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之王

第三百五十九章 《大西洋上的炮聲》七)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小鹿愛小胖 本章︰第三百五十九章 《大西洋上的炮聲》七)

    而面對非武裝商船,尤其是帆船,U艇則先勒令船員棄艦,等他們全部登上救生艇後,再派人到船上搜掠一些物資後,再用火炮將其擊沉。

    根據U艇的戰術,英國制定出不夠光明正大的Q船戰術。

    他們據此制定出一個用鐵錘打爛潛望鏡的作戰計劃,準備從英國招募一批工作經驗豐富,業務能力強的鐵匠搭乘小船完成這個任務。

    縱觀整場戰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兩個方面,其一是英國人臭流氓一般的Q船戰術,這玩意用一句時髦的話說,就是不講武德;

    計劃交到海軍大臣丘吉爾的手中時,氣得丘吉爾拍桌子將這些參謀的祖宗十八代問候了一遍,然後將計劃扔進垃圾筐。

    在丘吉爾的干預下,海軍的參謀們仔細研究了德國U艇的攻擊方式,他們發現︰

    求訂閱!求票票!)

    德國潛艇信以為真,艇長站在艦橋上指揮潛艇靠近商船,命令手下人員準備登船搜掠物資。

    德國潛艇靠近之後,坎貝爾命人立即升起英國海軍軍旗,然後拆掉偽裝,將火炮對準了潛艇。

    德國水兵看到英國軍旗後大吃一驚,意識到上當了,可不少水兵站在潛艇外面,無法迅速下潛,短短幾分鐘內,潛艇就被20余發炮彈和無數機槍子彈擊中,最終沉沒。

    除了潛艇外面的個別水兵僥幸存活下來,成為英國人的俘虜,其余水兵和潛艇一起沉入海底。

    憑借不地道的Q船戰術,英國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戰果,但這種戰術只有在德國人毫不知情的時候,才能發揮作用,一旦泄露,將會徹底失效。

    一位潛伏在英國的德國間諜,名叫尤勒斯•希伯爾,他無意間發現了英國Q船的秘密,急忙將相關情況發回德國。

    德國海軍高層大吃一驚,立即變更以往的作戰方式,命令德國U艇對所有協約國商船全部采用無警告攻擊,而且不再派人登船搜掠,直接擊沉。

    從此之後,Q船再想取得戰果就非常困難了,英國先後改裝了180多艘Q船,但大多數都沒有戰果。

    據戰後統計,英國Q船共擊沉德國U艇11艘,擊傷60余艘,自身被擊沉27艘。

    雖然英國人采用了缺德的Q船戰術,但並未能遏制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只是讓更多無辜商船船員丟了性命。

    相對來說,德國方面使用的戰術要正大光明一些,而且听起來就很有氣勢。

    行動中一般要派出數艘艦艇在海上進行游獵,當發現目標後,進行水下跟蹤。

    一艘“頭狼”艦來指揮其他“群狼”的統一行動。潛艇群一般都在夜間攻擊,各艘潛艇會從對方護衛艦隊的間隙或側翼隱蔽地穿過去,由于多艘潛艇同時對同一目標發動攻擊。

    這樣,提高了命中率,同時可以出現幾枚魚雷命中同一目標。

    “群狼戰術”也因此而得名。

    一戰中德國剛開始搞無限制潛艇戰的時候“狼不成群,羊也不成群”,雙方都沒有太多戰術意識。

    那時的狀況就如同在足球場上撒一把芝麻,然後放群螞蟻吃芝麻,螞蟻踫上芝麻的概率高,而且踫上一粒就能吃掉一粒。

    如果偌大的足球場上只有一堆芝麻,遭遇螞蟻的概率自然降低,而且就算被一兩只螞蟻湊巧踫上吃上兩粒也就啃不動,這就是護航體制最簡單的比喻

    再就是水雷戰術,英國在海床上設置了很多鋼絲網以求困住德軍潛艇,而水雷和高速戰艦則會趁著潛艇被困的當口把它們炸上西天。

    戰爭在1914年8月剛爆發時,世界上還沒有任何艦載武器可以對沉入水下的潛艇造成傷害。

    英國人特別害怕這種水下戰艦,因此很早就開始修築他們的海底防線,就是在海底修些柵欄,打造所謂的“防潛柵”。柵欄困住的潛艇一般還剩兩種選擇︰

    一種是浮上水面接受敵軍海上炮火的轟擊或對方戰艦的沖擊;

