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魂

第449章 一語成讖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酒徒 本章︰第449章 一語成讖

    絆馬索在泥土中繃緊,纏住馬腿,將一匹慌不擇路的戰馬絆得橫摔出去,發出轟然的巨響。

    緊跟著,就是第二匹、第三匹、第四匹……

    馬背上的將士,被摔得頭破血流,還沒等他們弄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已經有新的戰馬連同其背上的主人一道砸了過來,令他們的傷勢雪上加霜。

    “有埋伏,有埋伏——”

    “宋軍,宋軍!”

    “救命,救命——”

    第一輪爆炸聲剛剛減弱,尖叫聲和驚呼聲已經沖天而起。所有還在馬背上的叛軍將士,一邊努力控制各自的坐騎,一邊尋找退路,各不相顧。

    他們棄營逃走之時,總計將近四百多號。雖然沿途不停地有人悄悄溜走,眼下的總兵力仍舊不低于兩百。

    然而,突然遭到襲擊,他們竟然連看一眼對手是誰的勇氣都沒有,只管想方設法逃命。

    如此一來,局面愈發不可收拾。

    張帆和竇沙都來自永興軍路,當地人長期受黨項鷂子襲擾,因此,早就總結出了一套隱蔽且實用的絆馬索布置辦法。

    今天用在如同喪家之犬般的叛軍身上,絆馬索立刻收到了奇效。

    轉眼間,就又有將近二十匹戰馬連同其背上的叛軍將士,一起摔成了滾地葫蘆。

    而絆馬索居然還沒有被扯斷,只是一根接一根從泥土里彈出來,以倒下的戰馬為“暗樁”,橫縱交錯形成了一小片“蜘蛛網”。

    “葉女俠、竇沙、竇蓉、張帆、王武,你們幾個用弓箭掩護,其他人,帶著手雷跟我上!”不肯給叛軍更多反應時間,韓青大吼一聲,雙手持槍,邁步沖出了堡寨。

    武又帶著其余二十三名鎮戎軍老兵,答應著緊隨其後。一個個,左手握著火折子,右手握著火雷彈,額頭、手背等處,青筋根根亂跳。

    他們當中,將近一大半兒人,都已經擔任了八品以上職務。另外一小半兒,也是官身。

    然而,當听聞韓青準備辭職,與張環一道去替李繼和老將軍討還血債。他們立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追隨。

    沒人指望朝廷會替老將軍報仇。

    在被雍王從後背捅了一刀的情況下,大宋朝廷,能夠守住黃河防線,避免遼軍繼續南下,在大伙看來已經是創造了奇跡。

    而毒死李繼和老將軍的凶手,肯定會去投奔耶律隆緒。屆時,更不用指望大宋朝廷,能先擊敗遼軍,然後再逼迫遼國將凶手們交出來!

    官家沒那份本事,也沒那麼重情重義。

    雖然,李繼和是官家的舅舅!當年為了保住官家的太子之位,曾經跟太宗皇帝據理力爭!

    腳下的土地有一定坡度,因此,大伙沖得極快。七八個呼吸功夫,與目標之間的距離,已經拉到了三十步之內。

    幾名反應較快,並且沒受到絆馬索干擾的契丹“行人”立刻舉刀迎戰。還沒等他們重新促動坐騎加速,數支火箭已經凌空而至,雖然沒有造成多少殺傷,卻闕發出了一連串震耳欲聾的爆炸聲。

    戰馬再度受驚,悲鳴揚起前蹄四下亂踢。馬背上的契丹“行人”們努力安撫,卻無濟于事。

    與此同時,韓青長槍前指,再度發出一聲斷喝,“手雷,擲!”

    最早接觸火雷彈,也是使用最為熟練的武又等鎮戎軍老兵們,立刻點燃了火雷彈的引線,借助跑動的慣性奮力前投,“嗖,嗖,嗖——”

    二十三枚火雷彈,陸續騰空而起,帶著風聲落入亂作一團的叛軍隊伍,隨即,發出驚天動地的聲響,“轟隆隆——”

    黑火藥手雷威力有限,波及範圍也很難超過落點附近五尺。然而,二十多枚黑火藥手雷同時爆炸,仍舊引發了一場災難。

    當即,就有四五名叛軍和契丹“行人”,被直接炸上了天空。殘缺不全的尸體,向下灑出一片血肉之雨。

    更有七八名叛軍連同其胯下的坐騎,一道被手雷掀翻于地,渾身上下,血肉模糊。

    比傷亡更可怕的是戰馬失控。原本就受到了連番驚嚇的坐騎,在霹靂般的爆炸聲刺激下,徹底陷入了瘋狂狀態。

    無論平時多溫順,此時此刻,都只要還活著的戰馬,都拼命前竄後跳,努力甩脫背上的主人,給自己尋找活命之機。

    慌不擇路之下,很多戰馬彼此相撞,嘴里不停地吐血。而被甩落在地的騎手們,沒等來得及呼痛,就又遭到了一輪馬蹄的踐踏,要麼當場慘死,要麼筋斷骨折。

    “殺張庭玉,無關人等不要找死!”伴著火雷彈的爆炸聲,韓青繼續邁開大步前沖,手中長槍帶起一串凜冽的寒光。

    一名叛軍指揮使,在受驚坐騎的帶動下,被迫迎向了他的槍鋒。被他一記獅子甩頭挑下了馬鞍,隨即,就被另外一匹受驚的戰馬踩了個正著。

    血漿從傷口處噴泉般涌起,讓驚馬的半邊身體染得猩紅一片。驚馬背上的叛軍都頭嘴里發出淒厲的尖叫,雙手卻死死抓著韁繩和馬鞍不敢松開。

    韓青沒心情听他在叫嚷什麼,也沒時間判斷此人是打算投降,還是騰不出手來去拿兵器。只管挺槍斜刺,給此人來了一個透心涼。

    尸體落地,驚馬有了選擇,本能地躲開韓青和武又等人,落荒而去。

    韓青對逃走的戰馬看都不看,邁動腳步奔向下一個目標。

    對方身上的鎧甲很精良,背後還有一件髒到了幾乎看不出顏色的披風。看情況,沒背叛李繼和之前,其官職應該很高。

    不過,宋軍的鎧甲,官職等級辨識度很差。不看腰牌,韓慶很難分辨出此人到底是軍一級都指揮使,還是廂一級。

    無論是哪一級,對他來說,其實都一樣。對方選擇與毒死李繼和老將軍的人一道投奔遼國,肯定不是無辜。

    快速挺槍,韓青刺中了此人的胸口,將此人挑離馬鞍。隨即奮力擰身,將尸體砸向了從左側沖過來的一名叛軍,不管對方是主動前來迎戰還是受坐騎拖累。

    武又丟下火折子,從身後拔出鋼刀,快速追上來,護住了韓青的左翼。另一名出身于鎮戎軍的老兵李方,則高舉著鋼刀,緊緊護在了韓青的身體之右。

    幾名契丹“行人”艱難地做出反應,試圖向韓青靠近。被武又和李方一刀一個,砍于馬下。

    另外幾名叛軍將士認出了武又的面孔,尖叫著求饒。卻被跟上來的其他鎮戎軍老兵大卸八塊。

    給李繼和下毒的時候,他們沒想過手下留情。

    為了控制鎮戎軍右廂對不肯追隨者大開殺戒的時候,他們沒考慮過袍澤之誼。

    此時此刻,到了窮途末路再喊什麼“昔日並肩而戰情分”,又能打動得了誰?

