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大清不對勁

210 攻心為上,攻城為下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吐槽是福 本章︰210 攻心為上,攻城為下

    <b></b>                  喀布爾城中,康熙帝正在大宴群臣以及剛剛收入麾下的阿富汗地區各部酋長。

    拿下阿富汗地區的戰斗和康熙帝預測的一樣,簡單得超乎想像。

    因為阿富汗地區的莫臥兒帝隊,數量只有區區兩萬,莫臥兒帝國派過來的總督阿米爾汗能控制住阿富汗地區,主要依靠的不是軍事鎮壓,而是銀幣攻勢。

    印度次大陸實在是太富有了,&nbp;因為種姓制度下的賤民,都是一群成本很低的勞動力,這導致印度次大陸上的統治階級能撈取的財富,比東亞大陸的漢地還多!

    因為東亞大陸的漢地王朝,還需要給地方士紳豪族分潤利益,不能讓底層老百姓餓肚子,不然就是天下一片反啊!

    誰叫東亞大陸的漢地歷史上,&nbp;出了陳勝吳廣,&nbp;喊出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名言?

    自從那句話傳世之後,底層百姓和士紳豪族就對皇權沒有多大敬畏之心了,大家都普遍有了共識。

    當皇帝不是靠血統,而是兵強馬壯者……哦不,是武德充沛者得之!

    這就使得東亞王朝的歷朝歷代,都不敢往死里壓迫基層。

    反觀印度次大陸,除非是外敵入侵,否則底層的賤民們要多安穩有多安穩,根本沒有造反市場,即便有所謂的起義,往往也是那些高種姓的人帶頭掀起來的。

    很多起義的本質都是宗教戰爭。

    當然,印度次大陸上的土邦王國戰斗力太弱,跟印度次大陸的賤民們選擇躺平有很大關系。

    在印度賤民眼里,王朝更迭是高種姓大人物的事情,他們沒有參與的資格。

    吃苦修來生才是最重要的!

    自然而然的,沒什麼戰斗力的印度軍隊,想要長期鎮壓統治民風彪悍,信仰天方教的阿富汗地區部民,&nbp;幾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莫臥兒王朝只能用銀幣攻勢。

    阿富汗地區民風彪悍的原因只有一個——大寫的窮字!

    一幫窮人,自然可以用金錢來收買。

    而且阿富汗地區多山地,部落酋長眾多,互相還有世仇,阿米爾汗一邊灑銀幣,一邊在幕後挑起戰火,阿富汗地區的部落酋長們就沒有功夫去思考反抗莫臥兒王朝的事情了。

    直到康熙帝帶著八旗大軍打過來!

    阿富汗地區的酋長們,一直都有個共同目標——打印。

    原因很樸實——印度太特麼有錢了!

    原本他們沒有一個統一的老大,誰也不服誰,上面還有一個有錢的壞總督阿米爾汗,阿富汗地區的酋長們自然不敢奢望打印事業。

    但現在一看就是蒙古人面孔的康熙帝來了(對于沒見過東方人的外國人來說,一律將東方亞裔黃種人視為蒙古人),輕松打跑了阿米爾汗,阿米爾汗麾下的印度軍隊甚至毫無還手之力,阿富汗各地的酋長們自然樂得屁顛屁顛趕過來打算跟著撈一筆。

    康熙帝也大度,他是最不嫌棄炮灰數量多的主。

    打仗說白了,還不是看誰人多勢眾麼?

    只要數量夠多,&nbp;即便一戰打不贏,&nbp;也可以玩消耗戰啊。

    當初大清被妖道李長青打跑,不就是因為妖道戰傀無窮無盡麼?

    更何況,康熙帝早就通過阿富汗本地人了解過,這幫阿富汗部民的戰斗力還是很強的,只要給他們配上好的裝備,他們的搶劫意志……哦不,是打仗意識非常主動!

    主動需求戰爭,和被動應付戰爭的軍隊,就是兩種極端,康熙帝非常清楚這里面的差距。

    清軍當初面對唐軍被打得勢如破竹,說白了就是清軍的戰斗意志消失了。

    甚至見敵而逃者都變成了上勇!

