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水曲柳樹上,使利器劃著三豎,然後由一橫穿過,遠遠看去看著像個“卅”字。
深山老林里,樹上有記號是很正常的事。除了參幫會留兆,跑山下夾子、下套子的,也會在附近樹下留下記號。要不然,自己布下的陷阱,下次再來的時候,自己都找不著。
那邊樹上的記號,就很像跑山留下來的。可王強看一眼,就認為那是個躺倒的“王”字。
要問王強憑什麼這麼認為,答案就兩個字︰直覺。
王強強迫自己把目光收回,隨即給邢三使了個眼色。
心領神會的邢三,往周圍掃了一眼,道︰“這也沒處找去呀。”
“那還找啥了?”王強道︰“丟就丟了吧。”
“那不是你姐的陪送麼?”邢三找了個理由,把那些銅器說成是王美蘭的嫁妝。
“那也沒招啊。”王強假裝開玩笑,道︰“我姐夫整丟的,回去讓我姐收拾他吧。”
倆人三兩句話,就把這件事揭過去了,然後叫上陳進民下山返程。
回到永安,王強帶著邢三進屯子,先到他家將三件銅器藏好,然後才馱著邢三去趙家。
他們到趙家的時候,已經是中午了,王強跟王美蘭換下眼色,便該吃吃、該喝喝。
而下午將近一點半的時候,趙軍三人乘坐著解放車,來到了向陽屯解家。
兩天前就得到通知的劉蘭英,準備了豐盛的飯菜。
小雞炖蘑菇、豬肉炖粉條、雪里蕻炖豆腐、酸菜汆血腸、白肉,再配上四道炒菜,正好八個菜。
就這,劉蘭英仍向趙軍、李寶玉表達歉意,說了些薄酒素菜、招待不周之類的話。
听自己媽說著客套話,一旁的解英明並不以為然。自打他媽從永安回來後,動不動就叨咕趙軍家吃飯幾個盤子、幾個碗的。
從城里過來的解英明當真是見過世面的,他二姑夫更是供銷社經理,可解英明也沒見過誰家那麼吃喝呀。
在解英明看來,他媽、他奶、他老叔那麼推崇趙家,無非是給他們自己不回家找個理由罷了。
按理說,解忠不在家,解英明又未成年,劉蘭英應該找幾個親戚過來陪客。
但劉蘭英知道趙軍不喝酒,而且三人今天還必須走,就連解臣和李寶玉也不能多喝。
所以,劉蘭英干脆誰也沒叫,就他們娘倆陪著趙軍三人吃飯。
飯桌上,劉蘭英挨個詢問那幾家人的近況,從男的問到女的,從老人問到孩子。
解英明暗暗瞪了他媽幾眼,從談話里解英明就能听出劉蘭英對永安生活的向往。
對于搬家到永安屯一事,解英明十分不贊成,他雖然在城里上學每年回向陽屯的時間都不長。可向陽屯是他成長的地方,這里有他的發小,有他兒時的伙伴。
誰也沒理會這孩子心里是咋想的,劉蘭英吃好了,就去外屋地 面條。
上馬的餃子,下馬的面。劉蘭英特意做的手 面,打的肉醬鹵。
趙軍三人吃飽喝足,就躺到西屋炕上睡覺。
昨晚上誰也沒睡好,躺在炕上不大一會兒就進入了夢鄉。
解英明在東屋看電視,上次解臣、解孫氏帶著電視回來,卻沒能把電視帶走。
解英明把電視聲音調得很低,以免打擾到西屋睡覺的三人。而劉蘭英怕人多上門打擾趙軍他們休息,就揣著解臣給她的錢出門,將套戶們的工資挨家挨戶地送了過去。
等劉蘭英從外面回來的時候,都已經黑天了。
劉蘭英進屋解下頭巾,將面板搬到東屋,準備給趙軍三人包餃子。
“兒子,你去上碗架,給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