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之挽天傾

第1271章 賈珩︰聖上,微臣擇日啟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林悅南兮 本章︰第1271章 賈珩︰聖上,微臣擇日啟程

    <td><tab" align="left"><tr><td>

    <td><tab" align="left"><tr><td>

    大觀園,蘅蕪苑

    廂房之中,一方漆木高幾之上,燈火通明,而橘黃如水的燈火,似是如海水一般徐徐拍打在窗紗上,一下一下,而外間不時傳來幾聲蛙鳴,襯托的夏夜頗為靜謐。

    淡黃色的帷幔之中,被金鉤束起,內廂氣息旖旎芬芳,輕輕逸散開來,讓人沉醉其間。

    賈珩輕輕擁住寶釵的肩頭,道︰“薛妹妹。”

    真是隨著年齡漸長,寶釵真是豐軟可人,溫潤如水。

    寶釵將螓首偎靠在少年懷里,那張豐膩如雪的臉蛋兒酡紅如霞,柔聲說道︰“珩大哥。”

    賈珩清聲道︰“好了,以後不要自怨自艾了,你我夫妻一體,別人不會笑話你的。”

    寶釵輕輕“嗯”了一聲,芳心之中不由涌起甜蜜和歡喜。

    賈珩輕輕攬過麗人的削肩,問道︰“薛妹妹,早些睡吧。”

    而後,一夜再無話。

    ……

    ……

    就這樣,日升月落,倏然之間,時光匆匆,不知不覺就是三天時間過去。

    忠順王陳榮父子、齊王陳澄的謀逆大案也漸漸落下帷幕,朝廷原本逼迫崇平帝退位的科道御史紛紛被發配、流放。

    而內閣首輔韓 的第三封辭疏也終于不再留中,崇平帝批閱,準韓 所請,允其告老還鄉。

    至此,韓 這位內閣首輔徹底被撤換下來。

    一時間,神京再次震動,群臣議論紛紛。

    這是朝局的又一次大變動。

    而漢廷內閣再次調整,而至此內閣之中僅有李瓚、齊昆、高仲平三位閣臣,那增補內閣勢在必行。

    先前,崇平帝關于推行新政之功,增補入閣的承諾,言猶在耳。

    如今新政已經在大漢這片土地推行了半年之久,也該到開花結果的時候。

    而關于內閣首輔的人選,雖然崇平帝暫時沒有降下特旨,揀補新的閣臣入內閣,但朝中眾人已經猜出來。

    新任的內閣首輔,大抵就是兵部尚書李瓚。

    而果然沒有多久,崇平帝降下特旨,特晉內閣次輔李瓚為內閣首輔,但次輔之位,卻並未讓齊昆順理成章地擔任。

    上下群臣大抵都能猜出,應該是將內閣次輔之位,正在等待前往東南幾省督問新政的高仲平。

    這一日,京城灞橋之上,楊柳依依,溫煦微風吹動著婆娑起舞的柳枝,綠蔭成浪。

    十里亭,重檐鉤角,蒼脊蜿蜒如龍,而前日下了一場大雨,清洗過後的檐瓦明淨縴麗,一塵不染,而四根朱紅梁柱之上的紅漆卻有幾許剝落,現出幾許斑駁陸離之態。

    而涼亭下方的一座石桌之上,擺放著酒壺以及酒盅等物。

    此刻以禮部侍郎方煥為首的官員多是身著便衣,在道旁相送。

    韓 在京為官多年,尤其是擔任吏部天官五六年,提拔過的門生、故吏不知凡凡,這次出來,自然有不少人出迎相送。

    自翰林科道、六部司官,都有一些官員過來相送。

    韓 舉起酒盅,喝了一杯水酒,目光掠向四方的一眾朝臣,輕聲道︰“此去江南,諸位不必遠送,還望在京,輔佐明君英主,上致堯舜,下致太平。”

    一眾官員紛紛抱拳稱是。

    韓 最後看了一眼神京城,似乎隱隱在等待著什麼。

    或者說,等待著崇平帝派內監送行,這是當初楊國昌離任之時有過的待遇,但現在卻遲遲未有。

    韓 眉頭舒展幾許,目光深深,心頭不由嘆了一口氣,

    而趙默在不遠處看向韓 ,心底就有幾許悲涼之意。

    天子何其刻薄寡恩,不管如何,韓閣老忠心侍君多年,先前三次留中,竟如此羞辱韓閣老?

