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奴牙郎

第317章 築城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夜盡長 本章︰第317章 築城

    籌劃了十來日,周鈞寫好了奏疏,其中著重說明了西域情勢的復雜,還有商線沿途的安排,又遣官驛送往了長安。

    再一次尋來封常清和龍堯立,周鈞就焉耆的擴城和築防,在焉耆鎮守府召開了一次擴大化的會議。

    會上,封常清丈量並厘清土地,配合工造坊,給出了擴城的方案。

    方案一,采用的是西域鎮府中常見的分屯城。即以鎮府所為中心,向四周建立數個稍小一些的屯城。這些小型屯城,外城牆周長從數百米到一公里不等,內部可屯集兵士和物資,又有商業和工坊,等于是一個個小型的軍鎮。

    方案二,采用較為傳統的內外城結構。將現有的屯城做為內城,再修建外城包裹住內城,最終形成城中有城的結構。

    兩種方案,各有利弊。

    第一種方案,勝在修建便利,御守範圍較廣。不利之處在于城池之間,攜守難度大。敵人倘若是大軍壓境,很容易就能各個擊破。而且,在進行商業和手工業發展的時候,資源調度和人員往來也有許多麻煩。

    第二種方案,勝在城市規劃完整,可以集中兵力抵御外敵,資源人員調配便利,能夠有效保護重要場所。缺點也很多,第一,修建外城,消耗建材多,持續工時長,人力要求高;第二,修建外城對于城市設計要求較高,例如上下水管網、道路平整、住宅規劃、城防布置等等,都需要仔細規劃。

    焉耆鎮府所在的城池,名為博格達沁城位于後世焉耆縣四十里城子鎮麻扎村),在此城南方五百米處,另一處稍小的城池,名為泰克利城位于後世焉耆四十里城子鎮阿克墩村,北距博格達沁城0.5千米)。

    按照鎮軍使龍堯立的意見,是采用第一種方案,在鎮守府的東西兩向,各修建一座小型屯城。這樣一來,就可以與主城博格達沁城)和輔城泰克利城)相互配合,形成犄角之勢。

    周鈞想了想,還是否定了這個意見。

    理由是焉耆位于要沖之地,倘若被大軍攻擊,修建太多的屯城,反而會犯下貿然分兵的大忌,不如集中兵力在一座城池之中,重點防守一處。

    周鈞根據焉耆輿圖,最後給出的決定是采用第二種方案,即在南北兩座城池的外廓修建城牆,將博格達沁城和泰克利城包裹其中,形成一個『閭』字封口的結構。

    听了周鈞的話,會上的一眾人議論紛紛,意見不一。

    封常清和工造坊測算了一番,如果按照第二種方案,修建城牆將兩座屯城包裹起來,其長度怕是要接近12公里。

    12公里的城牆是什麼概念?

    外周12公里的城池,放在唐朝時的中原地區,已經算是中州以上府城的大小。

    唐朝長安的城牆,東西長約9700余米,南北長約8600余米,周長約36公里,城牆的高度在6到7米。

    它從漢朝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開始施工,經30多萬人前後5次修建,至漢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九月建成,總共用12年。隋朝和唐朝又在漢長安城的基礎上,又是多次加固和擴建,才有了如今的規模。

    封常清估算了一番,按照夯土壘砌,再加固增築的城牆灌注法,12公里長的城牆,即便把高度僅僅修到關所城防的4.7米標準,再加上各種城防布置,最少也需要發動上萬役夫,再用時一年半。

    而且,不光是城牆、望樓、甕城、女牆、覆道等等,還有上水、下水、道路等等工程,建城所用的人力、用時、錢帛和用度,不是焉耆鎮所能承受的。

    听了這話,龍堯立和一眾焉耆鎮官員的態度,大多都轉向了質疑。

    周鈞听著眾人說著意見,也沒有反駁。等待聲音少了一些,周鈞只向龍堯立問了一句話︰“焉耆欲開大磧路,歷史上兩次遭外敵入侵,一次是高昌人和突厥人,另一次是龜茲人和吐蕃人。龍使君,以你之見,倘若歷史重演,僅僅修建兩處小屯城,能否擋住這兩次攻擊?”

    龍堯立一愣,思考片刻後,搖了搖頭。

    有人此時說道︰“即便焉耆鎮防不住,不是還有大唐的軍隊嗎?他們不會坐視不理的。”

    周鈞︰“龜茲距離焉耆有八百里,敵情傳至龜茲,大軍開拔再增援,需要多少時日?倘若分屯拒敵,怕是唐軍還未到,焉耆就已經損失慘重了。”

    龍堯立嘆氣說道︰“在西域之中,焉耆與龜茲本就是世敵。這其中,有歷史的緣故,但更多卻是利益上的糾葛。大磧路一旦開放,焉耆將會撼動龜茲南北會商的地位。這一點,怕是西域諸多勢力都不想看到的。”

    封常清︰“商路北線上的龜茲、高昌、伊吾等府,因絲綢之路得利已有多年,粟特人、西域大族在這三地都有置辦產業,彼此之間榮辱共休,自然是一致對外,不願改變。”

    周鈞︰“正因如此,倘若大磧路重開,焉耆西邊是龜茲,北邊是高昌,南邊是吐蕃,承受的壓力和風險極大。擴城增築只能以最壞情況來設想,不可存有絲毫僥幸之念。”

    龍堯立听罷,點點頭,對周鈞說道︰“周監所言有理。”

    又商討了一會兒,周鈞向封常清使了個眼色,後者心領神會,向眾人說道改日再議。

    待堂中只剩下周鈞、龍堯立和封常清三人,周鈞對另二人說道︰“擴城一事,迫在眉睫。”

    封常清︰“但是,倘若要築大城,建材、役夫、錢帛、工時,都是麻煩。”

    周鈞︰“我問你們,在焉耆縣周遭,可有產石炭之地?”

    龍堯立︰“高昌、烏壘都產石炭。焉耆縣北也有一處石炭礦,位于遏索山中,只不過開采不便,已經荒廢多年。”

    周鈞︰“高昌、烏壘的石炭燒過之後,炭灰如何處置了?”

    龍堯立疑惑不解︰“炭灰?”

    周鈞︰“對,炭灰。”

    龍堯立︰“炭灰就是渣滓,沒有任何用處,一般來說,都是找一處荒地傾倒。”

    周鈞︰“好,從明日開始,開始收儲炭灰,有大用處。”

    龍堯立怔在原地,好一會兒沒回過神來,接著說道︰“周監,何必費大力氣收那事物?”

    封常清在一旁想了想,對龍堯立說道︰“周監既然說了這話,那就只管去做便是。”

    周鈞︰“還有,收儲的炭灰,必須是煆燒至發白的灰渣;負責收儲的人員,需要守口如瓶,不得聲張;另外,在城中尋一處場所,用帷簾擋起來,以備後需。”

    龍堯立听周鈞說的嚴肅,對收儲炭灰也上心了幾分,鄭重其事的點了點頭。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章

    加入書簽

    返回書架

    喜歡大唐奴牙郎請大家收藏︰(.)大唐奴牙郎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唐奴牙郎》,方便以後閱讀大唐奴牙郎第317章 築城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唐奴牙郎第317章 築城並對大唐奴牙郎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