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天下皆知大唐在整軍備戰。
時間拖得越久,對大唐可能就越有利。
宋國和隋國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結盟,並往唐宋邊境調遣兵馬,一方面是源于和大唐的新仇舊恨;另外一方面無疑看出大唐崛起得太快了。
他們必須要盡快采取行動。
後續不排除秦國和漢國也會和他們聯手。
大唐南境的戰事可謂一觸即發。
不過,他們不知道的是,李韜從未想過要給各大兵團兩到三載的時間專門練兵。
最好的練兵方式無疑是以老帶新,以戰帶練。
實戰是最能夠查漏補缺的,也是打造一支精銳最有效的手段。
目前李家軍鎮守在東北、徐家軍鎮守在正東、禁軍隨時都有可能調往西北。
而鎮守在南境的有飛龍軍、白袍軍和岳家軍。
三大軍團全都擴員十萬的任務早在年前便完成。
這也就是說李韜在成立六大軍團之初,便將矛頭對準大宋了。
想要直接滅了大宋,難度太大。
想要讓大宋像大梁一樣改朝換代,難度也不小。
但在重兵壓境,里應外合的情況下,讓大宋陷入內亂,還是比較容易的。
一旦大宋自顧不暇,趙禎就是心再大,也不敢再讓秦、漢、隋的兵馬留在大宋的疆土上了。
他們雖可聯盟,但也是不折不扣的隨時都會張開血盆大口咬人的猛獸啊!
如此一來,大宋就有望成為像大梁一樣隔絕大唐和秦漢隋三大強國的緩沖區。
三國只要攻打大梁和大宋,他就從北蠶食。
可以說進退自如。
到時大唐掌握的主動權將更大,也利于他實施下一步計劃。
當然,此番和大宋較量的風險也是非常大的。
如果他不能實現既定目標,那麼南境將面臨秦、漢、隋、宋,乃至梁的聯合攻伐。
這還很容易引發連鎖反應,讓魏、 、清、楚四國暫時放棄南洲,一起從東方攻打大唐。
大唐勢必會陷入到空前的危機中。
所以攪亂大宋一事,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為此他可以不惜成本!
穆羽帶著特殊任務離開後,房玄齡和杜如晦求見。
曹正淳笑道︰“陛下,看來兩位大人終于想通了。”
李韜道︰“宣吧。”
未幾。
房玄齡和杜如晦來到御前,一起行禮道︰“臣拜見陛下!”
“免禮。”
李韜看向杜如晦道︰“看杜愛卿這氣色,你的病情已大為好轉,這是大唐之福啊!”
杜如晦慌忙道︰“若非陛下摒棄前嫌,親自救治,臣這條命恐怕已經沒了。如今大唐正值用人之秋,臣無以為報,若陛下不棄,臣願盡己一份力。”
房玄齡附和道︰“臣亦願如此。”
李韜微微一笑道︰“此事你們有沒有和秦王商議過?”
兩人也沒隱瞞,點了點頭。
“他怎麼說?”
“秦王說天下大勢波詭雲翳,變化極快,我們不該旁觀。”
“看來老李心中的那份執念有所減弱啊,這是好事!”
李韜會心一笑道︰“杜愛卿听旨,朕升你為檢校侍中兼任吏部尚書。”
“吏……吏部尚書……”
杜如晦伏拜在地,大腦一片空白。
要知道自從“三省”被撤後,權利下放到“六部”。
六部的權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大。
吏部掌管官吏任免、考核、舉薦等等,更是萬眾矚目。
現在吏部雖然有魏征的都察院制衡,但依然是讓人擠破頭也想任職的地方。
以他這秦王黨的身份,無論怎麼看陛下都不該把這麼重要的官職交給他。
估計秦王知道了,也會非常震驚吧?
不過很快他便想到了一種可能。
陛下這是想通過這種方式來進一步凝聚朝野,準備和敵國大戰。
另外,經過重塑吏治後,現在官員考核、任免、舉薦等逐漸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流程,想要像以前那樣暗箱操作已經很難了。
還有一點,這又何嘗不體現了陛下的大度和對他的信任?
杜如晦一時百感交集,老淚縱橫道︰“謝主隆恩!”
“起來吧,你身體還沒完全好,不要一直跪著。到吏部任職後,也無須夙興夜寐,你需要和魏征一起進一步完善各項流程和體系,如果需要律法支撐,那便去找刑部,然後上報內閣。”
李韜拍了下他的肩膀道︰“吏部的事務千頭萬緒,絕不能只想著一個人埋頭苦干。愛卿是有大才之人,想必能明白朕的一片良苦用心。”
杜如晦連忙道︰“臣明白,臣定不讓陛下失望!”
李韜又看向房玄齡道︰“房愛卿,你精通典制政令,朕升你為中書令,專掌律法修訂,要讓我大唐的律法跟得上大唐的發展。”
這也是要職啊!
房玄齡激動道︰“承蒙陛下器重和信任,臣必殫精竭慮,不負重托!”