    其實,還是當初齊王陳澄逼迫崇平帝退位之時,韓 身為內閣首揆沒有第一時間申斥齊王所致。

    雖未附逆,但這等“明哲保身”之舉,先讓天子心寒乃至厭惡,而三次辭疏,漠然以視,皆是如此。

    就在這時,廊檐下傳來小吏的高聲話語,朗聲說道︰“李閣老來了。”

    而在這時,人群一時間就有些騷亂。

    誰人不知?韓 這次辭官歸隱,就是在為李瓚讓步,準備讓李瓚這位內閣閣臣接任首輔。

    眾人循聲望去,只見李瓚在幾個家僕的陪同下,快步來到近前,不遠處還有左都御史許廬。

    韓 抬起頭來,濃眉之下的儒雅面容上,目光平靜地看向李瓚,說道︰“李閣老,許大人,何故相送?”

    以官職相稱,顯然這位內閣首輔心底還是有一些怨氣的。

    李瓚卻對此恍若充耳不聞,面色頓了頓,低聲道︰“韓兄,我來敬韓兄一杯水酒。”

    韓 點了點頭,溫聲道︰“多謝李兄一路相送。”

    不知為何,這位內閣次輔忽而想起多日之前,他曾經相送齊黨黨魁楊國昌的一幕,如今倒也是一種因果輪回?

    念及此處,韓 的心頭似乎也平靜了幾許。

    這邊廂,韓 之子韓暉遞上一杯斟滿酒水的酒盅,酒水盈盈,清澈明亮,似倒映著天穹上的藍天白雲。

    李瓚接過酒盅,朝著韓 舉起,目中似星辰熠熠,朗聲道︰“唯願韓兄此去江南,頤養天年,寄情山水,一路順風順水。”

    言畢,舉起酒盅,一飲而盡。

    韓 面色復雜地看向李瓚,說道︰“多謝李兄。”

    說罷,同樣舉起酒盅,一飲而盡。

    眾人看著這一幕,同樣不由想起了先前前任首輔楊國昌離去的場景。

    就在兩人敘話之時,就听人群之中,小吏欣喜說道︰“衛國公來了。”

    不大一會兒,就見一個身穿青衫的少年,此刻騎在駿馬之上,在三五侍衛的扈從下,不疾不徐地而來,行至近前,伴隨著勒停馬韁。

    “唏律律……”

    賈珩將韁繩丟給一旁的扈從,看向韓 ,快步而去,說道︰“韓閣老。”

    這會兒,不遠處的韓暉看向那蟒服少年,面上現出一抹復雜之色。

    當初,翰墨齋之前相逢的一幕幕場景,猶如在昨天一般,可不過短短三四年的光景,眼前之人已經是宰執樞密,判若雲泥。

    韓 兩道眉頭之下,目光看向那少年,拱了拱手說道︰“衛國公。”

    如今看這少年,鷹視狼顧,只怕並非久居人下之輩。

    賈珩點了點頭,說道︰“韓閣老在首輔任上,國家武運昌隆,北敗東虜,西退和碩特、準噶爾,南定粵海,開拓海疆,皆離不開韓閣老在中樞坐鎮調度,支應前線,才有如今興隆之象,我來送韓閣老一程。”

    不管如何,相比楊國昌的暗中壞事,橫加阻撓。

    雖然韓 手下的浙黨也多有彈劾之舉,但整體上還是配合著崇平十五、十六年的戰事的,只是在新政推廣上生了一些齟齬。

    縱是如此,也沒有釀成大的改革阻力,因為科舉舞弊案,韓 自此緘默不言,直到齊王陳澄以及忠順王陳榮父子的叛亂,被請出內閣。

    韓 聞听賈珩之言,神色之間微微動容。

    這是賈珩以自己的功績,在對韓 這幾年在朝政上的貢獻,做出積極的肯定。

    雖然賈珩“好色荒唐”了一些,但功名顯赫,無人能及,尤其此刻更是說軍功章也有你的一半。

    韓 對此言,自然是頗為受用的。

    賈珩劍眉之下,目光微動,說道︰“韓閣老此去,能夠頤養天年,寄情山水,同樣是羨煞旁人,自崇平十四年以來,國家多事,如今才見中興之象,韓閣老如今也算功成身退了。”

    韓 朗聲道︰“如今大漢明君在朝,忠臣義士奮發于內,鷹揚武烈于外,老朽在浙江老家,也會為大漢祈福,唯望我大漢四海升平,國泰民安。”

    兩人說了幾句客套的話。

    韓暉輕聲說道︰“父親,天色不早了,該啟程了。”

