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奴牙郎

第391章 燎原之火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夜盡長 本章︰第391章 燎原之火

    一個月後,沙州戰報八百里加急,送入了長安。

    戰報有雲,吐蕃軍潛至龍勒山口,深夜奔襲子亭鎮。鎮中有吐蕃內應,大開城門,引敵軍入城。

    唐軍猝不及防,死傷慘重,憑街巷拒敵而守,以弩箭射殺敵酋悉博努,無奈兵力懸殊,全鎮戰至最後一卒,舍身取義,無人投敵,子亭鎮失守。

    吐蕃騎軍失了主帥,副將噶爾•桑赤若替之。敵軍攻下子亭鎮後,並未據守,片刻未歇,當晚又北上奔襲一百八十里,進攻沙州壽南縣。

    敵軍來勢洶洶,壽南縣中有內應,使得城門大開。縣中又有西域大族,遣私兵部曲,與吐蕃里應外合,夾擊唐軍。

    壽南縣守卒血戰半日,不敵,城陷。

    這份戰報一經公開,朝野震動,百官聞之無不驚駭。

    吐蕃軍過去也曾數次經龍勒山北上,侵犯沙州,但在一夜之間,就攻下一處軍鎮和一個縣城,卻是自開國以來,從未有過的事情。

    而且,子亭鎮乃是上鎮,唐卒數量和軍備情況都是完善;壽南縣曾名龍勒縣,掌理陽關,不僅是敦煌郡治下的大縣,縣中庫藏更是大唐重要的稅賦來源,縣中兵力雖然不如子亭鎮,但也是充足。

    這兩處要所,在一夜之間同時陷落,這在朝中百官看來,實在是無法想象。

    遠在灞川的周鈞,並沒有參加朝會,但是根據金家長行坊送來的消息,關于沙州戰事,他所得知的細節,卻是比朝中更加詳盡。

    攻陷子亭鎮和壽南縣的敵軍,並非是吐蕃本陣大軍,而是本翼宗家旗下,最為精銳的三千先鋒騎兵。

    這三千騎軍,憑借著內應協助和行軍速度,沒有給唐軍任何阻延遲滯的機會,在一夜之間就先後拿下了子亭鎮和壽南縣。

    入城之後,吐蕃騎軍的主將噶爾•桑赤若,下令打開壽南縣的稅賦庫藏,將大批財貨從中搬出,先是犒賞吐蕃軍士,接著取出不少,分給了那些作為幫凶的西域大族。

    做完這一切,吐蕃軍又攻破當地的唐人大戶,屠殺男丁,奸淫女子,又掠奪唐人私產,放火焚燒唐人宅院。

    然而,對于當地的胡人異族,吐蕃軍卻秋毫未犯。

    讀完這些,周鈞和孔攸對視了一眼,二人的臉上都有著驚色。

    周鈞皺緊眉頭,對孔攸問道︰“這只吐蕃軍的行事,似乎不同以往?”

    孔攸點頭道︰“過去吐蕃軍也曾進犯沙州,但是劫掠的對象,卻是不分唐胡,肆意妄為……然而,如今這只三千人的騎軍,卻將矛頭對準了唐民,這倒是聞所未聞。”

    周鈞在心中仔細回憶,史書之中,吐蕃因為石堡城戰敗,在天寶十載的這一年里,收縮兵力,注重防守,對大唐雖然偶有犯邊,但卻從未有過大規模的戰事。沙州子亭鎮和壽南縣在一夜之間失守,更是史書中從未有過的事情。

    由此可見,自己這只蝴蝶,通過不停扇動著翅膀,對于歷史的影響,已經由量變引發了質變,使得千里之外的吐蕃內部,發生了一些看不見、摸不著、但卻愈演愈烈的變化。

    孔攸仔細又讀了一遍情報,一邊思索一邊說道︰“吐蕃前鋒的主將,噶爾•桑赤若,攸似乎有點印象。”

    周鈞︰“你听說過這�人?”

    孔攸︰“與其說此人,倒不如說攸听說過噶爾這個吐蕃家族。”

    周鈞︰“哦?細細道來。”

    孔攸︰“百年前,噶爾家族乃是吐蕃首屈一指的封貴,就連吐蕃祖贊也必須低頭向其問策。原因無他,只因噶爾家族中出了一位著名的大賢,噶爾•東贊。”

    听見噶爾•東贊這個名字,周鈞終于反應了過來,此人乃是百年前的吐蕃相國,權傾高原,漢人通常稱呼其為祿東贊。

    祿東贊是吐蕃歷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之一,他一手促成了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的唐蕃和親,又耗時多年討伐象雄,滅亡吐谷渾,統一了青藏高原,還為吐蕃設置官僚體制、劃定行政區界、改革稅制戶籍、完成軍事擴張等等。