    “結陣,下馬結陣,他們沒幾個人!”終于有人發現了偷襲者的兵力單薄,啞著嗓子高聲喝令。

    韓青循聲眺望,恰看到對方身上頗為華貴卻布滿塵土的鎧甲。此人應該就是張庭玉,他在心里迅速做出判斷,隨即加速向對方撲去,長槍揮舞,將擋在面前的敵軍,無論是宋人還是契丹人,盡數刺翻在血泊之中。

    “結陣,結陣攔住他!”被韓青的目光嚇得心髒猛然抽緊,張庭玉繼續啞著嗓子大呼小叫,“下馬結陣,坐騎不受控制,不如用來當障礙。”

    他的親信們習慣性地選擇了服從,紛紛冒著被踩死的風險跳下坐騎。不再受主人拉扯韁繩的坐騎,立刻自行逃命,逼得韓青等人不得不閃避。

    這一招效果可謂立竿見影,但是同時,也將張庭玉自己膽小怯戰的事實暴露無遺。

    跟在韓青身後的鎮戎軍老兵們迅速上前,超過韓青,用刀刃和槍鋒對準驚馬的眼楮,逼著驚馬主動繞路。而周圍原本束手無策的其他叛軍將士,也跟著跳下了坐騎,然後邁開腳步遠離戰團。

    “別跑,他們沒幾個人。”張庭玉也知道,自己情急之下使出了一記昏招,扯開嗓子沖著正在脫離隊伍的叛軍將士叫喊。“一起上,一起上殺了他們,拿著他們的腦袋去向大遼皇帝面前做投名狀。”

    話音剛落,半空中,忽然傳來了一陣熟悉的畫角聲,“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

    是鎮戎軍的進攻號角!

    當年李繼和老將軍帶領大伙與黨項鐵騎作戰,每次吹響號角,便意味著全軍將士即將向對手發起總攻。老將軍會帶著親兵,策馬直撲敵軍帥旗之下,而大伙則舍命追隨,寧願戰死也不肯旋踵。

    眾叛軍將士本能地扭頭看向角聲來源處,一面熟悉的戰旗和都虞侯張環的身影,瞬間映入他們的眼底。

    “冤有頭,債有主,還記得老將軍相待之恩的,就自行散開!”張環猛然扯開嗓子,用盡全身氣力吶喊,也不管到底有多少人能夠听得清楚。

    宛若熱水澆上了殘雪,原本就不怎麼整齊的叛軍隊伍,瞬間四分五裂。除了張庭玉和他的十幾個鐵桿爪牙之外,其余叛軍將士,心中立刻做出了最後決定,邁動雙腿,以最快速度逃向了曠野。

    “站住,他們沒幾個人,沒幾個人!”張庭玉又氣又急,一邊叫喊著,一邊將目光轉向給自己領路的南面行人司都頭耶律齊,希望此人能帶領其麾下的那些契丹武士,幫自己穩定隊伍,誅殺臨陣脫逃者。

    然而,令他無法相信的是,先前曾經對著他大吹契丹男兒在戰場上如何勇猛,如何寧死不退的耶律都頭,竟然正在牽著戰馬離去。從始至終,沒向他打過一聲招呼,也沒向“刺客”們發一箭一矢。

    ‘他們在拿我當誘餌!’剎那間,一股寒氣直沖頂門,將張庭玉凍得再也發不出任何聲音。

    那遼國南面行人司都頭耶律齊,明顯感覺到了張庭玉的目光,竟然向他擺了擺手,然後跳上坐騎,帶著一部分率先緩過神來的遼國“行人”,如飛而去!沿途被堡寨上射過來的火箭又傷到了好幾個,卻堅決不做任何逗留。

    慌不擇路之下,很多戰馬彼此相撞,嘴里不停地吐血。而被甩落在地的騎手們,沒等來得及呼痛,就又遭到了一輪馬蹄的踐踏,要麼當場慘死,要麼筋斷骨折。

    “殺張庭玉,無關人等不要找死!”伴著火雷彈的爆炸聲,韓青繼續邁開大步前沖,手中長槍帶起一串凜冽的寒光。

    一名叛軍指揮使,在受驚坐騎的帶動下,被迫迎向了他的槍鋒。被他一記獅子甩頭挑下了馬鞍,隨即,就被另外一匹受驚的戰馬踩了個正著。

    血漿從傷口處噴泉般涌起,讓驚馬的半邊身體染得猩紅一片。驚馬背上的叛軍都頭嘴里發出淒厲的尖叫,雙手卻死死抓著韁繩和馬鞍不敢松開。

    韓青沒心情听他在叫嚷什麼,也沒時間判斷此人是打算投降,還是騰不出手來去拿兵器。只管挺槍斜刺,給此人來了一個透心涼。

    尸體落地,驚馬有了選擇,本能地躲開韓青和武又等人,落荒而去。

    韓青對逃走的戰馬看都不看,邁動腳步奔向下一個目標。

    對方身上的鎧甲很精良,背後還有一件髒到了幾乎看不出顏色的披風。看情況,沒背叛李繼和之前,其官職應該很高。

    不過,宋軍的鎧甲,官職等級辨識度很差。不看腰牌,韓慶很難分辨出此人到底是軍一級都指揮使,還是廂一級。

    無論是哪一級,對他來說,其實都一樣。對方選擇與毒死李繼和老將軍的人一道投奔遼國,肯定不是無辜。

    快速挺槍,韓青刺中了此人的胸口,將此人挑離馬鞍。隨即奮力擰身,將尸體砸向了從左側沖過來的一名叛軍,不管對方是主動前來迎戰還是受坐騎拖累。

    武又丟下火折子,從身後拔出鋼刀,快速追上來,護住了韓青的左翼。另一名出身于鎮戎軍的老兵李方,則高舉著鋼刀,緊緊護在了韓青的身體之右。

    幾名契丹“行人”艱難地做出反應,試圖向韓青靠近。被武又和李方一刀一個,砍于馬下。

    另外幾名叛軍將士認出了武又的面孔,尖叫著求饒。卻被跟上來的其他鎮戎軍老兵大卸八塊。

    給李繼和下毒的時候,他們沒想過手下留情。

    為了控制鎮戎軍右廂對不肯追隨者大開殺戒的時候,他們沒考慮過袍澤之誼。

    此時此刻,到了窮途末路再喊什麼“昔日並肩而戰情分”,又能打動得了誰?

