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之挽天傾

第三百三十七章 慣會做這些場面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林悅南兮 本章︰第三百三十七章 慣會做這些場面事

    元春洗罷手,在賈珩的相送下,離了寧府。

    剛剛回到自己所在院落,正要吩咐抱琴以及丫鬟,準備熱水沐浴。

    卻見一個平日侍奉的婆子開口道︰“大姑娘,太太喚您過去呢。”

    元春怔了下,只好起身,向著王夫人院里而去,待進入廂房,只見自家娘親坐在床榻上,正在拿著一卷佛經就著燭火誦讀,面頰較之以往紅潤了許多。

    元春上前說道︰“娘,您喚我。”

    王夫人放下佛經,伸手拍了拍身旁的床榻,笑道︰“大丫頭,過來坐。”

    元春“嗯”地應了一聲,挨著王夫人就坐。

    元春轉頭問道︰“娘身子可還好一些了,吃飯上胃口如何?”

    王夫人道︰“尋了牟尼院的妙玉法師過來,念了經文,說來也奇,心緒倒是舒暢了許多。”

    元春心下松了一口氣,柔聲道︰“那可得好好謝謝人家妙玉法師才是。”

    “我祈求著多留幾天,在後院庵堂歇著了,等明天你們再見面敘話。”王夫人笑道。

    元春微微頷首,又問道,“怎麼沒見寶玉?”

    “他這會兒在老太太屋里呢。”王夫人輕笑說著,轉眸打量著自家女兒,容貌豐美,儀態端莊,一張宛如牡丹花盛開的臉盤兒,一看就是大富大貴之相,但可惜……

    王夫人心頭再次涌起對某人的怨懟。

    “大丫頭,咱們娘倆兒在這兒,也沒外人,正好說說心里話,”王夫人拉過元春的小手,輕聲說道。

    元春心頭隱隱有種預感,臉色就有些變化,道︰“娘您說。”

    王夫人柔聲道︰“你呢,打小就懂事,從來就沒讓我費心,這一晃眼也是大姑娘了,現在從宮里也回來了不少日子,我尋思著,終身之事也需盡早兒定下來了。”

    想了想,終究覺得不能再對元春放任自流。

    元春蹙了蹙眉,道︰“娘,這幾天舅舅那邊兒還沒停當,我的事先放一放吧。”

    王夫人道︰“原也沒說現在,就是提前和你透個氣兒,等過了這個年,就讓你父親還有你大伯,在京中揀選著那等出身好、人品好的人家。”

    元春遲疑道︰“娘,是不是太倉促了?”

    王夫人嘆道︰“大丫頭啊,你過了這個年,就奔二十去了,不好再拖了。”

    元春豐潤玉容微頓,“娘,我的婚事,珩弟不是說過要……”

    王夫人冷哼一聲,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還在呢,怎麼還能讓旁人操心了去?”

    元春柔聲道︰“珩弟終究是族長,我原也是他從宮里帶出來的。”

    王夫人一听這話,又是被喚起了不快記憶,臉色刷地冷了下來。

    或者說,王夫人在外人面前尚要維持她慈和的面目,但在自家大女兒面前,就要顯露出一些真實想法。

    “你真以為他好心?”

    元春心頭咯 一下,問道︰“娘這是何意?”

    王夫人面色淡漠,道︰“他現在管著族里,愈發勢大,就連老太太都敬他三分,他當初急著將你從宮里帶出來,無非是擔心你征得鸞鳳之瑞,蓋了他的風頭去。”

    元春聞言,默然不語。

    自不是默認這說法,而是想起了先前賈珩所言,不要爭執,以防母女之間生了芥蒂。

    見元春沉默,王夫人卻會錯了意,以為自家女兒听了進去。

    可以說,賈珩將元春從宮里帶出來,才是王夫人的最大心結。

    先前礙于元春在宮里苦熬,不好直說,否則,倒像是她為了富貴,不顧女兒似的。

    如今索性將心里的憋屈,趁機道了個痛快。

    “大丫頭,為娘知道你在宮里這麼多年吃了不少苦,可為娘何嘗不苦?你是從為娘身上掉下來的肉啊。”王夫人說著,也有幾分動情,說道︰“可我懂還不是想讓你一輩子過得風光、體面?但現在旁人一攪合,你這些年的苦,不是白吃了嗎?”