    可以這麼說,祿東贊促成並主導了吐蕃帝國的建立。然而,祿東贊病逝之後,噶爾家族持續做大,功高震主,隱隱威脅到了吐蕃祖贊的地位。

    聖歷二年(699年),赤都松贊普發起政變,攻入噶爾家族的封地,以謀逆的罪名,屠殺了數千人。

    噶爾家族的幸存者,大部分叛入大唐,改姓為『論』,只有小部分支族向祖贊獻上了土地和財產,求得一條活路。

    孔攸此時也說道︰“噶爾•桑赤若倘若是祿東贊的後人,那麼在吐蕃之中,幾乎等同于罪戶出身。此番作為副將,統領三千騎兵,而且主將又恰巧死在了首戰之中,這連在一起看,倒是有些意思……”

    周鈞︰“此人深曉用兵之道,又與吐蕃尋常將領不同,殺戮劫掠,只針對唐民。由此可見,此人心機頗深,恐怕是個難纏的角色。”

    孔攸點頭︰“主家所言極是。攸原本以為,王橫征暴斂,安西軍怛羅斯大敗,西域會首先生亂……倒沒想到,有人引吐蕃軍北上,西域沒亂,沙州倒是先亂了。”

    周鈞听到這里,問道︰“安西諸國不滿王,為何奏疏還沒送到長安?”

    孔攸︰“主家難道忘了?皇帝早先曾下過聖旨,朝會暫罷,政事統統交由右相處理……”

    周鈞頓時明白,安西諸國的奏疏,怕是已經入了朝,只不過被李林甫統統扣了下來。

    孔攸︰“主家無需擔憂,即便右相再如何掩蓋,紙包不住火,最終都有暴露的一日。倒是沙州的局勢,經噶爾•桑赤若這麼一鬧,怕是會有野火燎原之勢,逐漸燒至整個安西,最終引得局勢崩壞,一發不可收拾。”

    周鈞有些懷疑︰“你是說,那三千吐蕃騎軍,在攻下子亭鎮和壽南縣之後,仍舊會有動作?”

    孔攸︰“主家倘若不信,不如靜待些時日,自然會有消息報來。”

    又過了大半個月,果然如孔攸所料,沙州又有戰報傳來。

    這一次,周鈞看了那戰報,心中巨震,雙手顫抖,好半晌沒有回過神來。

    壽南縣陷落之後,噶爾•桑赤若率領的三千吐蕃騎軍,僅僅只是休息了半日,又向西行軍,襲擊了陽關,切斷了大磧商路,又掠奪了商隊和官營。

    與往常一樣,桑赤若的襲擊目標只有大唐營產,卻放過了那些胡人和異族。

    身處敦煌的王,听聞大磧商路被襲,心急如焚,以使君的身份,強令駐扎在敦煌城外的豆盧軍緊急馳援。

    豆盧軍開拔向南,日夜急行軍,在趕至陽關的時候,卻吃驚發現,現場滿目瘡痍、尸體遍布,建築焚毀後的斷壁殘垣隨處可見,卻唯獨不見吐蕃人的蹤跡。

    就在豆盧軍搜索吐蕃軍隊的時候,渾身是傷的斥候,送來了一份急函,上面只有八個大字——敦煌被襲,危在旦夕。

    任誰都沒有想到,吐蕃三千騎兵,在攻下陽關、引出豆盧軍之後,居然有膽量敢去襲擊沙州的州府敦煌城。

    與子亭鎮和壽南縣的遭遇幾乎相同,趁夜奔襲、里應外合、城中生亂,吐蕃騎軍用這三板斧,攻下了敦煌城的城門,又與府衛進入了巷戰,最後甚至一度攻到距離城中內府不足百米的坊街。

    所幸,府衛悍不畏死,城中又有大批居民助戰,這才擋住了吐蕃人的攻勢。

    血戰了整整一夜,太陽初升之時,桑赤若見府所久攻不下,麾下又死傷慘重,無奈只能撤出城外。

    經此一役,雖然吐蕃人沒能最終攻佔敦煌,但是此戰在整個沙州、甚至西域都掀起了軒然大波。

    大唐在經歷了數次大敗之後,在西域諸國的心中,已經逐漸有了頹相。

    桑赤若率軍回撤,又派出使者四處發出檄文。

    文中言道,唐國依仗強大的軍隊,隨意編造理由,肆意攻伐小國,又霸佔商路,收取苛捐雜稅,使得百姓民不聊生。吐蕃作為宗主,理應幫屬國討回公道,在此向諸國號召,共抗唐國,並將唐民趕出西域。

    孔攸看完,先是幽幽嘆了口氣,接著對周鈞說道︰“紙怕是包不住火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唐奴牙郎》,方便以後閱讀大唐奴牙郎第391章 燎原之火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唐奴牙郎第391章 燎原之火並對大唐奴牙郎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