    “結陣,下馬結陣,他們沒幾個人!”終于有人發現了偷襲者的兵力單薄,啞著嗓子高聲喝令。

    韓青循聲眺望,恰看到對方身上頗為華貴卻布滿塵土的鎧甲。此人應該就是張庭玉,他在心里迅速做出判斷,隨即加速向對方撲去,長槍揮舞,將擋在面前的敵軍,無論是宋人還是契丹人,盡數刺翻在血泊之中。

    “結陣,結陣攔住他!”被韓青的目光嚇得心髒猛然抽緊,張庭玉繼續啞著嗓子大呼小叫,“下馬結陣,坐騎不受控制,不如用來當障礙。”

    他的親信們習慣性地選擇了服從,紛紛冒著被踩死的風險跳下坐騎。不再受主人拉扯韁繩的坐騎,立刻自行逃命,逼得韓青等人不得不閃避。

    這一招效果可謂立竿見影,但是同時,也將張庭玉自己膽小怯戰的事實暴露無遺。

    跟在韓青身後的鎮戎軍老兵們迅速上前,超過韓青,用刀刃和槍鋒對準驚馬的眼楮,逼著驚馬主動繞路。而周圍原本束手無策的其他叛軍將士,也跟著跳下了坐騎,然後邁開腳步遠離戰團。

    “別跑,他們沒幾個人。”張庭玉也知道,自己情急之下使出了一記昏招,扯開嗓子沖著正在脫離隊伍的叛軍將士叫喊。“一起上,一起上殺了他們,拿著他們的腦袋去向大遼皇帝面前做投名狀。”

    話音剛落,半空中,忽然傳來了一陣熟悉的畫角聲,“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

    是鎮戎軍的進攻號角!

    當年李繼和老將軍帶領大伙與黨項鐵騎作戰,每次吹響號角,便意味著全軍將士即將向對手發起總攻。老將軍會帶著親兵,策馬直撲敵軍帥旗之下,而大伙則舍命追隨,寧願戰死也不肯旋踵。

    眾叛軍將士本能地扭頭看向角聲來源處,一面熟悉的戰旗和都虞侯張環的身影,瞬間映入他們的眼底。

    “冤有頭,債有主,還記得老將軍相待之恩的,就自行散開!”張環猛然扯開嗓子,用盡全身氣力吶喊,也不管到底有多少人能夠听得清楚。

    宛若熱水澆上了殘雪,原本就不怎麼整齊的叛軍隊伍,瞬間四分五裂。除了張庭玉和他的十幾個鐵桿爪牙之外,其余叛軍將士,心中立刻做出了最後決定,邁動雙腿,以最快速度逃向了曠野。

    “站住,他們沒幾個人,沒幾個人!”張庭玉又氣又急,一邊叫喊著,一邊將目光轉向給自己領路的南面行人司都頭耶律齊,希望此人能帶領其麾下的那些契丹武士,幫自己穩定隊伍,誅殺臨陣脫逃者。

    然而,令他無法相信的是,先前曾經對著他大吹契丹男兒在戰場上如何勇猛,如何寧死不退的耶律都頭,竟然正在牽著戰馬離去。從始至終,沒向他打過一聲招呼,也沒向“刺客”們發一箭一矢。

    ‘他們在拿我當誘餌!’剎那間,一股寒氣直沖頂門,將張庭玉凍得再也發不出任何聲音。

    那遼國南面行人司都頭耶律齊,明顯感覺到了張庭玉的目光,竟然向他擺了擺手,然後跳上坐騎,帶著一部分率先緩過神來的遼國“行人”,如飛而去!沿途被堡寨上射過來的火箭又傷到了好幾個,卻堅決不做任何逗留。

    慌不擇路之下,很多戰馬彼此相撞,嘴里不停地吐血。而被甩落在地的騎手們,沒等來得及呼痛,就又遭到了一輪馬蹄的踐踏,要麼當場慘死,要麼筋斷骨折。

    “殺張庭玉,無關人等不要找死!”伴著火雷彈的爆炸聲,韓青繼續邁開大步前沖,手中長槍帶起一串凜冽的寒光。

    一名叛軍指揮使,在受驚坐騎的帶動下,被迫迎向了他的槍鋒。被他一記獅子甩頭挑下了馬鞍,隨即,就被另外一匹受驚的戰馬踩了個正著。

    血漿從傷口處噴泉般涌起,讓驚馬的半邊身體染得猩紅一片。驚馬背上的叛軍都頭嘴里發出淒厲的尖叫,雙手卻死死抓著韁繩和馬鞍不敢松開。

    韓青沒心情听他在叫嚷什麼,也沒時間判斷此人是打算投降,還是騰不出手來去拿兵器。只管挺槍斜刺,給此人來了一個透心涼。

    尸體落地,驚馬有了選擇,本能地躲開韓青和武又等人,落荒而去。

    韓青對逃走的戰馬看都不看,邁動腳步奔向下一個目標。

    對方身上的鎧甲很精良,背後還有一件髒到了幾乎看不出顏色的披風。看情況,沒背叛李繼和之前,其官職應該很高。

    不過,宋軍的鎧甲,官職等級辨識度很差。不看腰牌,韓慶很難分辨出此人到底是軍一級都指揮使,還是廂一級。

    無論是哪一級,對他來說,其實都一樣。對方選擇與毒死李繼和老將軍的人一道投奔遼國,肯定不是無辜。

    快速挺槍,韓青刺中了此人的胸口,將此人挑離馬鞍。隨即奮力擰身,將尸體砸向了從左側沖過來的一名叛軍,不管對方是主動前來迎戰還是受坐騎拖累。

    武又丟下火折子,從身後拔出鋼刀,快速追上來,護住了韓青的左翼。另一名出身于鎮戎軍的老兵李方,則高舉著鋼刀,緊緊護在了韓青的身體之右。

    幾名契丹“行人”艱難地做出反應,試圖向韓青靠近。被武又和李方一刀一個,砍于馬下。

    另外幾名叛軍將士認出了武又的面孔,尖叫著求饒。卻被跟上來的其他鎮戎軍老兵大卸八塊。

    給李繼和下毒的時候,他們沒想過手下留情。

    為了控制鎮戎軍右廂對不肯追隨者大開殺戒的時候,他們沒考慮過袍澤之誼。

    此時此刻,到了窮途末路再喊什麼“昔日並肩而戰情分”,又能打動得了誰?