    另一種則是小心翼翼地在柵欄上拴著的水雷之間穿行,能否躲過就全看造化了。

    當時德軍有兩個潛艇基地,一個在德國本土,一個在被他們佔領了的比利時。

    無論其潛艇是從哪個基地出來或是要回哪基地去,要麼就得穿過英吉利海峽,要麼就得穿過北海,絕不可能有第三條路可行。

    而防潛柵最成功之處即在于把這兩條道都給堵住了,這讓德軍沒任何辦法在東大西洋的海域內肆意妄為。

    1914年8月,為保護開往法國的船隊不受攻擊,英國把他們的第一道柵欄修在了多佛和比利時的海岸線之間。

    由于第一階段的工事看上去不是很結實,英軍又于次年二月在多佛和奧斯坦德之間加修了二十五千米長的柵欄。

    在這條防線里,有一道足有100米長的“指示網”,在其範圍內的海床上,還根據深度的不同纏住而不得不浮上海面;而如果該潛艇試圖從水下悄悄撤退,那也一定會扯掉網子表面的一些浮標——這時,高速戰船的雷達將對這些浮標做出反應,進而以之作為定位器。

    然後要麼載準敵軍潛艇向其開炮,要麼直接撞過去逼它浮上海面來。

    漸漸地,這種防卸系統開始得到了大範圍的使用,而水雷的加入則讓之徹底脫離了簡單的防卸水準。

    早期的觸發性水雷可靠性比較低,潛艇的艦長們可趁著夜色指揮潛艇從柵欄上面偷偷地翻過去,但多佛防線還是很成功的。

    在1915年4月之後的一年當中,德軍潛艇被這些柵欄煩得要死,他們用盡了水雷、頻繁的夜間巡航和功率全開的探照燈等和種手段,但卻仍然沒有找個任何有效的解決方法。

    在多佛的海下防線至少讓12艘潛艇銷毀之後,1918年8月,心灰意冷的德國海軍終于徹底放棄了走這條航線的打算。但經由北海進入北大西洋的水下海路卻直到1917年7月才被堵住。

    丑國海軍高級軍官、艦隊司令享利.梅奧建議在奧克尼郡和挪威的海岸線之間修建一條巨型防線,並宣稱丑國的新型磁性水雷可以直接炸毀所有闖入其磁場範圍的潛艇,這可比觸發性水雷強得多了。

    1918年7月到10月間,約有69000枚這種水雷被埋到了海底,其中80的工作都冒死由美軍承擔的。

    從這個情況上看,梅奧實在是一個了不起的推銷員。

    但這些水雷據可查的貢獻也不過只是炸沉了三艘潛艇罷了。

    而奧特朗托防線,鑒于奧匈帝國和德國在亞得里亞海北部及東部都有海軍基地,協約國把第三道防潛柵的工地選在了地中海,想以之阻止上棕兩國的海面艦隊及潛艇部隊進入這片海域。

    這條防線從1915年底開始動工,由意大利靴狀領土“鞋跟”處的位置開始,橫跨整個奧特朗托海峽,一直延伸到了阿爾巴尼亞的法辦拉。

    但這條一百千米長的防線卻一直沒有發揮其真正的防御功能,無數船只在它上方來往穿梭,從頭至尾就只有一艘潛艇在這里被炸毀而已。

    兩相對比,還是英國人夠流氓,他們的Q船戰術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Q”船是斯密特對其計劃中“神秘之船”的戲稱。

    作為海軍作戰部的處長,斯密特對德軍潛艇秘密跟蹤——突然浮出水面——馬上火力攻擊的進攻方法一清二楚,德潛艇屢屢得手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進攻速度快。

    要制服德國人,就必須以快制快。

    斯密特一直在構思一個以快制快的方案,就是找不到合適的艦艇。

    外型酷似商船的獵潛艇啟發了他︰德軍潛艇對付商船遠沒有對付軍艦那般緊湊、神速。他們通常是派人登上商船挑選有用的東西,然後才將其擊沉。

    于是,斯密特就有了在商船上安裝重型武器,當德軍潛艇誤以為是普通商船而上浮水面時,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其殲滅于疏忽大意之中。

