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周劉禪

第八十三章 爭吵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文學野貓 本章︰第八十三章 爭吵

    <b></b>                  劉禪給星彩帶來了一顆夜明珠,實在長安未央宮里珍藏的西漢宮廷之寶,給兩個孩子帶的是用純銀打造的小戰馬和小鹿,劉諶和劉穎樂的合不上嘴。星彩看得出也很喜歡。星彩和劉禪好容易哄好了兩個小家伙,說了一萬遍晚上回來陪你們玩。然後這一下午可忙了,看望吳太後,看望蔣琬丞相,看望月英師母。晚上才回宮。

    深夜,劉禪和星彩躺在床上,劉禪嘆道“蔣丞相身體竟如此,估計安先生能不能調理好還很難說,我本來想把你們接到長安去住,可是蔣相一個人都未必能鎮住那幾個太守,如今他又病了,你離開成都容易出亂子。不行就把費相調回來?”星彩道“尤其這時不可以,費相在陛下身邊出謀劃策,不是我能替代的。再加上蔣相病重,亂調動中樞容易為敵所趁。”劉禪一點頭,又笑道“確實,費相忠心耿耿,威嚴公正,就是老頭話太多,朕見他害怕又頭疼,還不如和陳祗幾個年輕臣子在一起商量事情爽快。當然最好和皇後商量。”星彩笑道“正因為讓陛下頭疼,才能幫陛下避免偏失。年輕的臣子懼怕陛下,什麼話都順著你說,那國家大事豈不耽誤?”劉禪嘻笑道“我有皇後,既可以不順著我說,又可以讓我不頭疼。”星彩啐一聲,紅臉笑道“你呀,當個浪蕩油嘴公子得了,還自稱什麼第三帝國皇帝?”劉禪笑道“我要是浪蕩沒錢了,只好把老婆賣了。”隨即一聲慘叫,原來大腿被星彩狠狠擰了一下。

    各位讀者好,17小說網原創《莊周劉禪》自動筆起,又被其他網站盯上,天天復制和抄襲,這里提醒一句,本作品初期創作其中錯字,病句和情節需要修改的地方甚多,想看完全原本請到17搜索原著。其他論壇的抄襲版本尤其章節都是草稿而已。——《莊周劉禪》作者文學野貓。)auth

    17/a

    age/pubihedht?bid=3314026

    下面草稿,今晚更新

    卻說後主在成都,聞鄧艾取了綿竹,諸葛瞻父子已亡,大驚,急召文武商議。近臣奏曰“城外百姓,扶老攜幼,哭聲大震,各逃生命。”後主驚惶無措。忽哨馬報到,說魏兵將近城下。多官議曰“兵微將寡,難以迎敵;不如早棄成都,奔南中七郡。其地險峻,可以自守,就借蠻兵,再來克復未遲。”光祿大夫譙周曰“不可。南蠻久反之人,平昔無惠;今若投之,必遭大禍。”多官又奏曰“蜀、吳既同盟,今事急矣,可以投之。”周又諫曰“自古以來,無寄他國為天子者。臣料魏能吞吳,吳不能吞魏。若稱臣于吳,是一辱也;若吳被魏所吞,陛下再稱臣于魏,是兩番之辱矣。不如不投吳而降魏。魏必裂土以封陛下,則上能自守宗廟,下可以保安黎民。願陛下思之。”後主未決,退入宮中。次日,眾議紛然。譙周見事急,復上疏諍之。

    後主從譙周之言,正欲出降;忽屏風後轉出一人,厲聲而罵周曰“偷生腐儒,豈可妄議社稷大事!自古安有降天子哉!”後主視之,乃第五子北地王劉諶也。後主生七子長子劉,次子劉瑤,三子劉琮,四子劉瓚,五子即北地王劉諶,六子劉恂,七子劉璩。七子中惟諶自幼聰明,英敏過人,余皆儒善。後主謂諶曰“今大臣皆議當降,汝獨仗血氣之勇,欲令滿城流血耶?”諶曰“昔先帝在日,譙周未嘗于預國政;今妄議大事,輒起亂言,甚非理也。臣切料成都之兵,尚有數萬;姜維全師,皆在劍閣,若知魏兵犯闕,必來救應內外攻擊,可獲大功。豈可听腐儒之言,輕廢先帝之基業乎?”後主叱之曰“汝小兒豈識天時!”諶叩頭哭曰“若勢窮力極,禍敗將及,便當父子君臣背城一戰,同死社稷,以見先帝可也。奈何降乎!”後主不听。諶放聲大哭曰“先帝非容易創立基業,今一旦棄之,吾寧死不辱也!”後主令近臣推出宮門,遂令譙周作降書,遣私署侍中張紹、駙馬都尉鄧良同譙周齎玉璽來雒城請降。