    “結陣,下馬結陣,他們沒幾個人!”終于有人發現了偷襲者的兵力單薄,啞著嗓子高聲喝令。

    韓青循聲眺望,恰看到對方身上頗為華貴卻布滿塵土的鎧甲。此人應該就是張庭玉,他在心里迅速做出判斷,隨即加速向對方撲去,長槍揮舞,將擋在面前的敵軍,無論是宋人還是契丹人,盡數刺翻在血泊之中。

    “結陣,結陣攔住他!”被韓青的目光嚇得心髒猛然抽緊,張庭玉繼續啞著嗓子大呼小叫,“下馬結陣,坐騎不受控制,不如用來當障礙。”

    他的親信們習慣性地選擇了服從,紛紛冒著被踩死的風險跳下坐騎。不再受主人拉扯韁繩的坐騎,立刻自行逃命,逼得韓青等人不得不閃避。

    這一招效果可謂立竿見影,但是同時,也將張庭玉自己膽小怯戰的事實暴露無遺。

    跟在韓青身後的鎮戎軍老兵們迅速上前,超過韓青,用刀刃和槍鋒對準驚馬的眼楮,逼著驚馬主動繞路。而周圍原本束手無策的其他叛軍將士,也跟著跳下了坐騎,然後邁開腳步遠離戰團。

    “別跑,他們沒幾個人。”張庭玉也知道,自己情急之下使出了一記昏招,扯開嗓子沖著正在脫離隊伍的叛軍將士叫喊。“一起上,一起上殺了他們,拿著他們的腦袋去向大遼皇帝面前做投名狀。”

    話音剛落,半空中,忽然傳來了一陣熟悉的畫角聲,“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

    是鎮戎軍的進攻號角!

    當年李繼和老將軍帶領大伙與黨項鐵騎作戰,每次吹響號角,便意味著全軍將士即將向對手發起總攻。老將軍會帶著親兵,策馬直撲敵軍帥旗之下,而大伙則舍命追隨,寧願戰死也不肯旋踵。

    眾叛軍將士本能地扭頭看向角聲來源處,一面熟悉的戰旗和都虞侯張環的身影,瞬間映入他們的眼底。

    “冤有頭,債有主,還記得老將軍相待之恩的,就自行散開!”張環猛然扯開嗓子,用盡全身氣力吶喊,也不管到底有多少人能夠听得清楚。

    宛若熱水澆上了殘雪,原本就不怎麼整齊的叛軍隊伍,瞬間四分五裂。除了張庭玉和他的十幾個鐵桿爪牙之外,其余叛軍將士,心中立刻做出了最後決定,邁動雙腿,以最快速度逃向了曠野。

    “站住,他們沒幾個人,沒幾個人!”張庭玉又氣又急,一邊叫喊著,一邊將目光轉向給自己領路的南面行人司都頭耶律齊,希望此人能帶領其麾下的那些契丹武士,幫自己穩定隊伍,誅殺臨陣脫逃者。

    然而,令他無法相信的是,先前曾經對著他大吹契丹男兒在戰場上如何勇猛,如何寧死不退的耶律都頭,竟然正在牽著戰馬離去。從始至終,沒向他打過一聲招呼,也沒向“刺客”們發一箭一矢。

    ‘他們在拿我當誘餌!’剎那間,一股寒氣直沖頂門,將張庭玉凍得再也發不出任何聲音。

    那遼國南面行人司都頭耶律齊,明顯感覺到了張庭玉的目光,竟然向他擺了擺手,然後跳上坐騎,帶著一部分率先緩過神來的遼國“行人”,如飛而去!沿途被堡寨上射過來的火箭又傷到了好幾個,卻堅決不做任何逗留。

    慌不擇路之下,很多戰馬彼此相撞,嘴里不停地吐血。而被甩落在地的騎手們,沒等來得及呼痛,就又遭到了一輪馬蹄的踐踏,要麼當場慘死,要麼筋斷骨折。

    “殺張庭玉,無關人等不要找死!”伴著火雷彈的爆炸聲,韓青繼續邁開大步前沖,手中長槍帶起一串凜冽的寒光。

    一名叛軍指揮使,在受驚坐騎的帶動下,被迫迎向了他的槍鋒。被他一記獅子甩頭挑下了馬鞍,隨即,就被另外一匹受驚的戰馬踩了個正著。

    血漿從傷口處噴泉般涌起,讓驚馬的半邊身體染得猩紅一片。驚馬背上的叛軍都頭嘴里發出淒厲的尖叫,雙手卻死死抓著韁繩和馬鞍不敢松開。

    韓青沒心情听他在叫嚷什麼,也沒時間判斷此人是打算投降,還是騰不出手來去拿兵器。只管挺槍斜刺,給此人來了一個透心涼。

    尸體落地,驚馬有了選擇,本能地躲開韓青和武又等人,落荒而去。

    韓青對逃走的戰馬看都不看,邁動腳步奔向下一個目標。

    對方身上的鎧甲很精良,背後還有一件髒到了幾乎看不出顏色的披風。看情況,沒背叛李繼和之前,其官職應該很高。

    不過,宋軍的鎧甲,官職等級辨識度很差。不看腰牌,韓慶很難分辨出此人到底是軍一級都指揮使,還是廂一級。

    無論是哪一級,對他來說,其實都一樣。對方選擇與毒死李繼和老將軍的人一道投奔遼國,肯定不是無辜。

    快速挺槍,韓青刺中了此人的胸口,將此人挑離馬鞍。隨即奮力擰身,將尸體砸向了從左側沖過來的一名叛軍,不管對方是主動前來迎戰還是受坐騎拖累。

    武又丟下火折子,從身後拔出鋼刀,快速追上來,護住了韓青的左翼。另一名出身于鎮戎軍的老兵李方,則高舉著鋼刀,緊緊護在了韓青的身體之右。

    幾名契丹“行人”艱難地做出反應,試圖向韓青靠近。被武又和李方一刀一個,砍于馬下。

    另外幾名叛軍將士認出了武又的面孔,尖叫著求饒。卻被跟上來的其他鎮戎軍老兵大卸八塊。

    給李繼和下毒的時候,他們沒想過手下留情。

    為了控制鎮戎軍右廂對不肯追隨者大開殺戒的時候,他們沒考慮過袍澤之誼。

    此時此刻,到了窮途末路再喊什麼“昔日並肩而戰情分”,又能打動得了誰?

    “結陣,下馬結陣,他們沒幾個人!”終于有人發現了偷襲者的兵力單薄,啞著嗓子高聲喝令。

    韓青循聲眺望,恰看到對方身上頗為華貴卻布滿塵土的鎧甲。此人應該就是張庭玉,他在心里迅速做出判斷,隨即加速向對方撲去,長槍揮舞,將擋在面前的敵軍,無論是宋人還是契丹人,盡數刺翻在血泊之中。

    “結陣,結陣攔住他!”被韓青的目光嚇得心髒猛然抽緊,張庭玉繼續啞著嗓子大呼小叫,“下馬結陣,坐騎不受控制,不如用來當障礙。”

    他的親信們習慣性地選擇了服從,紛紛冒著被踩死的風險跳下坐騎。不再受主人拉扯韁繩的坐騎,立刻自行逃命,逼得韓青等人不得不閃避。

    這一招效果可謂立竿見影,但是同時,也將張庭玉自己膽小怯戰的事實暴露無遺。

    跟在韓青身後的鎮戎軍老兵們迅速上前,超過韓青,用刀刃和槍鋒對準驚馬的眼楮,逼著驚馬主動繞路。而周圍原本束手無策的其他叛軍將士,也跟著跳下了坐騎,然後邁開腳步遠離戰團。

    “別跑,他們沒幾個人。”張庭玉也知道,自己情急之下使出了一記昏招,扯開嗓子沖著正在脫離隊伍的叛軍將士叫喊。“一起上,一起上殺了他們,拿著他們的腦袋去向大遼皇帝面前做投名狀。”

    話音剛落,半空中,忽然傳來了一陣熟悉的畫角聲,“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

    是鎮戎軍的進攻號角!

