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淚系導演

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天下小黑 本章︰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

    比起李易記憶之中的《八佰》面臨著諸多的爭議,因為宣傳的不當等等,在李易這個版本里面,都沒有了。

    比如逃跑第一的“飛將軍”的後人之類的,李易根本不需要去搞那些有的沒的。

    畢竟,哪有拍岳飛的電影找秦檜後人來正面宣傳的?

    所以,在上映初期,《八佰》雖然不說零差評,但是卻還是以好評居多,在大眾影評網上,評分也高過8分。

    當然也有人把電影和真實的歷史拿來做對比,那麼肯定《八佰》里面的確是有不少和歷史有偏差的地方。

    這也是有著歷史背景的電影都難以避免的事情。

    不過,對此普通影迷們的反應是最直接的。

    “和孩子一起看的,特別震撼,雖然很多情節可能為了烘托很假,但仍不失為一部好電影,我看了心堵,其實舊國民直至二十一世紀的歷史電影沒幾個不堵的。孩子看的時候眼眶紅紅的,淚水打轉,我故作輕松問他,怎麼了,看完電影難受?他嘻嘻鼻涕,揮了揮手,沒什麼都是好多年前的事,不能為過去的事情難受......

    其實,我想告訴他,看到河的對面歌舞升平,這邊為了保衛國家生死掙扎,如果你長大了還要去當兵,我先打斷你的腿!”

    “如果不是國破家亡,有幾個父母願意將自己孩子送上戰場!陳樹生的家書,太震撼了!”

    “我覺得許多人搞錯了一點︰歷史改編電影本屬二次創作,存在一定虛構和藝術加工並不是什麼問題,而且影片分明是在借八百勇士的境遇諷刺果軍當局的孱弱和無能,揪著“史實”和“立場”否認《八佰》價值的人都沒說到點上。

    至于影片最終沒讓觀眾足夠“盡興”,除去部分沒拍好的原因外,這種感覺實際上是到位的,因為《八佰》所蘊含的那份屈辱感,本來就沒打算讓人看得痛快。”

    “真的,從未有過哪部主旋律電影,像看《八佰》一樣的憋屈,特別是最後八佰壯士的結局,真的讓人心頭發堵!本該是英雄的他們,卻只能被幽閉在那里,明明有實力突圍,卻因為所謂的“大局”不得不忍著,如果一個國家,到了需要靠這一群英雄背負著屈辱地活著的時候,其實本身已經說明了很多問題,果黨當局根本不配統領這個國家!”

    同時對于這部電影,也有了更多的解讀。

    周清泉在《電影周刊》專欄上對這部影片進行評論。

    “四行倉庫保衛戰的意義何在?四行倉庫保衛戰是否有必要打?等等,這個問題,一直在被很多人討論著,熱議著。

    可是聯系當時的那個歷史背景,不管是出于什麼目的,表演也好,作秀也罷,四行倉庫保衛戰都有著其獨特的意義,有著其至關重要的意義。

    “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這句話成為了這部電影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話。

    我們來看看為何這場戰役打的好,必須打?

    電影的開篇,通過老婦人的口述一下子把我們拉回到那個時代。接下來映入眼簾的就是疲憊、軍容渙散、裝備雜亂的軍隊走在綠油油的田野中,之後一下子拉到遠景,受到戰火洗禮變得破敗的尚海市,再配上幾聲鴉叫,電影的感情基調就奠定下了——悲壯。

    依然是運用強烈的對比來塑造人物、烘托環境。揚起蹄子的駿馬像和字幕蒼白無力的戰況解說,一條甦州河隔成的兩個大相徑庭的世界,以及軍人們、租界內國人們前後的表現。

    我們觀影的時候,不難發現,起初,人們對于戰爭或是抵觸,主張放棄抵抗;或是毫不關心,仿佛即將發生的一切與自己毫不相干。千方百計逃跑的士兵、明知戰爭即將帶走自己同胞的性命卻還因為漏水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情吵個沒完的教授夫人、明明有能力援助卻冷眼旁觀的賭場大姐,此間種種,迅速營造出一個畸形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的人們只顧自己,無謂國家與民族。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細節,沿街叫賣熱狗的洋人一邊盯著坐在路邊、對倉庫的情況毫不關心的華國人,一邊大叫“hot dog!”,這究竟是在叫賣還是在諷刺?

