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董卓,愛民如子

第63章 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隱于深秋86 本章︰第63章 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

    <div id="cener_ip"><b></b>    朝中的一樁要案,對于市井百姓來說,那便是……一點漣漪都算不上。畢竟這時代極度割裂,等級森嚴,朝廷的事兒根本不會傳到百姓耳中。

    朝會過後,洛陽城里一如往常。

    準確來說,是一天比一天熱鬧街道上人聲鼎沸,有早上一直響到中午的叫賣聲,有稚子跑來跑去的嬉鬧聲,有臨街坊市里的吆喝聲。

    “祖傳大力丸,宮中秘方,強身健體……”

    “椒柏酒,家中自釀的椒柏酒,不好喝不用給錢……”

    “泥馬,泥犬,泥牛……夫人,買個陶響回去逗孩子吧。”

    “阿母,買一個,給我買一個嘛。”有頑童指著路邊的泥俑攤子,在地上哭鬧打滾。

    母親無奈,說道“回家,汝父準備了竹條炒肉。”

    “炒肉?”頑童一驚,道“就是城中新開那家大酒肆里,香味兒會飄很遠的炒肉?……我不要陶響了,我要回家吃炒肉!”

    母親欣慰地笑了,留下賣泥俑的小販目瞪口呆夫人,令公子必成大器啊,小小年紀便要承受不該承受的痛苦……

    “炒菜這等廚藝絕學,叔父便這般輕易地傳入了民間?”馬車中,蔡琰看著稚子歡快的背影,心想著女人有時也要為難一下女人。

    畢竟,妹妹蔡婉最近不太用心讀書,也缺一頓竹條炒肉。

    “老夫乃當朝太尉,何須敝帚自珍?”一邊看著最近飛速增長的民心值,老董一邊不耽誤裝逼“嗯,倒是那廚子心疼得不得了。”

    “被老夫揍了一頓、嚇唬一番後,又允他兒子在城中開第一家飯館,才勉強同意收徒授藝。”

    “店家,打二兩醬油!”話音剛落,又有一稚子拎著陶壺,對店家說道。

    老董見狀不由欣慰不錯,這時代也有‘打醬油’了。

    不知老董為何會對醬油感興趣,蔡琰微微掀開車簾,看到人流穿梭如織的街上,店鋪林立、貨品琳瑯滿目,百姓再不必困囿采買的限制,日常用品觸手可得,也多了不少生活氣息和樂趣。

    甚至還看到了司馬朗的身影,正帶著一些計吏、嗇夫,指指點點似乎在規劃著什麼。整座洛陽城今非昔比,商貿繁華,無愧大漢第一都城。

    “叔父,我大漢百姓果然勤勞聰慧。商市改革還沒多久,洛陽城已如此繁花似錦,讓人都有些認不出了。”

    “嗯,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老董點頭,言由衷發“百姓樂,老夫才會樂。”

    “此番我等去往何處?”蔡琰又問。

    正巧,馬車也停了下來,老董微微一笑“到了,就是這間茶樓。”

    “茶樓?”

    “嗯,城中好幾家茶樓都是老夫出錢開的,這家也是。”

    突然好似想到了什麼,又面色奇怪地道“如此一來,白兒和她爺爺就是賣茶葉的,你會不會瞧不起白兒?”

    蔡琰目光溫柔,有點疑惑,又好似在關愛智障當朝太尉的孫女,誰敢瞧不起她……不過這,跟賣茶葉又有什麼關系?

    可見老董隨即悵然若失,忽然就感覺……其中一定有什麼故事吧?

    茶樓內與普通食肆並無多大差別,只是案幾上擺放的不是飯食,而是一杯杯清茶和一些點心。

    老董很熟練地排出幾枚五銖錢,便有兩杯香茗和一些小吃食奉上。蔡琰又蹙眉看向面前的清茶,表示完全看不懂“叔父,這是什麼茶?”

