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比崇禎大一歲

二百八十七章︰調興和軍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實在閑得疼 本章︰二百八十七章︰調興和軍

    山西、陝西刀兵四起,遼東大凌河城的爭奪戰正是緊要關頭,山東又發生了兵變。

    朝廷當然要調兵平叛!

    二月初通州總兵楊御蕃、天津總兵王洪率領六千多人馬跟叛軍在掖縣八十里外接戰。

    兩個總兵官之所以敢直接撲上去,因為他們被調遣時收到的消息跟此時截然不同。

    那時的情報表明,一千余遼兵作亂破了幾個縣城,裹挾了幾千囚犯、混混、流民打家劫舍。

    兩個總兵官帶領幾個參將、游擊、都司,率領六千多兵馬,當然沒把叛軍放在眼里。

    誰知道迎戰的叛軍是自封大都督的李九成親自率領,有騎兵五千名、步卒一萬多。

    結果很搞笑,因為叛軍騎兵多,來自通州、天津的明軍打不過還逃不了,一半兵馬投降了。

    兩個總兵官和一眾將領僅僅是三百多騎逃進了萊州城。

    噩耗傳到京師,崇禎皇帝怒不可遏卻又無計可施,簡在帝心的大太監王坤只得硬著頭皮諫言,可調興和軍平叛。

    泥人還有三分土性,更何況是王坤這種大太監。

    他被黃毅欺負了半年心里恨死了,但願今生今世再也見不著那個魔頭。

    誰知道種種現象表明,皇帝要他繼續監軍,而且是監軍登萊平叛。

    登萊叛軍豈是等閑?

    情報表明,落入叛軍手中的紅夷大炮就不低于四十門,弗朗機炮超過四百門。

    他作為監軍,監督新官上任的山東巡撫徐從治和登萊巡撫謝璉平叛有用嗎?

    兩位巡撫吃了敗仗頂多是罷官免職,他這個監軍恐怕會被皇帝杖斃!

    權衡利弊足三天,王坤不裝了,他決定攤牌了,想要平定登萊叛亂,唯有調興和軍。

    至于再次跟興和軍一起行動後會不會再被黃毅使喚得團團轉,他不管不顧了。

    但是他堅信,黃毅那個魔頭不應該針對他。

    因為捫心自問,他回京師的這一個多月壓根兒沒想過報復,沒有做出任何不利于興和軍、不利于黃毅的事兒。

    跟著興和軍不就是苦點、累點撈不到好處麼?

    只要能夠打勝仗得功勞,這不算啥,總比兵敗被論死罪好吧!

    于是乎,王太監舉賢不避仇,當著王承恩、曹化淳的面請調興和軍入關平叛。

    他還把親眼所見的興和軍軍容軍紀坦言,並且信誓旦旦,只要有黃毅帶領三千興和軍參與平叛,他王坤就敢擔保必然成功。

    崇禎皇帝知道興和軍,也知道黃毅,還知道黃毅是耿如杞的女婿,他還清楚的記得為了救父親投筆從戎的耿章華。

    不到三年,這兩位小將已經成長起來了,都是從二品的副將了。

    崇禎皇帝從來不介意文官武將年輕,因為他自己就很年輕。

    想當年他僅僅十七歲,就能斗倒閹黨逼死九千歲,算不算年輕有為?

    崇禎皇帝一直都是自以為是,直到亡國前一刻才幡然醒悟,才知道瓦解閹黨逼死魏忠賢的自己有多蠢。

    現在的崇禎依舊是自我感覺良好,他看重耿章華和黃毅。

    既然黃毅的興和軍能打,既然王坤認為調興和軍去登萊平叛必然成功,那就調唄!

    而王坤卻在腹誹,調興和軍沒那麼簡單,糧草、馬料、開拔銀不給足數,那個魔頭絕無可能服從命令。

    二月底,黃毅接到了兵部、宣大總督的調令,要求興和軍半個月內開拔。

    黃毅以春耕剛剛開始,興和軍必須搶農時為理由,要求延期到四月初開拔。

    並且報上了興和軍將要出動一千八百騎兵,一千二百步兵、炮兵,攜帶三十六門紅夷大炮。

    因為騎兵數量多且人人雙馬,所以需要很多馬夫。

    再因為興和軍仿制的紅夷大炮重量超過三千斤,所以需要征用大量民夫。

    故而調動三千興和軍正兵,需要調集征夫五千,需要開拔銀十萬兩,需要馬料、糧食兩萬石……

    又因為叛軍火炮眾多,興和軍必須擁有更加猛烈的炮火才能夠戰而勝之,所以要求兵部撥給火藥五萬斤,五千斤紅夷大炮二十門。

    黃毅僅僅是漫天要價,沒指望朝廷真的給紅夷大炮。

    他們寧可紅夷大炮被李九成、孔有德的叛軍俘獲,也不可能爽爽快快給哪一路人馬。

    明朝末年的效率有多低下眾所周知。

    黃毅接到兵部和宣大的調令後開始回復,而且故意不用六百里加急。

    公文傳送一個來回,實質性問題並沒有進展,半個月就沒了。

    來來回回扯皮幾次,肯定是走過了春天,走過了秋季……

    反正黃毅不著急,他的計劃是遼海結冰無法航行時徹底打垮叛軍,把叛軍搶劫到手價值數百萬兩銀子的金銀財寶翡翠瑪瑙據為己有。

    猜想這一戰過後,兩三年內,興和軍再也用不著為錢發愁。

    要做到把所有的繳獲全部侵吞,就必須做到獨立行動。

    也就意味著憑借興和軍一己之力徹底剿滅叛軍。

    拖半年,讓朝廷的兵馬再去填幾次坑很有必要!

    免得跟其他的明軍共同作戰,被分走大量繳獲。

    王坤不傻,不見著興和軍,決不會去登萊,他親自跑兵部、戶部、工部,為興和軍落實開拔的糧餉、火藥、火炮。

    跑這些部堂不僅僅得有權勢,還得有銀子。

    王坤沒錢!

    他當初是花光了積蓄才謀得監軍宣大的美差。

    本以為做個兩三年,能撈幾十萬兩銀子,拋去給司禮監、當權掌印太監的分潤,自己能落下十萬八萬。

    誰知道現實很骨感,他一個監軍太監居然是兩袖清風回了京師。

    沒錢沒法辦事啊!

    咋辦?

    干脆耍橫!

    于是乎,王坤更加出名了,因為他每天吵架,跟兵部尚書、侍郎吵,跟戶部、工部的坐堂官吵……

    沒有開拔糧餉,沒有大炮火藥,興和軍不肯開拔。

    理由簡單,皇帝不差餓兵。

    叛軍的火炮太多,沒有足夠的火炮、火藥對抗簡直是去送死!

    然王坤吵架僅僅是瞎耽誤時間罷了,並沒有能夠要來糧餉和火藥、火炮。

    皇帝一再催促,被逼無奈的王坤只得把這些天在戶部、兵部、工部的遭遇哭訴,哭得痛心疾首。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比崇禎大一歲》,方便以後閱讀我比崇禎大一歲二百八十七章︰調興和軍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比崇禎大一歲二百八十七章︰調興和軍並對我比崇禎大一歲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