    飛艇中的各國觀察員說租界中的華國人好像正在經歷一件“與他們毫不相干的事情”!

    影片中最扎心的對話莫過于小湖北和小七月的對話︰

    “那邊真好看......”

    “那邊是租界。”

    “那邊是天堂,這邊就是地獄!”

    到了這個時候,河對岸的國人,依然是冷漠的。

    而國人的冷漠,才是侵略神州大地的最強武器。

    他們需要被人喚醒。

    有兩個至關重要的轉折點。

    對于軍人來說的轉折點是面對敵人的“鐵甲陣”時,陳樹生將手榴彈綁在自己身上,然後將自己的遺物交給自己的連長,毫不猶豫地縱身躍下與敵人同歸于盡。

    在他留給母親的白汗衫上寫著八個大字——“舍生取義,兒所願也”!

    民族大義在中華男兒心中永遠都是最崇高的,超越了生死,超越了親情。

    那是“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山河激蕩英雄之氣。

    在得知這種辦法會奏效之後,士兵們沒有一人退縮,而是準備效彷,機槍連列隊,報出自己的名號後義無反顧的躍下,終于逼得敵人撤退,也看得對岸的國人淚目,何先生也說出了那句“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是啊,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在面對飄來的毒氣時,租界中有人大喊“我泱泱大國不要怕”,可是畫面卻是人們抱頭鼠竄的樣子,強烈的反差是多麼的諷刺啊!

    如果在侵略者入侵的第一天,四萬萬同胞便有這樣的想法,奮力抵抗,可能結果也會變的不同吧?

    然則,這些似乎依然無法讓租界內的“觀眾”有著切身的體驗。

    因為他們在河對岸,因為這里是租界,這里是安全區!

    多麼諷刺,在我們自己的國土上,代表著恥辱的租界竟然成了安全區?

    而關鍵是,他們竟然不以為恥,反而引以為榮,他們是租界內的,對外來的難免竟還有著一種優越感。

    嗚呼哀哉!

    這樣的無知,這樣的冷漠,需要被喚醒。

    對于租界之中的國人的轉折點我想是許多人以命相拼將電話送到倉庫。

    在那之前,有學生以一時的意氣,由到了對岸,可是當戰爭的殘酷真正展現在他們面前的時候,他們才知道自己有多麼的膚淺。

    但是這依然是值得高興的事情,至少,我們的學生們,我們的少年們,還有著一股熱血,一股血性,少年強則國強!

    守軍們為了民族大義舍生忘死的精神終于喚醒了國人,學生、黑幫小弟們排成排,以死相拼想要將電話送到橋對岸的倉庫,在幾次失敗之後,賭場小弟刀子站了出來︰“滬江堂,小輩,刀子請願!願意一試!”刀削拇指,按了紅手印就往橋上跑,中彈也不回頭。這一跑,有去無回,身臥血泊。

    刀子這個角色,相信讓人印象深刻,盡管他的戲份不多。

    他不是什麼傳統意義上的英雄,哪怕是最後,很多人也對他是否算的上是英雄而爭論不休。

    可是,他是華國人,他是敢于為這個國家,獻出生命的國人,或許他本沒有國家的概念,但是至少,他做到了無數人做不到的事情。

    捐贈的旗幟被高高的升起,士兵們為了護旗先後赴死;影片最後果軍特派員傳來命令,謝團長下令撤軍,士兵們含恨沖橋——軍人們護的是這個殘破的國家最後的尊嚴,沖的是對于明天美好的希望。

    那一面旗,在整個尚海灘都淪陷,在屬于我們自己的土地上,竟然沒有一面我們的旗幟,這是何等的屈辱,所以,當旗幟飄揚,所有人為之歡呼,這種舉動並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因為國人心中本就有一團火,只因沉寂太久,需要有人將其重新喚醒,陳樹生不僅喚醒了一路敗退,對于戰爭失去信心的羊拐等人,更是喚醒了對岸租界的國人們。