    “炒茶,開水沖泡後就能喝,不是咱往常喝的煮茶。”

    漢代人已認識到茶的妙用,但因還沒有炒的技術,便需將生茶慢慢煮開。其間,還會往里面加一些香料、草藥、甚至加鹽和油調味……

    反正那一口下去,老董覺得很上頭。

    蔡琰則看著面前色翠香幽、清澈透亮的茶湯,先舉杯微微聞了一下,只覺純正的茶香四溢、令人心曠神怡,啜飲一口後細細品咂,香如蘭桂、味如甘霖,舌尖微甜後齒頰留香。

    再配以炒南瓜子、炒蠶豆、甘蜜丸等一些吃食,果然別有一番風味。

    然後抬頭看向對面的老鰥夫,面目還好似清秀順眼了些,心中一股道不明的情愫便悠悠泛起,忍不住道“叔父……”

    “基操勿6。”老董仿佛知道她要說什麼,擺手道“不用夸老夫獨具匠心、不拘一格,有些人生來注定大器晚成,這些不過老夫厚積薄發。”

    說完身子微微前傾,小聲又神秘地向蔡琰道“靜靜品茶,一會兒有好戲看。”

    猛然被男子如此近距離接觸,蔡琰不禁芳心一陣亂跳,面頰羞紅。

    低頭又飲了一口茶水,才漸漸平穩下來,卻也不敢與董卓對視,而是打量起茶樓里的客人有穿著長袍、腰系美玉的士子;也有身穿無紋飾麻布衣的普通百姓;不乏佩刀持劍、一臉冷漠的游俠,偶見錦衣貂裘的權貴公子……

    形形色色,不一而足。

    眾人在一樓大廳坐而論道、吹牛打屁,略顯吵鬧,卻也有幾分煙火之氣。

    “報簡,今日份的報簡。”就在此時,一位十二三歲的少年,懷抱著一摞竹簡來到茶樓,對著滿堂茶客吆喝道。

    “報簡?……”听著又是陌生的名詞,蔡琰心中忽然有種說不出的煩憂我難道已被時代遺棄了麼?

    為何只是幾日未上街,便多出如此多陌生的事物?

    “唉,其實應該是報紙的。可惜紙張老夫還未著手改良,只能先拿竹簡應付下。”老董便有些郁悶能做的事兒很多,可總有一堆破事兒纏身,不能全身心投入好好造福百姓的偉大事業中。

    “報紙又是何物?”听了老董的解釋,蔡琰非但沒有恍然,反而更惶然總感覺,跟叔父不是生活在同一時代。

    “就是將朝中的一些消息抄錄下來,廣而告之城中的百姓。既可豐富百姓們的精神需求,老夫也可掙一些稅金。”

    “是宮門抄麼?”蔡琰又問。

    她說得其實不錯,‘宮門抄’可以說是最早的報紙雛形,漢時便有各地官員派人常駐于京城,將朝廷的諭令和政策抄錄下來,快馬送到地方。

    由于宮門抄傳達消息的速度,比正常的朝廷頒發速度要快很多,如此便能給地方官員留下充足的準備時間。再往後,便發展為唐朝的‘朝報’,以及宋明朝的‘邸報’。

    “差不多,不過除了官方政令和詔書一類的正經消息,也會有些趣聞野史、佚事風言、人物品評啥的。”

    老董耐心解釋,道“類似于許家兄弟的‘月旦評’,只不過老夫的文采,更引人入勝、讓人欲罷不能而已。”

    在自己面前賣弄才學,蔡琰真不知老董從哪兒來的勇氣。

    可看到眾茶客紛紛解囊,其中一位士子看後還驀然變色,雙眼放光後,她一時就有些不自信了。

    “今日這消息……太勁爆了!”

    “勁爆……”蔡琰苦笑,又是一個自己听不懂的詞兒。

    當下忍不住好奇,喚來少年也買下一份報簡。隨即不禁明眸睜大,檀口微張,整個人目瞪口呆。

    只見那報簡上標題寫著誰乃大漢第一美人,有人竟為她不顧身家性命!

    第二行副標題還寫著大逆臣子覬覦曾經太後的背後,究竟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div id="cener_ip"><b></b>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董卓,愛民如子》,方便以後閱讀我,董卓,愛民如子第63章 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董卓,愛民如子第63章 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並對我,董卓,愛民如子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