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離驛失守的消息,傳入西路軍中的時候,主將申叔公仰天長嘆。
到了現在,申叔公終于明白了吐蕃軍的計策。
吐蕃軍首先故意撤出大非川的軍隊,誘使唐軍入川,使其不得不分散兵力,駐守各個據點。
接著,吐蕃軍的主力部隊從烏海出發,故意裝出和唐軍決一死戰的模樣,目的就是將後者的注意力吸引過來。
兩軍開戰之前,吐蕃軍的一只名為山隗軍的偏師,已經繞行至龍羊峽南側,利用山民攀岩的本事,從峽谷底部爬上了莫離驛,發動了奇襲。
吐蕃軍的主帥,清楚莫離驛一旦被佔領,唐軍的補給線也就徹底中斷,火藥、箭矢等等,用一批也就少了一批。
所以,吐蕃軍才用近萬奴兵的命,來消耗唐軍的物資,目的就是在發動總攻之前,使得唐軍陷入物資匱乏,後勤不濟的境地。
想通了這些,申叔公心中清楚,吐蕃軍的主帥在開戰之前,就已經定下了整套戰略,所有環節嚴絲合扣,卻是將所有的可能,全部預料了一遍。
換言之,這一場仗,打到這里,唐軍已經敗了。
此時,唐軍最重要的任務,不是固守陣地,而是想辦法突圍。
山隗軍已經佔領了莫離驛,倘若此時率軍向東返回鄯州,唐軍就勢必要去攻打有青藏咽喉之稱的莫離驛。
箭矢、火藥幾近用光,而且背後還有數萬吐蕃追兵,在這種前提下,申叔公認為唐軍幾乎沒有任何勝算。
當下唐軍能夠行進的路線,只能是另一條,那就是先向北,與切吉城的唐軍取得聯系,取得那里戰前儲備的一些物資和糧食,然後再匯在一起,向西行軍,經由天駿、烏蘭,最後途徑柴達木山一帶,從龍勒山口出去,抵達沙州的敦煌。
這條路的路程,相比從莫離驛、石堡城返回北唐,要足足遠了三十多倍,幾乎等同于從敦煌行軍至涼城。
雖然路途險遠,但勝在沿途的吐蕃軍隊並不多,而且路線上有水源草場,可供補給。
定下了行軍路線,申叔公當即向軍中下令,後陣變前陣,與吐蕃軍且戰且退,向北方行進。
吐蕃軍的大將桑赤若,見唐軍放棄托合隘口,自然能猜中後者的意圖。
他向吐蕃軍下的命令是,集中吐蕃輕騎兵,令其利用遠射、奇襲等戰術,不停騷擾撤退中的唐軍。
目的在于不求破敵,而是延緩唐軍行進的速度。
在那之後的三天里,唐軍從托合隘口向北撤離,一路上被吐蕃騎兵餃尾而擊,再加上周遭都是吐蕃部族的領地,無論晝夜,襲擊和騷擾從未間斷。
唐軍數次想要甩開追擊的吐蕃軍,但無奈後者咬的很緊,絲毫沒有放棄的意圖。
唐軍之中,不僅物資出現了匱乏,就連士氣也慢慢開始滑落。
西路軍主將申叔公,因此召開了一次軍議會。
會上,申叔公向眾將說道︰“吐蕃軍利用輕騎遲滯我軍的行軍,這一舉動,就代表著對方已經看破了我軍的意圖。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打算在我軍撤離的路線上,調兵遣將,安排堵截和追兵,再合而圍殲我們。”
唐軍將領們憂心忡忡,有人問道︰“大帥,我們應當怎麼辦?”
申叔公︰“最好的辦法,就是甩開追兵,在吐蕃軍合圍之勢尚未形成之前,盡快通過天駿、烏蘭,抵達敦煌。”
有將領說道︰“吐蕃騎兵咬的很緊,夜間行軍、故作疑陣,我軍嘗試了不少辦法,都無法擺脫。”
申叔公沉聲道︰“當下之計,便是從軍中分出一廂,作為殿後,堵截吐蕃人的追兵,為主力部隊的離開爭取時間。”
眾將聞言,頓時都明白了過來。
這只殿後的廂軍,一旦脫離了大部隊,獨自面對吐蕃的追兵,其下場只有一個,那必定就是身死他鄉。
帳中陷入了一陣沉默。
突然,一個聲音響了起來︰“大帥,末將願意領軍殿後。”
眾人轉頭看去,發現發言之人,居然是涼州營的副將伍克第。
伍克第見眾人看了過來,身體微微有些顫抖,腦中突然不自覺的,開始回響起一句話。
『伍家四世,都是大唐兵卒,到了這一輩,阿耶沒本事,沒能守住你的大哥和二哥。至于你,卻是萬萬不能再有閃失了。』
申叔公看了過來,問道︰“你為何想要留下來?”
伍克第不假思索,脫口而出︰“倘若伍某殿後,能救得千萬袍澤,此生亦無憾矣。”
申叔公看著伍克第,輕輕笑了起來︰“好小子,老夫倒是沒看錯人……只是可惜,這次領軍殿後的人,還輪不到你來。”
伍克第︰“那是……?”
申叔公︰“這次殿後,老夫親自領軍。”
眾將聞言,齊聲驚呼,有人勸道︰“大帥不可以身犯險!”
申叔公擺手道︰“老夫一把年紀,此行向西去往敦煌,沿途要翻雪山、過沙漠,一個不慎怕是就要折在半路,與其病死在途中,倒不如留下來與吐蕃人打仗,最後也圖的一個痛快。”
眾人再勸,申叔公卻說心意已決。
看了一圈眾將,申叔公重新將視線落在伍克第的身上,他走到後者的面前,說道︰“老夫不在軍中的時候,由伍校尉暫領統率。”
停頓了片刻,申叔公對眼眶發紅的伍克第說道︰“倘若此次你們能夠平安抵達敦煌,記得幫我向丞相帶一句話……就說此次西路行軍,老夫策戰不力,敗于吐蕃,當為主責。公有負所托,悲愧交集,還請丞相看在老夫往日里盡心效力的情分上,從輕發落西路軍的將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