    剛好,這些阿富汗部民同樣都是天方教教徒,康熙帝直接擴編回八旗,將主動投靠過來想跟著打印的阿富汗武裝部民編入回八旗中。

    阿富汗的部落酋長們,就是各自麾下部民的協領、參領乃至副都統。

    能得到多大的官職,取決于你能帶來多少能打的漢子。

    在中亞的時候,康熙帝整編回八旗就是按照這個套路,除了都統這類高級將領是康熙帝的自己人,也就是滿八旗出身外,下面的各級軍職都是根據那些投靠者帶來的軍隊計算的,並且互相不干涉。

    所以,回八旗的建制看似跟蒙八旗、漢八旗、滿八旗一樣,但實際上回八旗是非常松散的軍事結構。

    如今康熙帝南下,將原本的八旗隨軍家眷都安置在撒馬爾罕地區,並留下了近半的滿八旗軍隊守護,帶來的都是純粹的軍隊。

    這里面滿八旗不算,因為康熙帝一直把滿八旗當做督戰隊使用。

    漢八旗的戰斗力略高于蒙八旗,但漢八旗騎兵比例較低,在平原地帶開戰的用途還不如蒙八旗。

    不過漢八旗和蒙八旗的戰斗力都要高于回八旗。

    就是因為回八旗的組織度太過散亂了。

    除此之外,回八旗沒有自己直屬的包衣奴才,而滿八旗、漢八旗、蒙八旗都是有包衣奴才的,以家庭為單位,包衣奴才的來源則是大清肆虐中亞的時候抓捕到的俘虜。

    不過大部分包衣奴才都被留在撒馬爾罕了,被那些八旗家眷看著,幫著種地。

    這次打下阿富汗地區,康熙帝又抓到了不少印度俘虜,陸陸續續都送往撒馬爾罕,充實包衣奴才的隊伍。

    在康熙帝的征伐戰爭中,八旗大爺的階級正在逐步恢復。

    而且因為漢人、蒙古人和滿族人都淪為了少數族群,互相之間的隔閡正在漸漸縮小,這里面也有康熙帝拉攏漢人和蒙古人的元素。

    反倒是回八旗,倒是有點像大清還在東亞漢地統治時期漢八旗的政治地位。

    別看大清現在直接控制的地盤只有撒馬爾罕和喀布爾周邊地區,但大清的勢力範圍已經擴充到里海東海岸!

    回八旗中有不少烏茲別克人和土庫曼人,還有少量的波斯人。

    只不過大清的勢力範圍內,主要依靠分封制度,並沒有徹底打破原本中亞地區的政治形勢。

    這跟中亞地區的地方傳統勢力投降太快有關。

    中亞地區的地方勢力投降康熙帝,不光是因為大清軍力強盛,更重要的是康熙帝打算帶著大家南下打印。

    中亞地區誰不知道,打印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谷碉

    如果不是莫臥兒王朝正處于鼎盛時期,擋住了大家打印的道路,中亞的強盜們早就南下了。

    阿富汗地區是莫臥兒帝國的北邊門戶,拿下阿富汗地區後,莫臥兒王朝的屏障就被打開了,接下來就是進入印度北方的腹地!

    而喀布爾的陷落,也讓印度北方的軍事統帥們得知了大清這個強敵。

    阿米爾汗敗得那麼慘,大家想不知道都難……

    莫臥兒王朝麾下也有分封體制,莫臥兒帝國的奧朗則布的祖輩,也來自于中亞,自然繼承了中亞的分封傳統。

    實際上,這個時代的世界各國,封建才是主流,中央集權的國家反倒不多。

    封建時代說白了就是分封時代,這個時代通訊和交通太過落後,一個國家想要擴張領土,遠離政治中心的地帶很難建立直轄統治,所以分封是最節省成本的統治手段。

    只要中央始終保持著碾壓級別的軍事優勢,分封出去的封疆大吏一般都不會反叛。

    東亞的中原王朝,之所以反感分封制度,主要是唐朝時期留下了一個反面教材。

    唐朝時期的節度使分封制度,留下了太過惡劣的苦果,導致後續的王朝都對建立中央直轄流官統治情有獨鐘,寧願花費巨大的成本,也要建立流官統治。

    當無法支出成本時,寧願不繼續對外擴張,也不采取分封體制。

    其中的明朝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朱元璋列出了那麼多不征之國,不是因為仁義道德,而是朱元璋知道繼續擴張下去,朝廷很難支付高昂的流官統治成本,干脆停止擴張,全力對付世仇北元,還能樹立‘好國’的正面形象。