    當年李繼和老將軍帶領大伙與黨項鐵騎作戰,每次吹響號角,便意味著全軍將士即將向對手發起總攻。老將軍會帶著親兵,策馬直撲敵軍帥旗之下,而大伙則舍命追隨,寧願戰死也不肯旋踵。

    眾叛軍將士本能地扭頭看向角聲來源處,一面熟悉的戰旗和都虞侯張環的身影,瞬間映入他們的眼底。

    “冤有頭,債有主,還記得老將軍相待之恩的,就自行散開!”張環猛然扯開嗓子,用盡全身氣力吶喊,也不管到底有多少人能夠听得清楚。

    宛若熱水澆上了殘雪,原本就不怎麼整齊的叛軍隊伍,瞬間四分五裂。除了張庭玉和他的十幾個鐵桿爪牙之外,其余叛軍將士,心中立刻做出了最後決定,邁動雙腿,以最快速度逃向了曠野。

    “站住,他們沒幾個人,沒幾個人!”張庭玉又氣又急,一邊叫喊著,一邊將目光轉向給自己領路的南面行人司都頭耶律齊,希望此人能帶領其麾下的那些契丹武士,幫自己穩定隊伍,誅殺臨陣脫逃者。

    然而,令他無法相信的是,先前曾經對著他大吹契丹男兒在戰場上如何勇猛,如何寧死不退的耶律都頭,竟然正在牽著戰馬離去。從始至終,沒向他打過一聲招呼,也沒向“刺客”們發一箭一矢。

    ‘他們在拿我當誘餌!’剎那間,一股寒氣直沖頂門,將張庭玉凍得再也發不出任何聲音。

    那遼國南面行人司都頭耶律齊,明顯感覺到了張庭玉的目光,竟然向他擺了擺手,然後跳上坐騎,帶著一部分率先緩過神來的遼國“行人”,如飛而去!沿途被堡寨上射過來的火箭又傷到了好幾個,卻堅決不做任何逗留。

    慌不擇路之下,很多戰馬彼此相撞,嘴里不停地吐血。而被甩落在地的騎手們,沒等來得及呼痛,就又遭到了一輪馬蹄的踐踏,要麼當場慘死,要麼筋斷骨折。

    “殺張庭玉,無關人等不要找死!”伴著火雷彈的爆炸聲,韓青繼續邁開大步前沖,手中長槍帶起一串凜冽的寒光。

    一名叛軍指揮使,在受驚坐騎的帶動下,被迫迎向了他的槍鋒。被他一記獅子甩頭挑下了馬鞍,隨即,就被另外一匹受驚的戰馬踩了個正著。

    血漿從傷口處噴泉般涌起,讓驚馬的半邊身體染得猩紅一片。驚馬背上的叛軍都頭嘴里發出淒厲的尖叫,雙手卻死死抓著韁繩和馬鞍不敢松開。

    韓青沒心情听他在叫嚷什麼,也沒時間判斷此人是打算投降,還是騰不出手來去拿兵器。只管挺槍斜刺,給此人來了一個透心涼。

    尸體落地,驚馬有了選擇,本能地躲開韓青和武又等人,落荒而去。

    韓青對逃走的戰馬看都不看,邁動腳步奔向下一個目標。

    對方身上的鎧甲很精良,背後還有一件髒到了幾乎看不出顏色的披風。看情況,沒背叛李繼和之前,其官職應該很高。

    不過,宋軍的鎧甲,官職等級辨識度很差。不看腰牌,韓慶很難分辨出此人到底是軍一級都指揮使,還是廂一級。

    無論是哪一級,對他來說,其實都一樣。對方選擇與毒死李繼和老將軍的人一道投奔遼國,肯定不是無辜。

    快速挺槍,韓青刺中了此人的胸口,將此人挑離馬鞍。隨即奮力擰身,將尸體砸向了從左側沖過來的一名叛軍,不管對方是主動前來迎戰還是受坐騎拖累。

    武又丟下火折子,從身後拔出鋼刀,快速追上來,護住了韓青的左翼。另一名出身于鎮戎軍的老兵李方,則高舉著鋼刀,緊緊護在了韓青的身體之右。

    幾名契丹“行人”艱難地做出反應,試圖向韓青靠近。被武又和李方一刀一個,砍于馬下。

    另外幾名叛軍將士認出了武又的面孔,尖叫著求饒。卻被跟上來的其他鎮戎軍老兵大卸八塊。

    給李繼和下毒的時候,他們沒想過手下留情。

    為了控制鎮戎軍右廂對不肯追隨者大開殺戒的時候,他們沒考慮過袍澤之誼。

    此時此刻,到了窮途末路再喊什麼“昔日並肩而戰情分”,又能打動得了誰?

    “結陣,下馬結陣,他們沒幾個人!”終于有人發現了偷襲者的兵力單薄,啞著嗓子高聲喝令。

    韓青循聲眺望,恰看到對方身上頗為華貴卻布滿塵土的鎧甲。此人應該就是張庭玉,他在心里迅速做出判斷,隨即加速向對方撲去,長槍揮舞,將擋在面前的敵軍,無論是宋人還是契丹人,盡數刺翻在血泊之中。

    “結陣,結陣攔住他!”被韓青的目光嚇得心髒猛然抽緊,張庭玉繼續啞著嗓子大呼小叫,“下馬結陣,坐騎不受控制,不如用來當障礙。”

    他的親信們習慣性地選擇了服從,紛紛冒著被踩死的風險跳下坐騎。不再受主人拉扯韁繩的坐騎,立刻自行逃命,逼得韓青等人不得不閃避。

    這一招效果可謂立竿見影,但是同時,也將張庭玉自己膽小怯戰的事實暴露無遺。

    跟在韓青身後的鎮戎軍老兵們迅速上前,超過韓青,用刀刃和槍鋒對準驚馬的眼楮,逼著驚馬主動繞路。而周圍原本束手無策的其他叛軍將士,也跟著跳下了坐騎,然後邁開腳步遠離戰團。

    “別跑,他們沒幾個人。”張庭玉也知道,自己情急之下使出了一記昏招,扯開嗓子沖著正在脫離隊伍的叛軍將士叫喊。“一起上,一起上殺了他們,拿著他們的腦袋去向大遼皇帝面前做投名狀。”

    話音剛落,半空中,忽然傳來了一陣熟悉的畫角聲,“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

    是鎮戎軍的進攻號角!