“你們出宮後,可以去和秦王聊聊這方面的要務,不用有所顧慮。”
說這話的時候,李韜感覺從未有過的輕松。
截止今日,他總算把秦王黨、太子黨中有大才之人籠絡到自己麾下了。
便宜老爹和皇叔們很難再翻起什麼浪花。
政通人和的大唐將不再是憧憬。
他也以一己之力證明,不為世俗所容的言行舉止同樣可以籠絡人心。
而這無疑更加堅定了他一條路走到黑,就用這種方式爭霸天下的決心。
見他海納百川,大肚能容,而且胸有成竹的樣子,房玄齡和杜如晦也是感慨萬千。
說真的,他們沒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會心甘情願地為他效力。
才剛改元,這個少年天子已呈霸主之姿。
這麼下去,大唐吞並九國,一統中原完全有可能……
半月後。
長安正門。
文武百官齊聚。
他們看著干淨、平整且堅硬的地面,都很詫異。
“這是何物?竟可讓地面變成這般?”
“難不成又是陛下琢磨出來的新東西?”
“難怪陛下要大修官道,有了此物,我大唐的官道必將舉世無雙啊!”
……
听到他們竊竊私語,李韜也沒說話,而是看向了閻立本。
閻立本難掩激動道︰“諸位大人,此物名為‘水泥’,用它膠結碎石制成的混凝土,硬化後不但強度很高,而且還能抵抗各種侵蝕。”
“今後我大唐修路、砌牆、興修水利等等都可以用此物。在閻某看來,它就是工部的神器,灰不溜秋的卻能給大唐帶來康莊大道!”
眾臣急切道︰“此物是誰琢磨出來的?”
閻立本看向李韜︰“如此精絕之物,自然是陛下所想。”
百官齊刷刷地看向李韜。
以前他說曲轅犁、榨油機等是他發明的,他們是不信的。
但經過文抄公之事後,他們意識到這是個經天緯地的皇帝。
在他這里,就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李韜淡然如風道︰“此物的制造之法在工部的《將作大典》中就能尋到蛛絲馬跡,並沒有諸位想的那麼難!”
《將作大典》?
不僅閻立本,連工部尚書閻立德都犯迷糊了。
他們倆都能把《將作大典》倒背如流了,怎麼會不知道?
陛下這不會是要賣書吧?
他們不由自主地萌生了這個大膽的猜測,旋即發現真有這種可能!
現在水泥制造和兵器制造一樣,被列入絕密。
可一旦大唐利用水泥修路的消息傳開,九國必想得知。
因為他這一句話,大唐的《將作大典》肯定會大賣。
而且單本的價格勢必會提升到極為夸張的地步。
偏偏《將作大典》的內容乏善可陳,並無什麼秘密而言。
即使被九國獲取也沒什麼。
他真是生財有道啊!
賀若弼忍不住道︰“陛下,用水泥修官道,明明可以在原有官道上修建,可看現在這樣子並非如此,敢問為何?”
李韜言簡意賅道︰“兩用!”
從京城到天啟城之間,確實有相當一段官道。
但李韜早已告知閻立本,只在官道旁修水泥路,不作覆蓋。
原因並不復雜。
水泥路傷馬蹄。
原有的官道是經過炒土、夯實等一系列成熟手段鋪設,本身就很耐用,也適合戰馬馳騁,不宜浪費。
新修的水泥路其實是“商道”。
這個時代主要的運載工具是馬車。
不過相較于大軍調動時常需急行軍,可以通過多設驛站,勤換馬匹來實現商業暢通。
尤其是在雨天道路泥濘的時候,水泥路的優勢會進一步展現出來。
他已經讓房玄齡著手制定《商業法》了。
該法會提高商賈的地位,對商稅也有明確的要求。
待天啟城建成,成為容納天下商賈之城。
再修好這寬闊的並行官道,大唐的商業必然繁榮。
倘若再打通絲綢之路……
李韜的腦袋已被不計其數的真金白銀塞滿。
論發展商業,他是認真的,估計也是十國帝王之中最擅長的。
百官們熱議了一番後,張居正率先開口了︰“陛下,這官道不僅要往東南修,還要往西北修,內閣願和百官一起盡快讓國庫充盈,撥款修官道!”
其他人紛紛附和︰“對,修官道!百年大計,在于修路!”
終于明悟了!
朕帶你們前來可不僅僅是讓你們看水泥的。
是要告訴你們,你們得想方設法讓國庫充盈起來,得撥款!
難不成讓朕一直掏錢修路?
他重重地咳嗽了一聲道︰“諸位愛卿都能有此眼光,朕心甚慰。還有一事,朕今早接到消息,宋隋聯軍已數次小規模出擊,意在試探。你們要各司其職,做好兵器和糧草供應。”
隨口說了這麼一句後,他便回宮了。
留
不過他們也談不上緊張。
因為這是預料中的。
目前唯一的變數是大戰何時開啟,大秦和大漢何時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