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會之上,周鈞按照慣例,打算先問戰
看向武將那一列,周鈞先是一愣,接著皺緊眉頭,開口問道︰“郭子儀呢?”
負責朝會點卯的內侍,連忙走過來,小聲說道︰“郭將軍昨日突發惡疾,醫師也瞧了,說是要靜養多”
周鈞看了那內侍一眼︰“前幾日還好好的,怎麼會突然染了惡疾?”
內侍縮了縮腦袋,不敢答
周鈞又將視線,投向朔方軍中的數位將領,眾人垂首,皆不言
周鈞冷哼一聲,心中罵了一句,老滑
將郭子儀的事情暫且放在一旁,周鈞向百官說道,今日的朝會,主要討論三件事
一、北唐水師需要重新組建,一是要將在內河中的戰船改建成海船,二是要重新啟用各地的造船工坊,三是要開始訓練水手,整裝武
二、朝中新設一監,名為宣文館,主要是將教坊和守藏的部分職能合二為一,再統管書籍印刷和邸報撰
三、北唐重開科舉,無論是考官、恩制、場所、修治等等,都要事先做好規此外,由于這一屆科舉,工商雜學之家,是第一次被允許參加,所以對于雜戶學子的選拔,需要進行專門的甄
首先是水師的問
北唐攻下大半個河北之後,數百里的海岸線上,居然湊不出幾艘像樣的戰
百年前,唐軍大將劉仁軌從山東半島出發,統領一百七十艘各式戰艦,在百濟白江口與百濟和倭國的海軍,爆發了大戰,唐軍大
關于戰況,史書中有載,仁軌遇倭兵于白江之口,四戰捷,焚其舟四百艘,煙焰漲天,海水皆赤,賊眾大
而安史之亂爆發之後,滄州、幽州附近的戰船,被安祿山下令拆解,船坊也被勒令關閉,整個河北的海軍實力,可謂是一落千
如果此時燕軍和南唐,從海路進攻滄州,那麼北唐在海戰上,幾乎是沒有任何勝
所以,周鈞將杜環任命為滄州水師的都尉,又將那些從大食回唐的士卒,編為一
接著,是宣文館的設
周鈞以內侍監範吉年為宣文館主官,統管館內職
對于這個新設的部門,朝中文武都興趣缺缺,眾人都以為它是用來安排歌舞和文集的閑處,所以對于此事也無人反
最後,輪到第三個議題,討論如何重開北唐科
在這件事情上,朝堂上的百官吵成了一
周鈞听下來,爭吵的焦點無外乎三
第一個是科舉考官的人選;第二個是科舉名額的限定;第三個是審卷判分的規
這三點,其實歸根結底,還是朝中各個派系,為了爭奪人才,培養黨羽,而進行的政治博
周鈞見眾人爭執不休,眉頭皺起,慢慢抬起手
朝禮太監見狀,連忙高聲喝道︰“肅靜!”
見百官慢慢安靜下來,周鈞清了清嗓子,當堂宣布︰“這次科舉,乃是大唐數年來第一次重開,對于天下那些寒窗苦讀的學子來說,至關重要……我問你們,這次科舉之中,什麼才是最關鍵的?”
百官面面相覷,無人作
周鈞︰“是公正!國家選拔人才,倘若做不到公平公正,那還如何服眾?!”
朝中官員紛紛點
周鈞︰“此次科舉的制度,相比以往,有四改三廢之變動,請諸位听先說四改,它們分別是鎖院、別頭試、彌封和謄”
眾人听見這些名詞,皆是一頭霧
周鈞解釋道︰“所謂鎖院,即一旦有官員,被任命為科舉考官,那麼他就必須立即鎖宿在官所之中,在大約五十天左右的鎖院期間,不得回家,不準見親友或與院外臣僚交”
“所謂別頭試,即為考官回食祿之家的子弟,參加科舉考試時,必須加試復主考官的子弟、親戚參加考試時,應該另立考場,另派考官,此即為別頭”
“所謂彌封,即為糊名就是考生答完試卷之後,考卷上的名字、籍貫等闞錄,會被全部用冊條彌封,使得無人能夠看出此卷的作者身”
“所謂謄錄,就是組織文吏,專門謄抄考生的試卷,再將謄抄件,呈給考官,供其閱覽和評借助此舉,可以徹底杜絕考官通過考生筆跡,或是事先約定好的隱匿標記,來達到舞弊的目”
周鈞停頓片刻,不顧滿朝文武的震驚之色,繼續說道︰“再說三廢,從今往後,杜絕行卷、公薦、連鄉,若有犯者,按舞弊處置!”
周鈞說完這四改三廢,整個朝堂里鴉雀無
如果說周鈞制定天佑舉賢令,使得工商雜戶也能夠通過科舉入仕,對于唐朝官場來說,是一道驚雷的話;那麼現在的四改三廢,就如同一陣雷暴閃電,直接為整個科舉制度,帶來了一場翻天覆地的變
但是,周鈞自己卻知曉,四改三廢在歷史上都是確有發生的科舉改
比如鎖院,最早確立,是在宋太宗淳化三年,甦易簡知貢舉,“既受詔,徑赴貢院,以避請求”,以後便建立了鎖院制
比如彌封,最早興起于武周朝,後因為朝中阻力,並沒有廣泛推同樣也是在淳化三年的殿試,禮部奏名合格進士,宋太宗采納將作監丞陳靖的建議,才真正實行了糊名考校
再比如別頭試,最早出現于元和十三年,中記︰“初,禮部侍郎親故移試考功,謂之別頭……十三年,權知禮部侍郎庾承宣奏復考功別頭”
至于最後的謄錄制度,真正確立是在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宋朝專設謄錄院,後又設對讀官,負責謄閱文校對工
這些改革,在歷史上徹底完善了科舉制度,使得官員的選拔機制更加公平,也降低了世家門閥壟斷權力的風
而如今,周鈞手握三公之權,又借天子之威,對唐朝科舉制度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最大限度堵死門閥的權力通路,為寒門學子創造上升的通道,從而達到攬天下賢才為己用的目
再加上,朝中的文官隊伍,經歷了數次清洗,如今大部分都是來自安西的官員,這對于周鈞來說,更是有
听完四改三廢之後,高適思索片刻,站出來向周鈞問道︰“丞相,科舉改動頗多,恐怕推行起來,要費上一番功”
周鈞看向高適說道︰“山河破碎,賊寇圍闕,此乃國之存亡的關頭,倘若不思變,大唐只有沒落的下”
周鈞看向朝中的官員,朗聲說道︰“某有一首詩,贈予在座的諸”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
說完,沒有理會官員們吃驚的表情,周鈞擺了擺手,在朝禮太監的一聲退朝中,大步離開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