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得加錢

第783章 集中財富做大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傲骨鐵心 本章︰第783章 集中財富做大事

    睿親王平生最喜歡兩種聲音,一種是你好大噢,一種是你好有錢噢。

    前面那種聲音听得膩了不得勁,因為,睿親王不是那種容易驕傲自滿的人,對于善意的批評通常是不放在心上的。

    後面這個聲音卻是百听不膩,因為,睿親王喜歡那種有錢的感覺。

    丁特派打武昌那邊弄來的銀子正一車車的入著庫,光盤賬對賬就用時近半個時辰。

    一百多萬現銀,大車小車上百輛,來自不同地區、不同領導處,工作量很大。

    會計處幾乎全員出動,數銀子聲、打算盤聲、報賬聲,此起彼伏,十分熱鬧。

    也叫賈六听得十分悅耳。

    睿親王是百忙之中特意抽空前來會計處慰問的,為了不讓人覺得他這個大將軍王高高在上,特意叫保柱搬了只小凳子就坐在總管李會計邊上,手里端著泡好的人參枸杞茶,嘴里叼著根黃山紅方印,就那麼聚精會神的看著銀箱入庫。

    不時微微點頭,露出愉悅神情。

    紀副主任見狀,微微思索片刻後,悄悄湊到李會計處低語幾句。

    “嗯?”

    听了紀副主任的提醒,李會計頓時精神一凜,意識到自己犯了嚴重的政治錯誤,趕緊將剛才已經數過的厚厚兩大迭銀票又從保險櫃中拿出,然後恭恭敬敬奉到王爺面前,說是這邊實在忙不過來,請王爺幫著數一數。

    “數一數?啊,好,好,本王閑著也是閑著,正好支持一下你們的工作。”

    賈六趕緊放下手中的人參枸杞茶,將半根沒抽完的煙扔在地上,隨手接過銀票,習慣性的兩根指頭往嘴邊那麼一抹,繼而認真的數了起來。

    “嘩嘩的”,食指拇指並用,那速度,那架勢,一看就是經常坐莊通賠的。

    一迭數完,恰好一百萬兩。

    再數另一迭,也是一百萬兩。

    余下還有一小迭,大概四十來萬兩的樣子。

    賬目和丁特派的報賬是對得上的。

    據丁特派說,這些款子主要是陳會長發動湖北省府級官員繳納的特許費,是頭批,後面還有。

    從上到下,一級級劃溜,一級級動員。

    光湖北全省保守估計,可以收得特許經營費八百萬兩左右。

    “八百萬兩?好家伙!”

    保柱驚得目瞪口呆︰這當官的這麼有錢?

    主持特許經營的紀副主任卻是一付見怪不怪的樣子,要不是王爺給定了檔,不給他老紀發揮的機會,這個數字翻一番都不是問題。

    都是官場混的,誰不知道誰啊。

    保柱想到一個問題,不由好奇問道︰“紀主任,湖北過去一年財政收入是多少?”

    這個問題比較專業,應該問湖北巡撫鄭大進的。

    不過鄭大人不在,忙著替大將軍王籌組湖北新軍呢。

    好在紀副主任最近也研究了湖廣地區財政問題,所以給了保大隊長一個大概數字,就是湖北省一年財政收入目前排在大清第五名,約240萬余兩。

    前四名是江甦、浙江、廣東、直隸。

    江浙富庶甲天下自不必多言,可以說江南漕糧佔了大清半壁天下。

    漕運若斷,大清就跟被抽了筋似的不死也要癱。

    直隸乃第一大省,雖田賦極少,但其它方面進項較各省為多,畢竟地盤夠大,人口也較多。

    廣東排在直隸前面的原因就是廣東有一口通商,每年海貿收入極大。

    也正因為廣東財稅可觀,朝廷這才在廣東設了兩廣總督,並派了常駐海關監督。

    就這,廣東每年上交給朝廷的賦稅也不過是海商們的零頭。

    十三行每年淨入五千萬兩,戶部這邊每年才收不到六百萬兩。

    由此也促使朝廷一把手老富同意六子賢弟在天津開口通商,是謂南北洋並舉。

    湖北這邊以年入240余萬兩排名戶部年統計表第五,是符合事實的。

    畢竟隔壁大戶四川年入還不到一百萬兩。

    湖南那邊也是一百多萬兩。

    湖廣合在一起,才能和直隸拼一下。

    但這是兩年前的數據,現在嘛,湖北財政收入全國倒數第一算不上,倒數第三應該是穩的。

    “一年才收兩百多萬兩,這幫失節官員一次就能交八百多萬兩,這”

    保柱不敢想象這背後意味著什麼,往大了說就是湖北地區的官員整整貪了一省財政的將近四倍。

    再往大了算,朝廷年入幾千萬兩,那被官員們貪掉的有多少?

    這大清,真是富的流油啊!

    怎麼總統閣下這邊經常嘀咕什麼煤山上那位天子窮得叮當響呢。

    問題出在哪里?

