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奴牙郎

第414章 立威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夜盡長 本章︰第414章 立威

    送走了柳載,周鈞一個人坐在書房之中,想起臨行前孔攸贈給他的錦囊,索性打開一看。

    錦囊中只有一塊巴掌大的紙片,周鈞原本以為上面只有寥寥數語,卻不料孔攸用蠅頭小字寫滿了整張。

    通讀下來,大意如下。

    沙州之亂,罪不在民,禍起于大族相爭。

    關隴勛貴與沙州豪強必有一斗,前者是為了逐利,後者卻是為了求生。兩廂對比之下,沙州豪強定會死守不退,哪怕因此開罪朝廷,也在所不惜。

    主家承了聖旨,處置沙州之亂,關隴與沙州孰輕孰重,無需顧忌其它,只需思慮何法將來對自己有利便是。

    無論如何處置,沙州之亂乃是隴右變局的源頭,事態不可拖延,唯有快刀斬亂麻。

    看完了這一面,周鈞又將紙片翻了過來,只見孔攸在背面又寫了一行小字︰一池渾水,方得騰挪,鷸蚌相爭,才使遠謀。

    周鈞將紙片在火上燒了,又坐下來靜靜思考孔攸的建議。

    孔攸隱約猜到了關隴勛貴和沙州豪強的爭斗,又料準沙州本地人必定會奮起反抗,哪怕與朝廷作對,也在所不惜。

    孔攸在信中,並沒有點明周鈞究竟是該支持關隴勛貴,還是沙州豪強,只是說沙州的局勢不可拖延,應該盡快處置。

    然而,紙片背後的十六個字,周鈞卻看出了許多名堂。

    沙州是大磧商路的門戶,也是周鈞將財產、人力、糧食等等,運向西域的重要中轉站。

    關隴勛貴和沙州豪強,倘若任由其中一家做大,並最終消滅了另一家,那麼沙州將會徹底落入一方之手,這對于周鈞日後的計劃而言,並不是什麼好事。

    只要沙州一直處于明爭暗斗,雙方才會盡力來拉攏周鈞,使得後者能夠在沙州獲得相當大的政治議價權,並趁著他人的注意力不在自己身上,將大批的物資和人員,經由大磧商路,運送到西域中去。

    這便是『一池渾水,方得騰挪』。

    至于後八�字——鷸蚌相爭,才使遠謀。

    相比前兩句,後兩句周鈞看的有些糊涂。

    周鈞能瞧出鷸蚌相爭四字,指的是關隴沙州之爭,但才使遠謀四字,他卻有些吃不準。

    難不成,孔攸觀沙州之爭,還有後手潛伏其中?

    總結下來,孔攸的意見便是,沙州是整個隴右之亂的源頭,必須盡快解決。

    但解決的過程之中,不應任由關隴勛貴和沙州豪強中的任何一方做大,而是應該平衡二者之間的勢力,使得沙州的局勢,維持在一個對抗但不死斗的態勢。

    這樣做的原因,一是使得周鈞可以借勢攬權,二也是方便混淆耳目,利用沙州運輸物資人員去往西域。

    接下來,周鈞花了幾日的時間,理清了沙州的政務。

    最終,作為大磧商路的司管人,周鈞發布了上任之後的第一條通令——廢除王定下的所有苛捐雜稅。商稅標準,重新按照大唐慣例的二十稅一來征收。此外,大磧商路通商,一切偏向唐民、歧視邊民的法令,也一並廢除。

