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貫哪里是那麼好賺的?
朕又不是開銀行的!
李韜在心里皮了一下,一本正經道︰“皇爺爺,來者不善,他們又城府很深,需要您老人家去給他們一個下馬威。”
“朕這暴脾氣您也是知道的,朕怕自己火氣一上來,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人給砍了!”
李淵一陣頭疼︰“你還不如先把朕給砍了呢。想偷懶就直說,犯不著恭維朕!”
“咳,皇爺爺,朕想偷個小懶,不想和那幫謀士浪費腦細胞!”
“……”
他還真說得出口?
腦細胞又是什麼鬼?
李淵指了指他,旋即回到太極宮,坐等召見李斯和東方朔,順便捎帶上了宇文化及。
他雖然不想听宇文化及提殿試命題,但也听說自己的兒子天天上門去錘人家兒子。
人家好歹是一國使臣。
也不能做得太過分了。
不然豈不是顯得滿朝烏煙瘴氣,連個正常人都沒有?
“走,去南校場!”
李韜沒在宮中待著,稍微喬裝易容一番,帶著曹正淳出了城。
武舉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各地海選,這個已經完成。
目前是校場比試,跟後世的晉級賽差不多。
最後也有殿試。
到了殿試的時候,更多的是給中舉者提供當朝演示的機會。
那個時候名次什麼的都已經確定得差不多了。
李韜選擇在這個時候來南校場,一方面是想看看那幫“武二代”的表現如何;另外一方面是看看能不能發現驚喜。
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剛進校場,他就看見了自己的兩位愛妃。
她們最近在招募新兵,擴充巾幗營,忙得都見不著人,怎麼跑這來了?
莫非……
李韜想到這一種可能,緩緩靠近她們,然後往擂台眺望。
只見一個身穿白袍,拿著大刀的女子正打得一個男子毫無還手之力。
隨著她側了一下刀背,男子被拍下擂台。
圍觀的眾人一片叫好。
“好刀法啊!”
“你有所不知,她已經是十連勝了,跟那個姓薛的一樣!程處默、程處亮、尉遲寶林等人都沒有這等戰績!”
“不得不說,在這亂世,女子中也有臥虎藏龍之輩!難怪陛下也允許女子參加武舉。”
“今年的武魁,如果不是這個姑娘的,就是那個姓薛的了!”
……
“姓薛的?”
李韜皺了下眉頭,猛然想到了一個人,兩眼放光道︰“難道是薛仁貴?”
曹正淳很有眼力勁,連忙道︰“那人姓薛,名禮,字仁貴,弓馬嫻熟,跟呂布一樣用的是方天畫戟,這兩日已經打出點名聲了。”
“果然是他!”
李韜指了指台上道︰“這個女子又是誰?”
曹正淳壓低聲音道︰“據說叫樊梨花。”
“樊梨花???”
向來風淡雲輕的李韜,罕見地露出了詫異之色。
他可是一直心心念念著系統把樊梨花給召喚來呢。
結果……
這有點不對啊!
哪怕這個時空的十大帝國,跟歷史上對應的朝代有所不同。
但大的框架沒錯。
比如大秦和大漢,基本上是嬴政和劉徹那一朝的人。
哪怕出現了一些野史或者演義中的人物,比如說李元霸和宇文成都,但並不多。
十國之中變動最大的當屬大魏。
呂布和孫權都是曹操的屬下。
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尚未出現。
源自曹操的梟雄本色,李韜很容易就消納了這種變動。
甚至覺得跟這樣一個曹操扳手腕才更有意思。
不過樊梨花在演義中屬于薛仁貴的兒媳,現在的薛仁貴還在參加武舉,沒有從軍呢。
在李韜的認知中,她屬于提前出現了。
說實話,李韜不想看到這種局面。
原因很簡單。
蝴蝶效應!