    喚沉睡國人,醒民族大義。

    民族大義之火一旦被喚醒,四萬萬同胞將會前所未有的團結,我們一定會戰勝一切來犯之敵。

    只有經歷過戰爭的洗禮,才知道今日的和平多麼來之不易。一寸河山一寸血,如今的大好河山都是革命先輩們用鮮血洗刷過的,是他們的犧牲換來了我們如今的太平盛世。

    多年後的今天,祖國空前的強大,我們有著騰飛的經濟、領先世界的科技、崇高的國際地位——而且我們空前的團結。無論再大的困難,放到戰爭的時代之中相比較都會顯得不值一提,今日,沒有任何困難會讓中華民族再次屈服!

    如此,這樣的電影作為一部電影作品,我認為已經做的足夠好了。

    在網絡上總有那麼一票人一直黑八佰違背歷史雲雲,我個人覺得大可不必,電影沒有藝術加工那大可去看紀錄片,問題是有嗎?這部電影一方面肯定了果軍的抗日先輩,另一面也點到了當時腐敗的環境,正如租界戲台上的戲,喚醒更多國人對來之不易生活的珍惜和愛國之心,勿忘國恥,吾輩自強。如此,足矣!”

    對于這類的真實歷史改編的影片,往往都會被許多人拿來說電影違背歷史雲雲。

    而實際情況是,對于絕大多數的觀眾而言,他們其實並不熟悉這段歷史。

    所以,很多普通觀眾其實對此並沒有特別大的反應,不過電影里面也出現了一些讓很多人議論紛紛的東西。

    比如影片開頭的那句話︰“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

    但它到底表達了什麼?很多人不解其意。

    不過,這種事情,根本不需要擔心,因為神通廣大的影迷們當中自然有人會給出解釋。

    事實也是如此。

    有影迷就對這句話進行了科普︰“這句話的意思是︰等到那個原先的我化為煙塵、不復存在時,你將看到我會心的笑容。言下之意是,不必為我的離去而傷心,那樣做是我樂意的,我將為能擺脫原來的那個我而倍感歡欣。

    這個意思是怎麼得來的呢?要聯系原文。

    “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出自魯迅的《墓碣文》!

    《墓碑文》表達的大致意思是︰他做了一個夢,夢中與墓中死尸談話。講述了墓中人從生前“浩歌狂熱”的戰士,變為內心虛無與灰暗的死尸,最終認識自己的消極,想要通過“成塵”來尋求解脫的故事。

    “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是墓中人死尸)對自己虛無與灰暗的否認,也就是他也意識到自己的狀態過于消極,于是想通過自我毀滅的方式,以求解脫。這種解脫對他來說,是一種慰藉,因此會感到無比歡欣,這就是他說“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的原因。

    後來,我們在引用這句話時,會對這句話的意思,進行延伸和拓展。在當下,“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一般表示當一個人為了某項事業而獻身時,覺得這麼做是對的,因而無怨無悔,乃至倍感歡欣。

    這里表達的意思,大概就是︰八佰壯士戍守四行倉庫,即便最終粉身碎骨,為國捐軀,也覺得這麼做無比正確無上光榮,因而內心坦然,無怨無悔,能夠以微笑面對死亡,在死亡中得到超脫與永生。

    當然,這里我個人認為還有另外一種解釋,大家應該看到了八佰壯士在過橋之後的悲慘經歷,所以,也許,對于他們很多人而言,可以說,在孤軍營被幽閉期間,他們就如同墓中人一般,他們曾經是英雄,是壯士,可是卻沒有獲得鮮花和榮譽,而是如俘虜一般被關押。

    甚至于死亡對于他們而言或者才是解脫,他們甚至更羨慕那些在戰斗之中犧牲的戰友們,因為他們可以大聲地喊一句,為國捐軀,我輩之榮幸。

    可是他們呢?

    為此,這句話或許也和當時的八佰們的心路寫照有著很大的關聯吧?”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催淚系導演》,方便以後閱讀催淚系導演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催淚系導演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並對催淚系導演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