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以筆為刀,以嘴為劍,以學識揚名,以才華抗敵。
大宋文臣又是天下公認的文人魁首。
在孔穎達帶著先聖牌位到達大宋,大宋坐穩了儒家正統之位後,這幫文臣自視更高,大有統御天下儒學和文壇之意。
當然,他們也有這個實力。
這也就很容易理解他們為什麼剛到長安,就搞出這麼大動靜了。
無非是想在砸場中統御大唐文壇。
與吞並疆土不同,這種精神統御往往更難破解,也更有破壞性。
尤其是在大唐的科舉剛結束的情況下。
他們要以貨真價實的才華,讓大唐的新科進士自閉,讓大唐的文人們看不到希望,最終讓所有人都將矛頭都對準罪魁禍首——李韜!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但在眾人看來注定不會激烈。
大宋這使臣陣容太強了。
別說在大唐,就是到其它帝國,那也是橫掃。
“如果孔大人還在長安的話,唉……”
人群中,虞世南、褚亮、褚遂良、甦世長、姚思廉等人長吁短嘆。
他們皆是百姓心目中的學富五車之人,眼見程顥、程頤和張載三位大儒當街講述他們對儒學的新感悟,他們既有沖上去向他們請教的沖動,也有自慚形穢的無力感。
他們可都是已經開宗立派的大儒啊!
二程創立了名聞天下的“洛學”,提出了“理”。
他們認為一草一木皆有理,還認為理是“天理”,乃世間最高準則,並把三綱五常視為天下之定理。
至于張載,他創立了“關學”,認為世間一切存在和一切現象都是“氣”,即“太虛”,主張“理在氣中”。
又認為只有“德性之知”才能認識“天下之物”。
可以說,這三位都是理學的創始人。
別說他們了,他們恍然意識到哪怕孔穎達現在還在長安,恐怕也不是三位大儒的對手。
論及儒學和理學,他們絕對可以睥睨天下。
歐陽修、甦軾、柳永和範仲淹倒是很會當綠葉。
在三位大儒小憩的時候,輪番上陣,吟誦個人佳作的同時譏諷竊賊。
竊賊是誰?
天下人都知道!
須發微白,一臉和善的蔡邕轉頭看向表情陰沉,嘴角卻掛著邪笑的賈詡道︰“大宋的這幫文臣當真了得啊,唐帝除非派兵驅散他們,不然恐怕一點兒辦法都沒有。”
賈詡嗤笑道︰“他先是損儒,後又自封文抄公,天下文人無不唾棄。現在敵國都登門指桑罵槐,極盡嘲諷之能事了,也不見大唐文人出面袒護,這就是不得人心啊!”
“不過臨行前魏王特別交代,此人詭計多端,哪怕明面上拿這些文臣沒辦法,暗地里估計也會讓他們吃些苦頭。”
他話音剛落,一個氣質出眾,搖著畫扇之人走到他們身旁道︰“熱鬧!”
賈詡環顧四周道︰“公子您怎麼來了?這里魚龍混雜,不安全。”
曹植收起畫扇道︰“不僅我,還有他們……”
賈詡放眼望去,只見李斯、東方朔、宇文化及、方孝儒、周培公等使臣都來了。
他突然有了一個大膽的猜測,眉頭微皺︰“難道唐帝要親臨此地?”
“哈哈哈!”
曹植大笑道︰“文和就是文和,總是一語中的!剛得到消息,唐帝要帶著文武百官、新科進士來此一觀。”
“咱們得趕緊找個好位置,莫要錯過了這場大戲!听聞大唐的戲曲乃是一絕,想來今天這出,也會很精彩。”
他話音剛落,李孝恭和李貞英各帶著禁軍和巾幗營前來維持秩序。
听聞皇帝要來,大宋的文臣們講得更起勁了。
他們沒想到李韜還敢冒頭。
不過這無疑是他們最想看到的。
沒有什麼比當街讓這位文抄公顏面掃地更爽的了。
而且一旦他們教訓了李韜,會讓天下文人歸心大宋的。
這一戰,他們必勝。
半個時辰後,方圓五里的地方都被清理了出來。
不過按照李韜的授意,這種清理只是確保安全,用兵馬隔離出核心區和觀看區。
周圍的百姓並沒有被驅離出去。
甚至還放進來一些聞訊趕來的。
隨著人數越來越多,他們關閉了入口。
李韜帶著百官來到了核心區,坐在了大宋文臣授業的正前方。
看到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和杜如晦、房玄齡、虞世南、褚遂良等人站在一起,李韜笑道︰“他們這也是來看朕出丑的?”
