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大權臣

237,箕子朝鮮要和趙國聯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熙檬父 本章︰237,箕子朝鮮要和趙國聯手

    李建聞言,不由咦了一聲。

    “朝鮮國來的?這倒是有意思了。”

    朝鮮,指的當然不是後世那個朝鮮,而是箕子朝鮮(箕氏朝鮮)。

    箕子是商紂王的王叔,在商王朝滅亡後,為躲避周王朝的追殺,箕子率領一批部眾逃到朝鮮半島北部,    建立箕子朝鮮。

    和同樣出自商王族的宋國一樣,箕子朝鮮後來稱臣于周王朝,也是被周天子正式冊封過的諸侯國。

    箕子朝鮮和燕國過往甚密,有大量箕子朝鮮的貴族在燕國效力,包括幾十年前一度篡奪燕國王位的子之。

    如今燕國滅亡,箕子朝鮮又找上趙國,    這讓李建有些意外。

    藺相如摸著白須,    道︰

    “朝鮮使者說了,希望能和我們大趙一起進攻齊國。”

    “若事成,    遼東遼西歸朝鮮,其余中原之地歸大趙。”

    李建忍不住笑了起來。

    “這些朝鮮人,胃口還挺大。”

    遼東和遼西加起來,面積甚至比如今的箕子朝鮮國土還要大一些。

    真想一口吃成個大胖子啊。

    藺相如笑道︰

    “你不是正好在籌劃對付齊國嗎?老夫想著或許這些朝鮮人能派上用場。”

    李建覺得藺相如可能有什麼誤解。

    經濟戰和軍事戰又不是一回事!

    但李建還是同意,和藺相如、虞信一起接見這批箕子朝鮮的使者。

    這些使者的穿著很有意思。

    上身交領右衽短衣,金絲瓖邊加黑色雲紋,還是窄袖口。

    下身半套帶褶短裙,寬腰帶無帶鉤,鞋子的尖端還是翹起來的。

    典型的商朝貴族打扮,和周王朝推崇的“華夏衣冠”頗為不同。

    “在下箕平,見過兩位相國,見過虞卿。”

    箕平年紀大約四十來歲,臉龐方正,頜下胡須考究,看上去頗為沉穩。

    這箕平的雅語說的頗為流利,帶著明顯的燕國口音。

    李建饒有興致的說道︰

    “听說你們想要和大趙一起滅亡齊國?”

    箕平忙道︰

    “回定國君的話,我國已經和燕國在遼東激戰數月,    相互間不落下風。”

    “若是趙國願意和我國聯手,那你我兩國定能如之前滅亡燕國故事,共同瓜分齊國土地。”

    李建大笑了起來。

    “相互間不落下風?”

    “本侯怎麼听說,你們已經連續輸給了匡梁好幾場,若不是去年冬天來得早,匡梁都要打進平壤去了。”

    箕平頓時漲紅了臉。

    “沒有的事,定國君誤會了!”

    “我們那是主動撤退,戰略移交……”

    在李建的目光注視下,箕平的聲音越來越小。

    終于,箕平頹然的嘆了一口氣。

    “定國君說的沒有錯,匡梁實在是太狡詐卑鄙了,我們朝鮮子弟雖英勇作戰,但終究難以抵擋。”

    箕平承認了現實,並將真正的戰事情況全盤托出。

    在齊趙滅燕戰爭中,箕子朝鮮也參與了進去,並一度奪取了燕國大半個遼東郡,以及遼西郡的一小部分。

    在齊趙瓜分燕國之後,遼東郡劃入齊國疆域之中。

    齊王自然不能容忍箕子朝鮮繼續佔據遼東,而箕子朝鮮也並不打算就這麼輕易的讓出。

    一場戰爭勢在必行。

    一開始,齊國過于輕視箕子朝鮮,    進展並不順利,    甚至還吃了幾次小虧。

    齊王大怒之下,嚴厲訓斥了前線將領,讓大司馬匡梁再度披掛上陣,指揮前線戰事。

    匡梁或許打秦國什麼的不夠格,但收拾個箕子朝鮮還是不在話下。

    匡梁五戰五勝,連續擊潰箕子朝鮮主力部隊。

    不但收復了所有燕國土地,並乘勝攻入了箕子朝鮮境內。

    若不是恰逢大雪降臨導致齊軍無法補給,恐怕整個箕子朝鮮都要被滅亡。

    不得已之下,箕子朝鮮向齊國稱臣納貢,用大筆金錢收買了後勝,終于說服齊王退兵。

    箕子朝鮮老國王箕定驚怒交加,在三月前逝世。

    新王箕磐登基後,立誓要為父王報仇。

    在初步穩定了局勢之後,箕磐便派遣箕平前來趙國,商量滅齊事宜。

    李建有些好奇的看著箕平,表情玩味。

    “大趙和齊國乃是盟友,你們大王是怎麼想的,居然要和大趙一起進攻齊國?”