    “Q”船方案得到了丘吉爾的支持後,斯密特便進行了細致入微的準備工作。

    不久,一艘“Q”船便展現在眾人面前。

    乍一看,這只不過是一艘名為“法恩巴勒”號的普通商船,甲板上堆滿了裝貨用的大木箱。

    其實,那些方方正正的大木箱里全是空的,它們也不是用來裝貨的,而是用來隱蔽船上的大口徑火炮和深水炸彈發射裝置。

    兩部魚雷發射器則罩在艦尾的蒙布下面。

    為了增強偽裝效果,斯密特還挑選了一批水兵充當“演員”,反復“彩排”遇到德潛艇時的恐慌與忙亂。

    一切準備妥當之後,“Q”船出發了。

    出發前,海軍統帥部用早就被德軍破譯了的密碼發了份電報,電文稱︰

    “‘法恩巴勒’號3月2日離港,請加保護並清點貨物。”

    德國海軍統帥部獲悉那份電報後就發出了俘虜或擊沉英國“法恩巴勒”號商船的命令。

    德潛艇部隊覺得只是艘普通商船而已,也就根本不當回事,便隨便派出一艘前去執行該項任務。

    好戲終于要上演了。

    3月2日的英吉利海峽,風平浪靜,天高雲淡。

    “Q”船正如一艘滿載的運煤商船一樣,在英吉利海峽吃力地游弋著。

    甲板上,水手們忙進忙出,時不時地還有幾個初次出海的水手拿著照相機拍照,陶醉在茫茫大海里。

    德軍潛艇早就在預定海域的航道上發現了這艘英國商船,又是一塊到嘴的肥肉,德國人欣喜不已——沒有任何護衛艦保護的商船根本就抵擋不了潛艇的任何攻擊。

    “魚上鉤了!”拍照的水手們很快就發現了探頭探腦的潛望鏡。

    ()

    1秒記住網︰。

    盡管準備充分,但第一次執行任務時,坎貝爾卻並不順利,他指揮“法恩巴勒”號出海,連續漂泊了10個月,也沒有遇到一艘德國潛艇。

    正在所有船員都準備放棄任務,返回英國時,實戰的機會終于不期而至。

    那一天,“法恩巴勒”號正如往常一樣,在海上漂著,突然,一顆炮彈發出尖嘯聲從船體上空飛過。

    遠遠看去,Q船和普通商船無任何區別,但其內部裝有火炮和反潛炸彈,有的還裝有魚雷發射管。

    為了欺騙德軍,英國人還給Q船裝上假欄桿和殼板,也會堆積一些貨箱什麼的。

    Q船船長通常來自皇家海軍現役軍官,而船員全部來自于英國海軍的後備役人員、志願人員或者商船船員。

    在德軍不知情的情況下,Q船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戰果,如英國海軍上尉坎貝爾曾指揮Q船擊沉了4艘U艇,成為在英國家喻戶曉的反潛英雄。

    坎貝爾為Q船“法恩巴勒”號船長,他將這艘船偽裝成一艘運煤船,然後對所有船員進行了嚴格的表演訓練,讓他們看起來和真正的運煤船船員一樣,很多時候,都能把英國海軍士兵給騙過去。

    所謂Q船,其實就是擁有強大火力的獵潛艦,只不過將外表偽裝成非武裝商船。

    面對協約國武裝商船,U艇往往不加警告就直接用火炮或者魚雷擊沉。

    這種情況通常是潛艇勒令商船停下的慣用手段,坎貝爾喜出望外,知道終于遇上了德國潛艇,立即四下張望,果然,看到遠處一艘浮在海面上的U艇。

    坎貝爾命令船員放下救生艇,裝作手忙腳亂逃生的樣子,一部分船員真的登上救生艇駛離,而他則和另一部分船員藏在船上,做好了戰斗準備。

    先說Q船戰術。

    德國潛艇肆虐大西洋時,僅在1915年就擊沉了協約國431艘各型船只,幾乎將英國賴以生存的海上運輸線切斷。

    其二是水雷戰術,理論上也是耍流氓,但架不住正當。

    相當于一個是打了招呼的耍流氓,一個是偽裝成女人,不打招呼的耍流氓,性質相同,惡劣程度不一樣。

    面對海中不可捉摸的U艇,英國人冥思苦想,傷透了腦筋,也沒有拿出一個可行方案,無厘頭的方案倒是層出不窮。

    比如皇家海軍的一些參謀認為,德國潛艇攻擊前要通過潛望鏡觀察,只要打壞他們的潛望鏡,德軍U艇將毫無作為。

    (a)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西洋之王》,方便以後閱讀大西洋之王第三百五十九章 《大西洋上的炮聲》七)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西洋之王第三百五十九章 《大西洋上的炮聲》七)並對大西洋之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