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那些事兒》演播廳。
這一次,《人工智能》劇組,沒有全部都來。
這也導致了,大眾對國產科幻電影,一直都是呈現悲觀的心態。
主要是科幻電影,確是一個無數華國影迷心中痛點。
而這個時候,李易再次接受京南衛視的《電影那些事兒》欄目組的邀請。
《電影那些事兒》這個節目可以說是李易上的最多的節目了。
電影定檔之後,《人工智能》再一次引發了關于國產科幻電影的探討。
底下的影迷們也都面露愕然之色。
可不是,一說到科幻,大家第一反應就是必定是大片。
可是科幻電影,和其他的電影其實一樣,有大片也有小成本。
至少國外有不少中低成本的科幻片,沒有大場面沒有大特效,可是一樣是經典。
為什麼到了國內,大家卻都反而覺得,不是大片,都不配稱之為科幻電影一般。
“的確不算,其實《人工智能》是一部劇情科幻片。我只是想通過這部電影告訴大家,沒有必要一味地追求大制作,我們國內的科幻電影,本就在摸索階段,為什麼不從簡單的科幻電影開始做起?非要一窩蜂地去追求大制作,等同于沒有學走就想飛,成功的概率自然就會低的可憐!”這的確是李易的肺腑之言。
他其實挺納悶的,人家好萊塢那麼多年的科幻電影經驗,可是要弄一部大制作,也都不敢保證成功,國內的科幻電影一直都沒有成功的先例,可是偏偏一個個一上來就是大制作,就是多少億多少億的投資,就是各種大場面,各種視覺特效,好像不這麼拍,就不會了。
“所以,你的意思是,我們的科幻應該從小成本開始?”方南問道。
“不錯,因為小成本科幻試錯的成本更低,而我們很多‘大制作’往往追求特效,追求堆積明星,可是卻忽略了電影的根本,電影的根本就是講故事啊,我們的失敗的案例,其實很多特效做的不錯的,可是為什麼還被罵的那麼慘?因為完全忽略了劇情,忽略了電影始終是為了講好一個故事,不管是特效,還是大場面,其實都是為故事服務的!”
“我認為,我們很多導演都有自己擅長的地方,比如趙青岩導演,他擅長拍攝寵物電影。”李易笑著舉例道。
結果底下的影迷們都是紛紛笑出聲來。
因為在李易之前,說趙青岩最擅長拍寵物電影這沒錯,可是李易出來之後,這個擅 就要打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