他一直在琢磨著自己穿越而來,然後上來就是各種 操作,會不會打破這個時空原有的運行軌跡。
導致人和事都不按照原有軌跡發展。
目前看來,答案是肯定的。
而這又會直接影響到他主打的預言瓷瓶。
要知道他先前所說的那些預言,都是建立在對歷史上各朝發生的大事基礎之上的。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他無非又派東西廠和鼠盟暗中詳查。
根據已經發生的各種蛛絲馬跡來預判相應大事的發展軌跡,是不是跟歷史上的差不多。
以趙禎不豫,連失三子為例。
首先,在歷史上確有這事。
其次,依照東西廠和鼠盟的調查,去年趙禎臨朝受文武百官參拜時,忽然手舞足蹈,口出涎水。
同日,又在他國使臣面前語無倫次。
史書上也有類似的記載。
雖然現在大宋的那些文武百官幫他很好地隱瞞了此事。
但天下沒有不漏風的牆。
李韜得知後,立馬就能判定他的身體有問題。
至于連失三子……
他並沒有咒人家尚未出生的孩子。
實在是大宋太子確實是趙禎的養子趙宗實。
趙禎的眾皇妃遲遲沒有為他誕下皇子。
這跟史書上記載的如出一轍。
去年俞德妃懷孕後,趙禎向列祖列宗求子又鬧得人盡皆知。
歷史上,這個孩子又是剛出生就夭亡的。
所以與其說李韜是預言,不如說是利用穿越者福利,參照著史書來判定!
先前這一招屢試不爽。
只是預言這種事,只要一次出錯,就會引發廣泛質疑。
偏偏天尊預言在他爭霸天下的布局中,又佔據重要地位,不容有失。
看眼下這形勢,他今後再預言,必須要利用東西廠和鼠盟,全面調查。
不能出現任何紕漏。
他正陷入沉思後,一道很突兀的聲音在不遠處響起︰“巾幗不讓須眉!看來巾幗營又要再填一位女將了!男外戰,女守內,倒也不錯。你說呢,兄台?”
李韜轉頭看了他一眼,見他雙眼如鷹,嘴角掛笑,既有些桀驁,又藏著沉穩,不似一般人。
曹正淳保持警惕︰“你是何人?”
男子微微躬身︰“在下姓狄,名仁杰。”
曹正淳小聲道︰“他是夔州長史狄知遜之子。”
這屬于多嘴了。
李韜怎麼可能不知道狄仁杰?
在他的認知中,這又是一個提前出現的人物。
逛了一次南校場,提前出現三個如雷貫耳之人。
這驚喜送得太大。
以至于李韜不得不去想,這是不是也跟他對這個時代不夠了解有關?
滿打滿算,他穿越到這里還不到一年呢。
原來那位的記憶雖被他融合了,但一個不受待見的秦王庶子的視野終究有限。
當然,甭管怎樣,他們的出現無疑讓他有了更多的助力。
無論是薛仁貴、樊梨花也好,還是狄仁杰也罷,這三人都有獨當一面的能力,可堪大用!
想到在進士名單上沒見到狄仁杰,李韜直接問︰“狄公子,你是不是沒有參加今年的科舉?”
狄仁杰怔了一下,隨後道︰“正逢亂世,還想好好游歷一番,長長見識,不想太早為官。”
不想太早為官?
你問過朕了嗎?
李韜看著他打趣道︰“你天生的官相,當盡早為官!”
“官相?”
狄仁杰笑道︰“狄某觀兄台也是如此,想來已考中進士,等待放榜了吧?”
李韜不露聲色地點了點頭︰“嗯,我必向陛下舉薦兄台!”
這人有病吧?
剛見面就要舉薦!
而且我爹是夔州長史,需要你舉薦?
狄仁杰一陣吐槽之後,干咳道︰“兄台莫要說笑,狄某還想游歷天下!”
“我沒說笑。”
“告辭!”
惹不起,咱還躲不起嗎?
狄仁杰拱了拱手,扭頭就走。
現在誰要舉薦他,他就跟誰急。
除非皇帝親自出馬,把他摁在朝堂上,讓他聖命難違……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