    明朝的擴張不是主動停止,而是被迫停止的。

    而同時期其他世界性強國,領土地盤那麼大,國力卻未必能比的上明朝,原因就是因為其他強國都采取分封制度。

    歐洲不用多說,直到路易十四那個時代,各國才開始著手建立中央集權。

    奧斯曼帝國那麼大,實際上都是總督制和分封制相結合,這也是奧斯曼帝國的軍隊,有數量多而質量差特點的原因。

    分封制注定了奧斯曼帝國無法維持龐大的中央直轄精銳,只能從各地召集封建主們的軍隊。

    而封建主的軍隊質量參差不齊,組織度也不高,強行聚攏起來,質量自然堪憂。

    即便如此,奧斯曼帝國還打得歐洲各國幾乎沒有還手之力。

    所以,封建制度在特殊的時期,還是比較合適的。

    這就是為何康熙帝沒有執著于建立中央直轄朝廷的原因。

    康熙帝很清楚,他現在擁有數十萬大軍,看似強大無比,但這是建立在地方統治沒有分攤多少兵力的前提下。

    一旦他想要建立流官統治,必然會跟那些中亞地方實權派翻臉。

    首先,回八旗就會率先土崩瓦解,甚至調轉矛頭成為大清的敵人。

    到時候,康熙帝別說是南下打印,能把中亞的地頭蛇們都推平,就不知要消耗多少軍力。

    即便推平了,因為信仰不同和異族入侵的關系,不知要打多少年的治安戰呢!

    就跟當年滿清入關漢地一般,從入關佔領京師到取得所有的漢地,足足打了幾十年!

    康熙帝可不想在中亞打上幾十年。

    哪怕他能打贏,這幾十萬軍隊也供養不起!

    現在的大清財政一直是坐吃山空,凝聚大清八旗軍隊的主要是戰無不勝的信念。

    康熙帝除了讓八旗軍隊吃飽飯外,幾乎發不出額外的軍餉,士兵們想要撈錢,只能在戰場上獲得。

    這也是康熙帝初入中亞的時候,所過之處寸草不生的原因,那麼做是康熙帝為了提振清軍八旗的士氣。

    現在的打印則是康熙帝謀求一個真正能供養起幾十萬大軍的根基之地。

    康熙帝進入中亞後就知道,即便他吞了波斯帝國,也不可能養得起幾十萬八旗軍隊。

    更往西面還不知道會不會出現強敵。

    還不如南下打傳說中富得流油,又戰力羸弱的印度。

    事實證明,康熙帝的決定無比正確!

    慶功宴會上,康熙帝給眾多回八旗的酋長們打了一針雞血後,退到幕後的小屋里,跟熟知印度的學者探討起打印問題來。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啊!

    “陛下,奧朗則布其實並沒有統一整個印度。

    在印度南方臨海的不少貿易城鎮,都被西洋過來的洋人控制著,即便是印度南方的內部,也分散著大大小小的印度土邦王國,他們甚至團結起來組成了一個馬拉塔聯盟,共同對抗奧朗則布的入侵。

    奧朗則布這些年來,一直在跟德干高原和馬拉塔聯盟的軍隊作戰。

    莫臥兒王朝雖然富有,但在軍費上的支出卻龐大無比。

    不過奧朗則布這個人的私生活上倒是勤儉節約,他是一位虔誠的天方教教徒,自己的吃穿用度乃至身邊人的吃穿用度,都秉持著勤儉節約的傳統。

    宮廷開銷能省則省,整個莫臥兒王朝的官場,都被奧朗則布折騰成勤儉節約的模樣。

    正因如此,即便是莫臥兒王朝中的天方教官員,對奧朗則布的統治也不太滿意。

    他不光自己節約,還要求所有人都要跟著他一起節約!

    除了節儉方面,奧朗則布還認為這世上只能存在天方教,對其他宗教的迫害非常嚴重,一直在向異教徒征收人頭稅。

    這使得莫臥兒帝國的領土上,一直有印度教和錫克教的反抗者。

    如果不是這個奧朗則布屬實能打,他的莫臥兒帝國早就在內憂外患中分崩離析了。”

    康熙帝听後微微點頭道“你的意思是,打敗莫臥兒帝國,要以攻心為上,攻城為下。”

    那位印度學者滿臉的褶子都笑開了花,心理感慨這位蒙古皇帝真是英明之主,簡單幾句話就明白了征服印度的底層邏輯!

    。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這個大清不對勁》,方便以後閱讀這個大清不對勁210 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這個大清不對勁210 攻心為上,攻城為下並對這個大清不對勁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