    當年李繼和老將軍帶領大伙與黨項鐵騎作戰,每次吹響號角,便意味著全軍將士即將向對手發起總攻。老將軍會帶著親兵,策馬直撲敵軍帥旗之下,而大伙則舍命追隨,寧願戰死也不肯旋踵。

    眾叛軍將士本能地扭頭看向角聲來源處,一面熟悉的戰旗和都虞侯張環的身影,瞬間映入他們的眼底。

    “冤有頭,債有主,還記得老將軍相待之恩的,就自行散開!”張環猛然扯開嗓子,用盡全身氣力吶喊,也不管到底有多少人能夠听得清楚。

    宛若熱水澆上了殘雪,原本就不怎麼整齊的叛軍隊伍,瞬間四分五裂。除了張庭玉和他的十幾個鐵桿爪牙之外,其余叛軍將士,心中立刻做出了最後決定,邁動雙腿,以最快速度逃向了曠野。

    “站住,他們沒幾個人,沒幾個人!”張庭玉又氣又急,一邊叫喊著,一邊將目光轉向給自己領路的南面行人司都頭耶律齊,希望此人能帶領其麾下的那些契丹武士,幫自己穩定隊伍,誅殺臨陣脫逃者。

    然而,令他無法相信的是,先前曾經對著他大吹契丹男兒在戰場上如何勇猛,如何寧死不退的耶律都頭,竟然正在牽著戰馬離去。從始至終,沒向他打過一聲招呼,也沒向“刺客”們發一箭一矢。

    ‘他們在拿我當誘餌!’剎那間,一股寒氣直沖頂門,將張庭玉凍得再也發不出任何聲音。

    那遼國南面行人司都頭耶律齊,明顯感覺到了張庭玉的目光,竟然向他擺了擺手,然後跳上坐騎,帶著一部分率先緩過神來的遼國“行人”,如飛而去!沿途被堡寨上射過來的火箭又傷到了好幾個,卻堅決不做任何逗留。

    慌不擇路之下,很多戰馬彼此相撞,嘴里不停地吐血。而被甩落在地的騎手們,沒等來得及呼痛,就又遭到了一輪馬蹄的踐踏,要麼當場慘死,要麼筋斷骨折。

    “殺張庭玉,無關人等不要找死!”伴著火雷彈的爆炸聲,韓青繼續邁開大步前沖,手中長槍帶起一串凜冽的寒光。

    一名叛軍指揮使,在受驚坐騎的帶動下,被迫迎向了他的槍鋒。被他一記獅子甩頭挑下了馬鞍,隨即,就被另外一匹受驚的戰馬踩了個正著。

    血漿從傷口處噴泉般涌起,讓驚馬的半邊身體染得猩紅一片。驚馬背上的叛軍都頭嘴里發出淒厲的尖叫,雙手卻死死抓著韁繩和馬鞍不敢松開。

    韓青沒心情听他在叫嚷什麼,也沒時間判斷此人是打算投降,還是騰不出手來去拿兵器。只管挺槍斜刺,給此人來了一個透心涼。

    尸體落地,驚馬有了選擇,本能地躲開韓青和武又等人,落荒而去。

    韓青對逃走的戰馬看都不看,邁動腳步奔向下一個目標。

    對方身上的鎧甲很精良,背後還有一件髒到了幾乎看不出顏色的披風。看情況,沒背叛李繼和之前,其官職應該很高。

    不過,宋軍的鎧甲,官職等級辨識度很差。不看腰牌,韓慶很難分辨出此人到底是軍一級都指揮使,還是廂一級。

    無論是哪一級,對他來說,其實都一樣。對方選擇與毒死李繼和老將軍的人一道投奔遼國,肯定不是無辜。

    快速挺槍,韓青刺中了此人的胸口,將此人挑離馬鞍。隨即奮力擰身,將尸體砸向了從左側沖過來的一名叛軍,不管對方是主動前來迎戰還是受坐騎拖累。

    武又丟下火折子,從身後拔出鋼刀,快速追上來,護住了韓青的左翼。另一名出身于鎮戎軍的老兵李方,則高舉著鋼刀,緊緊護在了韓青的身體之右。

    幾名契丹“行人”艱難地做出反應,試圖向韓青靠近。被武又和李方一刀一個,砍于馬下。

    另外幾名叛軍將士認出了武又的面孔,尖叫著求饒。卻被跟上來的其他鎮戎軍老兵大卸八塊。

    給李繼和下毒的時候,他們沒想過手下留情。

    為了控制鎮戎軍右廂對不肯追隨者大開殺戒的時候,他們沒考慮過袍澤之誼。

    此時此刻,到了窮途末路再喊什麼“昔日並肩而戰情分”,又能打動得了誰?

    “結陣,下馬結陣,他們沒幾個人!”終于有人發現了偷襲者的兵力單薄,啞著嗓子高聲喝令。

    韓青循聲眺望,恰看到對方身上頗為華貴卻布滿塵土的鎧甲。此人應該就是張庭玉,他在心里迅速做出判斷,隨即加速向對方撲去,長槍揮舞,將擋在面前的敵軍,無論是宋人還是契丹人,盡數刺翻在血泊之中。

    “結陣,結陣攔住他!”被韓青的目光嚇得心髒猛然抽緊,張庭玉繼續啞著嗓子大呼小叫,“下馬結陣,坐騎不受控制,不如用來當障礙。”

    他的親信們習慣性地選擇了服從,紛紛冒著被踩死的風險跳下坐騎。不再受主人拉扯韁繩的坐騎,立刻自行逃命,逼得韓青等人不得不閃避。

    這一招效果可謂立竿見影,但是同時,也將張庭玉自己膽小怯戰的事實暴露無遺。

    跟在韓青身後的鎮戎軍老兵們迅速上前,超過韓青,用刀刃和槍鋒對準驚馬的眼楮,逼著驚馬主動繞路。而周圍原本束手無策的其他叛軍將士,也跟著跳下了坐騎,然後邁開腳步遠離戰團。

    “別跑,他們沒幾個人。”張庭玉也知道,自己情急之下使出了一記昏招,扯開嗓子沖著正在脫離隊伍的叛軍將士叫喊。“一起上,一起上殺了他們,拿著他們的腦袋去向大遼皇帝面前做投名狀。”

    話音剛落,半空中,忽然傳來了一陣熟悉的畫角聲,“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

    是鎮戎軍的進攻號角!