    “保隊長有所不知,”

    紀副主任解釋說,這次特許費涉及湖北降官中省級官員24人,府級官員126人,州縣官員540余人,七品以下千人。

    也就是王爺的政策是針對所有背節官員,一個都不能少的。

    “若攤在每名官員身上,約4000兩左右。如果連不入流八九品的也算,那人均繳納更是不足2000兩。”

    紀副主任不覺得有多大問題,大頭主要是集中省府州縣官員身上,這些人哪個沒有十萬八萬身家。

    尤其府級以上,一年沒有幾萬兩,都不好意思說自個是當官的。

    賈六順手端起茶碗飲了一口,瞄了眼一臉震驚狀的保柱︰“大驚小怪的,湖北全省2700萬余人口,這點錢攤在全省也不過一人三錢銀子,至于你恐怖如斯麼。”

    一兩銀子民間兌換的市場價格約在800到1200文之間,三錢銀子就也三四百文。

    紀副主任的前期調查研究表明,湖北地區貧農年入在二兩左右,也就是一年收入兩千文左右。

    比例大概是百分之八十五。

    中農年入六兩左右。

    富農以地主以上年均收入三十到五十兩。

    賈六是認可老紀調查結果的,因為他在直隸時就調查過了。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嘛。

    在滄州考察期間,賈六認識一個短工叫唐文聚,在一個鄭姓地主家做幫工,包吃包住,一年拿2500文左右工資,就是二兩三四錢左右。

    家里妻兒種幾畝薄地,只能供溫飽,沒有多余收入。

    所以一年下來,這戶家庭的總收入就是唐文聚給地主打工得的2500文。

    收入是非常低的,家里日子過的也很困難。

    沒病沒災罷了,有個小病小災的,那就真的是一年白干。

    為此,賈六在滄州時號召全省官員提高百姓收入,怎麼提高?

    封建化的生產方式肯定沒有辦法給百姓帶來多少收入,因為生產資料和生產方式已經限定。

    那就只有工業化一途了。

    賈六的辦法很簡單,就是通過大量工程來帶動百姓致富。

    如天津港建設,天津海貿、海關、市場等工程,工業園區、軍工園區、省級道路、府縣道路工程,各地的城市維修等等

    目前來看,效果顯著。

    尤其是省級大工程周邊百姓的收入,跟芝麻開花似的節節提高。

    大量工程隊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不過說到底,這些百姓掙的不是朝廷的錢,也不是什麼大戶的錢,掙的其實是賈六的私人存款。

    直隸目前所有的工程項目幾乎都是賈六一力補貼,為此不得不向四川的李會長求援,獲得了李會長特批的四百萬兩高息貸款

    偉大的睿親王是以一人之力在為天下蒼生謀福利啊。

    可歌,可泣,可敬!

    如果明年天津海貿還開不了,賈六年三十晚上可能就要出去躲債。

    沒錢,寸步難行。

    所以,他喜歡錢。

    正規途徑弄不來錢,只能走偏門了。

    挖人祖墳,賣官受賄,掃皇打非,收錢寬過

    只要能弄來錢,賈六不在乎別人怎麼看他。

    包括這次給失節官員爭取來的利好政策。

    听總統閣下這麼一人均,保柱也覺得自己過于大驚小怪了。

    細想不對啊,不禁提醒道︰“閣下這樣,似乎有失體面。”

    “有什麼不對?取之于官,用之于民啊。”

    賈六不認為自己這樣做是錯誤的,因為這是實際調研得出的最好辦法。

    保柱猶豫了下,還是大著膽子道︰“閣下,這些錢不是取之于官,而是取之于民啊。”

    賈六不以為然︰“有什麼問題?不管是取之于官,還是取之于民,最後我是不是都用之于民了?”

    “也對。”

    小說

    保柱細想真是這個道理,總統閣下這些年來掙的錢幾乎沒落進家里一文,全散出去了。

    賈六其實知道保柱真正想說的意思,無非那幫官員這頭交錢給他這大清王爺,那頭想辦法從百姓身上彌補回來。

    但這事,眼下就是個死結。

    “保柱,你要明白一個道理。嗯,這個道理怎麼講呢,比如我和你,還有紀主任、李會計四人在一起推牌九,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百兩銀子,但我有個大工程需要四百兩來搞,所以,我就必須把你們三的錢贏過來,這樣我就可以把工程搞起來。”

    賈六指出,他這個四百兩的工程一旦搞成功,產值就會達到四千兩,到時就能給三位輸錢的一人發二百兩紅利。

    但他要是贏不到這錢,搞不成工程,那他們四人的錢加一起還是四百兩,永遠也不會變多。

    “任何時期一個國家想要快速發展,那麼它就必須有一個原始財富的積累過程,這個過程不管用什麼辦法,都會傷害到一部分人的利益

    否則,財富怎麼集中?財富不集中,怎麼集中力量辦大事?大事辦不了,怎麼快速發展?沒有發展,百姓怎麼得利?”

    道理就是這麼個道理。

    賈六希望大家都能明白。

    小說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人,得加錢》,方便以後閱讀大人,得加錢第783章 集中財富做大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人,得加錢第783章 集中財富做大事並對大人,得加錢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