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乘風而起

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看字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二子從周 本章︰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看字

    大家都說好,于是周至說道︰“道光十六年,何紹基考中了舉人,只要過了最後殿試的那關,就能夠成為進士了。”

    “他的進士卷子贏得了考官們的一致喝采,小伙子長得也不錯,書法更是精妙絕倫,所有人都認為應該將他定為狀元。”

    “就在這時,一個人提出了堅決的反對,這人是誰呢?卻是當時的一個大考官,叫卓秉恬。”

    “卓秉恬,能力很強,品行也清廉,後來還做到了武英殿大學士,官居一品。可就是這麼一個人,卻堅決不同意大家給何紹基議定的名詞,還從何紹基的卷子里發現了兩個字——‘大行’。”

    “‘大行’在古代有指皇帝去世的意思,在卷子上寫這兩個字明顯是大忌諱。”

    “古人寫字都是豎著寫的,何紹基的試卷上,‘大’和‘行’分別在兩列上,只是恰巧排在了一行,結果卓秉恬就揪住這點死不放手。”

    “別的考官一開始也都笑他無理取鬧,但人家就認準了這個死理。”

    “然後考官們的想法就變了——你要是再跟他唱對台戲,萬一真傳到皇上耳朵里,讓他有了什麼想法,這樣的風險,值不值得為了何紹基去冒呢?”

    “當然不值得,所以最後別的考官也只好妥協。讓本該是鐵板釘釘的何狀元何紹基,給弄到了十名之後,連皇帝的面都見不著。”

    “那麼,卓秉恬為什麼一定要揪住何紹基不放呢?卻是因為幾十年前,何紹基的老爸開過的一句玩笑。”

    “當年卓秉恬剛到京城,以晚輩身份去拜訪何紹基的老爸何凌漢,何凌漢家里正有客人,就告訴他明天再來,還對客人開玩笑道︰‘這個姓卓的是四川人,莫非是卓文君的後代?’”

    “卓文君是女性,如果卓秉恬是卓文君的後代,那就是在暗示卓秉恬的祖上乃是倒插門。”

    “這在古代是絕大的羞辱。”

    “就因為這麼句話,讓卓秉恬從此在心里埋下了炸藥,現在踫上了何凌漢的兒子,炸藥終于引爆了。報應到了何紹基的頭上來。”

    “哎喲,剛剛我們還不該把那人說走!”一個阿姨就笑道︰“該留著他听听這故事才好!”

    “就是,不留口德,子孫遭殃。”另一個大媽也表示同情︰“看這小何,多倒霉?!”

    周至和江舒意听著就覺得好笑,何紹基是清朝道光年的,在倆阿姨這里成小何了。

    “差不多了就散了吧。”剛剛替周至仗義執言大爺笑呵呵地說道︰“畢竟這里不是展覽館,博物館,影響太長的營業時間就不好了。”

    “爺爺原來是文物商店的人?”江舒意問道。

    “我早就退休了。”大爺笑著打開了櫃台,走到櫃台里邊︰“現在是商店返聘售貨員。”

    “那正好了。”周至問道︰“何紹基這對立軸對聯,還有沒有優惠啊?”

    文物商店和蜀都工美一樣,每一件東西前都放著一個價簽。

    不過按照周至的經驗,這是上限的價格,其實依然是可以講價的。

    老人看了周至一眼,還是將牆上的立軸取了下來︰“年輕人應該還沒有工作吧?剛剛這是家學淵源?”

    這也是古玩行的老規矩,買家不得白話,而賣東西的人,也需得任由買家上手驗看,不能無理推拒。

    周至一邊審視著書法立軸,一邊回老者的話︰“家里有長輩喜好這個,從小耳濡目染,倒是學了一點。”

    何紹基的書法其實非常的獨特,一般人壓根就學不來,那就是他的筆法。

    何紹基的父親何凌漢本身就是書法家,他的書風觀察于顏褚二體取法較多,又多含隸篆意味,有高古之風。

    受當時北方學風影響,何凌漢對樸學與碑學非常重視,何紹基從父家學,同樣認同碑學、隸篆為自己書法的根基。

    這也和當時南方慕帖,北方尋碑的藝術分野。

    達到一定程度的積累之後,何紹基開始追求開古而創新,形成自己風格。在北碑的大創作前提之上將更古的篆、隸意趣融入楷書,字書“年六十,在濟南濼源書院,始專習八分書。”從此“東京諸碑,次第臨寫,自立課程。庚申歸湘,主講城南,隸課仍無間斷。”

    他在曾有詩雲︰“肄書搜盡北朝碑,楷法原從隸法遺。�幾名香供《黑女》,一生微尚幾人知。”

    最終創造出一種神奇的筆法,叫做“回腕法”,因為好像猿的手部動作,又稱“通臂猿”法。

    用筆以中鋒為主,逆入回腕起筆,然後裹鋒重按,收筆時輕蓄出鋒。

    運筆澀進緩行,時露顫筆、筆勢豪宕奇崛,既有古人之痕跡,更突出其個人的風格。

    這樣的筆畫也有一個雅稱,叫做“屋漏痕”,是何紹基行書筆法的一大特色,後人也極難模仿得出來。

    除了檢查書法特征,周至比一般人還多一項法寶,就是通過紙張和裝裱來判定年代。

    到現在他又更多了一項——對于軸的鑒定。

    手卷卷起來包裹在外面的部分,卷好後能包住畫軸之首,故叫“包首”,能起到保護卷軸、使其免受污損的作用。

    包首同時也被稱為“護首”“引首”“包頭”等,在文獻中還有“”“玉池”等雅稱。

    到了明清時期,後來諸多收藏者和整理者,會在包首背面標注內文題目、卷帙號等資料信息,這些也成為包首的一部分內容,而且往往非常具有價值。

    最名貴的包首自然是宋錦,古人記錄當中,裝裱用錦的花色品種多達五六十種,其中包括了名貴的緙絲,可謂繽紛多彩。

    到了元代,織繡工藝處于衰退的狀態。織物顏色素雅,由綠色和米色相間、紋樣大小一致的小方格排列組成,圖案較為簡單,被稱為蛇皮紋錦。

    直到明朝宣德年間,織繡工藝得到恢復,但宋代古錦的花樣已經失傳。

    因此明代包首用錦品類不多,但含蓄雅致,很少用艷麗的顏色與夸張的圖案,以圓形、方形、菱形、八角形為主要骨架,內填各種花紋。單元紋樣尺寸相對較小,內填花卉團紋,主題色調以黃綠為主,比較單一。

    清康熙年間,有織錦藝人于無意中搜集到宋裱《淳化閣帖》十帙,揭得宋錦花樣二十二種,經過研究仿造,終于還原了出來,最終使清錦繁華如宋,延續至今,生產不衰。(本章完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重生之乘風而起》,方便以後閱讀重生之乘風而起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看字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重生之乘風而起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看字並對重生之乘風而起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