    當年李繼和老將軍帶領大伙與黨項鐵騎作戰,每次吹響號角,便意味著全軍將士即將向對手發起總攻。老將軍會帶著親兵,策馬直撲敵軍帥旗之下,而大伙則舍命追隨,寧願戰死也不肯旋踵。

    眾叛軍將士本能地扭頭看向角聲來源處,一面熟悉的戰旗和都虞侯張環的身影,瞬間映入他們的眼底。

    “冤有頭,債有主,還記得老將軍相待之恩的,就自行散開!”張環猛然扯開嗓子,用盡全身氣力吶喊,也不管到底有多少人能夠听得清楚。

    宛若熱水澆上了殘雪,原本就不怎麼整齊的叛軍隊伍,瞬間四分五裂。除了張庭玉和他的十幾個鐵桿爪牙之外,其余叛軍將士,心中立刻做出了最後決定,邁動雙腿,以最快速度逃向了曠野。

    “站住,他們沒幾個人,沒幾個人!”張庭玉又氣又急,一邊叫喊著,一邊將目光轉向給自己領路的南面行人司都頭耶律齊,希望此人能帶領其麾下的那些契丹武士,幫自己穩定隊伍,誅殺臨陣脫逃者。

    然而,令他無法相信的是,先前曾經對著他大吹契丹男兒在戰場上如何勇猛,如何寧死不退的耶律都頭,竟然正在牽著戰馬離去。從始至終,沒向他打過一聲招呼,也沒向“刺客”們發一箭一矢。

    ‘他們在拿我當誘餌!’剎那間,一股寒氣直沖頂門,將張庭玉凍得再也發不出任何聲音。

    那遼國南面行人司都頭耶律齊,明顯感覺到了張庭玉的目光,竟然向他擺了擺手,然後跳上坐騎,帶著一部分率先緩過神來的遼國“行人”,如飛而去!沿途被堡寨上射過來的火箭又傷到了好幾個,卻堅決不做任何逗留。

    慌不擇路之下,很多戰馬彼此相撞,嘴里不停地吐血。而被甩落在地的騎手們,沒等來得及呼痛,就又遭到了一輪馬蹄的踐踏,要麼當場慘死,要麼筋斷骨折。

    “殺張庭玉,無關人等不要找死!”伴著火雷彈的爆炸聲,韓青繼續邁開大步前沖,手中長槍帶起一串凜冽的寒光。

    一名叛軍指揮使,在受驚坐騎的帶動下,被迫迎向了他的槍鋒。被他一記獅子甩頭挑下了馬鞍,隨即,就被另外一匹受驚的戰馬踩了個正著。

    血漿從傷口處噴泉般涌起,讓驚馬的半邊身體染得猩紅一片。驚馬背上的叛軍都頭嘴里發出淒厲的尖叫,雙手卻死死抓著韁繩和馬鞍不敢松開。

    韓青沒心情听他在叫嚷什麼,也沒時間判斷此人是打算投降,還是騰不出手來去拿兵器。只管挺槍斜刺,給此人來了一個透心涼。

    尸體落地,驚馬有了選擇,本能地躲開韓青和武又等人,落荒而去。

    韓青對逃走的戰馬看都不看,邁動腳步奔向下一個目標。

    對方身上的鎧甲很精良,背後還有一件髒到了幾乎看不出顏色的披風。看情況,沒背叛李繼和之前,其官職應該很高。

    不過,宋軍的鎧甲,官職等級辨識度很差。不看腰牌,韓慶很難分辨出此人到底是軍一級都指揮使,還是廂一級。

    無論是哪一級,對他來說,其實都一樣。對方選擇與毒死李繼和老將軍的人一道投奔遼國,肯定不是無辜。

    快速挺槍,韓青刺中了此人的胸口,將此人挑離馬鞍。隨即奮力擰身,將尸體砸向了從左側沖過來的一名叛軍,不管對方是主動前來迎戰還是受坐騎拖累。

    武又丟下火折子,從身後拔出鋼刀,快速追上來,護住了韓青的左翼。另一名出身于鎮戎軍的老兵李方,則高舉著鋼刀,緊緊護在了韓青的身體之右。

    幾名契丹“行人”艱難地做出反應,試圖向韓青靠近。被武又和李方一刀一個,砍于馬下。

    另外幾名叛軍將士認出了武又的面孔,尖叫著求饒。卻被跟上來的其他鎮戎軍老兵大卸八塊。

    給李繼和下毒的時候,他們沒想過手下留情。

    為了控制鎮戎軍右廂對不肯追隨者大開殺戒的時候,他們沒考慮過袍澤之誼。

    此時此刻,到了窮途末路再喊什麼“昔日並肩而戰情分”,又能打動得了誰?

    “結陣,下馬結陣,他們沒幾個人!”終于有人發現了偷襲者的兵力單薄,啞著嗓子高聲喝令。

    韓青循聲眺望,恰看到對方身上頗為華貴卻布滿塵土的鎧甲。此人應該就是張庭玉,他在心里迅速做出判斷,隨即加速向對方撲去,長槍揮舞,將擋在面前的敵軍,無論是宋人還是契丹人,盡數刺翻在血泊之中。

    “結陣,結陣攔住他!”被韓青的目光嚇得心髒猛然抽緊,張庭玉繼續啞著嗓子大呼小叫,“下馬結陣,坐騎不受控制,不如用來當障礙。”

    他的親信們習慣性地選擇了服從,紛紛冒著被踩死的風險跳下坐騎。不再受主人拉扯韁繩的坐騎,立刻自行逃命,逼得韓青等人不得不閃避。

    這一招效果可謂立竿見影,但是同時,也將張庭玉自己膽小怯戰的事實暴露無遺。

    跟在韓青身後的鎮戎軍老兵們迅速上前,超過韓青,用刀刃和槍鋒對準驚馬的眼楮,逼著驚馬主動繞路。而周圍原本束手無策的其他叛軍將士,也跟著跳下了坐騎,然後邁開腳步遠離戰團。

    “別跑,他們沒幾個人。”張庭玉也知道,自己情急之下使出了一記昏招,扯開嗓子沖著正在脫離隊伍的叛軍將士叫喊。“一起上,一起上殺了他們,拿著他們的腦袋去向大遼皇帝面前做投名狀。”

    話音剛落,半空中,忽然傳來了一陣熟悉的畫角聲,“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

    是鎮戎軍的進攻號角!

    當年李繼和老將軍帶領大伙與黨項鐵騎作戰,每次吹響號角,便意味著全軍將士即將向對手發起總攻。老將軍會帶著親兵,策馬直撲敵軍帥旗之下,而大伙則舍命追隨,寧願戰死也不肯旋踵。

    眾叛軍將士本能地扭頭看向角聲來源處,一面熟悉的戰旗和都虞侯張環的身影,瞬間映入他們的眼底。

    “冤有頭,債有主,還記得老將軍相待之恩的,就自行散開!”張環猛然扯開嗓子,用盡全身氣力吶喊,也不管到底有多少人能夠听得清楚。

    宛若熱水澆上了殘雪,原本就不怎麼整齊的叛軍隊伍,瞬間四分五裂。除了張庭玉和他的十幾個鐵桿爪牙之外,其余叛軍將士,心中立刻做出了最後決定,邁動雙腿,以最快速度逃向了曠野。

    “站住,他們沒幾個人,沒幾個人!”張庭玉又氣又急,一邊叫喊著,一邊將目光轉向給自己領路的南面行人司都頭耶律齊,希望此人能帶領其麾下的那些契丹武士,幫自己穩定隊伍,誅殺臨陣脫逃者。

    然而,令他無法相信的是,先前曾經對著他大吹契丹男兒在戰場上如何勇猛,如何寧死不退的耶律都頭,竟然正在牽著戰馬離去。從始至終,沒向他打過一聲招呼,也沒向“刺客”們發一箭一矢。