    元春輕輕嘆了一口氣,道︰“娘,宮里沒有你想的那般容易的,皇後娘娘主六宮諸事,若無她允準,誰不安分,妄作奢想,反而為自己和族里帶來禍端。”

    在宮里,這些年,她也見過不少宮女試圖攀龍附鳳,但最終下場都不太好。

    雖她為公侯之女,但內外隔絕,後宮內的陰私鬼蜮,忌憚有限。

    王夫人又道︰“你大伯不是往六宮都太監那里使了不少銀子,許這一二年,就可听到喜信了。”

    暗道,縱沒有機會為天子宮妃,呆在皇後身旁,也能接觸一些天潢貴冑,听說皇後兩個兒子年歲及長,為個王妃、側妃,也不算辱沒了元春的品格。

    但這等心里話,卻不好當著自家女兒的話說,否則上一刻還沖著天子去,下一刻就若不成,做天子兒媳也不錯,這話也太……

    元春輕聲道︰“沒那般容易的。”

    想了想,道︰“前日,我和珩弟也說了此事。”

    王夫人道︰“你和他說什麼,他能上什麼心?若不是她,你也不會耽擱了。”

    元春道︰“珩弟說他會留心,這一二年,先到長公主府里為才人贊善。”

    王夫人︰“……”

    心頭竟是涌起一股驚喜,問道︰“長公主府上?可是聖上之妹的那位晉陽長公主?”

    暗道,若在晉陽長公主府上,還算未離了天家,未嘗沒有再為王妃、側妃的可能。

    元春看了一眼王夫人的神色變化,如何不知自家母親打得什麼主意,暗暗嘆了一口氣,有意順著王夫人的情緒,說道︰“娘,珩弟為族長,他哪怕顧及著族人的看法,也會為我多費心的,他若是上心,沒有什麼事情是辦不成的。”

    王夫人聞言,倒也覺得有理,點頭道︰“你這話說的對,他向來是……慣會做這些場面事。”

    卻是將驢糞蛋子、表面光的話,咽了回去。

    這般一想,突然覺得元春往東府跑,似也能理解一些。

    王夫人又道︰“不過,咱們也不能淨指望他,等過年之後,為娘讓人留意留意。”

    可以說,隨著王子騰的失勢,王夫人現在急需一位權勢依靠在賈家壯膽,那麼還有什麼比自家女兒找個好女婿更好的呢?

    畢竟,女婿半個兒。

    元春與王夫人又說了一會兒話,待戌正時分,方邁著疲憊的步伐,返回自家院落,抱琴說道︰“姑娘,熱水準備好了。”

    元春應了一聲,進入里廂,放下金鉤拉起的幃幔,就著彤彤燭火,在大丫鬟抱琴的侍奉下,褪去裙裳,如羊脂白玉的豐潤身姿現出,兩條筆直、圓潤的玉腿,踏入浴桶,滿月沉水,掀起水花。

    “姑娘,太太剛剛催婚事了?”抱琴問道。

    “一晃也從宮里出來有不少日子了,娘她也有些著急了。”元春輕聲道。

    對自己的婚事,她心頭未嘗沒有焦慮,不說即刻過門,起碼定下來也是應該的。

    抱琴拿著毛巾幫著元春擦洗著雪白的後背,說道︰“小姐年歲是也不小了,早些定下來,也能安心一些,否則一直拖延下去,好親事都被耽擱了。”

    元春幽幽嘆了一聲,雙手輕輕搓洗著沉甸甸的糧倉,望著幾案上的燭火,恍若跳動著一雙沉靜、溫煦的眸子。

    元春連忙搖了搖頭,貝齒咬了咬櫻唇。

    ……

    ……

    翌日,坤寧宮

    宮人來往匆匆,暖意融融的殿中依稀傳來絲竹管弦之音,間雜著歡聲笑語。

    宋皇後一身鵝黃色宮裝長裙,端坐在軟褥墊子鋪就的長條錦榻上,前方的小幾上,擺放著瓜果茶點,下方兩旁小幾,列坐相陪的低品妃嬪。

    端容貴妃與咸寧公主則坐在宋皇後身旁的錦墩上,至于魏王陳然與粱王陳煒則共坐一小幾。

    魏王過生兒也不是這一回,在宮中每到過生兒,妃嬪總要過來湊熱鬧,借此討好宋皇後這位六宮之主。

    宋皇後看向咸寧公主,笑道︰“咸寧,你送的那匹大宛良駒,有些太貴重了。”

    昨日,咸寧公主回去後,倒是和宋皇後講述了昨日東市買馬的經過,順便說了與忠順王二子陳銳發生沖突一事。

    宋皇後對此面上不大表態,實際有些樂見其成。

    咸寧公主道︰“兄長明年開府,這是宮里過的最後一個生兒,我這個做妹妹的,也該送他一匹好馬,以祝他蹄疾步穩,前程似錦。”

    宋皇後聞言,溫婉笑道︰“咸寧有心了。”

    不遠處的小幾畔,梁王陳煒笑道︰“二哥,那汗血寶馬借我騎兩天怎麼樣?”