坐在他身旁,臉色極為難看的李淵搖頭道︰“韜兒,你怎麼一點都不听勸呢?現在離開還來得及,朕可以幫你善後,你何必自取自辱?”
他從皇宮勸到了朱雀大街,唾沫都快干了,還是忍不住想繼續勸。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他太了解這個孫兒了。
論起行軍打仗,李韜不輸任何人。
論起詩詞歌賦……
他只想勸他先回去把字練好!
這並非他擅長的。
更何況還有三個當世大儒坐鎮。
哪怕讓虞世南、褚遂良等人出戰,也沒有贏的希望。
不能在戰場上贏了大宋,卻輸在了“嘴皮子”上。
而且還是在長安。
老李家丟不起這個人!
他這個大唐的皇帝,更丟不起!
李韜慢悠悠地抿了一口茶道︰“皇爺爺,我大唐人杰地靈,難道要任由他們在天子腳下撒野?”
“還不怪你!”
李淵一針見血︰“你若是不損儒,不趕走孔穎達,讓天下儒生視大唐如火坑,大唐也不會像現在這般……”
李韜打斷道︰“既然因在朕,那麼便由朕來了結吧。”
“了……了結?”
李淵臉色大變,呼吸都變得急促起來︰“你可不要亂來!”
本來見勸不動,他是不想跟著一起來的。
實在丟不起這個人。
但是後來想到這個孫子啥事都干得出來。
萬一又給了九國聯合伐唐的理由,他的心髒恐怕會受不了。
他還想多活幾年。
李韜笑了笑︰“當朕不亂來的時候,也是一件相當可怕的事情。”
李淵兩眼上翻︰“朕會去燒香拜佛!”
“皇爺爺,你暴露了,你把天尊視為李家先祖,不拜他卻要去拜佛,朕要取來族譜,在你的名字上畫道杠!”
“……”
李淵嘴角直抽。
偏偏又無法反駁。
越反駁越是大不敬啊!
切記,切記!
今後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想著拜天尊……
見他終于變成了啞巴,李韜會心一笑,看向歐陽修、甦軾等人。
他們躬身道︰“見過陛下!”
“不用多禮。”
李韜微微一笑道︰“你們這是要和我大唐打一場‘文戰’?”
已有啤酒肚,但又很靈活的歐陽修走了幾步道︰“陛下誤會了,三位大儒開宗立派,想要抓住一切機會傳道授業罷了,我等只是旁襯。”
說到這,他話鋒一轉︰“但素聞大唐人才濟濟,在陛下的治理下更是文運昌盛,詩詞無雙,如果有人願意和我們交流一二的話,我們求之不得!”
身形瘦削的甦軾拿起一壺酒,打開喝了一口,掃向四方︰“不知可有大才賜教?”
原本喧囂的四周登時一片死寂。
大部分文人都低下了頭。
那些新科進士倒是急于表現,奈何這文壇泰斗般的陣容自帶威壓,很快便讓他們打消了這種念頭。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在這種時候,他們可不用成為大唐恥辱柱上顯眼的一筆。
雙手交于袖中的李斯淺笑道︰“大宋文人如茅房之石,又臭又硬,讓人無可奈何啊!”
戴著襆頭,身穿長袍,猶如閑雲野鶴的東方朔眯著眼道︰“此戰勝負已分,他不是對手!”
“這麼夸張的嗎?一個有膽量挑戰的都沒有?”
李韜搖了搖頭,轉身看向蔡文姬。
蔡文姬抿了抿嘴,很坦誠︰“臣妾不如。”
“無妨。”
李韜看向已經傲氣得揚起下巴的柳永,自來熟︰“三變啊,想知道那個剽竊你詩詞的佚名公子是誰嗎?朕已經幫你抓來了!”
柳永雙眼一亮︰“在哪?”
李韜輕咳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嗯?”
柳永在他四周搜尋了幾十遍,也沒發現有誰是被押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