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比崇禎大一歲

一百五十八章︰漢人永不為奴!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實在閑得疼 本章︰一百五十八章︰漢人永不為奴!

    <b></b>                  當然,根據地初創,還沒開始發餉銀,沒法用工資的差別區分待遇。

    現在的待遇差別基本上是體現在伙食上。

    參訓的戰士保持隔一天吃一回肉,足四兩,能夠帶徒的鐵匠、瓦匠、木匠師傅等等大工匠,每五天供應四兩肉。

    普通群眾沒這待遇,但是每十天給一回肉,足三兩。

    這種伙食夠好了,小地主家都舍不得這麼吃。

    太多原本瘦得皮包骨的漢人長壯實了,眼楮里有了光澤,對未來充滿希望。

    他們願意種地、希望種地,更加希望有一座堅固的城池,都等著冰雪消融。

    實在是等不及,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早在二月底三月初就開始了。

    這時候還沒有完全解凍,春寒料峭,但是完全阻擋不了根據地群眾大建設的熱情。

    由于大牲口高達四千余,減去精選的三百六十幾匹個兒大,爆發力強的烏珠穆沁戰馬,其余的都參與春耕。

    不是所有的大牲口都可以耕地,一部分牲口用來套車搞運輸。

    因為修建土法煉鋼的小高爐、焦化爐,建造磚瓦廠、水泥窯、石灰窯、蓄水壩的工作也在進行中,運輸需求很大。

    總而言之擁有了大量畜力,人的工作效率高多了,兩個人一頭牛一天能夠開墾出兩三畝荒地。

    按照投入耕牛一千頭,挽馬一千五百匹,人手三千計算,&nbp;半個月時間就能完成根據地所在盆地接近五萬畝荒地的開墾。

    這當然是有原因的,&nbp;主要原因是這片盆地的一半土地在大明建國初期就是軍屯田畝,故而復墾時相對減輕了工作量。

    接下來的日子里,黃毅每天都忙忙碌碌,不僅僅是忙于練兵、知道生產、安排耕種、進行基礎建設,&nbp;還在巡邏之時繼續苦練騎術、騎戰技能。

    他每一天的工作時間都不低于十二個小時,&nbp;其中必須確保有兩個小時用來上課。

    磨刀不誤砍柴工,洗腦,&nbp;不不,&nbp;這樣說不好听,政治教育高于一切,&nbp;統一思想比什麼都重要。

    黃毅親自教育小旗以上級軍官,&nbp;從總旗開始設一名鎮撫官,職責是核查功績、檢查成績、督查軍容軍紀,教士兵識字,做思想工作等等。

    鎮撫官當然是挑選學習好、思想好戰斗技能過得去的漢人戰士。

    黃毅還基本上保持每三天給鎮撫官上一堂思想交流課,&nbp;並且要求所有的鎮撫官公開討論開展工作的得失。

    信仰的力量無窮大,&nbp;把人民的思想武裝起來形成的力量無敵天下。

    故而黃毅在僅有智、勇、雙、全幾個少年時就開始了思想教育。

    只不過半年而已,&nbp;成效就顯現了。

    今後的路無論怎麼走也要把思想教育放在第一位,&nbp;黨指揮槍是在血與火的斗爭中得出的顛撲不破的真理。

    發展一段時間黃毅計劃建黨,&nbp;但是一直沒想好名稱,&nbp;“社會黨、尊嚴黨、共進黨、團結黨”等等名稱都考慮過,&nbp;沒有定案。

    根據地是一張白紙,&nbp;在這里能夠描繪出宏偉藍圖。

    以史為鑒,&nbp;封建社會遲早會走近墳墓,資本主義的金元政治何去何從黃毅很不看好,&nbp;所以黃毅決定嘗試在根據地執行類似于社會主義的制度。

    進行社會改革何其艱難?每推行一個新制度都必須出現一個強權、鐵腕的政治人物,必須有強大的武力為保障。

    因此新的模式剛開始時絕對走不出獨裁的怪圈,&nbp;也避免不了血腥味。

    黃毅不介意成為大獨裁者,因為他自信滿滿,&nbp;國家大事由他來乾綱獨斷,絕無可能走錯路。

    當然,&nbp;這些都是後面的想法,&nbp;是不是能夠堅持到有後來,取決于能不能守住根據地,打退建奴、韃子的進犯。

    所以一定要想方設法喚起根據地群眾的覺悟。

    黃毅命令左芳蓮、小九組建宣傳隊,準備通過演繹話劇、戲劇的方式方法向根據地群眾灌輸建奴是財狼,&nbp;隨時都有可能來根據地燒殺搶掠的思想。

    目的是讓所有人消除幻想,使得根據地的軍民團結一心,&nbp;敵人來了,小到垂髫兒童大到耄耋老者都拿起武器跟敵人干仗。

    演戲當然要有劇本,黃毅提議由汪柏山、左芳蓮、葉惠玲、章東、黃大智、左芳蓮、小九、張氏、劉世富、葉惠玲共同創作。

    要求很簡單,通過男女主角的生離死別,控訴建奴喪盡天良,使得觀眾同仇敵愾,激發觀眾的殺敵熱情。

    這八個人中,左芳蓮以前是揚州瘦馬,小九做妾前是青樓清倌人,吹拉彈唱是基本功,跳舞是必修課。

    葉惠玲讀過書寫得一手好字,寫詞譜曲對于她來說不是難事。

    故事用不著編得天馬行空,只要把張氏、劉世富、黃大智、汪柏山的真實經歷拼湊成主角的故事,就足以讓觀眾義憤填膺。

    當然,劇本完成後黃毅會幫著修改,會給一個大團圓的好結局。

    即便真實歷史的結局是七成漢人死于災荒、死于戰亂、死于被建奴屠殺,&nbp;剩下的一個個奴顏婢膝留著根豬尾巴苟活于世,是最最糟糕的。

    “漢人永不為奴!”將要成為這部劇的口號,要通過這部劇樹立起根據地群眾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勵大家自強不息。

    听清楚了黃毅給出的思路,听明白了黃毅的要求後,創作團隊的八個人神色各異。

    汪柏山是被勾起了屈辱的記憶,眉頭緊鎖陷入沉思,他的心中已經有了千言萬語,接下來肯定做得到下筆如有神。

    葉惠玲是緊張,擔心寫不好故事讓黃毅失望。

    她是個心思縝密之人,來根據地生活了兩個多月,周圍發生的一切詮釋了黃毅的承諾,這里真的沒有歧視,她們獲得了尊重。

    她還因為能寫會算成為了教師,每天都要給上百人上課、默寫生字詞。

    其他人怎麼想她管不著,葉惠玲已經決定了,往後余生就在根據地度過,只要經常能夠瞧見他就心滿意足。

    能夠幫他做事情就是最大的幸福,至于是不是能夠貼身伺候他,唉!只能心里想想。

    。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比崇禎大一歲》,方便以後閱讀我比崇禎大一歲一百五十八章︰漢人永不為奴!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比崇禎大一歲一百五十八章︰漢人永不為奴!並對我比崇禎大一歲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