    魏王笑道︰“你我兄弟說什麼借不借,你若喜歡,送你了就是。”

    “我可不敢,這是五姐送你的,轉送我算怎麼回事兒,我就借兩天騎騎。”梁王陳煒忙道。

    宋皇後听到兄弟二人說笑,目中也現出欣慰,對著一旁的咸寧公主笑道︰“你魏王兄,將你送的馬轉送給煒兒,也太不像話了。”

    咸寧公主輕笑道︰“母後,我既將那寶駒送給了皇兄,那怎麼處置都是皇兄之事,倒不用看我之意。”

    “娘娘,一等雲麾將軍遞了牌子進宮,這會兒尚在大明宮面見聖上。”忽在這時,一個女官進入殿中,行到宋皇後身畔,低聲說道。

    宋皇後聞言,臉上現出笑意,道︰“他們君臣先說正事,等會兒再過來敘話不遲。”

    人能過來就行。

    大明宮,內書房

    崇平帝听完賈珩對京營整頓的奏報,點了點頭,道︰“李閣老前日說你帶兵有方,果勇營軍兵軍容嚴整,有強軍之象,還諫言朕于正月初一,閱兵演武,朕已經應允了,你近月也好好準備。”

    賈珩道︰“臣定不負聖上期望。”

    崇平帝卻再次叮囑道︰“慢慢來,不要心浮氣躁。”

    賈珩點了點頭。

    崇平帝勉勵幾句,從御案上遞過去一份兒奏折,說道︰“對了,這是都察院遞上的奏章,上面說你給陣亡兵丁立碑記事,有失體統,況巡城御史康志學殉節,尚無此等哀榮,言你重士卒而輕士人。”

    隨著五城兵馬司衙門中的文吏,邀請一些石料工人,開始在西城動土開工,為陣亡兵丁立碑,這一幕就落在了朝中一些科道言官的眼中。

    因為賈珩剛剛立了大功,倒沒有太多人逆風而行。

    而暗中的政治敵手,卻不甘寂寞,授意都察院的御史上疏彈劾,用以試探崇平帝心意。

    賈珩接過奏疏,閱覽了下,言辭一如既往的激烈。

    奏疏中甚至說他邀買人心,養望自高。

    事實上,在大漢朝,朝堂上,幾乎不存在不受彈劾的官員,如今的賈珩已有資格立起旗幟,隨之而來的就是科道言官的盯視,幾乎可以想見,此後此類彈劾奏章,仍會源源不斷。

    哪怕是內閣首輔楊國昌以及幾位閣臣,也時常受得科道言官的彈劾。

    賈珩面色鎮定,朗聲道︰“立威營羅逆謀叛,五城兵馬司與錦衣府為護神京安寧,浴血奮戰、死傷慘重,臣以為,立碑記事可酬其功勞,以此激勵五城兵馬司兵丁忠君衛國之心,至于這位御史彈劾之言,純屬無稽之談,縱民間士紳修橋鋪路,尚立碑以載述其事,況死難于國事者?彼等惡意揣測,以寒將校之心,損害聖德,更意圖掀起文武之爭,居心叵測!”

    崇平帝聞言,面色微動,沉聲道︰“朕已打算批閱訓斥,先前五城兵馬司以及錦衣府,臨機處置,保護神京安寧,是有功的,朕業已吩咐內閣下旨嘉勉酬功,而文武之爭,由來已久,如今你為武勛,又全權整頓京營,難免多受無端攻訐,用心任事即可,不必理會。”

    其實,先前還真是崇平帝疏忽了,下旨撫恤嘉勉錦衣府和五城兵馬司,而文官集團也齊齊漠視了五城兵馬司與錦衣府的流血犧牲。

    賈珩拱手道︰“聖上聖明。”

    想了想,又進稟道︰“聖上,如今武事不振,國家財用不足以軍功授田宅,或可于哀榮一道多做文章。”

    秦兵制也好,府兵制也好,都是將土地與軍功綁定,甚至後世的打土豪、分田地,都極大提振了兵心士氣。

    但如今的陳漢,天下土地多是有主,而無主荒地,則飽受天災。

    再加上國庫空虛,反映于戰事上,就是立功不賞,死難少恤,既然這樣,將校士卒為何還要賣命?

    物質上既然無法給予傾斜,那就在精神獎勵上多注重了。

    他為五城兵馬司立碑記事,都引來朝堂文武的惡意中傷,這等大事,也只能由崇平帝親自推動。

    崇平帝思量了會兒,既是期許,又是解釋道︰“縱無勒石燕然,也需得一場有分量的大勝,方可堵得上下非議之聲。”

    潛台詞是現在做不了這種事兒。

    賈珩點了點頭。

    崇平帝忽而問道︰“魏王過生兒,皇後那邊兒不是向你府上下了請柬?”

    賈珩道︰“確有此事,臣等下還要去往坤寧宮,向娘娘請安。”

    “你先去罷,等午時,朕再過去用飯。”崇平帝道。

    “那臣告退。”

    賈珩說著,離了大明宮。

    (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紅樓之挽天傾》,方便以後閱讀紅樓之挽天傾第三百三十七章 慣會做這些場面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紅樓之挽天傾第三百三十七章 慣會做這些場面事並對紅樓之挽天傾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