。”
“肘子來了?不錯嘛,還記得辛夷和薄荷發散風熱用。”ど舅媽招呼道︰“現在還脫不開身,你們先去里邊坐啊。”
“ど舅媽好。”周至關心道︰“來看病的人是不是多了一點啊?”
“有的都是老交道了,服吃我的開的藥,然後人傳人的,來的人越來越多了。”
“你忙你忙。”周至不敢再打擾ど舅媽號脈,見這個小診所還修了供輪椅走的小坡,當即推著外婆朝里屋走去。
將ど舅打發去外間繼續忙,外婆這才跟周至介紹︰“你ど舅媽退休後,想著一身醫術荒廢了可惜,就在這兒開了個小診所,你ど舅也沒事兒,就在這里陪她,幫著做飯。後來有些病人不懂熬藥,你舅媽就讓你ど舅幫著熬,現在可好,干成專業熬藥的了。”
“古人說的,不為良相,便為良醫。”周至說道︰“ど舅可以,既從政,又行醫,雖然是個燒藥童子,也算半只腳踏進聖賢之境了。”
“就是生意太好了點,二老每天會很累的。”
“是,你ど舅媽的醫術在蠻州還是挺出名的,來找她的病人挺多,听說有時候飯都吃不到頓頭上。”外婆說道︰“所以有時候我就會過來看他們,有我在,他們就不好意思不叫午飯。”
周至不由得樂了︰“還是您老人家有辦法,這也算一物降一物了。”
這個小門臉兒屬于前店後房的那種格局,最里間有兩張很小的小床,一張小方桌,四條小凳子,一個小碗櫃,碗櫃上放著個微波爐。
周至大致看了一下,總之就是一切從簡,但讓他想起了當年棗陵橋改造之前的大姑家。
大姑那是窮得沒辦法,可這兩口子一個是市委副書記退下來的,一個是市醫院院長退下來的,光退休金都夠享福了,卻還在這里“發揮余熱”。
“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外婆低聲說道︰“肘子你點子多,要不你幫著勸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