    箕平一臉坦然︰

    “朝鮮雖是東北小邦,但也知朝秦暮楚之典故。”

    “大王讓我轉告定國君和諸卿,若是趙國能助朝鮮復仇,朝鮮定然世世代代為趙國藩屬,永遠效忠!”

    李建哦了一聲,揮了揮手。

    “知道了,你們可以下去了。”

    這句話明顯惹怒了箕平身邊一名年輕人,他猛的抬頭,似乎想要和李建理論一番。

    箕平拉了一下年輕人的手,制止了年輕人的動作。

    轉過身來,箕平朝著李建恭敬行禮。

    “那我等就靜候定國君的佳音了。”

    留下一張禮單後,箕平等人離開。

    藺相如忍不住感慨道︰

    “沒想到那位齊王看起來耽于享樂,居然在開疆拓土的事情上也不含糊。”

    李建聞言,不由一笑。

    “齊王如此,朝鮮王又何嘗不是呢?”

    說話間,李建從袖子之中拿出一幅畫,在藺相如和虞信的面前展示了一下。

    藺相如和虞信在看清這幅畫之後,不由同時咦了一聲。

    這幅畫上是一名年輕男子,頭戴王冠,表情驕傲。

    畫的旁邊還有注釋。

    “箕子朝鮮新王箕磐。”

    最重要的是,而這位箕磐,剛剛就站在箕平的身後,就是那個想要找李建理論的人。

    藺相如啞然片刻,才道︰

    “這位箕磐大王,莫非是想要效仿當年武王故事?”

    李建哈哈大笑。

    “武王滅中山,驅林胡樓煩,豈是這連一時之怒都不能忍的箕磐能相提並論的?”

    作為一個熟讀各種小說,遍覽歷史名劇的現代人,那種他國重要人物站在李建面前卻不會被認出來的橋段,絕對不會發生。

    無論是秦王、齊王等國君,又或者是後勝、信陵君等重臣,他們的畫像都在這三年時間里被鴟以各種方式查探並秘密繪制,呈送到李建案前。

    虞信發出了詢問。

    “定國君,咱們要怎麼處理這些朝鮮人?”

    李建手指輕輕的敲了一會桌案,笑道︰

    “既然這位朝鮮新王喜歡來做客,那就讓他一直在邯鄲做客下去吧。”

    箕子朝鮮,是朝鮮半島第一個有史可查的諸侯國。

    是商朝王族後裔,是周朝天子冊封的諸侯。

    李建完全可以理直氣壯的認為,這片地方自古以來就是華夏人的地盤。

    別拿箕子朝鮮不當華夏!

    冬天來了。

    作為相邦,後勝這段時間還是比較忙碌的。

    一方面是公務,另外一方面,則是因為後勝在臨淄城之中的鹽鋪,鐵匠鋪陸續開張了。

    作為齊國相邦,後勝有太多的渠道搞來足夠廉價的食鹽,然後再以比官方食鹽低一點點的價格賣出去。

    食鹽是必需品,而價格的優勢立刻就讓後勝的鹽鋪流量爆滿。

    人們蜂擁而至,甚至還出現過排一兩個時辰隊伍只為了買一大包鹽的情況。

    看著賬目上每天激增的數字,數著庫房之中堆積如山的銅幣,後勝的胖臉上笑開了花。

    他甚至有些後悔,食鹽這種生意,好像真的沒必要和李建合伙!

    “不行,到時候得和定國君談一下,這鹽鋪五五分成,對我來說太虧!”

    後勝心中的算盤,打得 里啪啦響。

    至于鐵匠鋪方面,後勝倒是沒什麼意見。

    邯鄲城旁邊,就有幾十座大小不一的鐵礦。

    趙國每年的鐵產量,也位居諸侯之冠。

    在這樣的情況下,趙國鐵匠的平均水準自然是比其他國家要更高。

    李建派出了上百名趙國鐵匠來到臨淄城中,一口氣開了七八家冶煉廠。

    眾所周知,官方的生意是利潤最豐厚的生意,前提是得認識人,比如說由相邦後勝親自介紹。

    在後勝的幫助下,這些冶煉廠如今已經如火如荼的開工了。

    質量方面自不必說,冶煉廠的負責人拍著胸脯向後勝保證,肯定比之前齊國官府的匠人們要更強。

    最重要的是利潤。

    經過初步盤點,如今這些鹽鋪和鐵匠鋪,已經幫助後勝收入了七百多萬錢。

    這才僅僅不到兩個月的時間!