    時鄧艾每日令數百鐵騎來成都哨探。當日見立了降旗,艾大喜。不一時,張紹等至,艾令人迎入。三人拜伏于階下,呈上降款玉璽。艾拆降書視之,大喜,受下玉璽,重待張紹、譙周、鄧良等。艾作回書,付三人齎回成都,以安人心。三人拜辭鄧艾,徑還成都,入見後主,呈上回書,細言鄧艾相待之善。後主拆封視之,大喜,即遣太僕蔣顯齎敕令姜維早降;遣尚書郎李虎,送文簿與艾共戶二十八萬,男女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官吏四萬,倉糧四十余萬,金銀各二千斤,錦綺彩絹各二十萬匹。余物在庫,不及具數。擇十二月初一日,君臣出降。

    北地王劉諶聞知,怒氣沖天,乃帶劍入宮。其妻崔夫人問曰“大王今日顏色異常,何也?”諶曰“魏兵將近,父皇已納降款,明日君巨出降,社稷從此殄滅。吾欲先死以見先帝于地下,不屈膝于他人也!”崔夫人曰“賢哉!賢哉!得其死矣!妾請先死,王死未遲。”諶曰“汝何死耶?”崔夫人曰“王死父,妾死夫其義同也。夫亡妻死,何必問焉!”言訖,觸柱而死。諶乃自殺其三子,並割妻頭,提至昭烈廟中,伏地哭曰“臣羞見基業棄于他人,故先殺妻子,以絕掛念,後將一命報祖!祖如有靈,知孫之心!”大哭一場,眼中流血,自刎而死。蜀人聞知,無不哀痛。後人有詩贊曰

    君臣甘屈膝,一子獨悲傷。去矣西川事,雄哉北地王!

    捐身酬烈祖,搔首泣穹蒼。凜凜人如在,誰雲漢已亡?

    後主听知北地王自刎,乃令人葬之。

    次日,魏兵大至。後主率太子諸王,及群臣六十余人,面縛輿櫬,出北門十里而降。鄧艾扶起後主,親解其縛,焚其輿櫬,並車入城。後人有詩嘆曰

    魏兵數萬入川來,後主偷生失自裁。黃皓終存欺國意,姜維空負濟時才。

    全忠義士心何烈,守節王孫志可哀。昭烈經營良不易,一朝功業頓成灰。

    于是成都之人,皆具香花迎接。艾拜後主為驃騎將軍,其余文武,各隨高下拜官;請後主還宮,出榜安民,交割倉庫。又令太常張峻、益州別駕張紹,招安各郡軍民。又令人說姜維歸降。一面遣人赴洛陽報捷。艾聞黃皓奸險,欲斬之。皓用金寶賂其左右,因此得免。自是漢亡。後人因漢之亡,有追思武侯詩曰

    魚鳥猶疑畏簡書,風雲長為護儲胥。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

    管樂有才真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他年錦里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余!

    且說太僕蔣顯到劍閣,入見姜維,傳後主敕命,言歸降之事。維大驚失語。帳下眾將听知,一齊怨恨,咬牙怒目,須發倒豎,拔刀砍石大呼曰“吾等死戰,何故先降耶!”號哭之聲,聞數十里。維見人心思漢,乃以善言撫之曰“眾將勿憂。吾有一計,可復漢室。”眾皆求問。姜維與諸將附耳低言,說了計策。即于劍閣關遍豎降旗,先令人報入鐘會寨中,說姜維引張翼、廖化、董厥等來降。會大喜,令人迎接維入帳。會曰“伯約來何遲也?”維正色流涕曰“國家全軍在吾,今日至此,猶為速也。”會甚奇之,下座相拜。待為上賓。維說會曰“聞將軍自淮南以來。算無遺策;司馬氏之盛,皆將軍之力,維故甘心俯首。如鄧士載,當與決一死戰,安肯降之乎?”會遂折箭為誓,與維結為兄弟,情愛甚密,仍令照舊領兵。維暗喜,遂令蔣顯回成都去了。

    卻說鄧艾封師纂為益州刺史,牽弘、王頎等各領州郡;又于綿竹築台以彰戰功,大會蜀中諸官飲宴。艾酒至半酣,乃指眾官曰“汝等幸遇我,故有今日耳。若遇他將,必皆殄滅矣。”多官起身拜謝。忽蔣顯至,說姜維自降鐘鎮西了。艾因此痛恨鐘會,遂修書令人齎赴洛陽,致晉公司馬昭。昭得書視之。書曰