    韓 點了點頭,正要轉身登上馬車。

    忽在這時,從神京城方向見到煙塵滾滾,一騎之上,戴權以及諸內衛,快馬浩蕩而來。

    賈珩循聲而望,看向那煙塵浩蕩之上的馬匹,暗道,天子的使者終于到了。

    如果天子不派人相送,韓 的確有些斯文掃地。

    相比楊國昌的三辭三挽,韓 的奏疏更多是留中不發,這已經近乎“羞辱”了。

    如果送也不送,在外人眼中,的確是薄待老臣,再加上賜死齊王陳澄,無疑顯得薄涼不勝。

    戴權從馬上翻身下來,抬眸看向那蟒服少年,也沒有多說其他,轉臉看向韓 ,朗聲說道︰“韓閣老,聖上口諭,韓閣老賞賜絹帛百匹,黃金五十兩,以壯前行。”

    這些財帛不能算多,但背後蘊藏著崇平帝的看重之意。

    韓 聞言,身形一震,旋即,面色肅穆,朝著宮苑方向行了一禮,聲音不無哽咽之音,說道︰“老朽,謝聖上隆恩。”

    這哽咽倒不是作假,而是此時此刻的真情流露。

    或者說,帝王都是pua的高手,在經過極限壓低期望之後,最終送了韓 一程,全了君臣的情分和體面,反而生出一股感激涕零的欣然之感。

    戴權道︰“韓閣老,陛下說,江湖路遠,閣老一路珍重。”

    韓 目光恍惚,朝著宮苑方向又躬身一拜。

    而後,韓 又看了一眼身後巍峨高立的神京城,在韓暉的攙扶之下,登上馬車,擺了擺手,揮手別了一眾相送的朝臣。

    賈珩目送著韓 離去,不由看向一旁的李瓚,此刻這位內閣新任首輔堅毅眉鋒之下的目光,遠眺山岳,也不知在想些什麼。

    似有所覺,李瓚回頭看向賈珩,目中似有別意,說道︰“衛國公。”

    賈珩點了點頭,道︰“李閣老。”

    兩人稱呼了一聲,而後相視一笑,卻都有一番真切的感觸,以後就要合作平定遼東,中興大漢。

    至于再往後,卻是誰也不知曉了。

    而後,眾人也各自散去,而賈珩也騎上馬,與李瓚一同並轡返回神京。

    李瓚沉吟片刻,問道︰“衛國公,在山東的京營兵馬,最近怎麼樣?”

    賈珩朗聲道︰“先前已經下發了軍令,京營大軍正在撤軍路上。”

    李瓚道︰“山東地方衛所被白蓮教滲透,亟需重建。”

    賈珩道︰“我正說前往山東。”

    李瓚點了點頭,又問道︰“如今女真撤軍,是否會有其他動向?”

    賈珩沉吟道︰“女真在我大漢邊關討不得什麼便宜,一來會聯絡和碩特與準噶爾,二來是在海上另謀擴張途徑,否則,以遼東之地力貧瘠,女真想要繁衍生息,壯大國力,唯有向外劫掠,以滋養國力。”

    “衛國公的意思是?”李瓚蒼勁眉頭之下,目中現出一抹思量之色,溫聲道。

    賈珩容色微頓,輕聲道︰“朝鮮已在女真手中,對朝鮮多是盤剝賦稅,而女真想要擴大疆域,一來向北,蒙古五部喀爾喀,以武力逼迫臣服,此外就是海上,那就只能是倭國。”

    “倭國?”李瓚面色涌起疑惑之色,問道。

    賈珩沉吟片刻,說道︰“倭國距離朝鮮不遠,如果遼東女真乘舟跨海橫擊,以女真八旗精銳之力,大概能橫掃日本島嶼。”

    這當然不是他推斷而出的結果,結合了一些隱秘的情報。

    女真應該是被逼急了,多次在大漢境內的顛覆行動都以失敗而告終。

    李瓚劍眉之下,目光微動,說道︰“如果女真自海上征討倭國,那我朝如何制之?”

    賈珩面色微頓,朗聲道︰“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就當在海戰上有所作為,艦船之上,可為決勝之師,女真如果打下倭國,我朝或是在朝鮮斷其後路,或是趁機參戰。”

    李瓚點了點頭,面上若有所思,輕聲說道︰“如此一來,只是倭國。”

    賈珩沉吟說道︰“土地乃是財富,只要治理得當,定能有所產出,至于設官立衙,因時因地而立,海寇尚且能夠借一方水土自給,況我大漢朝廷?”

    其實,文官集團對朝政的擔憂不無道理,迭床架屋的官衙架構可能會成為國庫的龐大包袱。

    正如馬逆所言,如果在人口沒有多少地方仍然沿襲一套班子,一味標準化,的確會成為巨大的財政負擔。

    因時因地制宜設立官僚機構,這是“我大清”都能想明白的道理。

    李瓚沉吟片刻,道︰“如先前台灣舊事,可行海貿,衛國公以為倭國當如何為朝廷開闢財源?”

