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二年。
五月。
彼時,春種時間已過。
但鄴城之外,兵馬雲從,虎賁軍團十五萬兵馬集結。
元始元年。
這一年,對于大漢來說,是特殊的一年。
這一年,大漢在這亂世之中建立。
而元始二年。
對于大漢而言,同樣是特殊的一年。
在這一年,大漢正式開啟了統一原大蒼十八道之戰的序幕。
彼時,雖然大漢還沒有進入最鼎盛的狀態,河東道到手的時間不算久,雖然憑借其原本的底子,已經可以開始給大漢供血了,但還遠遠不能夠和已經在手多年的河北相比。
至于盛瀾地,也是一塊富戍之地,但因為當時的甦定方在這塊地方殺的太狠,如今還無法真正的為大漢供血,但也可以保證甦定方的自給自足了。
如果再等兩年的話,讓這兩塊地方能夠充分為大漢供血,那個時候的大漢才是最鼎盛的狀態。再等兩年的話,大漢的實力絕對要比現在要強的多。
不過,此一時,彼一時。
天師道、威王勢力羸弱,正是困頓之際。
尤其是威王,這個時候衰落到了極點。
天師道至少軒轅黃的能力足夠的強,而且,在大蒼之內,雖然無法尋求出路蒼,但卻通過姜烈山之手,從大蒼之外得到了一絲喘息之機,緩和了原本困頓的處境。
可軒轅黃有這個本事,卻不代表威王也有那個本事。
這個時候的威王,不堪一擊。
至于靖王,因為長時間的大戰,也元氣受損,不在最鼎盛狀態。
西北面的鎮北軍,現在至少還有一定的實力,還能夠扛往拓跋部落一段時間。而這段時間,又何嘗不是王羽的時間?又何嘗不是大漢的時間?
有西北面的鎮北軍在,至少在接下來的一定時間之內,王羽還暫時沒必要擔憂拓跋部落的問題。
雖然說自從他封鎖住了中行山脈之後,接下來的時間真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鎮北軍必然會越來越弱。
可是,這個事情是需要時間的醞釀的,而卻並非是一個立竿見影的過程。
這才過了多長的時間?還遠遠不可能到了那個份上!
故而,這個時候的鎮北軍戰力猶在!
而鎮北軍,又何嘗不是面對拓跋部落的一道最好的屏障?
至于東北面的東夷,和太陽國之間也是相互消耗嚴重。這個時候,雖然戰況已經不復,最開始的激戰,但還沒有真的徹底結束,只不過進入了戰略對峙狀態。
可以說,他們大漢自身內部雖然還沒有到達最鼎盛的狀態。
可這個時候的外部環境,卻已經是他們最適合南征的時候了。
如果等上兩年的話,那個時候的大漢或許確實到了最為巔峰的狀態,在自身實力上,比之現在要強大很多。
但是,很有可能,他們大漢周圍的這幾方勢力,也得到了恢復元氣的機會。
故而,春種結束,王羽決定誓師出征。
元始元年,王羽的大漢最先建立,而沒過幾個月的時間,鎮西軍趙匡胤的大宋也隨之成立。
接二連三的登基稱帝,也促使著原本想要掃平大蒼之後,以無上威望方才稱帝的皇甫古淵于元始元年冬季始提前稱帝。
而皇甫古淵之後,威王皇甫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