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特人是一個相當矛盾的民族。
他們中有的人為了利益,爭奪無度,鼠目寸光;但有的人聰慧多謀,懂得審時度勢,一心忠直。
河西安家便是後者。
史書中,安祿山顯露反心之後,安思順和安波注數次上書,提醒朝中留意安祿山叛亂。
朝廷置若罔聞,時任朔方節度使的安思順見警示無用,便積極備戰,令朔方軍嚴加防範河東。
安史之亂爆發,朝廷擔心安思順與安祿山暗中勾結,便用郭子儀接任安思順,成為朔方節度使。
郭子儀在上任之後,驚訝的發現朔方軍在勝州南方,屯集重兵和物資,建立起了一條向東的防線,準備萬全,隨時可以出戰。
正因為有了安思順的事先準備,郭子儀日後才能憑借朔方軍重創叛軍。
面對河西安家的交好之意,周鈞開口說道︰“鈞奴牙出身,朝中又無應援,不過從六品的互市監,哪里比得上安家的顯赫,又能幫上什麼忙?”
安思順拱手說道︰“周二郎何必妄自菲薄?北藩如今看起來風頭正盛,實則危機重重,不論王都護,還是諸軍使,都是朝廷猜疑的對象。思順乃是都護親自提拔的軍使,河西安家又與安祿山有著宗族關系。所以,安家表面光鮮,實際上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又何談顯赫二字?”
周鈞輕輕點頭。..
安思順為粟特人,又出身西域安國,但大唐官場上的政治敏銳性卻不差。
安思順又說道︰“周二郎有勇有謀,又生財有道。雖然不是北藩中人,但交好都護和眾軍使,而且在朝中的名聲也頗佳,將來必得重用。”
安波注在一旁補充道︰“老夫這個祆教薩保,也是托了周市監的福。”
安思順︰“安家上下都欽佩周二郎,只望彼此相攜。”
周鈞喝了一杯酒,開口說道︰“說道提攜,倒還真有一件事,鈞希望與安家合作。”
安家父子連忙側耳。
周鈞︰“鈞有意重開敦煌古道。”
安家父子一愣,安波注先開口勸道︰“敢教周市監知曉,前些年,安家有商隊曾經試圖從敦煌出發,穿行大漠,去往西域的石城鎮。可是行到半途,遭遇風沙失了方向,最終因為尋不到水源,僅有兩人活著走出了大漠。”
安思順沉吟片刻,向周鈞問道︰“周二郎從不無的放矢,可是有了穿行大漠的良策?”
周鈞點頭︰“不出數月,就能知曉結果。倘若沙州大漠真的能夠通行,那麼絲綢之路就可節省一半的路程。”
安思順與安波注交換了一個眼神,父子二人點了點頭,又一起對周鈞說道︰“倘若沙州大漠之中,真的有商路可以連接敦煌和西域,安家願全力助周二郎重建敦煌古道。”
與此同時,長安城,興慶宮。
炎炎夏日,尹玉梳著反綰髻,點著絳朱唇,穿著一束抹胸和短襦,襯得皮膚嬌嫩白皙,容貌嫵媚可觀。
只見她眉飛色舞的說道︰“那馬匪營寨里有數千馬匪,平日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縱橫河西,未逢敵手。”
“周二郎只帶了一百親衛,再加上一些府兵和民夫,趁著夜色潛入營寨,先是用計謀引起馬匪營嘯,又趁著敵人內訌一舉奪下城門。殺敵無數,自損只有數十,此等戰功,放眼大唐諸將,又有何人能做到?”
躺在折床上,身態慵懶而又豐韻的楊玉環,宛如一朵嬌艷欲滴的牡丹,令園中眾花再無顏色。
她笑著對尹玉說道︰“一百唐卒對上數千馬匪,自損只有數十,也算是難得。”
尹玉坐了下來,面露喜色,又朝楊玉環問道︰“會說戲本,文才也好,還能賺錢,又待人寬厚,如今連領兵打仗都是好手。娘子且說說,還有什麼是他不會的?”
楊玉環听了也是感嘆︰“我從下人那里听說,周二郎剿滅馬匪的戰事,起初還是不信。後來,有首級清點闞冊,又有俘虜押解入京,還有繳獲等等,我才真的信了。”
說到這里,楊玉環看了一眼尹玉,見後者一臉激動,不由暗暗嘆了一口氣,又問道︰“你的心思還是未改?”
尹玉聞言,朝楊玉環用力的點了點頭︰“未改。”
楊玉環︰“罷了罷了,我尋個機會,再幫你向陛下說說情,看看是否會松口。”尹玉大喜,拉住楊玉環的衣袖,口中直道︰“娘子對我最好了。”
楊玉環身旁的鳥籠中,那只來自嶺南的雪鸚,此時也開口喊道︰“娘子好!”
楊玉環听見,嘴角含笑。
就在這時,門外內侍傳來唱告,說是韓國夫人等在門外。
楊玉環皺起了眉頭。
尹玉識趣的問道︰“娘子,可要我暫且退避?”
楊玉環搖頭道︰“不用,你坐著便好。”
不多時,身為韓國夫人的楊氏大姐走了進來,看見尹玉的一瞬間,有些意外,又連忙說道見過萬春公主。
楊玉環冷冷看向楊氏大姐,問道︰“尋我所為何事?”
楊氏大姐猶豫了片刻,對楊玉環說道︰“三妹數次來興慶宮問安,貴妃都不準見,三妹頗感惶恐,便使阿姊從中轉圜。”
楊氏三姐,便是虢國夫人,也是上元節當晚,被楊玉環撞破私情之人。
楊玉環恨極楊氏三姐,便說道︰“她自有多福,直接進宮便是,又何必來見我?”
楊氏大姐看了一眼尹玉,面色尷尬,只能隱晦說道︰“姐妹們皆是楊家的女兒,既然是同根連氣,無論誰得了好,自然也會向著族中其他人。三妹行事莽撞,但也是為了族中的大計,貴妃又何必放在心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