    如果收復土地之後,只是一塊兒賠錢的地方,那自然不行。

    賈珩道︰“台灣如今已經成為巨大的貿易海港,而倭國之地也能成為海港貿易周轉之地,山上礦藏、人口不少,可為我大漢的資源儲備。”

    這就是名臣良將的風雲際會,所談所論,皆是國社發展的大事。

    真就是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同將大漢這艘大船行穩致遠。

    兩人說話之間,已然進入神京城。

    李瓚點了點頭,沉吟片刻,朗聲道︰“衛國公,隨老朽一同進宮面聖吧。”

    賈珩稍稍應了一聲,然後與李瓚一同進入宮苑。

    此刻,大明宮,內書房

    道道金色晨曦日光透過雕花軒窗,照耀在筆筒之上,在一旁的硯台上倒映出一行日光陰影。

    崇平帝坐在一方漆木書案後,落座在梨花木椅子上,此刻正執筆批閱奏疏。

    這會兒,內監近前,朗聲說道︰“陛下,衛國公和李閣老來了。”

    崇平帝愣怔了下,高聲說道︰“宣。”

    不大一會兒,就見賈珩與李瓚聯袂而來,進入殿中,朝著漆木條案之後的中年帝王行了一禮。

    “微臣見過聖上,聖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兩位愛卿平身。”崇平帝抬眸看向眼前的一文一武。

    這就是他選擇的兩位搭檔,都是文韜武略精通的主戰派大臣,而且李瓚已經在先前的齊王陳澄,忠順王陳榮父子的謀反案中,證明了自己的節操風骨。

    絕不會背叛陳氏,還有南方的高仲平更是潛邸之臣,有兩位能臣在京,足以制衡威望、才略日強一日的賈子鈺。

    李瓚目光微頓,說道︰“聖上,微臣剛剛和衛國公討論過先前出兵之事,衛國公認為女真會領兵征討倭國。”

    “哦?”崇平帝聞言,兩道瘦松眉之下,那雙蒼老眼眸不由投向那蟒服少年,問道︰“子鈺又是如何看的?”

    賈珩拱手道︰“聖上,女真先前在關前逡巡而返,自知在我大漢堅城利炮之下根本討不得半點兒便宜,而女真國內內憂外患,想要另謀出路,唯有自倭國島嶼尋找機會,而我大漢應當調撥登萊、江南之地的水師,伺機而動,如果有可能一舉拿下朝鮮等地,包圍遼東。”

    崇平帝聞言,面上若有所思,點了點頭道︰“子鈺所言不錯。”

    賈珩拱手道︰“是故,微臣請求在九邊查邊之後,再次前往山東登萊之地,調度水師,以應對女真在海上的動向,跨海橫擊朝鮮。”

    這段時間在京城待著也沒有什麼必要。

    崇平帝聞言,明淨目光略有幾許復雜地看向那蟒服少年,溫聲道︰“子鈺剛剛回來,這怎麼要奔波在外?”

    這是多好的臣子?多好的女婿?

    京營安插魏楚兩藩,錦衣府中也派出了眼線,仍是毫無怨念。

    當然,這位中年帝王並不知道,賈珩並非沒有怨念,而是將怨念在甜妞兒嘴里爆發了而已。

    至此,怨氣盡消。

    賈珩面色謹肅,拱手說道︰“聖上,先前如《平虜策》所言,待天時有變,就派遣將校率海師,泛舟橫渡,前往朝鮮半島,如今正是觀望戰機的時候了。”

    崇平帝瘦松眉之下,眸光微動,分明听賈珩提及《平虜策》,漸漸想起當初君臣初見之時,對答如流的欣喜和感動,如今再看那少年,赫然發現少年雖經多年,依然赤心不改。

    賈珩目光沉靜,拱手說道︰“聖上,微臣擇日啟程。”

    崇平帝點了點頭,道︰“倒也不急這一時半會兒的,子鈺在家中與家小多團聚團聚。”

    家小這會兒還在京中,更是談不上什麼不臣之心,再說,他和子鈺之間,終究是翁婿,倒也不必互相提防。

    此刻,這位天子心思繁亂不勝,或者說生出一股愧疚之情。

    畢竟,賈珩離了京城,可以說擺出一副京營、錦衣府任你調整布置的架勢。

    饒是天子心如鐵石,也有一種委屈了賈珩的感覺。

    當然,主要還是賈珩這幾年一直在路上,幫著崇平帝將大漢治理的蒸蒸日上。

    (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紅樓之挽天傾》,方便以後閱讀紅樓之挽天傾第1271章 賈珩︰聖上,微臣擇日啟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紅樓之挽天傾第1271章 賈珩︰聖上,微臣擇日啟程並對紅樓之挽天傾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