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 公元235年5月 永安郊外江邊
楊儀帶了幾個貼心家人,便裝打扮在江邊只顧尋找船只。一個家人說道“只需找到船只順流而下,一日可到吳國境內。只是到了那里,我等是否還去投曹魏?”楊儀嘆道“我在丞相身邊多年,再怎樣也不能投魏,再者這一趟連家眷都沒帶出,我若不投奔魏國,想來朝廷還會留條後路,不至于株連家人。”正說著,一個家人叫到“這里有一條漁船。”大家定楮一看船上竟能容六七人,一陣歡呼,便叫船劃過來。
那漁船听話靠岸,下來了兩條漁夫打扮的大漢,前面那漢子看了看眾人,對楊儀一拱手道“楊大人吧,我乃是情報局校尉石秀,奉陛下命令等待多時了。這一位是校尉李俊。”楊儀是聰明人,看看石秀二人便明白無論狡辯否認或拼命拒捕都沒用。也拱了下手說“足下可是要在這里取楊儀性命?若是盡管動手,只是我身邊都是多年的家僕,根本不知我要去哪里,請壯士留他們一條活路。”石秀笑道“楊大人多慮了,陛下有旨意【威公跟隨先主到現在為國效力幾十年了,何至于這般計較不清?今日若執意要去東吳,朕怎麼會阻攔?只是臨別一句話叮囑,那曹魏去不得,孟達的下場在前,請威公三思。】”楊儀眾人跪听聖旨,石秀走到楊儀面前,說道“船里有三百兩銀子是陛下送的,這艘船上兩個水手可以送楊大人等去東吳,陛下說楊大人若是扎下根後想接走家屬,盡管來成都。或者今後東吳不方便,也可以回來。”石秀說到這里,但見楊儀伏地大哭,頭不能抬。石秀向李俊使個眼色,二人步行往永安方向去了。
南中 建寧郊外屯田邊
廖立和馬忠正在視察,天氣很熱,二人都便裝未披甲,只見田野外圍都被鐵絲網攔住,鐵絲網下還挖了壕溝。馬忠道“參軍這招高明,鐵絲網比木柵欄強得多,鐵絲網加上壕溝,溝中布滿鐵蒺藜,鐵絲網內又建高台箭塔,這幾日蠻族們夜襲數次,倒賠了十余條性命,最好笑一個要撐桿過壕溝,壕溝過了,卻掛在鐵絲網上,次日軍士們看到差點笑死。”廖立笑道“想破鐵絲網必須盾斧鐵架,弓箭掩護,這些小部落如何拿得出?我等這下也不急了,一塊田開好,再拓進下一塊,靠里面的讓百姓去耕,外面的讓軍士們去耕,步步為營。”馬忠點頭道“還有听說陛下放那楊儀去了東吳,還贈送船只路費,頗有胸懷。”廖立道“可不是,若是曹魏那種陰毒君主,必是派魏昌去追,那還不……”說著正好僕從送上西瓜,廖立順勢道“魏昌還不把楊儀腦袋當這個?”二人一齊大笑。
成都皇宮
劉禪正在召見宋江,宋江稟告到事情已經辦好,凡是私自讓女孩裹腳大戶人家,都勒令停止纏足,並派醫師調治;重金處罰,並公告鄉里,向百姓們講清纏足危害,說明下次再犯便是抄沒家產之罰、劉禪看罷文書滿意叫好,再看宋江,身材矮小,面目黝黑,但兩眼有神,對答言談頗為干練。便提升他為吏部侍郎。
比宋江剛退下,銀屏等人也都從汶山郡回來了,銀屏高興的沖進來拉著劉禪出門,先介紹了蒲元,劉禪看蒲元五十多歲,虯髯虎目,體格魁梧;蒲元又帶來一人,四十歲上下,白淨面皮,姓凌名振,擅造軍械。劉禪大喜,當場封二人為軍機營校尉,協助月英制造回天炮。銀屏又拉著劉禪看蒲元打造的七十二斤狼牙棒,還真比銀屏和星彩對練的那支短許多,適合銀屏身材。劉禪雙手拿起,感覺有七八十斤分量,便放下問如何打造的。蒲元道“這棒子本身八十斤,打造它可選了三百余斤上等好鑌鐵,只煉得這點重。還加入足色紋銀在內,讓它剛中有柔。”劉禪贊不絕口。正好午膳時間到,劉禪便留二人和銀屏一起用餐,二人連說不敢,卻吃銀屏按定在座位上,哪里動得了?劉禪一邊吃,一邊笑著把南中廖立用鐵絲網降住蠻族的事說了,蒲元、凌振連連稱妙,銀屏笑道“再去汶山郡必須帶上我,這狼牙棒我可要好好試試,”劉禪笑道“最近還真的得去,南中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