    臣艾切謂兵有先聲而後實者,今因平蜀之勢以乘吳,此席卷之時也。然大舉之後,將士疲勞,不可便用;宜留隴右兵二萬、蜀兵二萬,煮鹽興冶,並造舟船,預備順流之計;然後發使,告以利害,吳可不征而定也。今宜厚待劉禪,以致孫休;若便送禪來京,吳人必疑,則于向化之心不勸。且權留之于蜀,須來年冬月抵京。今即可封禪為扶風王,錫以資財,供其左右,爵其子為公侯,以顯歸命之寵則吳人畏威懷德,望風而從矣。

    司馬昭覽畢,深疑鄧艾有自專之心,乃先發手書與衛,隨後降封艾詔曰

    征西將軍鄧艾耀威奮武,深入敵境,使僭號之主,系頸歸降;兵不逾時,戰不終日,雲徹席卷,蕩定巴、蜀;雖白起破強楚,韓信克勁趙,不足比勛也。其以艾為太尉,增邑二萬戶,封二子為亭侯,各食邑千戶。

    鄧艾受詔畢,監軍衛取出司馬昭手書與艾。書中說鄧艾所言之事,須候奏報,不可輒行。艾曰“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吾既奉詔專征,如何阻當?”遂又作書,今來使齎赴洛陽。時朝中皆言鄧艾必有反意,司馬昭愈加疑忌。忽使命回,呈上鄧艾之書。昭拆封視之。書曰

    艾餃命西征,元惡既服,當權宜行事,以安初附。若待國命,則往復道途,延引日月。《春秋》之義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國家,專之可也。今吳未賓,勢與蜀連,不可拘常以失事機。兵法進不求名,退不避罪。艾雖無古人之節,終不自嫌以損于國也。先此申狀,見可施行。

    司馬昭看畢大驚,忙與賈充計議曰“鄧艾恃功而驕,任意行事,反形露矣。如之奈何?”賈充曰“主公何不封鐘會以制之?”昭從其議,遣使齎詔封會為司徒,就令衛監督兩路軍馬,以手書付,使與會伺察鄧艾,以防其變。會接讀詔書。詔曰

    鎮西將軍鐘會所向無敵,前無強梁,節制眾城,網羅進逸;蜀之豪帥,面縛歸命;謀無遺策,舉無廢功。其以會為司徒,進封縣侯,增邑萬戶,封子二人亭侯,邑各千戶。

    鐘會既受封,即請姜維計議曰“鄧艾功在吾之上,又封太尉之職;今司馬公疑艾有反志,故令衛為監軍,詔吾制之。伯約有何高見?”維曰“愚聞鄧艾出身微賤,幼為農家養犢,今僥幸自陰平斜徑,攀木懸崖,成此大功;非出良謀,實賴國家洪福耳。若非將軍與維相拒于劍閣,艾安能成此功耶?今欲封蜀主為扶風王,乃大結蜀人之心,其反情不言可見矣。晉公疑之是也。”會深喜其言。維又曰“請退左右,維有一事密告。”會令左右盡退。維袖中取一圖與會,曰“昔日武侯出草廬時,以此圖獻先帝,且曰益州之地,沃野千里,民殷國富,可為霸業。先帝因此遂創成都。今鄧艾至此,安得不狂?”會大喜,指問山川形勢。維一一言之。會又問曰“當以何策除艾?”維曰“乘晉公疑忌之際,當急上表,言艾反狀;晉公必令將軍討之。一舉而可擒矣。”會依言,即遣人齎表進赴洛陽,言鄧艾專權恣肆,結好蜀人,早晚必反矣。于是朝中文武皆驚。會又今人于中途截了鄧艾表文,按艾筆法,改寫傲慢之辭,以實己之語。

    司馬昭見了鄧艾表章,大怒,即遣人到鐘會軍前,令會收艾;又遣賈充引三萬兵入斜谷,昭乃同魏主曹奐御駕親征。西曹掾邵悌諫曰“鐘會之兵,多艾六倍,當今會收艾足矣,何必明公自行耶?”昭笑曰“汝忘了舊日之言耶?汝曾道會後必反。吾今此行,非為艾,實為會耳。”悌笑曰“某恐明公忘之,故以相問。今既有此意,切宜秘之,不可泄漏。”昭然其言,遂提大兵起程。時賈充亦疑鐘會有變,密告司馬昭。昭曰“如遣汝,亦疑汝耶?吾到長安,自有明白。”早有細作報知鐘會,說昭已至長安。會慌請姜維商議收艾之策。正是

    才看西蜀收降將,又見長安動大兵。

    不知姜維以何策破艾,且看下文分解。

    。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莊周劉禪》,方便以後閱讀莊周劉禪第八十三章 爭吵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莊周劉禪第八十三章 爭吵並對莊周劉禪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