    ‘他們在拿我當誘餌!’剎那間,一股寒氣直沖頂門,將張庭玉凍得再也發不出任何聲音。

    那遼國南面行人司都頭耶律齊,明顯感覺到了張庭玉的目光,竟然向他擺了擺手,然後跳上坐騎,帶著一部分率先緩過神來的遼國“行人”,如飛而去!沿途被堡寨上射過來的火箭又傷到了好幾個,卻堅決不做任何逗留。

    慌不擇路之下,很多戰馬彼此相撞,嘴里不停地吐血。而被甩落在地的騎手們,沒等來得及呼痛,就又遭到了一輪馬蹄的踐踏,要麼當場慘死,要麼筋斷骨折。

    “殺張庭玉,無關人等不要找死!”伴著火雷彈的爆炸聲,韓青繼續邁開大步前沖,手中長槍帶起一串凜冽的寒光。

    一名叛軍指揮使,在受驚坐騎的帶動下,被迫迎向了他的槍鋒。被他一記獅子甩頭挑下了馬鞍,隨即,就被另外一匹受驚的戰馬踩了個正著。

    血漿從傷口處噴泉般涌起,讓驚馬的半邊身體染得猩紅一片。驚馬背上的叛軍都頭嘴里發出淒厲的尖叫,雙手卻死死抓著韁繩和馬鞍不敢松開。

    韓青沒心情听他在叫嚷什麼,也沒時間判斷此人是打算投降,還是騰不出手來去拿兵器。只管挺槍斜刺,給此人來了一個透心涼。

    尸體落地,驚馬有了選擇,本能地躲開韓青和武又等人,落荒而去。

    韓青對逃走的戰馬看都不看,邁動腳步奔向下一個目標。

    對方身上的鎧甲很精良,背後還有一件髒到了幾乎看不出顏色的披風。看情況,沒背叛李繼和之前,其官職應該很高。

    不過,宋軍的鎧甲,官職等級辨識度很差。不看腰牌,韓慶很難分辨出此人到底是軍一級都指揮使,還是廂一級。

    無論是哪一級,對他來說,其實都一樣。對方選擇與毒死李繼和老將軍的人一道投奔遼國,肯定不是無辜。

    快速挺槍,韓青刺中了此人的胸口,將此人挑離馬鞍。隨即奮力擰身,將尸體砸向了從左側沖過來的一名叛軍,不管對方是主動前來迎戰還是受坐騎拖累。

    武又丟下火折子,從身後拔出鋼刀,快速追上來,護住了韓青的左翼。另一名出身于鎮戎軍的老兵李方,則高舉著鋼刀,緊緊護在了韓青的身體之右。

    幾名契丹“行人”艱難地做出反應,試圖向韓青靠近。被武又和李方一刀一個,砍于馬下。

    另外幾名叛軍將士認出了武又的面孔,尖叫著求饒。卻被跟上來的其他鎮戎軍老兵大卸八塊。

    給李繼和下毒的時候,他們沒想過手下留情。

    為了控制鎮戎軍右廂對不肯追隨者大開殺戒的時候,他們沒考慮過袍澤之誼。

    此時此刻,到了窮途末路再喊什麼“昔日並肩而戰情分”,又能打動得了誰?

    “結陣,下馬結陣,他們沒幾個人!”終于有人發現了偷襲者的兵力單薄,啞著嗓子高聲喝令。

    韓青循聲眺望,恰看到對方身上頗為華貴卻布滿塵土的鎧甲。此人應該就是張庭玉,他在心里迅速做出判斷,隨即加速向對方撲去,長槍揮舞,將擋在面前的敵軍,無論是宋人還是契丹人,盡數刺翻在血泊之中。

    “結陣,結陣攔住他!”被韓青的目光嚇得心髒猛然抽緊,張庭玉繼續啞著嗓子大呼小叫,“下馬結陣,坐騎不受控制,不如用來當障礙。”

    他的親信們習慣性地選擇了服從,紛紛冒著被踩死的風險跳下坐騎。不再受主人拉扯韁繩的坐騎,立刻自行逃命,逼得韓青等人不得不閃避。

    這一招效果可謂立竿見影,但是同時,也將張庭玉自己膽小怯戰的事實暴露無遺。

    跟在韓青身後的鎮戎軍老兵們迅速上前,超過韓青,用刀刃和槍鋒對準驚馬的眼楮,逼著驚馬主動繞路。而周圍原本束手無策的其他叛軍將士,也跟著跳下了坐騎,然後邁開腳步遠離戰團。

    “別跑,他們沒幾個人。”張庭玉也知道,自己情急之下使出了一記昏招,扯開嗓子沖著正在脫離隊伍的叛軍將士叫喊。“一起上,一起上殺了他們,拿著他們的腦袋去向大遼皇帝面前做投名狀。”

    話音剛落,半空中,忽然傳來了一陣熟悉的畫角聲,“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

    是鎮戎軍的進攻號角!

    當年李繼和老將軍帶領大伙與黨項鐵騎作戰,每次吹響號角,便意味著全軍將士即將向對手發起總攻。老將軍會帶著親兵,策馬直撲敵軍帥旗之下,而大伙則舍命追隨,寧願戰死也不肯旋踵。

    眾叛軍將士本能地扭頭看向角聲來源處,一面熟悉的戰旗和都虞侯張環的身影,瞬間映入他們的眼底。

    “冤有頭,債有主,還記得老將軍相待之恩的,就自行散開!”張環猛然扯開嗓子,用盡全身氣力吶喊,也不管到底有多少人能夠听得清楚。

    宛若熱水澆上了殘雪,原本就不怎麼整齊的叛軍隊伍,瞬間四分五裂。除了張庭玉和他的十幾個鐵桿爪牙之外,其余叛軍將士,心中立刻做出了最後決定,邁動雙腿,以最快速度逃向了曠野。

    “站住,他們沒幾個人,沒幾個人!”張庭玉又氣又急,一邊叫喊著,一邊將目光轉向給自己領路的南面行人司都頭耶律齊,希望此人能帶領其麾下的那些契丹武士,幫自己穩定隊伍,誅殺臨陣脫逃者。

    然而,令他無法相信的是,先前曾經對著他大吹契丹男兒在戰場上如何勇猛,如何寧死不退的耶律都頭,竟然正在牽著戰馬離去。從始至終,沒向他打過一聲招呼,也沒向“刺客”們發一箭一矢。

    ‘他們在拿我當誘餌!’剎那間,一股寒氣直沖頂門,將張庭玉凍得再也發不出任何聲音。

    那遼國南面行人司都頭耶律齊,明顯感覺到了張庭玉的目光,竟然向他擺了擺手,然後跳上坐騎,帶著一部分率先緩過神來的遼國“行人”,如飛而去!沿途被堡寨上射過來的火箭又傷到了好幾個,卻堅決不做任何逗留。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宋魂》,方便以後閱讀宋魂第449章 一語成讖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宋魂第449章 一語成讖並對宋魂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