    一年下來,大幾千萬簡直輕輕松松。

    這個數字讓後勝有些喘不過氣。

    還費勁心思收什麼禮,辦什麼事,天天躺在家,等著這些錢嘩嘩的流進來,不舒服麼?

    “定國君,當真是我再世父……異姓兄弟也!”

    後勝四十五度抬頭望天,發出了極其深沉的感慨。

    話音未落,一名官員就急匆匆的來到後勝面前。

    “大人,這是今年冬天的災民情況。”

    每年過冬都會出現災民,是這個時代的常態。

    災民的來源有很多。

    土地被貴族官員們侵佔,流離失所。

    家中青壯年男子參軍戰死,房屋土地被宗族收回強行分配給他人。

    暴雨、大雪、山洪、河水沖垮了房屋,淹沒了整片田地。

    各種天災都會制造出災民,年年如此。

    唯一的區別是,有些年份的災民多,有些年份的災民少。

    災民們最喜歡來的就是臨淄城,因為這里是齊國國都,是他們心中最後的希望。

    後勝漫不經心的接過這份災民報告,粗略的掃了一眼。

    今年聚集在臨淄城外的災民大約在上萬人左右,臨淄城中的齊國官員們也早有準備,派出軍隊去維持秩序,每天也開放府庫糧食給災民們施粥。

    根據統計,今年災民凍死餓死的數量大約在十五個人……

    後勝目光突然停住。

    仔細的核對了好幾遍,後勝有些驚訝的提高了音調。

    “入冬都半個月了,凍死的數量才十五個人?”

    “你確定這個數字沒有寫錯嗎?”

    齊國官員忙賠笑道︰

    “下官怎麼可能在如此重要的事情上編造數字呢?確確實實是十五個人。”

    後勝臉色一沉,冷冷的說道︰

    “往年這個時候,死的人至少都要在兩三百,你現在說只死了十五個人,難道有奇跡發生不成?”

    官員欲言又止。

    後勝喝道︰

    “說,不然我革了你的官職!”

    官員嘆了一口氣,道︰

    “其實是因為李氏布廠的資助。”

    後勝楞了一下。

    “李氏布廠?這又是怎麼回事?”

    官員攤開雙手,道︰

    “大人不如干脆直接前往災民的營地,一看便知。”

    後勝心中疑惑,于是便帶著官員,坐著馬車來到城外。

    在路上,後勝腦海中回想著李氏布廠的情報。

    這所謂的李氏布廠並非齊國本地的布店,而是李建麾下的產業。

    在齊國如約開放三大行業之後,李氏布店自然也就跟著鹽鋪、鐵匠坊一起從趙國進入齊國。

    後勝並沒有把李氏布店當回事。

    布匹是需要人工生產的,而齊國的總人口相對比較穩定,這也就意味著每年齊國布匹的產量相對也比較穩定。

    無法提升產出,自然意味著利潤微薄。

    後勝入股了鹽鐵生意,但想都沒想過要入股這紡織生意,即便後勝府中也有好幾家布店。

    後勝心中突然有了一種不太好的預感。

    難道,李建那個家伙,會在這方面給後勝一個意外之喜?

    後勝眼珠子滴溜溜的轉來轉去,心中諸多想法回蕩。

    馬車一路奔馳,車輪碾過白雪,讓雪和黑色的泥土融為一體。

    城外,靠著城牆角落,眾多帳篷聚集,組成一座看起來極其簡陋的營地。

    在營地之外,一隊士兵分散坐著,有一搭沒一搭的聊天。

    至于營地里傳出來的奇奇怪怪聲音,這些士兵們大多愛答不理。

    後勝下了馬車,自然有官員迎上來迎接。

    “見過大人!”

    後勝擺了擺手,示意不必多禮,然後走進營地之中。

    剛剛走進營地,後勝臉上就露出了極其古怪的表情。

    這營地和後勝之前那些年見過的災民其實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一樣的破舊,散發著各種臭味。

    帳篷也一如既往的漏風,災民們的臉色也一如既往的黧黑,眼神一如既往的呆滯。

    但卻有一樣東西,是和之前完全不同,一眼就能看出來的。

    後勝深吸了一口氣,指著距離他最近的災民。

    “這些家伙身上的衣服,究竟怎麼回事?”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戰國大權臣》,方便以後閱讀戰國大權臣237,箕子朝鮮要和趙國聯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戰國大權臣237,箕子朝鮮要和趙國聯手並對戰國大權臣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