    此條通令一經發出,引得百姓拍手叫好。

    又有人認出了簽署通令的上官,乃是曾經司管大磧商路的周鈞周市監。

    一時之間,周監重回沙州的消息,如同長了翅膀一般,傳遍了整個大漠。

    很快,周鈞發布了第二條通令。

    但凡涉及互市、關所、營產的不法之事,只要拿著訴狀,通通可以來敦煌府所擊鼓鳴冤。

    這條通令相比第一條,更是在沙州掀起了軒然大波。

    周鈞何許人也,當朝駙馬,開國縣伯,隴右黜陟使,安西節度使。最關鍵的是,大磧商路當初從無到有,乃是他一手主導而成。

    這般的人物,說出去的話,就像砸到地上的釘子,一句就是一個坑。

    他既然敢說為百姓伸冤,那麼就絕對不會食言。

    抱著這般的想法,即便是年末時分大雪紛飛,依然有許多百姓帶上訴狀,路行艱難的來到敦煌府所,敲響了門前的鼓面。y

    周鈞也不含糊,不管來者是誰,也不管所告何人,訴狀統統留下,案卷一並審理。

    喊冤的鼓槌,被打斷了數根;衙門的門檻,也被人踩爛了一段;府所的堂中,更是燭火長明,通宵達旦。

    天寶十一載除夕過後,周鈞在柳載等官員的協助下,審案逐漸有了結果,在掌握了確鑿證據之後,便開始下令抓人。

    一時之間,州府獄中人滿為患。

    倘若仔細查看,被關押的人大多都來自于關隴的商戶和大族。

    眼見事態發展至此,敦煌郡刺史韋桓終于坐不住了。

    他先是找到周鈞,旁敲側擊,希望後者高抬貴手,揭過此事。

    見周鈞不為所動,韋桓干脆帶著大批出身關隴的下屬,打算直接登門攤牌。

    這一日,周鈞坐在上座,身旁坐著一位氣宇軒昂的中年男子,二人談笑風生。

    堂中有侍女煮著茶,茶香彌漫,使得人精神一震。

    那中年男子深吸了幾口氣,不由嘆道︰“這雲茶當真是不同凡響,只需滾水一沖,生出的茶香,居然如此濃郁。”

    周鈞看向那中年男子,笑著問道︰“郭軍使,你先前職事朔方,可曾听說過這雲茶?”

    郭子儀向周鈞拱手道︰“有所耳聞。”

    周鈞笑了笑。

    朔方西受降城有互市,專門與漠北部族交易馬絹和茶葉。而郭子儀之前任職的橫塞軍,就駐扎在西受降城的附近。從王忠嗣擔任節度使開始,周鈞感念與朔方軍的交情,名下的茶坊就一直向朔方軍低價供應著雲茶,用以補貼軍中糧餉。

    所以,郭子儀曾經任職橫塞軍使,必定知曉朔方軍承了周鈞的恩情。

    周鈞沒有在這個話題上過于展開,而是問道︰“吐蕃大軍眼下駐扎在龍勒山口,開春時必定來犯,郭軍使可有計教我?”

    郭子儀正色道︰“駙馬,郭某上任墨離軍使以來,領兵巡視了三危、鹽池、陽關等地,沙州各地民心渙散,當下……”

    話音未落,門外傳來了下人的告聲︰“駙馬,韋刺史攜了不少州府官員,前來拜訪。”

    听見這話,郭子儀一愣。

    周鈞皺眉,一言不發。

    郭子儀思慮片刻,提議道︰“駙馬,郭某不如先行告退?”

    周鈞瞧了郭子儀一眼,說道︰“韋刺史來尋我,怕是為了公事,郭軍使不妨留下听听。”

    郭子儀無奈,只能留下。

    不多時,韋桓攜著十數名官員,氣勢洶洶的入了堂中。

    瞧見郭子儀在場,韋桓也是一怔,但很快便記起了正事。

    向周鈞拱手行了一禮,韋桓接著說道︰“駙馬否了之前的稅賦條例和互市關引,此舉雖然有朝令夕改之嫌,但畢竟也是事急從權,吾等並無異議。但是,駙馬又慫恿百姓濫告,豈不知,此舉正中敵人下懷。沙州當地人未經教化,又有不少與吐蕃勾連的奸詐之徒,敦煌城如今亂成一團,牢獄之中皆是大唐子民,駙馬難道就不擔心民心背離,無人可用嗎?!”

    郭子儀听完,面色尷尬。

    這哪里是來商議公事的,分明就是來興師問罪的。

    郭子儀只能站在原地,眼楮看向窗外,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周鈞坐著,臉上的表情絲毫未變,一邊品茗,一邊問道︰“韋刺史這般說了,那你們呢?都是一樣的想法?”

    跟隨韋桓的十幾位官員,有人點頭,有人察覺氣氛有些不對,猶豫不決。

    周鈞向身後的孫阿應打了個手勢,後者離開中堂,很快又帶著一群親兵,搬來了小山一般的案宗。

    周鈞放下茶杯,指著官員中的一人說道︰“蕭士賢,武威郡司馬,天寶十載五月初九入夜,族兄指使家丁放火焚毀宅地,致使鳳元村三十九戶無家可歸,土地無主。”

    周鈞又指著另一人說道︰“鄭嶴,武威郡承議郎,私制輿圖,栽贓窠山何家,以謀叛之罪,流何家上下五十一口。又借安民屯田之由,侵吞土地,收為己有。”

    堂中十來位官員,周鈞一個一個叫過去,每一個人不是犯罪,就是行為不檢。

    被周鈞叫到名字的人,雙腿癱軟,跪倒在地,不停的求饒。

    到了最後,堂中跪倒一片,只有韋桓一人還站在原地,臉色慘白,搖搖欲墜。

    周鈞冷冷瞪了他一眼,從卷案中找到一本奏疏,反手直接甩在了韋桓的身上,口中大喝道︰“念!”

    韋桓顫顫巍巍打開奏疏,只看了一眼,整個人就徹底崩潰。

    這本奏疏,乃是他親手所寫。

    內容是彈劾周鈞僭越行事,禍亂政務,延誤戰機,致使沙州局勢惡化。

    只是,這本奏疏是他前幾日剛剛寫好,收在家中書房,打算今日會面結束,就找下屬們共同署名簽押,再快馬寄往長安,呈給聖人。

    韋桓也不知,哪里出了紕漏,這本奏疏居然跑到了周鈞的手中。

    堂中跪伏在地的官員們,痛哭流涕,丑態盡出,只是自稱被蒙蔽了心智,又哀求駙馬開恩。

    周鈞瞧著這些官員,心中惱怒,當堂喝道︰“一群滿肚草包的蠢物!平日里只知魚肉百姓,惹得渾身是羶,居然還有膽子跑來和我叫板?!當真不知道死字怎麼寫嗎?!”

    听見這一聲大喝,官員們嚇得噤若寒蟬,其中有人年事已高,又憂懼攻心,居然直接暈了過去。

    周鈞又將視線投向韋桓,冷笑道︰“至于你,韋刺史,你可真有膽量啊。你和王共事之時,做過的那些丑事,全部記在賬本之中……眼下是多事之秋,我本來還想放你一馬,不料你卻自尋死路……”

    听見這話,韋桓閉上了眼楮,心中清楚,自己算是完了。

    待府衛們押走堂中的官員們,周鈞命下人收拾一番,重新上茶。

    瞧過了適才的一幕,郭子儀心中凜然,再看向周鈞的時候,眼神也變了許多。

    周鈞和顏悅色,仿佛剛剛什麼也沒有發生過一般,只是喊郭子儀坐下喝茶。

    郭子儀小心坐了下來,猶豫再三,終于向周鈞問道︰“駙馬,武威郡的那些犯官,您打算如何處置?”

    周鈞看向郭子儀︰“依你之見,應當如何處置?”

    後者拱手道︰“某乃是一介武夫,實在是不知。”

    看著郭子儀諱莫如深的表情,周鈞在心中暗暗笑了一聲老滑頭,開口說道︰“韋桓與王勾結,罪證確鑿,當是首惡。”

    郭子儀︰“那其他官員呢?”

    周鈞︰“只要所犯之罪,不在十惡之內,我便打算將其案宗,快馬送至犯官的族家,至于如何處置,就留給他們自己決定。”

    郭子儀听完,點頭嘆服。

    二人煮茶交談,足足又有半個時辰。

    之後,郭子儀告別周鈞,出了府所宅院。

    門外一直候著的典吏,瞧見主官出門,連忙迎上去說道︰“剛剛瞧見府衛押了不少官員出門,某以為府中生變,正惴惴不安,軍使平安無事就好。”

    郭子儀回頭看了一眼,長吁一口氣,接著嘆道︰“奇哉,怪哉……二十來歲的小郎,沒有世家的背景,又不曾蔭得祖輩之功。一介奴牙郎,僅僅靠著手腕和智謀,居然成了帝婿,甚至還得以外職領兵、大權在握。放眼大唐百年,卻是絕無僅有的一人罷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唐奴牙郎》,方便以後閱讀大唐奴牙郎第414章 立威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唐奴牙郎第414章 立威並對大唐奴牙郎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